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埋头努力学习或工作的人,或许会失去赚钱的时机
1973年,比尔·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1975年,盖茨念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做了个让很多人震惊的决定——离开哈佛。他认为他不能错过发展计算机事业的大好时机。离开哈佛后,他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自己和好友保罗·艾伦共同创建的微软公司中,数年之后,微软成为全球领先的个人电脑软件供应商,比尔·盖茨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豪。
马克·扎克伯格,20岁时考入哈佛大学心理系和计算机系,2004年,大学二年级的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的宿舍里创办了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2004年年底Facebook的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100万,为了专心投入Facebook的运营和发展中,扎克伯格选择了退学。2016年,扎克伯格成为胡润全球富豪榜前十名中最年轻的上榜富豪,而Facebook早已成为全球知名的社交网站。
试想一下,假如比尔·盖茨像他的那些埋头苦读的同窗们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盖茨就会失去发展微软的最佳时机,也就失去了赚钱的机会,他就不可能成为世界首富。同样的,如果扎克伯格只知道学习,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那么,他也会失去赚钱的时机,不可能如此富有。正如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所言:“只知道努力工作或学习的人,很容易失去赚钱的时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知道一味地努力工作赚钱,却忽略了赚钱的另一个更为有效的途径,那就是理财。还有一部分人明明知道可以通过理财来赚钱,却由于害怕理财的风险而迟迟不愿意开始理财,他们认为钱放在银行里更省心、更踏实。然而,放在银行里的钱真的像人们认为的那样那么安全吗?答案是否定的。近年来,通货膨胀率不断提升,很多人存在银行里的钱的价值在无形中缩了水。如此一来,不仅白白错过了很多理财赚钱的大好时机,还遭遇了通胀下的财富缩水。
事实上,如今积累工资,然后把钱存进银行的做法已经不能使财富保值、增值,唯有理财才是明智之举。一个人一生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通过努力工作赚钱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而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金钱的保障。理财不但能够有效地抵抗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还能够在长期合理的理财中收获可观的回报,从而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通货膨胀到底有多可怕呢?举一个例子:假设你现在有100元钱,且通货膨胀率连续十年为4%,那么十年后多少钱才相当于现在的100元呢?按照公式计算,答案是148元。换言之,即10年之后你需要148元才能够买到现在100元就能买到的东西。由此可见,即使你不想赚大钱,只想使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也必须学会理财。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真实的理财案例:
王杰,毕业于北京某名牌大学经济系,家在外地。他在学习之余,总是寻找各种机会赚钱。刚上大学的时候,他就在一个教育培训机构找到了兼职的工作,不上课的时候他就去那边上班,每月除有固定的工资外还有奖金;这份工作他做了3年零2个月,总共攒了2万元钱,临毕业的时候,他把这2万元钱投进了股市。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一个私企做了一名普通的白领,虽然工资很少,但是他每个月都会从中拿出一部分进行储蓄,另一部分投进股市。
30岁的时候,王杰升任公司的经理,月收入过万,很快,他和女朋友结了婚;王杰的妻子是某国企的主管,月收入也不低,两人婚后约定每月将各自收入的一半存进银行,剩下的钱用来买股票等证券类产品;几年后,他们从储蓄中拿出一半作为首付,在其所在的城市的五环贷款买了一套房子,此时他连续十几年通过股票理财已经为他带来了50万元的回报。买房之后,夫妻俩每月除还房贷外,依旧延续了理财习惯,他们的生活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但是也很充裕。
王杰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上班族,既没有富有的家庭支持,也没有特别的商务才能,他之所以能够在大城市幸福地生活,跟他坚持理财的习惯分不开。他拥有储蓄和投资并举的理财理念,这样一来不仅抓住了赚钱的时机,也保障了自己的基本生活。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钱,不是因为我们赚得少,而是因为我们不懂得理财,我们不懂得让钱生钱的道理。
目前,很多年轻的白领都具有一定理财的意识,但是对于具体如何理财,还处于不太了解的状态。有些人虽然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理财生涯,但是因为对理财产品并不了解,往往只能跟风,别人说好就买进,别人说不好就赶紧抛出,结果不仅没赚到钱,还折了自己辛苦赚来的本钱。
巴菲特总结他的亲身经历时这样说过:最好的投理财不是不断地读书学习,而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充实自己,培养自己敏锐的理财眼光。
一味地埋头学习或工作或许会失去很多赚钱的好时机,请从此刻开始树立理财的理念吧!
生活理财笔记
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味地埋头学习或工作,对其他事不闻不问有可能会错过赚钱的机会,他们之所以走向成功,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始终关注着时代的发展,发现赚钱的时机之后,果断地抓住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