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 认识计算机
一、任务描述
刘之林是某大学2015级的一名新生,对于计算机,他的认知仅局限于玩游戏、聊天,而对计算机产生的时间及其发展过程和趋势,还有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等一概不知。只有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各项功能,才能使其变成我们的助手,更好地协助我们学习和生活。因学习需要,刘之林需到电子市场上组装一台台式计算机。要求其价格适中、性能稳定,并能流畅运行主流游戏。台式计算机内部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台式计算机内部组成
二、任务分析
本任务以计算机的产生为起点,将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应用以及当今流行的计算机技术串联成一条主线,带领学生游历计算机发展长河。学生通过对硬件系统和硬件的组装的学习,对计算机将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三、任务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分类及应用。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
四、知识链接
(一)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分类及应用
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1)计算机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计算机产生之前,计算问题主要通过算盘、计算尺、手摇或电动的机械计算器、微分仪等计算工具由人工计算解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作为同盟国参加了战争。美国陆军要求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电工系和阿伯丁弹道研究实验室每天提供六张火力表。每张表都要计算出几百条弹道,这项工作既繁重又紧迫。用台式计算器计算一道飞行时间为60秒的弹道,最快也得20小时,若用大型微积分分析仪进行计算也要15分钟。阿伯丁实验室当时聘用了200多名计算能手,即使这样,一张火力表也往往要算两三个月,根本无法满足作战要求。
图文:第一台计算机
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迅速研究出一种能提高计算能力、速度的方法和工具便成了当务之急。当时主持这项研制工作的总工程师是年仅23岁的埃克特,他与多位科学家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在1946年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如图1-2所示。
图1-2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通常以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件来划分。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今天,在60多年的时间里计算机得到了飞速发展,每隔数年,在逻辑元件、软件及应用方面就有一次重大的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四代,目前正在向第五代过渡。每一个发展阶段在技术上都是一次新的突破,在性能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第一代(1946年—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这一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这台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共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功率达140千瓦,计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存储容量很小,只能存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制数,另外,它采用线路连接的方法来编程,每次解题都要靠人工更改连接线,准备时间大大超过实际计算时间。尽管它的功能远不如今天的计算机,但ENIAC的成功研制还是为以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每克服它的一个缺点,都会对计算机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ENIAC作为计算机家族的鼻祖,开辟了人类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先河,使信息处理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代(1958年—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这一时期的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逐步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使用磁芯存储器做主存储器,外设采用磁盘、磁带等作为辅助存储器,大大增加了存储容量,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程序设计使用FORTRAN、COBOL、BASIC等高级语言。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其体积小、耗电少、性能高,除数值计算外,还用于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及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1965年—1971年),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一时期的电子计算机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内存除了使用磁芯存储器之外,还出现了半导体存储器,不仅性能好,而且存储容量更高。因此,机器的体积进一步缩小,速度、容量及可靠性等主要指标大为改善,速度可达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这时,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思想是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化,计算机的兼容性更好、成本更低、应用更广。
第四代(1972年至今),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一时期的电子计算机以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元件,采用集成度更高的半导体芯片做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至万亿次以上。这一阶段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得到进一步提高,软件产业高度发达,各种实用软件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加之微型机所具有的体积小、耗电少、价格低、性能高、可靠性好等显著优点,使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四代计算机开始进入尖端科学、军事工程、空间技术、大型事务处理等领域。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其被称为“人工智能计算机”。它突破了原来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模式,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或其他新器件作为逻辑元件。它不仅可以进行数值计算,还能对声音、图像、文字等多媒体信息进行处理,而且具有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能力。随着第五代计算机研究的进展,人们又先后提出了光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和情感计算机等新概念,这些都属于新一代计算机。
(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今后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大概有以下几类。
