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遇见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锺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朗读者》“遇见”大家,就会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
濮存昕
濮存昕:
生于人艺剧院,长于人艺剧院,血液里就带着演员梦。公益大使。
宗月大师
老舍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怕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一个十多岁的贫而不识字的孩子,很自然的是去作个小买卖——弄个小筐,卖些花生,煮豌豆,或樱桃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去学徒。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作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一进山门先有一股大烟味,紧跟着便是糖精味(有一家熬制糖球糖块的作坊),再往里,是厕所味,与别的臭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道士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下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作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但是由他的生活习惯上来说,大家总以为他不过能念念经,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绝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他也嫖也赌。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作一点,能作一点便作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作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逐出来。他是要作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地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作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获。他白天在各处筹钱办事,晚间在小室里作工夫。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会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苦行是与佛极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老舍全集》第十一卷
宗月大师俗名应该是叫刘寿绵,所以老舍叫他“刘大叔”。当年,刘寿绵是内务府人,西直门大街半条街都是他们家的。年轻的时候他乐善好施,到四十多岁,家产被骗光了,出家做了和尚。他一生助人无数,悲悯众生,抗战期间更是坚守气节,万民景仰。可以说,刘寿绵先生是那个最早的、点燃了老舍心中那盏善的灯火的人。得知宗月大师圆寂的消息后,身在重庆的老舍先生用饱含感激之情的笔写下了这篇文字。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 李敬泽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人。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949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著有《老张的哲学》《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正红旗下》等。
蒋励
蒋励:
曾服务于“无国界医生”组织,在阿富汗进行医疗救援工作。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英]约翰·多恩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
欧洲就减小,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张建伟 译)
选自中国法制出版社《法律皇帝的新衣》
这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诗,因被海明威引用作为书名而声名远播。而鲁迅先生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人们,都和我有关。”或许,这是写作者的格局。当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万事万物的时候,唯有获得一种普遍的、全人类意义上的责任感,才能让文学表达获得亘古的穿透力。
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英国诗人。英国詹姆斯一世时期的玄学派诗人,其作品包括十四行诗、爱情诗、宗教诗等,代表作有《日出》《歌谣与十四行诗》《神圣十四行诗》《给圣父的赞美诗》等。
未选择的路
[美]罗伯特·弗洛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顾子欣 译)
选自外国文学出版社《外国诗2》
罗伯特·弗洛斯特被称为“美国文学的桂冠诗人”,他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出版了十几本诗集。他的诗常写自然风光和乡村风尚,蕴含着深刻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未选择的路》即是如此,明白如话,又意味无穷,它既是人生之路的象征,又包含着选择与承担的勇气。
罗伯特·弗洛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美国诗人。曾获得四次普利策诗歌奖,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弗洛斯特的著名诗集有《山间》《又一片牧场》《林间空地》和诗剧《理智的假面具》等。
柳传志
柳传志:
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弄潮儿,被认为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之一。
周小林 殷洁
周小林、殷洁:
中国最大的私家花园“鲜花山谷”的主人,被称为“神仙眷侣”。
朱生豪情书(节选)
朱生豪
宋:
心里说不出的恼,难过,真不想你竟这样不了解我。我不知道什么叫作配不配,人间贫富有阶级,地位身份有阶级,才智贤愚有阶级,难道心灵也有阶级吗?我不是漫然把好感给人的人,在校里同学的一年,虽然是那样喜欢你,也从不曾想到要爱你像自己生命一般,于今是这样觉得了。我并不要你也爱我,一切都出于自愿,用不到你不安,你当作我是在爱一个幻象也好。就是说爱,你也不用害怕,我是不会把爱情和友谊分得明白的。我说爱,也不过是纯粹的深切的友情,丝毫没有其他的意思。别离对于我是痛苦,但也不乏相当的安慰,然而我并不希望永久厮守在一起。我是个平凡的人,不像你那么“狂野”,但我厌弃的是平凡的梦。我只愿意凭着这一点灵感的相通,时时带给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辉,照耀我疲惫的梦寐,永远存一个安慰,纵然在别离的时候”。当然能够时时见见面叙叙契阔,是最快活的,但即此也并非十分的必要。如果我有梦,那便是这样的梦;如果我有恋爱观,那便是我的恋爱观;如果问我对于友谊的见解,也只是如此。如果我是真心地真爱你(不懂得配与不配,你配不配被我爱或我配不配爱你),我没有不该待你太好的理由,更懂不得为什么该忘记你。我的快乐即是爱你,我的安慰即是思念你,你愿不愿待我好则非我所愿计及。
愿你好。
朱 廿四
昨夜我看见郑天然向我苦笑。你被谁吹大了,皮肤像酱油一样,样子很不美。我说,你现在身体很好了。说这句话,心里甚为感动,想把你抱起来高高地丢到天上去。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这两天我很快活,而且骄傲。
你这人,有点太不可怕。尤其是,一点也不莫名其妙。
朱
昨天上午安乐园冰淇淋上市,可是下午便变成秋天,风吹得怪凉快的。今天上午,简直又变成冬天了。太容易生毛病,愿你保重。
昨夜梦见你、郑天然、郑瑞芬等,像是从前同学时的光景,情形记不清楚,但今天对人生很满意。
我希望你永远待我好,因此我愿意自己努力学好,但如果终于学不好,你会不会原谅我?对自己我是太失望了。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所有的恋慕。
蚯蚓 九日
□(编者注:此处原信中挖去一块)
天如愿地冷了,不是吗?
