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有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1 蟋蟀

尔谁造,鸣何早,连声遍阶草。

夏天的夜晚,坐在庭院里乘凉,手摇蒲扇,数天上的星星,耳畔波动着蟋蟀的鸣叫声。这时,童年的我就会和小伙伴一起,打亮手电筒,去草丛里捉蟋蟀。把捉到的蟋蟀装进透明玻璃瓶里,养起来——在玻璃瓶的塑料瓶盖上,用烧红的铁棒尖头烫出一个小孔,为蟋蟀提供氧气,又不能让它钻出来;还要拔一株带泥的青草种在瓶底,为蟋蟀提供粮食。渐渐地,把蟋蟀养熟了,小伙伴之间就可以斗蟋蟀了。多简单的游戏啊,却给童年的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你认识蟋蟀吗?像我这样养过蟋蟀吗?

也可能,你还没有亲眼见过活蹦乱跳的蟋蟀吧?也没关系啦,我们来看看作家吴秋山先生在《蟋蟀》中的记载。

蟋蟀是一种直翅类的昆虫,也属于节肢动物。它的身体是长圆形的,长约五六分的光景。身体的颜色,大致可分为二种:一种是黑色的,还有一种是褐色的。它的头部很是发达,大约占全身十分之三强,生有一对浓褐色的触须,比较它的身体还要长些。在触须近处,有两只椭圆形的黑色复眼,用以观察物象。此外还有三只单眼,借以感觉明暗。下面便是嘴部,嘴角露出犀利的牙,以便食物及咬斗。前胸是长方形的,有斑纹。雄的前翅分左右一对,达到腹部的末节:左翅在下面,质软而透明,边缘有锯齿;右翅在上面,质硬而坚固,表面有波状脉。两翅相重叠,连接的地方,有刚强的声器,所以左右两翅互相摩擦,就会发出响亮的声音。当声音发出时,两翅是比平时较为提高的,及到两翅叠实,恢复原状的时候,那声音遂即停止。可见它的鸣声,实际上并不是从口里唱出,而是由翅膀发出来的。它的腹下,有肢三对,后肢较为强大,善于跳跃。在尾端还有尾毛一对。雌的生理上的构造,和雄的不同:她的翅较短,有直棱,而翅间没有刚强的声器,所以虽是两翅摩擦,也不能够发出高声,只能发出唧唧的微吟而已。她的腹部比较大,末端也有尾毛一对,但比较雄的稍微短些。在尾毛的中间,具有产卵管,它们交尾之后,雌的卵子受精,身体就渐渐大了起来,后来她便在草丛间的泥土里产卵,迨至北风凛冽的时候,它们便先后受着严寒的侵凌而僵殒了。卵子在泥土里越过了寒冬,到翌年的春间,便在温暖的阳光里孵成小虫,于是逐渐长大起来,到了秋天,发育方告完全,就能变成能鸣善斗的蟋蟀了。

它们性怕日光。所以当太阳朗照的时候,它们都栖息在土穴里或石砾下,不敢出来。到了日落西山的夜晚,它们便擦翅高鸣,并且出来觅食了。它们的食物,是小昆虫和草木的幼根。对于植物的滋长是有妨碍的。但有时它们又常吃些有害禾稻的毒草和害虫,所以它们对于农业上可以说是利害参半。

吴先生用科学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蟋蟀,借助文字的魔力在我们的脑海里画下了一只记忆深刻的蟋蟀。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人善于“托物言志”和“寄情于景”。蟋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文化人笔下非同一般的“物”和“景”。

我们先来看看蟋蟀带来的“忧郁惆怅的心情”。

赋得寒蛩

〔唐〕耿湋(wéi)

尔谁造,鸣何早,趯趯连声遍阶草。

复与夜雨和,游人听堪老。

注 解

①寒蛩(qióng):深秋的蟋蟀。

②造:造访,拜访。

③趯趯(tì):跳跃的样子。

译 文

你要去造访谁吗?不然为什么这么早就在那草丛中鸣叫,欢快的声音跃动着传遍了四周,和着夜雨声,让远游的人在思念中发愁。

闻蛩

〔唐〕白居易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译 文

听到蟋蟀“唧唧”地叫,黑夜显得特别漫长,何况是在这阴暗又快下雨的秋天呢。它怕我这愁思的人哪怕得到一会儿睡眠,竟叫得一声比一声更接近我的卧床。

欣赏了耿湋的《赋得寒蛩》和白居易的《闻蛩》,我们感觉到了,他俩都借助蟋蟀的鸣叫声表达了忧郁惆怅的心情。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经》里的《蟋蟀》和文天祥的《夜坐》,看看他们借助蟋蟀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与情感。

