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古建筑小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古罗马建筑

终于说到公元前的漫长时期里最辉煌的时期——古罗马了。之所以有这样的称谓,是由于公元前5世纪,原来只是一个小国的罗马实行原始共和以后,大大地强盛起来。公元前3世纪,它以蛇吞象的气魄吞并了整个亚平宁半岛,之后又打下希腊、叙利亚、伊比利亚半岛,乃至埃及部分地区等大片文明程度已经很高的地区。到了公元前1世纪,它统治了欧洲南部到小亚细亚半岛、北非的大片地方。古希腊、古埃及本来文明程度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了,只不过军力不行,败在了人家手下。于是他们的工匠乃至建筑师都成了古供罗马人驱使的奴隶。虽然传说罗马城的建造是两个狼孩,其实真正创造奇迹的,是古希腊人、伊达拉里亚(Etruria)人、古代叙利亚人和古埃及人。加上奴隶制正处于鼎盛时期,劳动力有的是,这都是令古罗马建筑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的主要因素。

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技术方面的成果主要是混凝土和券拱结构。这两项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混凝土,就没有古罗马的券拱结构。

那么,它的混凝土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意大利有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火山灰。古罗马人偶然发现,火山灰加上石灰末,再混进一些小石头子,弄些水和成泥,在凝固之前的形状是可塑的,等凝固以后竟然如石头般坚硬。这比一斧子一斧子地凿石头可方便多了,而且比采石头还便宜。还有一点:用石头砌筑墙体,尤其是券拱,那是需要高技术的,而往模子里铲混凝土,是个人就会干,因此可以大量使用奴隶进而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

有了券拱结构,五花八门的建筑开始一个又一个地迅速拔地而起。让我们先看一个券拱结构的单元,再看看凯旋门和罗马大斗兽场,就明白多了。

上面说过,古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公元1世纪,征服了周边大片土地。其手段当然是战争喽。打胜仗的将军们要炫耀自己的功绩,于是出现了凯旋门这么一种建筑物。它的典型长相是:几乎正方形的立面,三开间的券柱式门洞,中间大两边小。高基座,高女儿墙。讲究些的,女儿墙上还有青铜雕的战马啦,人物什么的。门洞两侧必有主题浮雕。其代表作是建于公元312年的罗马城里的君士坦丁凯旋门(Arch of Constantine)。

不难发现,后来的许多凯旋门,包括著名的巴黎凯旋门,都是它的孙子辈乃至耷拉孙子辈。

典型券拱结构的单元

罗马斗兽场这个椭圆形的建筑想必大家都认识,如今是游客必去的地方。它看上去安详而庞大。可当初,也就是罗马帝国末期,嗜血成性的奴隶主们自己不上战场厮杀,却喜欢看人跟人你死我活地打斗。为此,建了斗兽场这种怪物。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100年这二百年里,这样的东西可能建了不止一个。罗马的这一个是规模最大、结构体系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了。由于奴隶主的这种非人性的爱好,导致了奴隶的大规模起义,如斯巴达克斯起义,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最终由屋大维于公元前27年建立元首制,断送了罗马共和国。

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

罗马斗兽场(Colosseum),由韦斯帕西亚驽斯皇帝始建于公元72年,而由他的儿子提图斯完成于公元82年。工期才10年啊!难以置信。斗兽场的整体结构有点像今天的体育场,或许现代体育场的设计思想就是源于古罗马的斗兽场。

斗兽场的平面呈椭圆形,长直径188米,短直径156米。从外围看,整个建筑分为四层,底部三层为券柱式建筑,每层80个拱券,每个拱门两侧有石柱支撑。第四层是实墙,但有壁柱装饰。正对着四个半径处有四扇大拱门,是登上斗兽场内部看台回廊的入口。斗兽场内部的看台,由低到高分为四组,观众的席位按等级尊卑地位之差别分区。在斗兽场的内部复原图上,可以看出这个工程的浩大和壮观。

这一时期古罗马令人称道的还有一个建筑,就是罗马万神庙。

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在信仰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信仰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以宙斯为首的一大批神,多少个没统计过,就统称万神。这跟中国起源的道教倒是好有一比。

既然要供奉万神,总得让万神有个接受供奉的地方。于是就给众神修了个庙。最初的万神庙建于公元前27年,可是公元69年被大火给烧没了。敢情石头建筑也经不住火烧啊。公元125年,当时的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修。

125年建的这个万神庙比它的老前辈棒多了。首先,结构先进了。平面采用了6.2米厚的墙围成的一个外径65米的正圆形。到了上面(大约30多米高处),开始收屋顶。这个巨大的穹顶直径有43.3米。顶部距地也是43.3米(怎么凑的!)。这么大的个大脑袋,就算古代有混凝土,就算底下有厚墙,也够那墙扛的呀。古人也挺聪明的。他们用的混凝土骨料,就是里头掺的石头子,越往上的越轻。下头是小石头子,上头则用浮石(火山的碎渣)。而且穹顶的厚度越往上越薄。到了最上面,还开了个直径近乎9米的大窟窿。一来呢,是为了采光,二来也是为减轻重量。只是不知道当初没玻璃下雨时怎么办,在屋里打伞?可倒也没什么关系,古人都皮实。

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

其次,规模大。它面阔33米,光是正面的八根大柱子就有14米高,快赶上五层楼了。

再者,漂亮。里外都漂亮。外头的柱子是整块的埃及花岗岩,深红色,而柱子、山花用希腊的白色大理石。里面的天花板是铜包金的。

可惜,17世纪的教皇乌尔巴诺八世为了修建圣彼得大教堂,把天花板给拆了,还把铜啦、金箔啦的都给化了,为了修祭坛上的天盖。瞧见没有,败家子哪儿都有啊!以至于拉丁语里有句谚语,“巴波里(野蛮人的意思)没做的事,巴贝里尼(乌尔巴诺八世的姓氏)做了”,说的就是这事。

罗马万神庙

无论如何,万神庙是古罗马时期建筑艺术的结晶,对整个西方建筑的影响是极大的。只看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许多建筑,乃至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圆形大厅、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杰弗逊纪念馆、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州立图书馆,甚至中国北京的清华大学大礼堂,就都能看到万神庙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