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吃花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去帝尊

李清照到明州(也就是宁波)那天,正是南宋建炎四年(1130)正月,高宗还没出海,她本可以追上高宗的。海面没有结冰,但天气很冷,而南方没有暖气,李清照一路上只好用随身携带的一个暖炉取暖。为了尽快赶到码头,李清照一行不停跟当地人问路,但是宁波人说的话她们一句都听不懂(所谓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为此耽误了不少工夫。

当李清照终于赶到海边,高宗的船队已经扬帆起航。高宗船队巨大的楼船(即所谓水上行宫),就像是一座漂流的岛屿,十分壮观地驶入甬江口,驶向大海的深处(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船队出了定海口,便一路向南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港口并没有灯塔,但李清照仍然看到天空中一道光芒,穿过云层向海面上照射。

在此之前,宋高宗曾经给金人写了封信,表示愿意以“去帝尊”为交换条件,要求金朝停止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非常不幸,宋高宗的提议被无情地拒绝了。金兵依然没有停止追击的脚步,宋高宗不得不继续一路狂奔。了解古玉的人都知道,海东青啄雁(或者天鹅)在辽金早期玉器中是最常出现的题材,海东青是北方的一种猛禽,代表辽金,而大雁和天鹅代表中原,在海东青的喙下发出阵阵哀鸣。平定中原以后,海东青出现得就比较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安宁祥和的春水秋山(或者叫鹤鹿同春)。我手头就有这么一件春水秋山玉雕,鹤在飞翔,鹿在吃草(仙草)。这个时期的玉雕已经开始借用玉的皮壳,而里面的玉芯,则被雕刻成太湖石形状,工艺技术非常复杂。

李清照一行没在明州多做停留,只是在街边一家脚店吃了一顿便饭,顺便烤了烤火,烘了烘衣服。牲口也喝了水,吃了草料。

店家推荐了小海鲜、鲜肉小笼包和荷叶粉蒸肉,以及当地产的杨梅烧酒。饭后,店家又给每人上了一碗猪油汤圆,李清照觉得味道实在难以下咽,尝了一口也就没再吃。这是她头一次吃用猪油做的汤圆,感觉一下就被糊住了。至于这家小店的招牌菜臭冬瓜和臭南瓜,李清照更是碰都没碰,她搞不明白,好好的食材,为什么都要给弄臭了。

关于当地饮食,资料上说,明州人有在冬至这天吃番薯的习俗,因为“番”和“翻”同音,在当地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还习惯加酒酿。在明州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明州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

李清照心想,明州不但饮食怪,就连风俗也怪,比如,各地都是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唯明州以十六为中秋(据说也是跟高宗有关,中国人一半的习俗,都跟皇帝有关)。李清照本想打听一下具体原因,但一想到又要跟明州人说话,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李清照受不了明州话,不光是听不懂,还因为他们说话时的声音太大,就像是在吵架。乃至有人提议去看一下当地的保国寺,也被李清照以要接着赶路为由拒绝了。一天追不上高宗,李清照心里就一天不踏实,尤其身边还带着这么多宝物。

其实,店家对这一行人也十分好奇,上下来回打量,不知道是什么来头。

李清照一路南下,最后由台州来到黄岩。由于一路颠簸,中途马车还坏了一个轱辘(古代马车的轮子大多用木头制成,没有像现在的橡胶圈,靠插销反铆结构减震),多亏李清照不在车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而后,李清照又在黄岩从一个商人那里雇了一艘大船,入海到了昌国镇(章安),终于见到了在高宗身边陪侍的弟弟李亢,也总算把高宗追上了。李亢当时的职务是敕局删定官,表面上是负责修改审定律令,其实不过是个闲职,宋朝的官僚体制的特点就是闲人多,所有的人都无所事事(据说朝廷鼓励官员不务正业,反而看中他们的个人修行,也就是所谓的兴趣爱好)。

高宗没有接受李清照的“投进”,只是象征性地接受了一两幅字画,同时还过问了《金石录》的校对进度,一切都跟真的似的。

黄岩和昌国镇同属台州,相距不过二十多公里,走水路的话,大概要走永宁江进入台州湾。熟悉当地水文地理的人都知道,永宁江虽然不长,但是中途要拐几个大的急转弯,是真正意义上的山重水复,这一路也不轻松。

宋高宗在正月初二到达台州湾外牡蛎滩,晚泊金鳌山下。

金鳌山为昌国镇一方名胜,山上旧有祥符寺(又称善济院),宋高宗驻跸的地方,至今还设有高宗御座。牡蛎滩在金鳌山之南,清无碍寺《重整五祖讲台碑》载:“南眺章安古郡,牡蛎滩如在足下,昔宋高宗航海驻跸于此。”可以作为高宗曾经临幸的证明。“蛎滩返照”是古章安八景之一,每到傍晚时分,在夕阳的映照下,海滩会放射出色彩斑斓的蛤蜊光,就如同五光十色的火苗。

高宗在昌国镇只待了一周的时间。

建炎四年(1130)正月初八,宋高宗乘御舟离开昌国镇,到了江心屿。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属于中国四大名屿之一(奇怪的是,在我手头的几本地图册上,却没有标注)。该屿风景秀丽,号称瓯江蓬莱。

高宗是二月初一到的江心屿孤岛,驻跸普寂寺。其间,宋高宗心情稍好,饱览美景外,有时还会跟李清照在一起切磋诗歌。普寂寺院中曾建有翠幄轩、清辉轩、浴光精舍、十力轩等,据说当年高宗就驻跸翠幄轩。

在江心屿驻跸小憩半月,应政和二年(1112)进士薛弼之提请于二月十七日移驾温州。临行前,高宗赐名普寂寺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宗室道场,并御书“清辉浴光”四字。后“浴光”二字毁,仅存“清辉”,于清光绪间摩勒于石,今仍嵌在江心寺殿东侧壁间。

有学者认为,皇帝跑路并非不光彩,只是稍显狼狈罢了。因为,宋高宗跑出了一个一百五十二年天下的南宋半壁江山。难怪美国学者、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历史系教授贾志扬评论宋高宗:“宋朝之得以复兴,要归功于赵构的逃跑。”为什么这么说,我个人觉得高宗这次被迫的南逃,首先使他的偏廷看上去更加合法化,其次清理了一些冒牌的宗室。再有就是迫使地方政权对偏廷表示效忠,并且借机清理了一些地方势力。而这一切都要感谢金人,如果不是金人穷追不舍,高宗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到这些地方。


◢附注1:楼船外观似楼,因体形庞大,吃水深,无法在滩涂靠岸,因此在镇海有郑氏泥马渡康王的传说。


◢附注2:如果说高宗于建炎三年八月十五日至建炎四年正月一直待在明州,李清照完全有时间觐见,可见她的心情并不如想象中那么迫切。


◢附注3:保国寺之前叫灵山寺,建在灵山上,唐武宗时期被毁。

◢附注4:前两年在黄岩发掘出赵匡胤七世孙赵伯澐的夫妻墓葬,足以证明赵氏后裔逐渐融入南方的士大夫阶层。


◢附注5:驻跸指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