我一定不笑你,因为我没有资格笑你。我们都是世上多余的人,但至少我们对于彼此都是世上最重要的人。
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你如照镜子,你不会看得见你特别好的所在,但你如走进我的心里来时,你一定能知道自己是怎样好法。(这是一个很古怪的说法,不是?)
一切不要惶恐,都有魔鬼作主。
我真的非常想要看看你,怎么办?你一定要非常爱你自己,不要让她消瘦,否则我不依。我相信你是个乖。
Lucifer(编者注:魔鬼、撒旦)
挚爱的朋友:
我已写坏了好几张纸了,越是想写,越是不知写什么话好。让我们不要胡思乱想,好好地活着吧。在我的心目中,你永远是那样可爱的,这已然是一个牢不可拔的成见了。无论怎样远隔着,我的心永远跟你在一起,如果没有你,生命对于我将是不可堪的。
我知道寂寞是深植在我们的根性里,然而如果我的生命已因你而蒙到了祝福的话,我希望你也不要想象你是寂寞的,因为我热望在你的心中占到一个最宝贵的位置。我不愿意有一天我们彼此都只化成了一个记忆,因为记忆无论如何美妙,总是已经过去已经疏远了的。你也许会不相信,我常常想象你是多么美好多么可爱,但实际见了你面的时候,你更比我的想象美好得多可爱得多。你不能说我这是说谎,因为如果不然的话,我满可以仅仅想忆你自足,而不必那样渴望着要看见你了。
我很欢喜,“不记得凝望些什么,一天继续着一天”两句话,说得太寂寞了。但我知道我所凝望着的只是你。
祝好。
朱 十日夜
心爱:
昨夜梦你又来了,而且你哭。你为什么哭呢?是不是因为我们的交好使你感觉不幸?是不是因为我太不好?还是不为什么?
你是太好了,没有人该受到我更深的感激。开始我觉得你有些不够我的理想,你太瘦小了,我的理想是应该颀长的;你太温柔婉约了,我的理想是应该豪放浪漫的。但不久你便把我的理想击为粉碎。现实的你是比我的空虚的理想美得多可爱得多。在你深沉而谦卑的目光下,我更乐意成为你的臣仆,较之在一切骄傲而浮华的俗艳之前。我明白我们在这世上应该找寻的是自己,不是自己以外的人,因为只有自己才能明白自己,谅解自己。我找到了你,便像是找到了我真的自己。如果没有你,即使我爱了一百个人,或有一百个人爱我,我的灵魂也仍将永远彷徨着,因为只有你才是属于我的type(编者注:类型),你是unique(编者注:独一无二、唯一)的。我将永远永远多么地多么地欢喜你。
梦中得过四句诗,两句再也记不起来,那两句是“剧怜星月凄凄色,又照纤纤行步声”,很像我早期所作的鬼诗。
《孟加拉枪骑兵传》已在大光明卖了一星期满座,尚在继续演映中;《罪与罚》则如一般只供高级鉴赏者观看的影片一样,昨天已经悄悄地映完了,只有报纸的批评上瞎称赞了一阵,为着原作者和导演人冯史登堡的两尊偶像的缘故。在我看来,它还不能达到理想的地步,虽仍不失为本季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作品。除了演员的表演而外,你有没有注意到本片构图和摄影的匠心?
