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的重生:效率时代的信息化革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互联网时代SaaS引领人力资源信息化潮流

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和新技术应用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互联网预言帝凯文·凯利关于未来趋势的四大预言是:凡是强调效率和生产的职能都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虚拟现实将成为最主要的社交方式;追踪,未来海量的数据将成为制胜的关键点;按需经济,分享将成为未来的主题,弱化拥有的概念,能按照需求获取和使用才是未来经济的主流。

1.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20世纪末21世纪初,互联网迅速渗透,网民数量迅速增长,此时诞生了一大批如美国的微软、谷歌,中国的BAT之类的互联网企业,并成长为巨无霸。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信息爆炸,实现了资源和信息共享,缩短了人与时间及空间的距离。

中国的互联网时代诞生于1994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网民和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全球排名第一。互联网让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涵盖了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工作方式也由传统行业转向互联网+行业;所以说,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2.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普及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掀起了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第二次浪潮,诸如Uber、微信等产品迅速走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随着便携式终端的普及缩短了人与世界的距离,让信息和联系随时随地发生。

3.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AI)是指某种能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人类的活动,如感知、思考、学习和反应等的程序系统。

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认为:“互联网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将会彻底改变制造业、汽车行业、医疗行业、娱乐行业等,也将取代传统人力。

中国的AI发展速度领先于全球。据统计,2015年我国的人工智能市场收益为12亿元,其中语音识别占60%,计算机视觉占据12.5%,其他识别部分为27.5%。在只考虑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不包括硬件产品销售收入(如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家居等)、信息搜索、资讯分发、精准广告推送等的情况下,BBC预计全球人工智能总体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1190亿元;并预测国内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91亿,年复合增长率约50%。[3]

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明确了阶段性发展目标:7月20日,新华社报道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的通知,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4.大数据和云计算备受瞩目

麦肯锡曾提出,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已经被数据渗透,目前,数据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的特点是数据体量巨大、类型繁多、商业价值高、处理速度快,可以通过挖掘和处理数据并将其应用于更多领域。未来的大数据将更多地被应用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金融、通信等行业。

我国的大数据产业现阶段高速发展。虽然中美两国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发展大数据产业,但是我国依然比美国稍微逊色。究其原因,美国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的历史久远,各项硬件和软件都拥有超强实力——早在大数据概念火热起来之前,美国就已经有了40多年的技术积累,这使得美国的信息技术企业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迅速转型为大数据企业,从而推动整个大数据产业在美国的发展壮大。与美国大数据领域的发展相比,中国的发展速度稍微落后,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大数据的热潮已经开始回落,而中国的大数据产业依然保持着超高速的增长;在产业层面,我国大数据产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大数据在2018年已深入渗透到各行各业(对于我国大数据产业的规模,目前各个研究机构均采取间接方法估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结合对大数据相关企业的调研测算,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为4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4]

5.万物互联新时代

“互联网+”的概念在2015年被李克强总理提出后,几乎所有的创业者、企业家都在谈论互联网、万物联网,可见联网化、万物互联逐渐深入人心。一句话总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融合传统行业并将其改造为具备互联网性质的新的商业模式。

当今社会上,各处都在谈及物联网,各行各业都挤破脑袋想在物联网里分一杯羹,而要实现真正的“互联+”,任重而道远。“互联网+”被提出来,是因为将来会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从商业到物、到人,再到事,所有都是被连起来的,这将会促使更多的商业模式出现,也会是“互联网+”的最终目标。在那个时代,商业及企业已经不分线上与线下,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大一统”的状态。

全球物联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标准、技术、产业、体系的发展还比较基础,产业体系尚处在建立、完善过程中。未来,全球互联网的发展会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未来十年,预计将实现全球物联网大幅度普及,并以2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快速发展,全球物联网有望在2023年达到约2.8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二、个体赋能和信息共享促进组织形式多元化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提出: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楚,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赋能”观念首次被提及,著名的管理学家陈春花老师也说,未来的组织管理中最核心的价值其实就是我们怎么去赋能和激活人。

我们可以大概理解为:“赋能”即是把能量赋予某种人或事。通俗地表达为:某人或某事本身并不存在某种能力,是第三方赋予了能量给它。它最早是心理学中的词汇,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

把赋能这个词用在管理学中,是指企业由上而下地释放权力,赋予员工自主工作的权力,从而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驱动企业组织扁平化,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5]

1.扁平化组织

扁平化组织是指管理层与下属的工作传达交流更加直接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它使上下级关系更加密切、任务信息传达更加灵活,也可以简化工作流程。由于管理范围较大,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主权、积极性和满足感,缺点是管理幅度较宽、权力分散,不易实现严格控制。

传统组织的特点,表现为层级结构。一个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金字塔的形状。

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原来的有效办法和扁平化的有效办法不同,前者是增加管理层次,后者是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呈扁平化结构组织的小米公司相信,优秀的人才自带强劲的驱动力与自我管理能力,而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不信任的方式。“小米员工都有将工作做到最好的干劲”,这种公司的产品信仰一旦打造出来,管理就不再困难。在小米这样高速成长的企业里,扁平化管理使组织能够将所有资源高度聚焦在核心产品上,将产品做到极致,才能更快速地反应市场变化。

