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某研究机构做过一项社会调查,分析人的第一需求是什么,结果是“要使自己进步”。进步就意味着比较,比较就要看结果好坏,最后就是要提高个人绩效,可以说,人生是一个追求进步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绩效的过程,绩效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绩效提高了,生命的品质就提高了。于人而言,是这样;于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员工绩效的提升,带来部门绩效以至企业绩效的提升,具体到结果,这个绩效可能是经营指标,也可能是管理指标。比如,销售和利润增加,设备的产能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制造成本的降低,等等。
以上所述,可以总结为“多”、“快”、“好”、“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绩效结果。所谓“多”,就是数量比原来增加了,多了多少,用数据说明,具体到指标,“销售目标达成率100%”,假设年初定的目标是10亿元,年终销售额也是10亿元,表示销售目标达成率为100%,这个100%,就是目标完成指标。但这并不表示只是完成了目标,有可能年初定这个目标时,就已经比原来的销售额增加了一定的比例,也就是销售额比原来增加了,一般来讲,视行业不同,这个比例在20%-30%之间,这就是绩效中的“多”。所谓“快”,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有所增加,用数据表示,再具体到指标,“交货及时率99%”,这个指标是制造企业中最难实现的,因为不可控因素太多,跨部门、多部门影响着这个指标的完成,所以这个指标有时关联的考核部门很多,比如销售部、采购部、计划部、生产部等,有时人力资源部门也会关联,比如人员招聘是否及时。所谓“好”,就是质量比以前有所提升,或者满意度比以前有所提高,具体到指标看数据,比如“品质合格率99.99%”、“客户满意度85%”等。就单个产品而言,质量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就整批产品而言,在制造的过程中,要达到每个产品都合格,是有难度的,所以品质检验很重要,有时为了发现那0.01%的不合格品,需付出很多努力,最终目标是出货时品质合格率达100%。客户满意度也是一个反映“好”的绩效指标,这个“好”,一是指交期准时,二是指产品合格,三是指售后服务满意。所谓“省”,就是指成本降低,从指标看数据,比如“采购成本降低2%”、“产品损耗降低0.5%”等。我们所说的采购成本,其实是材料成本,一般企业材料成本往往占产品成本的65%以上,如果能将材料成本降下来,那直接就是利润,所以企业对采购部门很重视。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产品损耗的大小,直接影响产品制造成本,在合理的产品损耗范围内,生产部门有节约时,一般会给予奖励,对合理损耗范围外的,一般会给予惩罚。总之,“多”、“快”、“好”、“省”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一道红线,考核评估时以此为准则,把握好这个方向,再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和规模加以调整,使绩效考核达到公平、公开、公正,并让企业利润倍增,持续经营。
绩效考核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中心环节。我国的绩效考核起步于改革开放时期,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后,被我国广东沿海地区的大型企业所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模块,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被人力资源管理者所认识。
绩效考核是一项管理技术,是人、事、钱三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人是绩效考核的主体,这个主体,因能力、态度的差异,使事情的结果不同,钱根据结果的不同,而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主体态度、能力的差异影响着事情结果的不同,而事情不同的结果又决定着钱的多少,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将这种差异缩小,每个管理者,特别是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都应该研究绩效考核,从各个方面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挖掘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益。
绩效考核不是简单的打分与评价,而是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本质上讲是一种过程管理,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企业与员工、客户与供应商的共同成长,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持续循环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在推行绩效考核,但真正应用得好的企业并不多见,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不管是季度考核,还是月度考核都成了形式,逐步陷入绩效“只考不管”、“考而无用”的困境,或者说越考核员工士气越低,越考核企业成本越高。针对这些现象,本书借势而为,从绩效考核理念到绩效考核规划,再到绩效考核实战,最后通过绩效考核案例,教你如何从一位绩效专员新手,成长为绩效高级经理,并能成功落地在企业推行全员绩效考核。
作为一名资深的人力资源总监,我在多家大型集团公司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搭建绩效考核竞争平台,塑造企业绩效文化方面从无到有,从简单到有效,都能落地实施,本书正是根据这些年绩效考核的丰富实操经验加以提炼而成,是难得的关于绩效考核的“干货”,希望能给人力资源管理者,特别是在人力资源部门从事绩效考核工作的人带来一些启示与帮助。
马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