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看这本就够了(全彩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形式美规律

3.2.1 比例与尺度

3.2.1.1 比例

比例,主要指建筑物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在度量(长、宽、高)上的一种制约关系。

立面设计时,常常会运用几何分析法来探索各要素的比例,以求得它们之间的对比、变化以及和谐统一。

如图3-4所示,A、B、C三个图形的长、宽比值相同(对角线相互平行或重合),形体相似,在立面设计中容易获得统一。

图3-4 长宽比值相同的A、B、C三个图形

如图3-5所示,D、E两长方形由于比值相同,因而对角线相互垂直,属相似比例。

图3-5 相似比例的D、E两长方形

如图3-6所示,F、G两长方形一横一竖形成在方向感上的对比,但由于对角线相互垂直,它们仍保持着内在的相似性,从而也找到了一种对比的和谐。

图3-6 具有内在相似性的F、G两长方形

如图3-7所示,不同比例的体形或图形,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三个不同比例的图形,A图形给人挺拔、向上的感觉,B图形给人敦实、厚重的感觉,C图形给人舒展、轻松的感觉。了解这些感受,以便很好地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

图3-7 不同比例的体形或图形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3.2.1.2 尺度

尺度是指建筑物整体或局部与人或某一物体之间在量度关系上存在的一种制约关系,通俗地讲,就是某一建筑物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相同比例的建筑或局部,在尺度上是可以处理成不同效果的。

根据这一特性,设计师们针对建筑性格和体形大小等因素,通常会设计出自然、亲切与夸张三种不同尺度,来分别处理不同的建筑立面。

(1)自然尺度

自然尺度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尺度,其建筑体量或门、窗、门厅和阳台等各构(部)件均按正常使用的标准大小而确定。大量民用建筑中的住宅、中小学校、旅馆等建筑常运用自然尺度的处理形式(图3-8)。

图3-8 虹桥花瓣楼

(2)亲切尺度

在自然尺度的基础上,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将某些建筑的体量或各构(部)件的尺寸特意缩小一些,以体现一种小巧和亲切的感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建筑常运用这一手法,以强调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固有的小巧、玲珑和秀气的特质(图3-9)。

图3-9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

(3)夸张尺度

与亲切尺度相反,夸张尺度是将建筑整体体量或局部的构部件尺寸有意识地放大,以追求一种高大、宏伟的感觉(图3-10)。

图3-10 未来主义风格的格拉茨美术馆

案例 折叠楼梯

折叠楼梯始于一个体现其轻盈性的简单想法,这种设计形式因其独特的单向悬臂踏步,使得偏转力减少了其外层的限制。这样的折叠结构使用最少的材料,展示出插入式的玻璃楼梯踏板,从而呈现出类似“翼”的形状(图3-11)。

图3-11 折叠楼梯

3.2.2 均衡与稳定

从远古时期,人们就对重力产生了崇拜,并且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与重力相关的审美观念,这就是所谓的均衡与稳定。在自然现象中,人们发现一切事物要保持均衡与稳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犹如树一般:树根粗,树梢细,呈现一种下粗上细的状态;或如人的形象,左右对称等。实践证明,凡是符合这一原则的造型,不仅在构造上是坚固的,而且从视觉的角度来看也是比较舒适的。

均衡是部分与部分或整体之间所取得的视觉力的平衡,有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形式。前者是简单的、静态的;后者则随着构成因素的增多而变得复杂,具有动态感对称的均衡是最规整的构成形式,对称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秩序性,通过对称达到统一是常用的手法。对称具有规整、庄严、宁静、单纯等特点,但过分强调对称会产生呆板、压抑、牵强、造作的感觉。对称有三种常见的构成形式:

1 以一根轴为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的称为轴对称,多用于形体的立面处理上;

2 以多根轴及其交点为对称的称为中心轴对称;

3 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对称称为旋转对称,其中旋转180°的对称为反对称。这些对称形式都是平面构图和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形式,古今中外有很多的著名建筑都是通过对称的形式来获得其均衡与稳定的审美追求及严谨工整的环境氛围。不对称的均衡没有明显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但具有相对稳定的构图重心。不对称平衡形式自由、多样,构图活泼,富于变化,具有动态感。对称平衡较工整,不对称平衡较自然。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山体和植物的布置大多都采用不对称的均衡方式布置的设计方法。而今,随着环境艺术空间功能日趋综合化和复杂化,不对称的均衡法则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也更加普遍起来。

案例 Bosjes 小教堂

如图3-12所示,整个教堂就是一片被“软化”的混凝土片,漂浮着嵌在四片玻璃上。这片混凝土通过优雅的起伏完成自我支撑,同时营造出一个完整独立的空间。十字架与窗框结合,完整且恰到好处。四周的景色在起伏的屋顶曲线的“剪切”下呈现出对称、均衡的完美构图。

图3-12 Bosjes小教堂

3.2.3 韵律与节奏

建筑艺术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与音乐、诗歌及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有很多相通之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建筑与建筑的艺术》一文中曾以北京广安门外的天宁寺塔为例,分析了在建筑垂直方向上的节奏与韵律,他写道:“……按照这个层次和它们高低不同的比例,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而不是听到)这样一段节奏”。