再谈,祝你好。伤风有没有好?做不做夜工?珍摄千万!
朱 九日
朱生豪是非常著名的翻译家,也是中国有名的莎士比亚的译者。他才华横溢,但为人沉默寡言。大学期间,他认识了宋清如,于是用了十年的时间给宋清如写了大量的情诗,不停变换自己的称呼。真率的语言,直白的表达,体现的都是一颗赤子之心。正是因为这样,这些情书,一直到现在,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个才子内心深处的深情与幽默,通过三百多封炙热的情书保留了下来。朱生豪只活了三十二岁,去世的时候抗战的烽烟未散,他热爱的莎士比亚翻译工作也未完,他和宋清如的孩子只有一岁。爱是永恒的,爱的时代底色和生活底色也是永恒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康震
朱生豪(1912—1944),浙江嘉兴人。翻译家、诗人。二十四岁起,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先后翻译莎剧三十一种,是中国较早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人之一,其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中国特色;其按喜剧、悲剧、史剧、杂剧分类编排的方式自成体系,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认同。
张梓琳
张梓琳:
首位华人“世界小姐”,参与募集的善款总额超过三千二百万美元。
愿你慢慢长大
刘瑜
亲爱的小布谷:
今年“六一”儿童节,正好是你满百天的日子。
当我写下“百天”这个字眼的时候,着实被它吓了一跳——一个人竟然可以这样小,小到以天计。在过去一百天里,你像个小魔术师一样,每天变出一堆糖果给爸爸妈妈吃。如果没有你,这一百天,就会像它之前的一百天,以及它之后的一百天一样,陷入混沌的时间之流,绵绵不绝而不知所终。
就在几天前,妈妈和一个阿姨聊天,她问我:为什么你决定要孩子?我用了一个很常见也很偷懒的回答:为了让人生更完整。她反问:这岂不是很自私?用别人的生命来使你的生命更“完整”?是啊,我想她是对的。但我想不出一个不自私的生孩子的理由。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自私吗?现代人说“我喜欢小孩”,不自私吗?生物学家说“为了人类的繁衍”,哎呀,听上去多么神圣,但也不过是将一个人的自私替换成了一个物种甚至一群基因的自私而已。对了,有个叫道金斯的英国老头儿写过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你长大了一定要找来这本书读读,你还可以找来他的其他书读读,妈妈希望你以后是个爱科学的孩子。当然妈妈也希望你在爱科学的同时,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式挣脱虚无。
因为生孩子是件很“自私”的事情,所以母亲节那天,看到铺天盖地“感谢母亲”“伟大的母爱”之类的口号时,我只觉得不安甚至难堪。我一直有个不太正确的看法: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以前我不是母亲的时候不敢说这话,现在终于可以坦然说出来了。甚至,我想,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不是吗?能够放下所有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作为母亲,我感谢你给我这种自由。
也因为生孩子是件自私的事情,我不敢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寄望”。没有几个汉语词汇比“望子成龙”更令我不安,事实上这四个字简直令我感到愤怒:有本事你自己“成龙”好了,为什么要望子成龙?如果汉语里有个成语叫“望爸成龙”或者“望妈成龙”,当父母的会不会觉得很无礼?所以,小布谷,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感,又恰好拥有与这个梦想相匹配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与其梦想成比例的能力。是的,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在妈妈看来,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
但是,对你的“成就”无所寄望并不等于对你的品格无所寄望。妈妈希望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白来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领略它波光潋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来成全它的更好。