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酒后话名臣·大汉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承重一道梁——萧何

他是大汉开国的第一任宰相,他为大汉创业付出的辛劳,做出的贡献,以及受到的委屈无人能及。

说起萧何的名字,恐怕没有不知道的。他的“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他是大汉开国的第一任宰相,是刚刚建立起来的开国大厦的一道承重的钢梁,支撑着拔地而起的琼楼玉宇,承受着与日俱增的内外压力。

萧何的故事发生在两千年之前。萧何的祖上并没有做官的人,但都有文化。萧何自幼受家庭熏陶,喜欢读书。可是,在他整个的少年时期,正赶上秦始皇焚书坑儒,除了法家的文书外,诸子百家的书都被烧掉了。好学的萧何只能读些法律条文方面的书。再加上当时推行“以吏为师”,学问再高的人也不能当老师。官吏的职责很分明,当官的掌权,可以没文化;做吏的负责官府的具体事务。萧何因为熟知法律条文,当上了沛县的主吏掾,他的职务就如同现在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萧何性格温和,为人忠厚,工作认真负责,群众关系又好,所以,当秦朝的御史到沛县巡视,就对萧何很赏识,想把他调到京城的御史衙门。萧何认为天下的百姓都对秦始皇的暴政怨声载道,秦朝维持不了多久,去京城不会有好结果,就坚持要求留在沛县。郡守听说御史很看重萧何,为了向上级讨好,就把萧何任命为泗水卒史,作为郡守派驻沛县的官员,协助县令治理沛县。虽然县里还是县令说了算,但是,因为有了这样特殊的一个身份,县令在处理事务的时候,就不能不尊重萧何的意见,照顾他的脸面。这样一来,萧何在沛县的官场上就成了很吃得开的人物。

那么,萧何怎么会看上刘邦,认定他是个有出息的人呢?这事说起来很滑稽。

这一天,沛县县令家里来了一个贵客,是他的一个很有钱的老友,姓吕名文,字叔平,人称吕公。吕公家有两子两女,长子吕泽,次子吕释之,长女吕雉,次女吕媭。他家原本住在单父(今山东单县),说不上什么原因,在当地结了仇人,无奈举家避难来投靠沛县老友。吕公一家都很相信算卦看相,自认为一家都有贵相,所以,儿女虽都已长大成人,却均未娶妻和出嫁。

县太爷摆宴,谁敢不来捧场?全县凡是有头有脸的,还有想借机巴结县太爷的都带着礼金来捧场。

每逢这种场合,刘邦总是不请自到、场场不落。

县令摆的宴席就设在县衙大堂,礼金重的坐堂上,礼金薄的坐堂下。

宴席的主持人是萧何,他看见刘邦一副大大咧咧、满不在乎地走进来的样子,知道他是来抹油嘴,怕他不知自己的斤两,闯到堂上惹人笑话,就特意好心地提醒他一句:“贺礼不满千钱的坐堂下!”

谁知,刘邦斜眼瞅他一下,故意亮大嗓门喊道:“我随贺礼万钱!”

萧何吓了一跳,他知道刘邦是在说大话,赶紧扯了一下他的衣襟,压着嗓门说:“你疯了?满场也没有一份随万钱的!”

哪承想刘邦好像没听见,甩开他的手,昂首挺胸地径直走到堂上,捡了个首座一屁股坐下。

刘邦的一句话,早已惊动了吕公。他这个人看谁都先看面相。乍一听刘邦的声音底气十足、豁亮刺耳,心里就为之一震;再一看人,身高七尺开外,前庭开阔,高额头,高鼻梁,胡须美而有形;虽然衣衫陈旧,但是浑身透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气势。他不由得站起身来,拱手相迎,说道:“贵客,请这边坐!”

吕公指的是身边的座位。刘邦并没谦虚,一边走过来,一边脸色不红不白、郑重其事地说:“贺礼万钱,不便随身带来,先记账上。”

吕公笑道:“记不记账都是小事,你的这份心意我领了!”

这一顿酒宴,刘邦倒成了主角,谁来给吕公敬酒,他都陪着干一杯。俩人杯来酒往,聊得投心对意。到散席时,吕公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请县令作证,当众要把大女儿许给刘邦为妻!

汤吉吃了一惊,赶忙把吕公拽到一边,压低嗓音说:“你是不是喝多了?”

吕公哈哈笑着说:“老兄,你看我像说醉话吗?”

汤吉说:“那小子只不过是个小亭长,穷光蛋一个!”

