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黄帝内经·素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源于《黄帝内经》的道家养生功法——《内经图》

《内经图》又称《内景图》,是道家养生方法的图示。《内经图》是依照人体经络穴位而绘制的,主要源于《黄帝内经》的人体经络穴位原理。它将《黄帝内经》中所涉及的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对人体五脏六腑及任督二脉与十二经脉循行的生理功能、解剖关系与相互关系按道家丹经理论进行诠释,并将人体设计成一个小天地,且不断加以神化,从而更增加了《内经图》的神秘感,因此成为历代学者潜心研究的对象。

①碧眼胡僧手托天

图中在老者之下,有一剃度僧人,拗腰向后,五官朝上,两手上举,状似托天,和尚就是修真者之“神”。修真者灵性为人之根本,所以炼“神”返性如胡僧修佛。又知人性本于天,故又以天之“空、无”为炼性之道,所以图中之胡僧,向着上面的老者代表灵性,做出两手托天的姿势,有接合性天的意味;又因两眼向天望,眼中反映着浅蓝色的晴朗天空,因此称为碧眼胡僧手托天。这里《内经图》是以胡僧来演示炼神返性。

②刻石儿童把贯串

“调心” 是内修必经之路,心为人身之主,统领着精气神,“心之所向,精气神即随之”。所以内修精气神务必要修心。《内经图》把 “儿童” 比喻为人心。另外古人为了记录重要事情,多是以刻石为记,所以《内经图》以刻石来比喻心的 “记忆” 。图中刻石儿童所站的地方是“绛宫”(也称心宫,位于两乳之间,是气机的枢纽,即中丹田)。他将石子贯串成 “北斗七星” ,这里暗喻将 “人心” 串合 “天心”。“人心如北斗,心中所发皆合天,则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矣!”

③铁牛耕地种金钱

古今耕田种稻,必先翻松土地,以便播种插秧,多借助耕牛之力,拖动耕锄来翻地松土。图中以铁牛耕地来比喻修炼下丹田。下丹田的作用是使精气神三合,持鞭农夫的脚下有一铁炉,炉中火正盛炽。意为要使人体精气神三合,必须掌握丹田炉火之火候,否则难以炼出真功夫。《内经图》是以“铁牛耕地种金钱”为起始。

④织女运转

图中“铁牛耕地”之上,有果园一片,满植果树,右边有一织女。细看织女的动作,她正在将上谷之精气泉流收贮,如绳线一般,绕在转盘之上。比喻精气神经过锻炼,在中丹田转化成可贮藏的形态。其巧妙在于中宫土有“坤”之特性,坤德厚载,有柔顺培育之功,故以男乾女坤为代表。此静养收藏之功,须与先天心意相配合,又配以牛郎桥星,以星串桥,下指中宫,织女运转,转化培育,代表心与意的互相配合。

⑤阴阳玄踏车

图中一对少年男女(阴阳),扶着横杆,一起脚踏着水车车水,因此名为 “阴阳玄踏车”。踏车是由脚力所转动的,意为其动力来源,是发自于丹田之热力。《内经图》修炼讲究“坎水逆流”。只有阴阳玄踏车运作连环不断,周而复始,坎水才能不断流向髓(脊椎)路,并且逆闯三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与欲海,至此时虽水浊不清,如若蓄精炼气,遣除凡欲,深潭之水,定会清澈见底,最终甘泉涌起南山头(灵山之峰,灵性之居所),完成坎水逆流人身脊髓之路。


《黄帝内经》七大理论体系及十二经脉

《黄帝内经》(一般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领域成书最早、影响最大的传世巨著,它有着严谨的理论体系。结合《周易》的阴阳五行说,《黄帝内经》在古代医疗实践观察与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并构建了包括藏象说、经络说、病机病因说、病证说、诊法、论治和养生等七个方面的理论结构。十二经脉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特征。