①微型化。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集成程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人们除了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到一个芯片之外,还要逐步发展对存储器、通道处理器、高速运算部件的集成,使其成为质量可靠、性能优良、价格低廉、体积小巧的产品。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笔记本型、掌上型等个人便携式计算机,其快捷的使用方式、低廉的价格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微型计算机从实验室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社会的必需工具。
图文:未来的计算机
图文:第一台笔记本电脑
②巨型化。巨型化是指未来计算机相比现代计算机具有更高的速度、更大的容量、更强的计算能力,而不是指体积庞大。它主要用于发展高、尖、精的科学技术事业,如国防安全研究、航天航空飞行器的设计、地球未来气候变化的研究等。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尖端技术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
③网络化。网络化是指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信息处理系统。目前,覆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环球网络——Internet已经形成规模。网络化一方面可以使用户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使计算机的使用具有可扩充性和通用性。
④智能化。智能化,即人工智能,是新一代计算机追求的目标,即让计算机来模仿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使计算机可以像人类一样具有阅读、分析、联想和实践等能力,甚至可以具有“情感”。智能计算机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式机器模式,智能化的人机接口使人们不必编程,而可以直接发出指令,计算机自己加以分析和判断,并且自动执行。目前计算机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它将引起社会和生活不可估量的变化。
2.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类型、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等方面进行划分。
(1)按照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类型来划分
根据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类型不同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数模混合计算机三类。
①数字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都是以二进制数字表示的不连续离散数字,具有运算速度快、准确、存储量大等优点,适用于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过程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具有广泛的用途。我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就是指数字计算机。
②模拟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是连续的,称为模拟量。模拟计算机解题速度极快,但精度不高,而且信息不易存储,它一般用于解微分方程或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参数模拟。
③数模混合计算机。数模混合计算机集数字和模拟两种计算机的优点于一身。它既能处理数字信号,又能处理模拟信号。
(2)按照计算机的用途来划分
计算机在各种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不同行业使用计算机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两类。
①通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一般科学运算、学术研究、工程设计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具有功能多、配置全、用途广、通用性强的特点,市场上销售的计算机多属于通用计算机。
②专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是为适应某种特殊需要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它的硬件和软件配置由解决特定问题的需要而定,其通常增强某些特定的功能,而忽略了一些次要要求,所以专用计算机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解决特定问题,具有功能单一、使用面窄甚至专机专用的特点。
(3)按照由IEEE的科学巨型机委员会提出的运算速度分类法来划分
按照由IEEE的科学巨型机委员会提出的运算速度分类法可以将计算机划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计算机、服务器和工作站等。
①巨型机(super computer)。巨型机是指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即目前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价格最昂贵的计算机。它主要解决诸如国防安全、能源利用、天气预报等尖端科学领域中的复杂计算问题。它的研制开发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技术指标。我国研制的银河Ⅰ、银河Ⅱ就属于巨型机。
②大型机(mainframe)。它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大、中型计算机。这种计算机也有很高的运算速度和很大的存储容量,并允许相当多的用户同时使用。当然在量级上不及巨型计算机,在结构上也较巨型机简单些,价格也相对巨型机来得便宜,因此其使用的范围比巨型机更广泛,是事务处理、商业处理、信息管理、大型数据库和数据通信的主要支柱。IBM公司一直在大型机市场处于霸主地位,富士通公司也生产大型机。
③小型机(minicomputer)。小型机是指采用精简指令集处理器,性能和价格介于PC服务器和大型主机之间的一种高性能64位计算机。在中国,小型机习惯上用来指UNIX服务器。1971年贝尔实验室发布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UNIX,随后被一些商业公司采用,成为后来服务器的主流操作系统。在国外,小型机是一个已经过时的名词,20世纪60年代由DEC(数字设备公司)首先开发,并于90年代消失。
④微型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是当今使用最普及、产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其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灵活性大,性价比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的计算机,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微型计算机可以按结构和性能划分为单片机、单板机、个人计算机等几种类型。
·单片机。把微处理器、一定容量的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就构成了单片机。可见单片机仅是特殊的、具有计算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单片机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但存储容量较小,一般用作专用机或用来控制高级仪表、家用电器等。
·单板机。把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就成为单板计算机。一般在这块板上还有简易键盘、液晶和数码管显示器以及外存储器接口等。单板机的价格低廉且易于扩展,广泛用于工业控制、微机教学和实验,也可作为计算机控制网络的前端执行机。
·个人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称为PC,其特点是轻、小、价廉、易用。在过去的这些年中,PC使用的CPU芯片的集成度平均每两年增加一倍,处理速度提高一倍,价格却降低一半。随着芯片性能的提高,PC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今天,微机的应用已遍及各个领域,从工厂的生产控制到政府的办公自动化,从商店的数据处理到个人的学习娱乐,它几乎无处不在。目前,微机占整个计算机装机量的95%以上。