妈妈相信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人的尊严体现在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所以,我希望你是个有求知欲的人,大到“宇宙之外是什么”,小到“我每天拉的屎冲下马桶后去了哪里”,都可以引起你的好奇心;我希望你是个有同情心的人,对他人的痛苦——哪怕是动物的痛苦——抱有最大程度的想象力因而对任何形式的伤害抱有最大程度的戒备心;我希望你是个有责任感的人,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和平、公正就像我们拥有的房子车子一样,它们既非从天而降,也非一劳永逸,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追求与奋力呵护;我希望你有勇气,能够在强权、暴力、诱惑、舆论甚至小圈子的温暖面前坚持说出“那个皇帝其实并没有穿什么新衣”;我希望你敏感,能够捕捉到美与不美之间势不两立的差异,能够在博物馆和音乐厅之外、生活层峦叠嶂的细节里发现艺术;作为一个女孩,我还希望你有梦想,你的青春与人生不仅仅为爱情和婚姻所定义。这个清单已经太长了是吗?对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种苛刻是吗?好吧,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不如说妈妈希望你能和妈妈相互勉励,帮助对方成为那样的人。
有一次妈妈和朋友们聊天,我说希望以后“能和自己的孩子成为好朋友”,结果受到了朋友们的集体嘲笑。他们说,这事可没什么盼头,因为你不能预测你的孩子将长成什么样。一个喜欢读托尔斯泰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喜欢读《兵器知识》的小孩,一个茶党妈妈可能生出一个信仰共产主义的小孩,一个热爱古典音乐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热爱摇滚的小孩,甚至,一个什么都喜欢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什么都不喜欢的小孩……而就算他价值观念、兴趣爱好都和你相近,他也宁愿和他的同龄人交流而不是你。所以,朋友们告诫我,还是别做梦有一天和你的孩子成为朋友啦。好吧,妈妈不做这个梦了,我不指望你十五岁那年和爸爸妈妈成立一个读书小组,或者二十五岁那年去非洲旅行时叫上妈妈。如果有一天你发展出一个与妈妈截然不同的自我,我希望能为你的独立而高兴。如果你宁愿跟你那个满脸青春痘的胖姑娘同桌而不是妈妈交流人生,那么我会为你的人缘儿而高兴。如果——那简直是一定的——我们为“中国往何处去”以及“今晚该吃什么”吵得不可开交,如果——那也是极有可能的——你也像妈妈一样脾气火爆,我也希望你愤然离家出走的时候记得带上手机、钥匙和钱包。
小布谷,你看,我已经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以后”上面了,事实上对“以后”的执着常常伤害人对当下的珍视。怀孕的时候,妈妈天天盼着你能健康出生;你健康出生以后,妈妈又盼着你能尽快满月;满月之后盼百天,百天之后盼周岁……也许妈妈应该把目光从未来拉回到现在,对,现在。现在的你,有一百个烦人的理由,你有时候因为吃不够哭,有时候又因为厌奶哭;你半夜总醒,醒了又不肯睡;你常常肠绞痛,肠绞痛刚有好转又开始发低烧,发烧刚好又开始得湿疹……但就在筋疲力尽的妈妈开始考虑是把你卖给马戏团还是把你扔进垃圾桶时,你却靠在妈妈怀里突然憨憨地一笑,小眼睛眯眯着,小肉堆堆着,就这一笑,又足以让妈妈升起“累死算了”的豪情。岂止你的笑,你睡着时嘴巴像小鱼一样嘬嘬嘬的样子,你咿咿呀呀时耸耸着的鼻子,你消失在层层下巴之后的脖子,你边吃奶边哭时“哎呀哎呀”的声音,你可以数得出根数却被妈妈称为浓密的睫毛,都给妈妈带来那么多惊喜。妈妈以前不知道人会抬头这事也会让人喜悦,手有五个手指头这事也会让人振奋,一个人嘴里吐出一个“哦”字也值得奔走相告——但是你牵着妈妈的手,引领妈妈穿过存在的虚空,重新发现生命的奇迹。现在,妈妈在这个奇迹的万丈光芒中呆若木鸡,妈妈唯愿你能对她始终保持耐心,无论阴晴圆缺,无论世事变迁,都不松开那只牵引她的手。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布妈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成长,请带上这封信》
刘瑜的文字,天然地具有一种情理兼备的气质。在这封饱含深情的女儿寄语,或者母亲明志式的文字中,体现得更为充分。初为人母内心深处涌动的温柔情愫,与了解教育的益处和弊端的知识女性的理智冷静,在这篇文字中悠然“遇见”。一份笃定的爱和一丝学着做家长的诚惶诚恐打动着所有母亲的心。傅雷说,孩子,你要做一个赤子;汪曾祺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丰子恺说,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人世间这一次相遇,终究是孩子慢慢长大,父母慢慢变老。
刘瑜(1975— ),学者、作家、诗人。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任教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代表作有《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等。
许渊冲
许渊冲:
和傅雷、钱锺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诗经·小雅·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Livre de la Poésie Odes
Un Soldat nostalgique
À mon départ,
Le saule en pleurs.