手阳明大肠经

属大肠,络肺,并与胃经有直接联系。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头面五官疾病、过敏性皮肤病及经脉所经部位的疾病。

手太阴肺经

属肺,络大肠,与胃和肾等有联系。主治呼吸系统疾病、五官疾病及经脉所经部位的疾病。

手太阳小肠经

属小肠,络心,与胃有联系。主治头面五官疾病及经脉所经部位的疾病。

手少阴心经

属心,络小肠,与肺、脾、肝、肾有联系。主治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经脉所经部位的疾病。

手少阳三焦经

属三焦,络心包。主治头面五官疾病,如偏头痛、咽炎等,以及经脉所经部位的疾病。

手厥阴心包经

属心包,络三焦。主治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胸闷、胃痛等其他疾病。

足厥阴肝经

属肝,络胆,与肺、胃、肾、脑有联系。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肝胆疾病及头顶痛等其他疾病。

足少阴肾经

属肾,络膀胱,与肝、肺、心有直接联系。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五官疾病及休克、中暑、中风等其他疾病。

足太阴脾经

属脾,络胃。主治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经脉所经位置的疾病。

足太阳膀胱经

属膀胱,络肾,与心、脑有联系。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经脉所经部位疾病及痔疮等其他疾病。

足阳明胃经

属胃,络脾。主治胃下垂、头面五官疾病、经脉所经部位疾病及神经衰弱等其他疾病。

足少阳胆经

属胆络肝。主治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疾病,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疾病。

序言:回归中国传统养生之道


近年来,养生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话题,反而成为年轻人的标签,养生在我国正呈现出全民化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不少人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身体每况愈下,逐渐认识到自身健康的重要。而随着大健康成为国家战略,全民健康意识进一步提升,于是,养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关注。

但是,究竟该如何养生?能否通过饮食调养身体?为何情绪能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怎样在没有得病的时候预防疾病的发生?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来调整养生步骤……提到养生,就不得不提中医,所有这些有关养生和健康的问题,你都可以在中医理论中找到详细的解答。

而中医养生的源头,便是中医养生第一经——《黄帝内经》(一般简称《内经》)。

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部托名黄帝的医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吸收《周易》的阴阳五行思想,在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历算学、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基础上,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被历代医家称为“医家之宗”。同时,它也是古人长寿、养生所遵循的养生宝典。它提出了养生学的两个要点,即保养和补养,认为“精气”是万物的根本,懂得保养并贮藏精气,就可以长寿;万事万物有阴阳和谐、五行生克制化,懂得调和阴阳五行就可以不得病;万物有运动才有变化和发展,所以懂得运动就可以健身,提高抵抗力;人与自然、季节气候的和谐与呼应,是四时养生的根本等内容。总之,从微观的人类日常饮食起居、劳逸寒暑、五志七情,到宏观的四时气象、五运主岁、六气胜复等,《内经》详细阐述了人体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疗法,以及“天人相应”的养生之法,集中而系统地展现了我国古代医药学和养生学之大成。

当前,托名“养生”“中医养生”的书籍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令读者为之目眩,无从分辨。然真正阐述养生之法的中医理论,无不源于《内经》,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养生的理念回归,众法归宗到中医养生的本源——《内经》。只要读懂《内经》,即可天下无书矣。

《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卷。《素问》主要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强调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灵枢》又称《针经》《九针》,其核心内容为针灸与脏腑经络学说。

本书为《内经》的《素问》卷,共81篇。为忠实于原著,本书采取了原本阅读、白话全译的方式,向读者全面而完整地展示这部千年养生巨著。同时,本书又运用了现代的图解手法,以图文对应的方式逐篇逐层地解读《内经》中的深奥理论,其中包括了600多幅手绘插画、图表和直观图解,生动形象地诠释人体、自然与养生的奥秘,便于读者轻松阅读。

中医博大精深,积淀深厚,更承载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希望您读完此书,有所得。

内经论全图


《内经》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