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注 解

①聿:作语气助词。莫:古代的“暮”字。

②除:过去。

③无:勿。已:甚。大(tài)康:过于享乐。

④职:相当于口语“得”。居:处,指所处职位。

⑤好乐:娱乐。无荒:不要过度。

⑥瞿瞿(jù):警惕瞻顾的样子。

⑦逝、迈:义同,去。

⑧蹶蹶(jué):勤奋的样子。

⑨役车:服役出差的车子。

⑩慆(tāo):逝去。

?休休:安闲自得,乐而有节的样子。

译 文

当蟋蟀从野外迁到屋内居住,一年时光就快过去了。如果我不抓住时机好好行乐,那么时光逝去,就白白浪费了,但也不能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肩头承担的工作,对分外事情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喜欢玩乐当然可以,但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本篇三章意思相同。)

夜坐

〔宋〕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 解

①夜坐:这首诗写在文天祥起兵勤王之前。

②逶迤:本义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译 文

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在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少年变成了老年人,而实现我所追求的理想还遥遥无期,但是少年时的雄心壮志还在,依然有“闻鸡起舞”的激情。

又欣赏了两首诗。

《蟋蟀》这首诗,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到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了季节变换,日子又到了年尾,表达了劝人勤劳不懈的意思。这就像蟋蟀的另外一个名字“促织”一样,古人认为蟋蟀鸣叫的时候,是在催促妇女们应该抓紧时间纺织,准备御寒的衣物。

《夜坐》这首诗,诗人借蟋蟀的鸣叫抒发了遭受打击的怨恨,但到了诗的尾联,诗人笔锋一转,扫去沉郁、悲凉,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典故,很好地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

蟋蟀能令人忧郁,也能带给人快乐,因为蟋蟀是可以斗起来的。

不消说,蟋蟀的交斗是为着争锋,由于“同性相拒”:两雄相遇,势不并立,一经接触,往往连斗十几合,盆子底里跌扑跌扑地响个不了;有时已被敌方掷到盆子的外面,会得跳进盆子去重新交战,非有一方屈服,不肯罢休。对敌失去了战斗力,胜利了,这才鼓动翼翅膀,啾啾地做凯旋之歌。有时已经张开翼翅膀来打算做得意之鸣了,因为对敌还在“重整旗鼓”会得马上收拢翼翅膀,再摆起阵势来的。小小的秋虫,实在怀着大大的雄心。

善斗的蟋蟀,不但勇敢也是足智多谋的。在交斗以前,照例先由主持人各自在一方用蟋蟀草掀动一回,然后使得实行接触,叫作牵。斗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善于咬伤对方的腰部,使得疼痛;有的善于咬断对敌的腿,使得行动不便。最厉害的,是把对敌的钳撕下一片,这就破坏了对敌的武器。还有善用阴险手段的,稍微斗一下,假作败退而逃。等到对敌从后面追上去,就尽力地弹一腿,使得滚到盆子的边上,碰撞得昏头昏脑,再回转身来拼命地咬去,借此获得胜利。可是聪明的蟋蟀,决不轻易追逐,不会上当:只是于这种时候,休息着等候,借以养神,结果是“以逸待劳”,得到最后的胜利。

(摘自东方《斗蟋蟀》)

当然,凡事都应该有个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南宋宰相贾似道,对蟋蟀深有研究,被人们称作“蟋蟀宰相”。他酷爱蟋蟀,如痴如醉,竟在宰相府里建了一座“半闲堂”,专供养斗蟋蟀。他还特地写了一本《促织经》,把蟋蟀的神态气韵,一抖须,一弹腿,描绘得有声有色。不过,他玩物丧志,因斗蟋蟀而误了国事,结果身败名裂,遭受世人唾骂。

在明代笑话集《续金陵琐记》里,也有一个关于蟋蟀的故事,叫《鸡食黑驴》。

一乡先生子,好斗促织。闻三牌楼有一促织,斗必擅场,遂往求之,其人云:“若能以所骑黑驴相易,方可不顾银也。”因爱之甚,乃曰:“古人尚以妾换马,何惜一驴乎!”相易归家。

方持盒而玩,忽跳于地被鸡食之,乃顿足大怒曰:“一匹黑驴被鸡食之,可恨,可恨!”闻者莫不大笑。

译 文

一个乡里教书先生的儿子,喜欢斗蟋蟀。听说三牌楼有一只蟋蟀,每次比赛都能赢掉全场的蟋蟀,于是前去买它。蟋蟀的主人说:“如果你能把你所骑的黑驴跟我的蟋蟀交换,就不谈银子的事了。”先生的儿子因为太喜欢这只蟋蟀了,于是说:“古人尚且用小妾换马,我还吝惜一头驴吗?”于是将驴和蟋蟀交换回家了。

他正端着装蟋蟀的盒子把玩,突然蟋蟀跳到地上被鸡吃了,于是他捶胸顿足,大怒道:“一匹黑驴被鸡吃了,可恨哪可恨!”听说的人没有一个不大笑的。

读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也笑了?

在轻松的笑声中,关于蟋蟀的故事,就分享这么多了。相信你对蟋蟀一定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你还有其他有关蟋蟀的故事,不妨收集起来,那么,你在一年四季都能听到蟋蟀在字里行间鸣叫了。说真的,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