节奏与韵律是建筑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长期从事建筑实践活动中审美意识的积淀和升华。人类的建筑实践活动中,不仅使建筑中的节奏与韵律美得以产生,而且使之获得丰富的内涵和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及意义。节奏是建筑形式要素中有规律的、连续地重复,各要素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与关系。韵律是指建筑形式要素在节奏基础之上的有秩序的变化,高低起伏,婉转悠扬,富于变化美与动态美。节奏是韵律的纯化,它充满了情感色彩,表现出一种韵味和情趣。只有节奏的重复而无韵律的变化,作品必然会单调乏味;单有韵律的变化而无节奏的重复,又会使作品显得松散而无零乱。建筑艺术当中的协调与变化离不开节奏与韵律因素的相互渗透和统一。

总之,虽然各种韵律所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他们之间却都有一个如何处理好重复与变化的关系问题。而建筑中的韵律形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1)连续的韵律

其构图手法系强调运用一种和几种组成要素,使之连续和重复出现所产生的韵律感。

(2)渐变的韵律

此种韵律构图的特点是:常将某些组成要素,如体量的大小、高低,色调的冷暖浓淡,质感的粗细轻重等,作有规律的增强与减弱,以造成统一和谐的韵律感。例如,我国的古代塔身的体形变化,就是运用相似的每层檐部与墙身的重复与变化而形成的渐变韵律,使人感到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

(3)起伏的韵律

该手法虽然也是将某些组成部分作有规律的增减变化所形成的韵律感,但是它与渐变的韵律有所不同,而是在体形处理中,更加强调某一因素的变化,使体形组合或细部处理高低错落,起伏生动。

(4)交错的韵律

运用各种造型因素,如体量的大小、空间的虚实、细部的疏密等作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相互穿插的处理,形成一种丰富的韵律感。从上面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中可以看到,建筑的韵律美一方面通过建筑的细部处理(如窗形、线角、柱式等装饰手法)来表现;另一方面往往是与结构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出来的。建筑师在努力创造建筑韵律美的同时,更应着眼于正确表达力学概念与结构原理的合理性,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与潜力,创造出能够直接显示结构的“自然力流”的形态,把结构形式与建筑空间、艺术造型高度结合在一起。古埃及、古希腊石梁柱结构的神庙、古罗马的拱券结构,哥特教堂的尖拱与飞券以及我国古代的木构与斗拱所表现出来富有变化的古典韵律依托于结构形式,在荷载合理传递的过程中美化结构构件,它们体现出来的建筑韵律美单从艺术角度上看是近乎完美的。通过各种现代科技手段使建筑韵律美及其他建筑形式美自然显露出来并具有美学意蕴,应该是当代建筑师不断探索、努力追求的方向。建筑作为人类居住环境的基本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城市面貌,节奏与韵律的变化不单单适用于建筑单体设计,也同样适用于城市环境设计。建筑学的发展在经过了追求“实用”、追求“艺术”以及追求“空间”等几个阶段之后,正向“环境”建筑学、“生态”建筑学的阶段发展。如何科学地、按规律地构筑城市和乡村并使之适应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使人类生存环境得到均衡的、可持续的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设计师的神圣历史使命。

建筑的节奏与韵律之美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鉴赏与领悟,并利用这些自然规律去指导我们的建筑创作,使建筑与城市真正成为生态的、有机的整体,成为大自然的组成部分。

案例 隈研吾设计和建造的“虹口SOHO”办公楼

如图3-13所示,整个建筑包裹在褶状铝网条带中,整体看起来像是编织的蕾丝或事务所描述的“柔软的女性服饰”。这些有机的极具雕塑感的板条沿着表面波动起伏,赋予这个环境一种动态的气氛。此外,根据一天时间和太阳位置的变化,“褶”产生了奇妙的光影效果。在内部办公空间贯穿墙和天花也延续着这种“褶”的主题。

图3-13 “虹口SOHO”办公楼

3.2.4 对比与相似

对比是指互为衬托的造型要素组合时由于视觉强弱的结果所产生的差异因素,对比会给人视觉上较强的冲击力,过分强调对比则可能失去相互间的协调,造成彼此孤立的后果。相似则是由造型要素组合时之间具有的同类因素。相似会给人以视觉上的统一,但如果没有对比会使人感到单调。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形体、色彩、质感等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是设计个性表达的基础,能产生强烈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量(多少、大小、长短、宽窄、厚薄)、方向(纵横、高低、左右)、形(曲直、钝锐、线面体)、材料(光滑与粗糙、软硬、轻重、疏密)、色彩(黑白、明暗、冷暖)等方面。相同的造型要素成分多,则空间的相似关系占主导;不同的造型要素成分多,则对比关系占主导。相似关系占主导时,形体、色彩、质感等方面产生的微小差异称为微差。当微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相似关系便转化为对比关系。

在环境设计领域,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单体还是群体、内部空间还是外部空间,要想达到形式的完美统一,都不能脱离对比与相似手法的运用。

案例 墨尔本尔克特大楼

这座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Melbourne)的大楼曾经获得“2011年全国住宅类建筑嘉奖”。名为A′Beckett Tower,位于一处900m2的场地上,其多彩的三角形遮阳板为大楼的立面带来了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阴影与色彩配合得非常巧妙(图3-14)。

图3-14 墨尔本贝克特大楼

3.2.5 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是形式美的主要关系。统一意味着部分与部分及整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所运用的造型的形状、色彩、肌理等具有协调的构成关系。变化则表明其间的差异,指环境艺术设计中造型元素的差异性,如同一种线型在长短、粗细、直曲、疏密、色彩等方面的变化。统一与变化是辩证的关系,它们相互对立,而又互相依存。过于统一易使整体空间显得单调乏味、缺乏表情,变化过多则易使整体杂乱无章、无法把握。统一应该是整体的统一,变化应该是在统一的前提下的有秩序的变化,变化是局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