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与规律
1.2.1 基本概念
在分析简单电路时,一般应用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并联规律,但用它们来分析复杂电路就比较困难。这里的简单电路通常是指只有一个电源的电路,而复杂电路通常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源的电路。对于复杂电路,常用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进行分析。在了解这些定律和定理之前先来说明几个基本概念。
1.支路
支路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元器件首尾相接构成的一段无分支的电路。在同一支路内,流过所有元器件的电流相等。图1-8所示电路有3条支路,即BAFE支路、BE支路和BCDE支路。其中BAFE支路和BCDE支路中都含有电源,这种含有电源的支路称为有源支路。BE支路没有电源,称为无源支路。
2.节点
3条或3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称为节点。图1-8所示电路中的B点和E点都是节点。
3.回路
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的路径称为回路。图1-8所示电路中的ABEFA、BCDEB、ABCDEFA都是回路。
4.网孔
内部不含支路的回路称为网孔。图1-8所示电路中的ABEFA、BCDEB回路是网孔,ABCDEFA就不是网孔,因为它含有支路BE。
图1-8 一种复杂电路
1.2.2 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又可分为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又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又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电流定律)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指出,在电路中,流入任意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下面以图1-9所示的电路为例来说明该定律。
图1-9 节点电流示意图
在图1-9所示电路中,流入A点的电流有3个,即I1、I2、I3;从A点流出的电流有两个,即I4、I5。由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可得
I1+I2+I3=I4+I5
又可表示为
ΣI入=ΣI出
这里的“Σ”表示求和,可读作“西格马”。
如果规定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出节点的电流为负,那么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可以这样叙述:在电路中任意一个节点上,电流的代数和等于0A,即
I1+I2+I3+(−I4)+(−I5)=0A
也可以表示成
ΣI=0A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不但适合于电路中的节点,对一个封闭面也是适用的。如图1-10所示,图1-10(a)所示示意图中流入三极管的电流Ib、Ic与流出的电流Ie有以下关系
Ib+Ic=Ie
在图1-10(b)所示电路中,流入三角形负载的电流I1与流出的电流I2、I3有以下关系
I1=I2+I3
图1-10 封闭面电流示意图
2.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指出,电路中任一回路内各段电压的代数和等于0V,即
ΣU=0V
在应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分析电路时,需要先规定回路的绕行方向。当流过回路中某元件的电流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时,该元件两端的电压取正,反之取负;电源的电动势方向(电源的电动势方向始终是由负极指向正极)与绕行方向一致时,电源的电动势取负,反之取正。下面以图1-11所示的电路为例来说明这个定律。
图1-11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说明图
先来分析图1-11所示电路中的BCDFB回路的电压关系。首先在这个回路中画一个绕行方向,流过R2的电流I2和流过R3的电流I3与绕行方向一致,故I2·R2(即U2)和I3·R3(即U3)都取正;电源E2的电动势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电源E2的电动势取负。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可得出
I2·R2+I3·R3+(−E2)=0V
再来分析图1-11所示电路中的ABFHA回路的电压关系。先在ABFHA回路中画一个绕行方向,流过R1的电流I1方向与绕行方向相同,I1·R1取正;流过R2的电流I2方向与绕行方向相反,I2·R2取负;电源E2的电动势方向(负极指向正极)与绕行方向相反,E2的电动势取正;电源E1的电动势方向与绕行方向相同,E1的电动势取负。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可得出
I1·R1+(−I2·R2)+E2+(−E1)=0V
3.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支路电流法
对于复杂电路的计算常常要用到基尔霍夫第一、第二定律,并且这两个定律经常同时使用,下面介绍应用这两个定律计算复杂电路的一种方法——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使用时的一般步骤如下。
①在电路上标出各支路电流的方向,并画出各回路的绕行方向。
②根据基尔霍夫第一、第二定律列出方程组。
③解方程组求出未知量。
下面再举例说明支路电流法的应用。
图1-12所示为汽车照明电路,其中E1为汽车发电机的电动势,E1=14V;R1为发电机的内阻, R1=0.5Ω;E2为蓄电池的电动势,E2=12V;R2为蓄电池的内阻,R2=0.2Ω,照明灯电阻R=4Ω。求各支路电流I1、I2、I和加在照明灯上的电压UR。
图1-12 汽车照明电路
解题过程如下。
第1步:在电路中标出各支路电流I1、I2、I的方向,并画出各回路的绕行方向。
第2步:根据基尔霍夫第一、第二定律列出方程组。
节点B的电流关系为
I1+I2−I=0A
回路ABEFA的电压关系为
I1R1−I2R2+E2−E1=0V
回路BCDEB的电压关系为
I2R2+IR−E2=0V
第3步:解方程组。
将E1=14V、R1=0.5Ω、E2=12V、R2=0.2Ω代入上面3个式子中,再解方程组可得
I1=3.72A,I2=−0.69A,I=3.03A
UR=I·R=3.03×4V=12.12V