吕公很自信地捻着胡须说:“我吕某看人不会走眼,别看他现在不起眼,将来必有飞黄腾达之日!”

吕公这事办得相当麻利,没过三天,就置办了一份不薄的嫁妆,亲自把吕雉送到了刘邦的家里。

这一年,刘邦年近四十岁,吕雉二十多岁。

萧何早就耳闻吕公很会相面。如今看见吕公这么看重刘邦,甘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刘邦在他心中的分量自然也就加重了。

陈胜和吴广率众起义的那年,刘邦已经四十多岁了。有一次,他往骊山押送一批民夫,半路上跑了很多人。他知道这样下去,就是到了骊山,自己也会因为放跑了民夫而被处死,就决定要像陈胜、吴广那样,把民夫都放了,愿意回家的就回家,不愿意走的就跟着他找个地方先躲起来,等着反秦的军队打过来,就都有了活路。那些民夫都知道回家也得死,就跟着刘邦去了芒山、砀山一带。

芒山、砀山一带离沛县不过几十里之遥,县里有啥动静刘邦都能知道。那工夫,正赶上东南各郡都在纷纷起兵反秦。沛县的县令感到官位不保,就想投靠陈胜、吴广。

县令把萧何和曹参找来商量,萧何说:“你是朝廷的命官,不想替皇上效力,反倒想要投降反寇,你手下的人怎能服你?你没有人,什么事也办不成。”

县令说:“依你看该怎么办?”

萧何说:“依我之见,得利用负罪逃亡在外的人,这样的人不怕死,发动个几百人,县里的人就没有敢反对的了。”

县令说:“这样的人都跑了,上哪儿找去?”

萧何说:“找刘邦去,他就在芒山、砀山一带,手底下有好几百人呢。你免了他的罪,他肯定会感激你,愿意为你效力。”

县令同意了萧何的意见,萧何就让樊哙去找刘邦。樊哙本是个杀狗卖狗肉的,不知道那个很有名望的吕公怎么会看上他,把二闺女许配给了他,这样一来,他就和刘邦成了连襟。

樊哙到了芒山、砀山一带,跟刘邦一说,刘邦自然喜出望外,立刻带着全部人马下山,急急忙忙奔往县城。走到半路,却见萧何和曹参慌慌张张地跑来,告诉刘邦:县令突然变卦,已经下令关了城门,还要把他俩杀掉。幸亏有人报信儿,他俩才从城墙上爬出来。

刘邦气愤地说:“这个狗官,我一定杀了他!”

刘邦领着人来到城下,看见城墙上站满了老百姓,就对萧何说:“你写封信,用箭射到城里,就说秦朝让你们吃尽了苦头,你们为何还要替他卖命?等到各路反秦的兵马一到,你们就要性命不保,你们只有杀了县令,选出自己的人做县令,才能保住自己的家园,过上好日子。”城里的老百姓接到信,互相一商量,就把县令杀了,打开了城门。

刘邦进了县城,来到县衙,城里的人和他带来的人都拥护他做县令。

刘邦装作很虔诚地说:“现今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我刘某才疏学浅,恐难担此重任。县令一职,还是要沛县百姓推出有德望之人,方能确保一方平安!”

说来也怪,刘邦此语一出,众人见他态度诚恳,反倒齐声拥护他。刘邦倒会卖乖,众人越要他干,他越不答应。萧何猜透了刘邦的心思,便极力推举他,刘邦就这样成为沛县县令。

从这儿,刘邦被人称为“沛公”。

刘邦开始招兵买马,举旗反秦。

刘邦听信了萧何的话,投靠了项梁。项梁当时打着楚怀王的旗号,是反秦的义军中最强的一支力量。项梁战死后,刘邦又继续和项梁的侄子项羽合作,在楚怀王面前相约:谁先破秦平定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这个时候,刘邦有萧何给他安排军需,有张良给他当参谋,进军咸阳格外顺利。本以为秦军会做殊死的抵抗,没想到,秦王子婴竟杀了赵高,开城投降了。

那个时候,不论哪国,打起仗来,攻陷一城,不是放火焚烧,就是鸡犬不留。若是光抢点东西掠点财物,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刘邦的军队一进了咸阳,不论是官还是兵,一个个都红了眼。咸阳城里红楼绿阁,豪宅成片,高官无数,富贾云集,钱财盈库,珠宝遍地。刘邦的手下都是穷苦出身,哪见过这么豪华的地方?哪见过这么多的财富?抢吧,谁抢到手就是谁的,反正刘邦也没说不让抢。

