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篇 环境适应案例

1 小小少年不落泪

案例来源:王舒容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春同学是我们班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头脑比较聪明。他是特长生,入学考试的时候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可是小春有一个心结——害怕被抛弃。从军训时开始,小春就因为来到寄宿制学校、回不了家而常常掉眼泪。

有一次在学生宿舍,我目睹了小春蒙着被子哭诉:“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在老师同学们的安慰下,小春才渐渐平复心情。但是消极的情绪却一直伴随着他。军训期间,他还画了两幅漫画。第一幅漫画上,小春画了他的幸福一家,但来到学校后,他落入了教官的“魔掌”——那个温暖的家里,只有爸爸妈妈,而没有了小春的身影。小春还与同学们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第二幅漫画,描绘了小春对班干部同学的恶意诅咒,画面上甚至还写满了侮辱性的词汇。

军训结束后,小春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恶化了。有一回小春在宿舍要洗澡,没有经同学的同意,私自用了舍友的水桶,结果被舍友发现,二人发生了口角,小春一气之下用水泼湿了舍友,哭着跑出宿舍。而后我与小春谈心,他很伤心地告诉我,爸爸妈妈都不要他,舍友也讨厌他,因为他长得丑,又没用。

小春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他对成绩的要求很高。据很多同学反映,小春已经不止一次在老师讲评试卷的时候吃试卷了。此外,每当小春不小心答错题目的时候,他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譬如打自己的脸、扯自己的头发,当同桌的分数比他高时,他还会迁怒于同桌。小春对他的数学尤其重视,周末还在上数学补习班。然而有一次小测,小春数学成绩不佳,他在教室里号啕大哭,又做出自残的行为。后来父母把小春接回家里,进行教育。

据了解,小春的家境还不错,父亲是高才生,因此对小春的学业特别重视。小春有一个表哥,现在美国留学。小春非常憧憬他的表哥,把去美国留学当作是自己的理想。有一回我看到他给自己定的期中考试目标,上面写着“班级第一”“美国留学”等字样。小春妈妈跟我聊过,小春从小就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周末去上补习班,也是他自己的主意。由于他特别努力,所以在小学时成绩特别好。但是升上初中后,他发现自己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并且自己就算再怎么努力补习,也无法打败那些更优秀的同学,因而产生了一种挫败感,便以哭泣、打脸、扯头发等动作发泄。小春的父母似乎都对小春的这种行为习以为常了,当我们向他们反映小春的异常行为时,他们回复道:“是这样的,他从小就是这个样子。”

二、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

父母对他在学业方面的重视,尤其是爸爸对他的高要求,让他不堪重负。由于小春爸爸是高才生,当然会对自己孩子的学业给予特别关注。据悉,周末在家时,小春的爸爸一有空就教他数学。小春不理解时,爸爸还会严厉地批评他。

小春一直憧憬着他在外留学的表哥,而父母也常将小春与优秀的表哥进行比较。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小春的压力。

由于小春的爸爸平日里工作比较繁忙,而小春妈妈不久前生下小春妹妹,因而对小春的关注也变少了。这使得小春产生危机感。来到寄宿制学校后,他的这种危机感更加强烈,认为这是父母抛弃了他。

(2)习惯性行为

从行为方式上分,人的行为可以分为定型性行为和非定型性行为。习惯就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很多时候,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再遇到类似的情景之时,习惯促使我们不用思考、直接动作,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由于从小父母就没有好好引导,小春经常一遇到挫败就以过激的行为来释放自己的压力。因此,当他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情绪持续低落,又受到同学的误解、成绩的打击,他便反复地通过伤害自己来获得压力的释放,造成恶性循环。

(3)强烈的落差感

小春在小学时成绩特别好,但是升上初中后,他发现自己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而他自己认为,就算再怎么努力补习,也无法打败那些优秀的同学。这让他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落差,一时半会儿还接受不了。有一次与小春谈心,他告诉我:“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成绩那么差。”由于好几次挫败,小春的心理效能感大大降低。

(4)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心理学定义说:嫉妒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感觉,是忍着痛苦去看待别人的幸福的一种倾向。它产生在当现实的和期望的各种关系受到威胁之时,是一种既羡慕又敌视的复杂情感。小春看到一些同学优异的学习成绩,于是燃起了对他们的嫉妒之心。有一回数学小测,同桌的同学因为比他多了几分,小春居然恶狠狠地踢了同桌一脚。小春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被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这样一些恶劣的情绪。