Au retour tard,
La neige en fleurs.
Lents,lents mes pas.
Lourd,lourd mon cœur;
J'ai faim;j'ai soif,
Quelle douleur!
(Traduit par Xu Yuanchong)
选自中国市场出版社《大中华文库·诗经》(汉法对照本)
如愿·人生七阶
[英]威廉·莎士比亚
世界就是一个舞台,男男女女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都有上场和下场的时候。一个人一生可以分为七幕:第一幕演的是婴儿,在奶妈怀里咿咿呀呀,吃吃吐吐。第二幕是学童,去上学时愁眉苦脸,走起路来慢得像蜗牛在爬行,放学时却满脸笑容,拿起书包就跑。第三幕是情人,唉声叹气像火炉上的开水壶,写一首自作多情的恋歌,赞美恋人的眉毛如一弯新月。第四幕是当兵,满口赌咒发誓,满脸胡子犹如豹皮。争功夺赏,吵嘴打架,在炮火中寻找水上的浮名。第五幕是做官。圆圆的肚皮里面塞满了肥鸡瘦肉,肚子胀得像个鸡蛋,眼睛尖得像针,胡子硬得像刺,说起话来引经据典,举起例来博古通今,就这样演出了一个当官的红人。第六幕变成了一个瘦老头。穿着拖鞋和邋遢的长裤,鼻子上架着眼镜,腰间挂着钱包,燕尾服紧束的裤腿在瘦削的大腿上却显得宽松,洪亮的声音又恢复了儿童时代的尖嗓子,听起来像哨音或笛声。最后一幕,结束了这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再现了第二个儿童时代,出现了遗忘的岁月:有眼无珠,有口无牙,有舌无味,一个一塌糊涂的晚年。
(许渊冲 译)
As You Like It
William Shakespeare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His acts being seven ages. At first,the infant,
Mewling and puking in the nurse's arms.
Then the whining school-boy,with his satchel
And shining morning-face,creeping like snail
Unwillingly to school. And then the lover,
Sighing like furnace,with a woeful ballad
Made to his mistress' eyebrow. Then a soldier,
Full of strange oaths,and bearded like the pard,
Jealous in honour,sudden,and quick in quarrel,
Seeking the bubble reputation
Even in the cannon's mouth. And then the justice,
In fair round belly with good capon lin'd,
With eyes severe and beard of formal cut,
Full of wise saws and modern instances;
And so he plays his part. The sixth age shifts
Into the lean and slipper'd pantaloon,
With spectacles on nose and pouch on side;
His youthful hose,well sav'd,a world too wide
For his shrunk shank;and his big manly voice,
Turning again toward childish treble,pipes
And whistles in his sound. Last scene of all,
That ends this strange eventful history,
Is second childishness,and mere oblivion,
Sans teeth,sans eyes,sans taste,sans everything.
哈梦莱(节选)
[英]威廉·莎士比亚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演戏的目的都是要给自然或现实照照镜子,要给德行看看自己的面目,傲慢看看自己的嘴脸,时代和社会看到自己整体的形象和受到的压力。表演过火或者拖泥带水虽然可以博得无知观众的一笑,却会使有识之士感到痛心。你们应该把后者的批评看得重于前者的满堂掌声。
(许渊冲 译)
选自海豚出版社《哈梦莱》
四百年以前,他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家、诗人、演员、剧团掌门人;四百年间,他是戏剧舞台上的一个灵魂,是文学文本中的一种精神,是一代又一代文学家、批评家、翻译家、导演和演员们心中追逐的一道光芒,一种思想,一个境界;而今天,他不仅出现在剧院、图书馆、课堂、研究所,他还是银幕和荧屏背后的一个存在;他甚至是一件衬衣上的形象,一个商标上的符号。他的一句台词可能是一部小说的书名,一句诗可能出现在电影或电视中,甚至他剧作中人物的一句台词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很难想象,在未来的岁月中,他还能是什么,还能怎样出现在后人的眼中和心中,还能如何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灵魂。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变化万千的身影中,在闪耀千秋的光晕后,他永不消亡。他就是威廉·莎士比亚。
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 屠岸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语言艺术大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出生在英国中部的小镇斯特拉特福,曾在伦敦环球剧场等地从事戏剧活动,集编、导、演于一身。一生留下了三十余部不朽剧作(包括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两首叙事长诗等,塑造了一系列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人物形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Tune:Spring in a Pleasure Garden Snow
Mao Zedong
See what the northern countries show:
Hundreds of leagues ice-bound go;
Thousands of leagues flies snow.
