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则 德以化人
【原文】每见待弟子严厉者易至成德①,姑息②者,多有败行③,则父兄之教育所系④也。又见有弟子聪颖者,忽入下流⑤,庸愚者⑥,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⑦大权,其感⑧尤速;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注释】
① 成德:培养出有德行的人。② 姑息:纵容,没有原则的原谅。③ 败行:不好的德行。④ 系:关系。⑤ 下流:品德败坏。⑥ 庸愚者:平庸愚钝的人。⑦ 当:担当。⑧ 感:感化。
【译文】
经常看到那些对子孙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家,容易培养出品行高尚的君子,而那些对子孙没有原则地纵容的家族,很容易导致他们成为道德败坏的人,这与父兄长辈的教育息息相关。又看到一些天资聪颖的子弟突然成为品行低下的人,而那些看起来愚钝的人却德行高尚,这也与父兄的培养有关。人品低下,都是因为一个“利”字看不破;学业不见进步,总是因为一个“懒”字丢不掉。德行能够感化他人,如果品德高尚的人掌握大权,这种感化会更加迅速;太多的钱财会连累自己,而如果钱财多又身处乱世之中,这种牵累会更加深重。
【赏析】
有一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能够称得上“穷人”的人越来越少了。行走在小康路上,财富越来越多,贫困的家庭越来越少。国家的进步,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渐渐富起来的人们,慢慢发现了一点:教育孩子,让孩子成才越来越难了。因为自己吃了许多苦,受了很多罪,所以要将自己身上亏欠的东西,弥补到孩子身上,所以就对孩子一味地溺爱,这样的父母不能不说大有人在。
《三字经》中说,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不听话,很任性,难成才,这是一个结果,根本原因在哪里呢?还是在父母,所以若要子弟贤明,必须做出好的榜样来。这一课,别人帮不了咱,只有自力更生。
严格要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必要条件。严格,是标准,是原则,不能因为孩子任性就随意改变原则,一味迁就。
要教育孩子看破“利”,不唯利是图,不趋炎附势;还要教育孩子丢掉“懒”,一勤天下无难事。要他们时时谨记:勤能补拙是良训,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