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精装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萌芽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周、春秋战国

在此期间,劳动人民由于对植物生态习性的了解,开始赋予植物以各种吉祥的寓意,开拓了对植物进行拟人化、人格化的先河。同时,折枝花(即今之切花)已广泛应用在社会活动及先民的生活中,如敬神祭祀、以花传情、以花饰体、装饰房屋、制作衣裳、国礼馈赠等应用形式,出现了插花艺术的原始雏形——非容器礼仪插花形式,虽无章法和技巧,但充分表现出先民对花木的由衷热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浪漫情趣。说明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折枝花在中国,已经广泛应用,已有非容器的初级礼仪插花形式的出现。从广义上讲,这一时期非容器的初级插花形式已经诞生。这在《诗经》与《楚辞》中多有记载,现举例如下。

1.以花传情

《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芍药)。”

在上巳节(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主要进行祭祀、沐浴和踏春活动),当时的郑国青年男女在祭神之后,到河边踏春游嬉,临别时采集芍药花相赠以传递情意。芍药花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花”。

2.以花祭祀

屈原《楚辞·九歌·礼魂》:“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完成了祭神典礼,大鼓齐鸣,少男少女传送花束,轮番起舞送神(图1-1-1)。

图1-1-1 《楚辞·九歌·礼魂》插图

屈原《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瑱[zhèn],盍将把兮琼芳。”

洁美的祭席以白玉为瑱(压的意思,此处“玉瑱”指压席的玉器),敬神的琼花花束多么芬芳(图1-1-2)。

图1-1-2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插图

3.以花制衣

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裁剪荷叶制成上衣,拼合莲花做好下裳。

4.以花饰体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

在辛夷装饰的车上,高挂着布满桂花的旗帜。身披着石兰,腰束着杜衡(图1-1-3)。

图1-1-3 《楚辞·九歌·山鬼》插图

5.佩花示德

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身披江离和香芷,联结秋兰作为佩饰。披佩香草,以示气质高雅,品格高尚。

6.以花木筑屋

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liáo](屋椽),辛荑楣兮药房。”

以桂木为梁,以兰木为椽,以辛荑装门楣,以白芷饰房。

7.国礼赠梅

汉代刘向《说苑·奉使》:“越国使臣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请为二三日惭之。’”

战国时,越国使臣诸发出使梁国,觐见梁王时,手持一枝梅花相赠,被梁王之臣韩子讥笑其有轻慢之意。经诸发说明在越国赠送梅花是传递友情极贵重的礼品,梁王欣然受礼。从此,以花结谊便成为传世佳话。

注:文中屈原作品的插图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肖云从(1596—1673)所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