几万人马乱哄哄地散开了,各找地方发财去了。萧何也不例外,他带了一伙人直奔丞相府。他认为丞相府里必有最值钱的东西,不过,那里值钱的东西不是财宝,而是那些户籍、地图、法令等图书和档案。萧何在县里做了多年这方面的工作,知道这些东西对于管理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萧何把这些东西搜集完,装上车,急忙去见刘邦。他到了皇宫,听说刘邦进了二世的寝宫,很长时间没出来,心里就猜到了是怎么回事,马上打发人去叫樊哙。

原来,刘邦一进了皇宫,就被里面的富丽堂皇和豪华奢侈弄得眼花缭乱,再看见一帮打扮得像天仙一样的美女,千娇百媚地环绕在他的身边,一时就像坠入梦中。本来就是个色鬼的他立刻往龙床上一躺,把一个美人搂进了怀里。

就在这时,樊哙提着宝剑,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他仗着和刘邦是连襟,说话也不顾忌,直门大嗓地说道:“大哥,你怎么糊涂了?你是要打天下,还是要做个土财主?秦国不就是因为这些奢侈的东西才亡的吗?”

刘邦慢腾腾地坐起来,很扫兴地说:“我这不是累了,想在这儿歇一会儿吗!”

萧何走了进来,接过话说:“沛公在这儿歇一会儿可以,但现在不是享受的时候,樊将军说的对,我们有大事要做,就不能迷恋这些东西。”

刘邦白了萧何一眼,他知道樊哙是萧何找来的,就赌气地对萧何说:“那你说,现在咱们该怎么办?”

萧何想了想说:“秦朝的残暴肆虐、严刑酷吏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痛不欲生,所以才遭到天下人反对。沛公要想安天下得民心,首先要约法三章,杀人的偿命,伤人的和偷窃的按轻重治罪,其余的秦朝法令一概废除。老百姓安下心来,都不怕你,才能拥护你,你才能得天下!”

刘邦高兴地说:“好,就按你说的办,等我打下了天下,就让你来给我管理!”

刘邦高兴得有点早了,项羽仗着人强势壮,撕毁了协约,把他撵到汉中,封他为汉王。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韩信年轻的时候很落魄,他被人欺负得曾钻过小屠夫的胯下。他投军先到项羽那儿,始终得不到重用。他就偷偷地跑了,翻山越岭,走了一条没人知道的小路,从陈仓那儿来到刘邦这儿。

那时,刘邦的势力还很弱,没法和项羽抗衡。

刘邦为了防备项羽的军队来进攻,听了张良的建议,烧毁了汉中通往外地的唯一的一条栈道。

谁知,韩信来到这儿,刘邦也瞧不起他。虽然萧何几次推荐他,但刘邦始终没有重用。韩信看到在这里也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很失望地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走了,心里非常着急。他和韩信交谈过几次,知道韩信是个难得的将才,只有他才能打败项羽。所以,他来不及告诉刘邦,带着两匹马,立刻去追赶韩信。

萧何快马加鞭,跑了一上午,问路人知道韩信就在前面二十多里,他顾不得休息,又催马追下去。

天黑的时候,萧何又从路人的口中知道韩信离他还有三四十里。他已是又渴又饿、又累又乏。他骑的那匹马也浑身汗水,一个劲儿打响鼻儿,前蹄刨着地,一步也不愿往前走了。

这时候,一轮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银辉洒了一地。

萧何担心韩信连夜走远,第二天就会追不上了。于是,他扔掉那匹累乏了的马,换上另一匹,借着月光,催马追去。

到了后半夜,翻过一座土山,下到半山腰,看见山下有一条大河,河水在月光下闪烁着明亮的鳞光,韩信正牵着马在河边徘徊。

萧何紧加几鞭,一边跑一边喊:“韩将军,快站住!”到了跟前翻身下马,一把抓住韩信的手,“呼呼”地喘着粗气说:“韩将军,你怎么不告诉我一声就走了呢?让我追得好苦!”

韩信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丞相,你不该来追我!”

萧何说:“我是真心拿你当朋友,你要走也该和我商量一下。”

韩信抬头看着月亮,眼里闪出了泪光,说:“我这一辈子也忘不了丞相的知遇之恩,可汉王他……”

萧何用马鞭戳着地,顿着脚说:“这回,你跟我回去,汉王要是还不重用你,我就跟你一起走!”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韩信只好跟着萧何回去了。

第三天回到南郑,萧何让韩信在丞相府里等着,他急匆匆地去见刘邦。

刘邦这会儿正着急呢,这些日子,手底下的人,连兵带将,天天都有逃跑的。他见了萧何,劈头盖脸地说:“你怎么好几天没有影儿,是不是也跑了?”

