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隶书24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绎绎六辔 坐将致远

李骉和我相识十余年,第一次见面还是在“松竹草堂”刘正成老师家里,那时的他刚来北京不久,还带着几分青涩,和今天的成熟不可同日而语。后来,我们又成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同学,经常往来,谈古论今,畅谈书艺;再后来,我们一起对成都市青年书协进行改组换届,推出了一大批书坛青年才俊,进一步推动了成都乃至四川青年书法事业的发展。多年来,我们时而纵酒论书,时而清谈悟道,一直到现在,始终保持着“不忘初心”的交流。

得益于多年来他在书画界的深耕,也得益于刘正成老师的提携,一年半前,李骉创办了“子瞻书画教育”,并请正成老师题写了校名。可能是对四川家乡的情结吧,他以苏东坡的字号作为办学机构名称,当然也有这个时代家长所期盼的“望子成龙,高瞻远瞩”之意。

短短近两年时间,“子瞻书画教育”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北京为中心,在全国多地开花。北京教学机构也从原来一间教室升级到多家教学点,学员数量稳步提升,《中国书法入门24讲》也变成了五体单行本教材。更值得称道的是还有韩启德、孙伯翔、王家新、卢禹舜、曾来德、范扬、于明诠、张铁林、聂成文、陈传席、叶培贵等名家的题字题匾,为教材平添了几多内涵。

当我读完这五本教材的样稿时,感觉到这套教材比第一次发行的版本更加翔实、更加通俗易懂。首次发行的《中国书法入门24讲》将篆、隶、草、行、楷编在一本书中,这次是将五种字体分别编成五本书,增加了内容的深度。

隶书系列中,介绍了早期隶书作品《青川木牍》,使读者能够认识到隶变的初期阶段,篆法隶势、古今结构一应俱全,表明隶变伊始书写性简化还在自然地进行。而汉初的《马王堆汉简》不但简幅较宽,在书法方面本身也有较高的造诣。这两个帖无论从隶书的演变还是艺术价值,都是汉简书艺中的上乘之作。

汉、晋隶书的选择上多达17本经典名碑,风格各异,雄强大器的《张迁碑》《衡方碑》《鲜于璜碑》《熹平石经》,俊美阴柔《史晨碑》《礼器碑》《曹全碑》,著名的汉隶“三颂”《西狭颂》《石门颂》《郙阁颂》,雄浑厚重的《夏承碑》,奇异的《广武将军碑》,朴拙的《好太王碑》等。这些经典,在笔法上呈现了方圆多变,气象上反映了东汉文化的成熟,地域上呈现了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字统一的特征,使学书者直接对汉隶的多种风格有了最直接的了解。

汉晋以后,在漫长的书法史进程中,直到清代,隶书才重现气象。如金农的漆书,在没有看到简牍的时代,金农就能把笔法直接接到简牍用笔。伊秉绶隶书气势恢宏的特点比较明显,其诸隶书作品多有“方严、奇肆、宽博、恣纵”的特点。他善用浓墨,墨色柔润,乌亮如漆,把当时“馆阁体”的用墨体现在隶书上,融合了《郙阁颂》《张迁碑》《衡方碑》等汉隶名碑的优点,形成了自己严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韵致、夸张而合情理的隶书风格。这样的选择让读者更能够从古隶经汉隶走到清隶,对当代学习隶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本系列书对临摹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即分析对比。不仅有临摹方法,还有如何解读原帖,在临摹的基础上如何背临,更重要的是,还有当代名家的临摹和创作对比,以及作者的临摹。通过多方对比分析,不仅使学书者能即时产生浓厚兴趣,还能认识每个经典字帖的当代名家创作水平,提高更多的书法分析能力。比如对饶宗颐、刘正成、王镛、张海、何应辉、杨远征、李刚田、张继、刘文华等当代名家的创作和原帖,以及作者的临帖进行对比,拉近临摹与创作之间的对比关系。

一个人做好一件事不容易,执着地做好一件事更不容易。李骉,名里有三匹马,正像他做事的风格一样,可谓“天马行空”。后来,国学大师文怀沙老先生给他取了个“字”,即字“六辔”。我当时就跟他讲:“文老真是高啊!‘绎绎六辔,是列是理,威仪济济,朝享天子’,给你起‘六辔’这个字,是期待你有所作为。”

苏子瞻云:“捐六辔於王良,坐将致远。”拥有了“六辔”,而今“三匹马”的李骉正目标明确地执着地做着他的事业,又有这么多当代“王良”帮助“六辔”,我坚信“子瞻书画教育”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千里马来。

是为序。

魏爱臣
己亥白露前四日于首都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