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活中如何避免受骗上当
老年人群体可支配的资产相对较多, 一些老年人退休后不甘被社会“忽视”, 总想有所作为; 还有一些老年人看中了小恩小惠; 也有一些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症状明显; 更有具备以上综合“症状”的……因此, 诈骗老年人财产, 成了一些犯罪分子绞尽脑汁“钻研”的课程。
诈骗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 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66 条的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 3万元至10万元以上、 50万元以上的, 属于“数额较大” “数额巨大” “数额特别巨大”。因为我国地域辽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 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比如, 北京市规定数额较大为人民币3000元以上; 上海市规定数额较大为人民币4000元以上; 河南省规定数额较大为人民币5000元以上……依法酌情从严惩处的情形有: ①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 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②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③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④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⑤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本章案例中虽以典型诈骗罪作为分章基础, 但也不乏抢劫罪、盗窃罪的判定, 主要考虑的都是基于犯罪分子在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过程中当场使用暴力而转变成的抢劫罪行, 或是在诈骗过程中趁机秘密窃取了老年人的财物, 犯罪客体发生了变化, 因而才被认定为其他罪行的。因为本书的读者群定位于老年人, 所以尽量根据一般老年人认为的上当类型进行分节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