小米几千人的团队只有三级组织架构,分别是:核心创始人、部门领导、员工,团队人数一般保持在十几人的规模,如果人数稍有扩大就会拆分成小团队。小米的这种组织结构也体现在办公布局上:一层产品、一层营销、一层硬件、一层电商,每层由一名创始人坐镇,贯彻公司的战略快速执行。他们彼此都希望在各自分管的领域做到业界一流,互不干涉,一起把公司做大做好。

为了让员工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除了7个创始人有职位以外,其他人员的身份都是工程师,晋升的奖励就是涨薪,这样才能让员工真正地去做事。

这样的组织架构,减少了层级之间互相汇报所浪费的时间。小米现在数千人的规模,除了每个星期一召开的“公司级别例会”之外很少开会,也没什么季度总结会、半年报告会。在成立的几年里,7个合伙人只开过3次集体大会,时间都花在产品上面了。2012年8·15电商大战,从策划、设计、开发、供应链,仅用了不到24小时准备,上线后微博转发量近10万次、销售量近20万台。

雷军的第一定位不是CEO,而是首席产品经理。他大部分时间用于参加各种产品会,每周定期和MIUI、米聊、手机与营销部门的同事进行产品层面的讨论。很多小米公司的产品细节都是他在这样的会议当中,跟产品经理、工程师一起讨论决定的。

2.阿米巴组织

阿米巴组织架构,正是应传统行政组织模式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环境的要求而出现的。传统企业的组织架构图是自上而下的矩阵图、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而阿米巴的组织架构图却是自下而上的蜂巢图——由许多个“阿米巴”构成企业的组织基础,每个阿米巴都是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

阿米巴组织架构需要员工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绕过原来的中间管理层次,直接面对顾客和向公司总体目标负责,以群体和协作的优势赢得市场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使阿米巴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

图1-1? 阿米巴经营的运行逻辑

阿米巴组织的经营模式很适用于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较小、结构简单、灵活多变,不必担心模式的转变使企业伤筋动骨。

阿米巴组织划分需要遵循“能够独立完成一道工序并创造市场价值”这一原则,即要求阿米巴能够做到“服务企业战略、最大限度划小、独立核算、独立完成业务、责权利一致性”,把企业整体划分为一个个能够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阿米巴组织。

阿米巴组织以工作流程而不是部门职能来构建组织结构,由于组织架构得到了细分,最基层的阿米巴组织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整体的能量。企业全体员工经过组织划分后,由于责任细化,他们会萌生一种经营自家企业的意识,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从而在公司中传递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1959年,稻盛和夫在几位朋友的好心帮助下成立了京瓷公司,在1984年成立了第二电信公司(KDDI)。这两家公司至今为止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和持续盈利,其原因就在于采取了基于牢固的经营哲学和精细的部门独立核算的“阿米巴”经营模式。

3.虚拟组织

虚拟组织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组织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人机一体化组织。它以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机器智能产品为依托,实现传统组织结构、职能及目标。它在形式上没有固定的地理空间,也没有时间限制。组织成员通过高度自律和高度的价值取向共同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在虚拟组织平台上,企业间的创新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用虚拟组织的形式组织生产与研发工作,可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态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变需求,使企业快速发展。

三、人力资本管理的兴起

人力资本(HCM-Human Capital Management)理论最早起源于经济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关于人类生产能力的崭新思路。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现有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土地、原材料、建筑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1.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诸如教育、培训等有目的的投资而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的总和,是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2.人力资本管理的发展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经验、直觉是不二法宝,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需要这种模式的管理,而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能以数据驱动决策。成本中心、脱离业务、战术而非战略……这些都是HR部门在公司人心中的常见形象,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深入,人力资源也可以成为提供企业战略支持的高级管理部门。

毫无疑问,人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具有获得一流员工的能力将使公司更具有竞争优势,通用电气公司就是这样的一个实践者。通用电气公司每年用在员工培训上的费用高达10亿美元,管理层使用大部分时间来教导、发展、评估和提拔出色的人才,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只为获得更好的人才,董事长杰夫·伊梅尔特就明确表示:“人才必须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但不幸的是,人事安排常常依赖于直觉或者经验判断,且管理好一流人才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可即使HR部门、公司管理层竭尽全力,也依然无法实现和每一位员工深入交流,有限的时间成为不可忽视的障碍。我们更加需要一种客观的、高效的人力资源分析实践。

大数据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转变实质上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层是改善,降低成本又提高效率,并且能摆脱凭借经验感觉的模糊型模式;

第二层体现在大数据带来的前瞻性作用上——它可以为帮助“人才”和“组织”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6]

它给人力资源管理创造的第一层改善作用,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更简单、更低价、更高效。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入离职管理、劳动关系、薪酬、社保、福利、员工管理等事务性的人事工作都能转移至机器操作。当HR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时,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上。比如,利用数据解析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预测可能会发生的未来。从而实现从战术性事务管理到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的角色转变。