萧何说:“我怎么能跑呢!”

刘邦说:“那你不跑,这几天你干什么去了?”

萧何说:“我是去追赶韩信去了。”

刘邦说:“跑了那么些有名的人你都不去追,偏去追他干什么?”

萧何说:“韩信跟他们不一样,你要是只想做汉王,就用不着他,你要是想成就大业,就非用他不可。你如果只想困在这里,那我留在这里也没什么大用,我也要跟他一起走了。”

刘邦一听萧何也要走,就有点着急,忙说道:“既然你这么看重他,我就让他当个将军行了吧?”

萧何说:“不行,你既要用他,就得让他当大将,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他的作用。”

刘邦倒背着手,在地上转了几圈,无可奈何地说:“行,就依你中了吧?”

萧何摇摇头,加重了语气说:“不中!你要想真正重用他,就得登坛拜将!”

刘邦是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才让韩信当了大将。后来才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垓下一战,彻底击溃项羽,使刘邦很快建立了汉朝,当上了皇帝。

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汉朝。但是,也可以说,没有萧何在后方提供的人力和物力保障,刘邦也不可能那么快安定天下。

刘邦和韩信东进关中的时候,刘邦任命萧何为丞相,留守汉中,安抚百姓,巩固后方,征收赋税,筹集粮草。刘邦和韩信在平定关中、攻取河南等地的时候,从未为军需粮草担忧。等到刘邦率军东出函谷关,与项羽决战的时候,萧何仍旧留在汉中,苦心经营着战略后方,把这里变成供应基地,源源不断地给前方提供物资和兵员。起初,刘邦在和项羽的征战中,多次溃败。萧何总是及时地从关中征召士卒,补充前线的兵员,使得刘邦在前方毫无后顾之忧。

可是,刘邦这个人疑心太重,总对萧何不放心,他认为萧何在大后方的所作所为有可能是为了收买人心,万一自立为王,他就会腹背受敌。所以,好多次,刘邦在前方打了败仗,还派人回来慰问他。有人告诉他,这不是刘邦要表彰他做得好,而是对他不放心,派人来查看。萧何并没有在意,他觉得自己一不图钱财,二不图当官,只想帮助刘邦把仗打赢。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他把家里的财产都变卖了充当军饷,还把家族中能打仗的子弟都送到刘邦那里去当兵。这样一来,刘邦就暂时打消了对萧何的猜忌,一门心思对付项羽。

刘邦灭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以后,江山一直不稳。原来跟着他起兵灭了秦朝又打败了项羽的很多将领都是齐、楚、燕、韩、魏、赵六国的后裔和贵族,这些人虽然都被刘邦封了王,但他们心里都不平衡,认为自己的领地也小,权力也小,名义是王,但上边还有一个皇帝管着。他们就不断地在下边闹事,暗地里扩充兵马、扩张领地,一个接一个地起兵谋反。刘邦把他们消灭了以后,听从了萧何的建议:非刘姓者不封王,把自己的刘姓宗室分派到全国各地去当王。这样一来,从刘邦一起兵就跟着他的那些穷哥们儿都相当有情绪了,他们觉得自己把脑袋掖到裤腰带上,出生入死,到头来,除了得了一个什么将啊尉的头衔,其余的什么好处也没捞着。可不是嘛,不打仗了,他们这帮人还有啥用?朝廷本应该设立一个右丞相一个左丞相。但刘邦就设了一个丞相府,由萧何来担任,全权管理朝政,下边什么刑部、吏部等衙门一概没有。刘邦给那些功臣名将分封的食邑大多不超过五千户,却单独给了萧何八千户,随后又多赏了两千户。为什么给他这么多呢?原因很简单。刘邦多赏给他两千户时,是这样说的:“你还记得不记得,我在泗水当亭长时,有一次到京城出差,沛县的那些哥们儿都送我一样的盘缠,唯独你多送给我两百钱,所以我今天多赏给你两千户!”

萧何当时后背都出了冷汗,他早把这事忘了,想不到刘邦还记得这么清楚。可见,这个人的心机该有多么深!