⑤服务器(server)。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推广和普及,一种可供网络用户共享的高性能计算机应运而生,这就是服务器。服务器一般具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和丰富的外部设备,在其上运行网络操作系统,要求较高的运行速度,对此很多服务器都配置了双CPU或多CPU。服务器上的资源可供网络用户共享。
⑥工作站(workstation)。工作站是介于微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之间的一种高档微型计算机。工作站通常配有高档CPU、高分辨率的大屏幕显示器和大容量的内外存储器,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强的网络通信能力,有大型机或小型机的多任务和多用户功能,同时兼有微型计算机的操作便利和人机界面友好的特点。目前,许多厂商都推出了适合不同用户群体的工作站,比如IBM、联想、DELL(戴尔)、HP(惠普)、Wiseteam、正睿(国产)等。而工业级一体化工作站的生产厂家有国内的诺达佳(NODKA)和台湾的研华等。
3.计算机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等扩展到办公自动化、生产自动化、人工智能等领域,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1)科学计算
进行科学计算是发明计算机的初衷,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就是为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而研制的。科学计算的特点是计算量大、运算精度高、结果可靠,可以解决烦琐且复杂,甚至人工难以完成的各种科学计算问题。虽然科学计算在计算机应用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但在国防安全、空间技术、气象预报、能源研究等尖端科学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又称信息处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信息处理是指用计算机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计算、存储、加工、分析和传输的过程。数据处理不仅拥有日常事物处理的功能,还是现代管理的基础,支持科学管理与决策,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情报检索、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
(3)实时控制
实时控制也称过程控制,是指用计算机作为控制部件对单台设备或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和超强的逻辑判断功能,可及时地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制订方案,从而进行自动控制。实时控制在极大地提高自动控制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轻了劳动强度。因此,实时控制在军事、冶金、电力、化工以及各种自动化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4)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工程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设计、生产和测试过程的自动化水平,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使人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指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产品和工程的设计,以提高设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和物力。目前,此技术已经在机械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土木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②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是指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如利用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完成产品的加工、包装、检测等过程,大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并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
③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指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讲授和帮助学生学习。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逼真,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计算机辅助测试(CAT)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繁杂而大量的产品测试工作。
(5)网络与通信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构成了计算机网络。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是计算机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国际互联网Internet已经成为覆盖全球的基础信息设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人们都可以彼此进行通信,如收发电子邮件、网络聊天、拨打IP电话等。
(6)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指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大脑,使其具有识别语言、文字、图形和进行推理、学习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以便自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它是应用系统方面的一门新技术。
图文:人工智能
(7)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相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网上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通俗地讲,电子商务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交易的商务活动。电子货币将传统的货币贸易改变为“电子贸易”,使人们在网上可进行股票、投资、购物和房地产交易,还可用来对职工工资、失业社会保障、保险业务等进行电子支付等。这种电子交易不仅方便快捷,现金的流通量也随之减少,还避免了货币交易的风险和麻烦。它是近年来新兴的、也是发展最快的应用领域之一。
(8)文化教育与休闲娱乐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它对社会的影响已经有了文化层次的含义。所以在各级学校的教学中,人们已经把计算机应用作为“文化基础”课程安排在教学计划中。
人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了远距离双向交互式教学和多媒体结合的网上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课堂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使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灵活。多媒体计算机还可用于欣赏电影、观看电视、玩游戏等。
4.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时代的来临,为人们勾勒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它不是某个设备所要进行的变革,也不是某种应用所需要的特殊支持,而是在信息系统范畴内的一次革命。关于信息处理的思想、方法乃至观念都由于多媒体的引入而产生极大的变化。
(1)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多媒体的英文是multimedia,它由multi和media两部分组成。一般被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它是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各种媒体的有机组合,并与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可组织、存储、操作和控制多媒体信息的集成环境和交互系统。
