第7章 “得陇望蜀”——要有进取精神
有个成语叫“得陇望蜀”,很多人以为它是从《三国演义》中而来的,但其实这个成语自古有之。
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这个成语源于东汉初年刘秀给大将军岑彭的一封信。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现今“得陇望蜀”这个成语即指贪心,但光武帝的原意是鼓励岑彭乘胜前进,要有进取精神。 《三国演义》中“得陇望蜀”这个成语曾反其意而用之,那是曹操刚刚平定汉中之后。当时司马懿建议:“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乘于时,时不可失也。”刘晔支持司马懿的建议,认为:“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但曹操听后却感叹道:“‘人老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从而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 曹操的意思是告诫他人切勿贪心不足,当然曹操也是个贪心之人。蜀国的法正后来对此曾评论:“曹操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乃留夏侯渊、张郃二将屯守,而自引大军北还:此失计也。”刘备、诸葛亮对这段议论也“皆深然之”。可见当时司马懿的建议确是一次攻击西川的好机会。只是曹操由于一时的满足现状和畏缩不前,留下了无穷的后患。如果当时曹操听计“既得陇,复望蜀”,那刚刚入川的刘备恐怕又会逃奔起来了。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曹操贻误战机的一次教训,它启发现代的决策者:人万万不可满足于一得之功,做事业应该有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要有一鼓作气、临机决断的大将风度,因为人若停留在满足上,智慧的泉水就要枯竭;前进的动力就会丧失;事业的火焰就会熄灭;所取得的成功和胜利也会付诸东流。因此,现代的企业经营者、管理者要有“得陇望蜀”的意识,企业要发展,要做大做强,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必须高瞻远瞩,有不满足现状的精神,同时,好的经营者、管理者的能力体现在出现危机之时,阵脚不乱,冷静决策,有稳定乐观的精神状态,这样,企业不仅能走出困境,而且必然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时期。反之,如果在危机之时,自己先乱了,手足无措,那么无论他过去学了多少的管理模式,技术或理论知识有多么深厚,同样可以预见,该企业未来的前景不容乐观。因为,面对凶险的环境,沉不住气、不冷静,就无法做出理性的决断。
人生中决定胜负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许多因素不可预测和控制,人也不是超人,有失败在所难免,甚至屡战无功也不足为奇。但进取精神不可少,尤其在困境或失败时更不能消沉,所以,勇往直前、永不后退是进取精神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