上面的I2为负值,表明电流I2实际方向与标注方向相反,即电流I2实际是流进蓄电池的,这说明发电机在为照明灯供电的同时还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1.2.3 叠加定理
对于一个元件,如果它两端的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成正比,这种元件就被称为线性元件。线性电路是由线性元件组成的电路。电阻就是一种最常见的线性元件。叠加定理是反映线性电路基本性质的一个重要定理。
叠加定理的内容是: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下面以求图1-13(a)所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I1、I2、I的大小为例来说明叠加定理的应用,图中的E1=14V,R1=0.5Ω,E2=12V,R2=0.2Ω,R=4Ω。
解题过程如下。
第1步:在图1-13(a)所示电路中标出各支路电流的方向。
第2步:画出只有一个电源E1作用时的电路,把另一个电源当作短路,并标出这个电路各支路的电流方向,如图1-13(b)所示;再分别求出该电路各支路的电流大小。
第3步:画出只有电源E2作用时的电路,把电源E1当作短路,并在这个电路中标出各支路电流的方向,如图1-13(c)所示,再分别求出该电路各支路的电流大小。
图1-13 利用叠加定理求支路电流
第4步:将每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分别进行叠加。凡是与图1-13(a)所示的电路中假定的电流(或电压)方向相同的为正,反之为负。这样可以求出各支路的电流分别是
1.2.4 戴维南定理
对于一个复杂电路,如果需要求多条支路的电流大小,可以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或叠加定理。如果仅需要求一条支路中的电流大小,则应用戴维南定理更为方便。
在介绍戴维南定理之前,先来说明一下二端网络。任何具有两个出线端的电路都可以称为二端网络。包含有电源的二端网络称为有源二端网络,否则就称为无源二端网络。图1-14(a)所示电路就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通常可以将它画成图1-14(b)所示的形式。
戴维南定理的内容是: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等效电源电动势E0和内阻R0串联起来的电路来代替。根据该定理可以将图1-14(a)所示的电路简化成图1-14(c)所示的电路。
图1-14 有源二端网络
那么等效电源电动势E0和内阻R0如何确定呢?戴维南定理还指出:等效电源电动势E0是该有源二端网络开路时的端电压;内阻R0是指从两个端点向有源二端网络内看进去,并将电源均当成短路时的等效电阻。
下面以图1-15(a)所示的电路为例来说明戴维南定理的应用。在图1-15(a)所示的电路中, E1=14V,R1=0.5Ω,E2=12V,R2=0.2Ω,R=4Ω,求流过电阻R的电流I的大小。
解题过程如下。
第1步:将电路分成待求支路和有源二端网络,如图1-15(a)所示。
第2步:假定待求支路断开,求出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的端电压,此即为等效电源电动势E0,如图1-15(b)所示,即
第3步:假定有源二端网络内部的电源都短路,求出内部电阻,此即为内阻值R0,如图1-15(c)所示,即
第4步:画出图1-15(a)所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1-15(d)所示,再求出待求支路电流的大小,即
图1-15 用戴维南定理求支路电流
1.2.5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与阻抗变换
1.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在电路中,往往希望负载能从电源中获得最大的功率,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如图1-16所示, E为电源,R为电源的内阻,RL为负载电阻,I为流过负载RL的电流,U为负载两端的电压。
负载RL获得的功率P=UI,当增大RL的阻值时,电压U会增大,但电流I会减小;如果减小RL的阻值,虽然电流I会增大,但电压U会减小。什么情况下功率P的值最大呢?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内容是:负载要从电源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的电阻(阻抗)与电源的内阻相等。负载的电阻与电源的内阻相等又称两者阻抗匹配。在图1-16所示电路中,负载RL要从电源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RL=R,此时RL得到的最大功率是。
如果有多个电源向一个负载供电,如图1-17所示,负载RL怎样才能获得最大功率呢?这时就要先用戴维南定理求出该电路的等效内阻R0和等效电动势E0,只要RL=R0,负载就可以获得最大功率。
图1-16 简单电路功率传输定理说明图
图1-17 复杂电路功率传输定理说明图
2.阻抗变换
当负载的阻抗与电源的内阻相等时,负载才能从电源中获得最大功率,但很多电路的负载阻抗与电源的内阻并不相等,这种情况下怎么才仍能让负载获得最大功率呢?解决方法是进行阻抗变换,阻抗变换通常采用变压器。下面以图1-18所示电路为例来说明变压器的阻抗变换原理。
图1-18 变压器的阻抗变换原理说明图
在图1-18(a)所示电路中,要使负载从电源中获得最大功率,需让负载的阻抗Z与电源(这里为信号源)内阻R0大小相等,即Z=R0。这里的负载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一个电路,它的阻抗可以用表示。
现假设负载是图1-18(b)所示点画线框内由变压器和电阻组成的电路,该负载的阻抗,变压器的匝数比为n,电阻的阻抗为ZL,根据变压器改变电压的规律可得到下式,即
从上式可以看出,变压器与电阻组成电路的总阻抗Z是电阻阻抗ZL的n2倍,即Z= n2 ZL。如果让总阻抗Z等于电源的内阻R0,变压器和电阻组成的电路就能从电源获得最大功率,又因为变压器不消耗功率,所以功率全传送给真正的负载(电阻),达到功率最大程度传送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真正负载的阻抗不需与电源内阻相等,同样能实现功率最大传输。
下面举例来说明变压器阻抗变换的应用。如图1-19所示,音频信号源内阻R0=72Ω,而扬声器的阻抗ZL=8Ω,如果将两者按图1-19(a)所示的方法直接连接起来,扬声器将无法获得最大功率,这时可以在它们之间加一个变压器T1,如图1-19(b)所示。至于选择匝数比n为多少的变压器,可用R0=n2ZL来计算,结果可得到n=3。也就是说,只要在两者之间接一个n=3的变压器,扬声器就可以从音频信号源获得最大功率,从而发出最大的声音。
图1-19 变压器阻抗变换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