老话说:君臣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享福。照理说,打下汉朝天下最大的功臣就是萧何和韩信,但是,在刘邦的心里,他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两个人。

韩信的本事是刘邦的一块心病,他总是害怕韩信会谋反。所以,他在封了韩信为齐王之后,觉得韩信就是齐国人,很容易在当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就又把韩信改封为楚王,并削掉了韩信的兵权。他还派人时时刻刻地监视韩信的动向,听说项羽手下的大将钟离昧躲藏在韩信那儿,他假借巡游云梦,把韩信骗到陈城抓了起来。他本想以谋反的罪名一杀了之,可又怕证据不足,难以服众,这才把韩信又降为淮阴侯,带回京城,放在自己身边看管起来。

没过多久,陈豨在代地造反,刘邦亲自带兵前去平叛。偏偏这个陈豨以前是韩信的部下,跟韩信的关系很密切。陈豨被任命为赵国带兵国相时,韩信刚刚从监狱里出来,陈豨毫不忌讳地登门到韩信家探望告别,可见两人关系之铁。陈豨一造反,刘邦就立刻怀疑韩信可能是他的同谋,出兵前就嘱咐萧何和吕后提防韩信,可以便宜行事。这话是啥意思?就是把生杀大权给了他俩。

吕后是谁?就是那个挺有名望的吕公在沛县白给还是泗水亭长的刘邦当媳妇的大女儿吕雉。就是这个女人让一个开国皇帝戴了一辈子绿帽子,闹得他到死都闭不上眼睛。

吕后心狠手辣。韩信的一个家臣犯了法,韩信想处死他。这个家臣的弟弟就跑到吕后那里去诬告,说韩信私通陈豨,准备谋反。这时候的韩信被软禁在京城,手里没有一兵一卒,行动处处受到监视,他怎么造反?可是,吕后这个人心忒毒,她马上把萧何找来商量怎样除掉韩信。萧何认为韩信虽有私心,但不会谋反,不能听信一面之词,就把韩信杀掉。吕后冷笑道:“我已想好了一个办法,假传刘邦已经剿灭陈豨的捷报,召集群臣在长乐殿庆贺,如果韩信心里有鬼,就会不敢前来。”萧何说:“好吧!”于是,吕后就派人去请韩信,结果,韩信果真以有病为由不来。吕后对萧何说:“怎么样?韩信他心里有鬼吧?”萧何心里着急,忙说:“也可能是他真的有病啊!”吕后说:“那就烦你亲自跑一趟,就知真假了。”

萧何急急忙忙地来到韩信的淮阴侯府,真心实意地对韩信说:“皇上平定了叛乱,这是值得庆贺的大事。你即使有病,也得坚持参加啊。再者说,满朝的人都知道你跟陈豨的关系不错,你若不去,难免叫人心生他想。”

韩信一向很信任萧何,听他说得中肯,不好意思拒绝,就跟他一同来到长乐殿。哪知,一进大殿,埋伏在两侧的刀斧手就一拥而上,把韩信捆住。吕后没容他分辩,立即命人把他吊到钟室的梁上,用竹棍把他打死。

萧何惊得呆住了,他没有想到吕后竟会这样残忍地把韩信杀了。等他缓过神来,马上想到,韩信虽然被杀了,事情还不能算完,皇上回来,说不定还要诛灭韩信满门。相传,萧何离开了宴席,派人把韩信的一个小儿子送到了南越王赵佗那里,托其抚养。韩信的这个儿子长大之后,为了避祸,将自己的“韩”姓拆开,以右半边的“韦”字作为自己的姓。从此,韩信的后裔就改姓“韦”了。这么说来,作为本书作者的我有可能就是韩信的后代了。

事情变得完全出乎萧何的意料,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刘邦听到韩信被杀的消息后,马上派使者从前线赶回来,褒奖萧何,把杀掉韩信作为他的一大功劳,封他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还派五百名士兵做他的卫队。

这么一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事情就传遍了天下。萧何心里虽然不是滋味儿,可是,为了大汉天下的安危,自己作为国家二把手的丞相,背点黑锅,受点委屈,也只有忍受了。

萧何又是加官又是受赏,满朝的官员都来道贺。唯有曾为秦朝东陵侯的召平前来表示哀悼。萧何很不高兴,又感到很奇怪。召平说:“相国您是个明白人,皇上冒着生命危险在外征战,而您却安稳地坐在京城里,不想想皇上为什么还要给您封赏,增配卫队呢?说白了就是您起了疑心。您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天下,淮阴侯深受您的赏识,您都能骗他送死,皇上能不担心您哪一天也背叛他吗?给您配备卫队,名义上是保护您,实际上就是防备您。您应该坚决辞掉封赏,把所有的家财都捐出去支援前线,皇上才能打消对您的疑心,否则,您就离死不远了。”