四、SaaS软件引领人力资源信息化潮流

ERP(含HR模块)及各类本地化部署的大型eHR软件功能复杂、成本高昂,服务在线化工具仅专注于某一块人力资源服务,并不能解决人力资源综合管理难题;而SaaS则将以往本地部署的大型软件云端化,灵活度高、扩展性强,并能解决人力资源综合管理难题。未来,SaaS云服务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引领人力资源信息化潮流。

1. SaaS概念

SaaS:Software-as-a-Service即软件即服务的简称,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付费的云软件,依据企业管理和HR工作场景设计。SaaS将以往本地化部署的大型软件云端化,企业按需租赁,无须下载、更新、维护软件,灵活度高。互联网+ SaaS思维将在以上基础上实现线上系统与线下服务的集成,为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难题并提供各类服务;自动化解决烦琐的人事工作,为企业管理规划决策提供科学助力。

对企业来说,SaaS的优点在于:

(1)从技术方面来看:SaaS不需要购买任何的硬件设备,用户只需要注册即可使用,省时高效。企业部署简单方便、操作流程简单,不用配备专业的IT人员指导使用,又能满足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2)从投资方面来看:企业需要做到的只是每年给一些“租金”,且“租金”价格相对市面ERP系统便宜,需要用多久,就“租”多久,不会过多地占用企业的营运资金,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企业不用考虑成本折旧问题,并能及时获得最新硬件平台及最佳解决方案。

(3)从维护和管理方面来看:SaaS能使用户的使用变得异常简单,只要您连接到网络,就可以访问系统。由于SaaS系统是租用的,所以不需要用户增加额外的费用和管理人员来专门维护。

2. SaaS发展情况

企业级SaaS作为互联网产品的一种,直接受益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企业级SaaS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即时通信需求,为中小企业节约了软件开发成本,也为SaaS服务提供方增强了用户黏性。据艾瑞咨询统计,2018年我国SaaS软件市场规模已达142亿元,与2012年的23亿元人民币相比提升了约6倍。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互联网产品的发展,企业级SaaS就是受益者之一。

图1-2? 2018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分析报告(图片来源:中国报告网)

3. SaaS与传统软件对比

相比传统软件,SaaS服务依托于云计算与互联网,采取按需收费的模式,无须企业用户准备机房等硬件设施,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以下为传统购买软件模式和企业级SaaS服务模式的初期投资、总成本、部署周期、风险、服务持续性对比。[7]

表1-2? SaaS服务行业研究报告

续表

资料来源:36氪研究院

4. SaaS市场趋势

SaaS市场趋势1:水平垂直化混合型发展。未来3~5年,中国SaaS产品将进一步“垂直化”发展。企业级SaaS通用型厂商未来会加大特定行业定制化服务,各大垂直行业细分领域也会不断涌出新兴SaaS厂商和传统软件转型厂商。

SaaS市场趋势2:由SaaS向PaaS延伸。SaaS产品主要有平台和垂直两种类型。管理平台类,功能较全,以直接替代传统企业管理软件为使命;而垂直类,一般属于单点极致类应用,功能高度聚焦,业务逻辑比较清晰。对于一个SaaS公司而言,在开始时选择一个垂直细分领域切入是更为可靠的方式,面向一个细分市场打磨产品、积累用户、拓展市场,当用户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要引入第三方开发者提供更多的协同类产品满足用户更多需求、转型平台模式、实现用户变现。以Salesforce为例,在2005年,它推出了名为“AppExchange”的程序商店以丰富用户选择;2007年推出了PaaS平台Force.com,使得用户能够更方便地在Salesforce平台上开发在线应用。2015年, AppExchange上累计有2700款App可供下载,实现近300万次的安装,平台和其他业务实现7.45亿美元的收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4%。

SaaS市场趋势3:更加智能化的体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热点技术未来会率先应用到SaaS相对成熟的细分市场,为企业级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客户体验,运用数据、通过智能的方式连接客户、产品和资产。

SaaS市场趋势4:中小型企业依旧是主要战场。由于中小型企业流程化、规范化水平相比大型集团型企业低一些(根据36氪数据,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仅有10%左右),且受到成本和效率等方面的制约较大,对SaaS产品的接受程度远远要高于大型企业。因此,未来3~5年,中小型企业依旧是SaaS产业的主要需求市场。


[1]. 杰弗里·兰德尔:《品牌营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2]. 刘颖:《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转变》,《上海管理科学》,2003年5期。

[3]. 《人工智能前景向好2020年市场规模达91亿美元》,http://robot.ofweek.com/2018-04/ART-8321206-8420-30220881.html,引用日期:2018-09-19。

[4]. 《2018年我国大数据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805/641766.html,引用日期:2018-05-17。

[5]. 《大咖都在说的赋能到底是什么》,http://www.sohu.com/a/242903558_722904 ,引用日期:2018-09-19。

[6]. 《了不起的大数据,催变人力资本管理》,http://www.sohu.com/a/148458998_539037,引用日期:2018-09-19。

[7]. 《SaaS服务行业研究报告》,https://36kr.com/p/5048008.html,引用日期: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