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营力与外营力
戴维斯老师说:“想必听完这十六种地貌类型的简单介绍,大家大概了解了各种地貌。下面我们就要从地貌的形成原因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从刚才对不同地貌的描述当中,大家应该已经能够听出来,不同的地貌类型,形成的原因也是不尽相同的,简单来讲,就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对地壳的综合作用。内营力作用也叫内力作用,指的是地球由于自身的结构或内在的力量产生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进行的塑造作用。另外,地球本身有内部的能源,所以也会产生地震、火山活动等现象,这些对地球的表面形态都有一定的影响。外营力作用也叫外力作用,指的就是地球以外的因素对地表产生的改变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太阳辐射、大气、水、生物、日月引力、重力能等,它们会对地壳表层的物质不断进行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所以才逐渐形成各种地表形态。”
彭克老师接着戴维斯老师的讲解说:“戴维斯老师已经做了比较简单和概括的介绍了,下面我就做一些具体的介绍。内营力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地壳运动,第二是火山和地震。我们主要介绍的是地壳运动,因为这是地表运动最根本的变化形态。”
褶曲山脉可以分为古褶曲山脉和新褶曲山脉。古褶曲山脉形成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受到长期风化和侵蚀的影响,山势低矮平缓,如大兴安岭、阴山,以及北美洲东部的阿帕拉契山等。新褶曲山脉形成的时间较短,受到风化和侵蚀的程度较轻微,故山势高耸崎岖,如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央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等。
“地壳运动主要会对地貌形成两种作用,一种是褶曲作用,另一种是断层作用。原始的沉积岩层主要是水平状态的,当水平的岩层受到挤压力的时候,就会形成波浪状的弯曲,即褶曲,从而形成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如果是沉积在海底的岩层,因为褶曲作用就会形成褶曲山脉,世界上大部分的山脉都是这样形成的,而后再经过地质作用的改变,裸露到地面上。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央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南美洲的安地列斯山脉等,都是因为褶曲作用而形成的山脉。断层作用指的是岩层因为受到压力而发生断裂,使两侧发生变位的现象。如果断层的压力从中间向两侧,就会导致中间部分的岩层因为断裂向中间陷落,从而形成地堑,如东非大地堑;如果造成断层的压力是从两侧向中间挤压,就可能因为断裂而向中间隆起,形成地垒,如新疆的天山山脉。
“火山和地震的发生,通常都伴随着比较强烈的地壳变动,这种剧烈的程度对地表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总而言之,内力作用的力量都是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这种内部的力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李希霍芬老师继续说:“接下来,我来给大家讲外营力的作用吧。内营力的作用固然是最重要的,在它的作用下形成原始的地貌,但是在这基础上需要经过外营力的进一步雕塑,才会使原始的地形产生一定的变化。外营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四个方面。”
背斜和向斜
“风化作用指地表岩石的物理结构或化学结构在空气、水、生物的影响下进行原地分解的一种现象。根据风化的过程,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类型。一般来讲,在温度变化比较大的干燥地区,或者是温度较低的高纬度地区,风力比较大,所以物理风化的现象比较多;在高温多雨的气候当中,比较容易发生化学现象,所以易形成化学风化。不过,二者经常都是同时发生的。风化作用能够软化原本坚硬的岩石,这样能够方便其他作用力进一步对地表的岩石进行结构改变。
“侵蚀作用指的是雨水、河流、海浪、冰河、风等营力将风化物质移走,这样就会对地表形态产生一定的改变作用,这种作用就是侵蚀作用。不同的侵蚀营力对地表有不同的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常见的侵蚀作用有流水和风力的侵蚀作用,流水会冲刷坡面,例如会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而在风力作用的侵蚀作用下,则会产生风蚀沟谷和风蚀洼地。
“搬运作用指的是地表的物质被外营力搬到他处,这是自然界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外营力作用。外营力包括水流、波浪、潮汐、地下水、风力等,在搬运的过程当中,风力的搬运效果是最强的,冰川的搬运效果是最差的。搬运的主要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和溶移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大。
“堆积作用指的是当其他的风化、侵蚀、搬运作用有所减弱的时候,地表的物质可能会产生堆积。堆积的作用是一直都有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地表会形成不同的形态,这种形态会使得地表逐渐趋向于平坦。”
堆积作用的三种类型
听完三位老师的讲解,同学们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游历了整个地球,看过了所有的地貌,对地理也产生了更深刻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