萧何吧嗒吧嗒嘴,心里寻思过来味儿,召平说的话确实有道理,他就按照召平说的做了。这样一来,刘邦果然很高兴,但是,对他的疑心仍然没有消除。

就在当年,淮南王英布见被封的几个异姓诸侯王都被刘邦杀了,担心自己也逃不过这种下场。他不想坐以待毙,就举兵造反。英布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勇将,一般的人对付不了他,刘邦不敢掉以轻心,只好又亲自出征。

这一次,还是萧何坐镇京城。刘邦出征之后,不断派人回来,询问相国都在干什么。

萧何的一个门客看出了其中的说道,就对萧何说:“您这样下去,怕是离灭族不远了。”

萧何说:“你这话说得太玄乎了,我为国事尽心尽力,日夜操劳,寝食难安,怎会招此大难?”

门客说:“您想想啊,您的官已经做到极品,没有上升的地步了。当初在关中,您就深得老百姓的拥戴。这么些年您还一直做善事,老百姓对您的拥戴已经超过了皇上。功高盖主的后果可想而知。”

萧何说:“难道你是想要我不做善事而去做恶事吗?”

门客说:“水至清则无鱼,您善意地做一定的恶事,并不等于您就是一个恶人,而是证明您不是一个圣人,这样,皇上能够把您当作一个常人看待,对您就放心了。”

萧何说:“依你所言,我该怎么办呢?”

门客说:“我说的恶事并不是要您去抢男霸女、杀人放火,您只要用低价赊欠的办法多买些田地,老百姓对您有了怨言,皇上就对您放心了。”

萧何按照门客的建议做了。果然,在刘邦班师回朝的路上,就有不少百姓拦路上书,状告萧何低价强行购买他们的土地房产,数额高达几千万钱。刘邦心里很高兴。等他回到京师,萧何早到城门迎接。刘邦把百姓的上告书都交给他,他连忙跪下,等着皇上治罪。没想到,刘邦却笑哈哈地对他说:“朕不追究你的罪,只要你自己能给百姓一个交代即可。”

萧何一见皇上和颜悦色,丝毫没有怪罪他的意思,就趁机提出了一个建议,说长安地区人多地少,上林苑里有很多空地,请皇上能够让老百姓进去耕种,收走粮食,留下秸秆供养苑中的禽兽。不料,刘邦突然变了脸,大怒道:“萧相国是不是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才敢为他们求取皇家的上林苑?”当下,命人把萧何拉下去,镣铐加身,投入了大牢。

萧何没想到,马屁拍到了马蹄上,被踢了一脚。皇家的上林苑是皇上专门狩猎游玩的场所,拿走皇上取乐的地方,岂不是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上拔毛吗?

当然,萧何坐了几天牢就被放了。刘邦没有正当的理由治他的罪,只不过是借此敲打敲打他,杀杀他的锐气,叫他老实听话而已。

刘邦就是刘邦,他把萧何无端地抓起来,又无名地放了出去,话却说得冠冕堂皇,叫萧何感动得鼻涕眼泪一齐流。

刘邦说的是:“相国为长安百姓请求上林苑,是在为朕赢得民心。朕没有答应你,说明朕不过是桀、纣一类的暴君,而相国则是古今少有的贤臣。朕将你镣铐加身,是想让天下人都知道朕的过失,以此彰显相国的功德。”

这话说得太有水平,萧何除了感动的份儿,就是拼着老命也值得为这样的皇上效力。

萧何最大的功绩应该是他为大汉王朝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这些东西一直为后续的各朝各代所沿用。

没过几年,刘邦死了,萧何又尽心尽力地辅佐惠帝几年,也卧病在床了。

萧何在病重的时候,向惠帝推荐了一个接替他的人选,这个人就是一向自恃功高、看不起他,甚至不和他说话的曹参。萧何的这种大公无私、不计前嫌的宽广胸怀和高风亮节不能不叫人钦佩!

萧何生前为子孙购置了不少田地和房宅。这些田宅都在穷乡僻壤,房子的外面都没有高大的围墙。他说:“如果我的子孙后代都是明白人,就知道怎样学习我的勤俭。如果他们不成器,就让他们守着这些田将就过吧。若是大好的田宅也得被有权有势的人家夺去。”

这正是:

精忠为主心一条,呕心沥血勤操劳。

不贪荣华求国富,何惧头悬杀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