(5)情绪波动大

小春的情绪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容易冲动,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会因一点点小事而情绪激动,也可能因一点点小事(如一不小心写错一道题目)而灰心丧气。多变的情绪,常常使他难以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生活也因此受到干扰。从小春的成绩变化就可以看出:他的成绩时好时坏,但基本上都没有达到入学考试时的水平了。放任的情绪往往又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因为他有些古怪的脾气,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

三、干预步骤

(1)关爱和尊重

高尔基就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由于父母对小春的关注比以往减少了一些,这导致了小春的不安,这时,身为小春的班主任,我更应该给小春多一些关注。主要的方式有谈心、表扬、课堂上多提问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春的心态已经有了大大的好转。

但是,给予小春的关爱并不是溺爱。爱学生要深入地爱,要理智地爱。也就是说,要对他严格要求,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决不放任。每当小春因为愤怒而出手伤害同学时,身为班主任应该及时制止并批评教育。然而小春的情绪比较容易激动,因此在批评时,我采取比较柔和的方式——角色转换,引导小春去思考这会给自己、给同学、给班集体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比如有一次,小春又因为一些小事心情不快,随手伤人,发泄脾气。事后我请小春到办公室来聊天,我说:“你有没有发觉班里有许多同学其实很爱护你?当你向他人发泄怒火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并没有还手?”小春想了想,点点头。“但你却把他人对你的爱护毫不留情地践踏了!你不仅没有回报他人,反而变本加厉地去欺负其他同学。我知道你其实是一个热爱班级、有集体荣誉感的孩子,我们来想想,怎样能为班级做一些贡献呢?其实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从改变自身开始。每当我们又忍不住想要出手伤人时,我们用双手拍拍自己的肩膀,提醒自己保持镇定。”小春模仿了我的动作,答应我要好好为班级做贡献。

此外,我还安排了几名同学关注小春的情况,随时向我报告他的表现,防止他又出现出手伤人的情况。

(2)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然而,小春过分重视成绩,过分强调竞争,导致在校生活紧张、单调。

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多,在客观上束缚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小春在不久之前,还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宝贝,因而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对此,我安排小春的舍友、我班的班干部阿辉多多关怀小春,让他在我们班先找到一种归属感。我还给他安排了一些职务,让他成为班级管理中的一员,这也提醒他:你是班级里重要的一分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会演、知识竞赛等),帮助小春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班级活动还可以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舒解心中的压抑和焦虑。譬如在运动会中,他是班级啦啦队的一员,我看见他为运动健儿们加油呐喊,感到他确实已经融入我们这个集体中了。

(3)倾听心声,解开心结

我常常和小春谈心,有一次小春又因为成绩达不到他的预期目标而情绪失控,我让他停止手头的一切学习任务,陪他一同到广场散步、聊天。经过我的安慰,小春平息了他的情绪。而后他心平气和地和我聊了很多对学校的看法。他告诉我说,他其实在学校过得很快乐,有很多同学对他很好。于是我告诉他,多想想平日里发生的开心的事情,在学校,快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自那以后,小春就很少在学校掉眼泪了。

四、反思

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我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刚开学的时候,我看到小春天天掉眼泪,怎么安慰也安慰不来,于是批评了他,这反倒让他的情绪更加沮丧。当时我还真有些不知所措。后来还是几位前辈提点了我: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家庭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状况、喜怒哀乐都要深入了解,全面掌握。我想了想,小春的年纪其实还小,哭哭鼻子也很正常,关键是他为什么哭呢?我都还没搞清楚,就批评了他。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着重与小春父母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也安排了几个靠得住的“眼线”,紧密关注小春的一举一动。同时,也与各科任老师打声招呼,建立起一个宽广的观察网络,搜集信息、分析原因后,再采取以激励、关怀为核心精神的一套措施。现在的小春,已经比刚刚开学时成长了很多。当然他偶尔还会因为成绩的问题而闹脾气,但是已经不会做出过激的举动了。

人无完人,孩子们有些小缺陷,都是正常的。孩子也是会成长的,关键是老师们要如何引导。深入了解,全面掌握,我会和小春一起努力,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