Behold!Within and without the Great Wall
The boundless land is clad in white,
And up and down the Yellow River,
All the endless waves are lost to sight.
Mountains like silver serpents dancing,
Highlands like waxy elephants advancing,
All try to match the sky in height.
Wait till the day is fine
And see the fair bask in sparkling sunshine,
What an enchanting sight!
Our motherland so rich in beauty
Has made countless heroes vie to pay her their duty.
But alas!Qin Huang and Han Wu
In culture not well bred,
And Tang Zong and Song Zu
In letters not wide read.
And Genghis Khan,proud son of Heaven for a day,
Knew only shooting eagles by bending his bows.
They have all passed away;
Brilliant heroes are those
Whom we will see today!
(Translated by Xu Yuanchong)
选自中译出版社《许渊冲译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约翰·克里斯托夫(节选)
[法]罗曼·罗兰
可爱的艺术,在阴暗的时刻……
生命消逝了。肉体和灵魂像波浪滚滚而去。岁月在老树的肉体上刻下了年轮。整个有形的世界都在除旧迎新。只有你,不朽的音乐啊,不会随波而去。你是内心的海洋。你是深刻的灵魂。在你明亮的眼睛里,生命不会照出阴暗的面孔。时热时冷、焦急不安、犹豫不定的日子,像飞渡的乱云远远离开了你。只有你不会成为过去。你在世界之外。你本身就是个世界。你有你的太阳,引导你的行星,你有你的引力、数量、规律。你和群星一样平静,在夜空中划出了光明的航线——像无形的金牛拉着银犁耕田。
音乐啊,平静的朋友,你的光辉如同月色,对被太阳的强光照累的眼睛是多么柔和啊!公共饮水池给人用脚搅浑了,要喝净水的灵魂赶快到你怀里来吸梦寐以求的奶汁甘泉。音乐啊,你是一个白璧无瑕的母亲,你纯洁的体内热情奔放,你湖光般的眼色像山川一样淡绿,你芦苇色的眼睛里包藏着形形色色的善和恶——你是超乎善恶之上的;无论善恶,只要藏在你体内,就超出了时间的范围;无论多少日子,对你说来,都只等于一天;死亡可以吞下一切,但没有咬你的利牙。
音乐,你安慰了我痛苦的灵魂;音乐,你使我平静、坚强、快乐——你给了我爱情、财富——我吻你纯洁的嘴唇,在你蜜一般的软发里藏着我的脸,把我发烧的眼皮贴着你温柔的手掌。我们都不说话,闭着眼睛。但我看见你眼里永不消失的光辉,我痛饮你嘴上醉人的笑容,我蹲在你心里听永恒生命的跳动。
(许渊冲 译)
选自中央编译出版社《约翰·克里斯托夫》
罗曼·罗兰是享誉世界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用戏剧写法国大革命,用名人传记写英雄主义,用小说张扬理想主义。他反对战争和暴力,倡导个人精神独立。“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曾经出现过崇拜罗曼·罗兰的狂热期,鲁迅、茅盾、郑振铎都曾向中国读者介绍过他;而他去世之后,宋庆龄、郭沫若、萧军、艾青、焦菊隐等都曾写过悼念文章。他的《约翰·克利斯托夫》《贝多芬传》因傅雷充满激情的译笔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那“扼住命运咽喉”的诗意表达,至今都是强人意志和理想主义的代名词。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这么评价罗曼·罗兰:“我们颂扬他文学作品中高尚的理想主义,以及他在描述不同类型的人们中表达出的怜悯心和真理之爱。”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小说家、思想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1915年凭《约翰·克里斯托夫》获诺贝尔文学奖,将奖金全部赠予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代表作还有《母与子》《哥拉·布勒尼翁》及《名人传》等。
(以上文本均由许渊冲的好友、学生朗读。他们是:李亚舒,原中科院国际交流中心翻译部主任,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必康,北大外国语学院教授;杨俊峰,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洪伟,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寒,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边海玲,海豚出版社文学馆总监;洪健城、田小花、璐易分别是来自泰国、英国、匈牙利的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