(2)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乐、音效等数字资源通过编程方法整合在一个交互式的整体中,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多种交互手段,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单向传递变成互动的双向交流。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
(3)媒体分类
媒体应按其形式划分为平面、电波、网络三大类,即
①平面媒体:主要包括印刷类、非印刷类、光电类等。
②电波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广告(字幕、影视)等。
③网络媒体:主要包括网络索引、动画、论坛等。
(4)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并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多媒体技术总体来说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①多样性。多样性是指具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多种感官作用,多学科交汇,多种设备支持,多领域应用。
②集成性。集成性是指多种媒体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简单地把各媒体元素堆积在一起的。
③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的关键特性,在很多时候当我们要判断一种媒体是否是多媒体时,首先就要判断其是否具有交互性。
④实时性。实时性是指多媒体的传输、交互等要能达到同步效果。
⑤人机互补性。人机互补性是指多媒体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和人相互配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5)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包括压缩/解压缩技术、模拟数据数字化技术、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触摸屏技术和多媒体创作工具技术。
总的来看,多媒体技术正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网络化,通过与宽带网络通信等技术相互结合,使多媒体技术进入科研设计、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检索咨询,文化娱乐、自动测控等领域;二是多媒体终端的部件化、智能化和嵌入化,借此可提高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多媒体性能,开发智能化家电。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是指能把视、听和计算机交互式控制结合起来,对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的获取、生成、存储、处理、回收和传输进行综合数字化处理的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一个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以下4个部分的内容组成。
①多媒体硬件平台:包括计算机硬件、声音/视频处理器、多种媒体输入/输出设备及信号转换装置、通信传输设备及接口装置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多媒体技术标准而研制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芯片和板卡、光盘驱动器等。
②多媒体操作系统:也称为多媒体核心系统(multimedia kernel system),具有实时任务调度、多媒体数据转换、多媒体设备的驱动和控制及图形用户界面管理等功能。
③图形用户接口:根据多媒体系统终端用户要求而定制的应用软件或面向某一领域用户的应用软件系统,它是面向大规模用户的系统产品。
④多媒体数据开发的应用工具软件:也称为多媒体系统开发工具软件,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7)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将现代音像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以追求更自然、更丰富的接口界面,同时以具有高速运算和大量存储能力的商用和工业用机器为目标的不断发展的新技术。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产品不断涌现,堪称计算机技术的一场革命。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沐浴着它所带来的阳光,新技术所带来的新感觉、新体验是人们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想象的。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它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主要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商业应用方面。多媒体的商业应用包括商业简报、市场开拓、产品广告、产品演示和视频会议等。
②家庭应用方面。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逐步走向家庭,从工作、学习、购物到娱乐等各方面都对人们产生影响。
③教育和培训方面。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其传播信息的巨大能力,赋予了现代化教育培训以崭新的面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以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语言、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以及交互式的操作模式使学习者产生极大兴趣和热情。
④电子出版方面。与传统的书本比起来,电子书不但存储量大,而且还能将内容以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除此之外,电子书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特点进行查询和复制等操作,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⑤网络与通信方面。当前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电子邮件被普遍采用,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视电话、视频会议、聊天工具等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8)其他应用
实际上,多媒体的应用还有很多,如声光艺术品的创作、虚拟现实舞台技术等都属于多媒体的具体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了教育、娱乐、档案、图书、展览、房地产、建筑设计、家庭、现代商业、通信、艺术等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正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划时代的多媒体世界。
图文:虚拟现实舞台
(二)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一台计算机性能的好坏是由多方面的指标决定的,而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包含字长、存储容量、主频、运算速度、存取周期、兼容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
(1)字长
字长是指计算机的运算器一次能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是计算机的重要技术性能指标之一。字长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字长越长,其运算精度越高,运算速度也就越快。微型计算机的字长主要有32位、64位,表示其能处理的最大二进制数为232位、264位。
(2)存储容量
存储器容量是指存储器中所能容纳信息的总字节数。字节(Byte)是用来计量计算机存储容量和传输容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以8个二进制位作为一个字节,简记为B。常见的单位还有KB、MB、GB和TB。在计算机中,字长决定了指令的寻址能力,存储容量的大小决定了存储数据和程序量的多少。存储容量越大,计算机所能运行的软件功能越多,信息处理能力也就越强。
(3)主频
主频是指计算机在单位时间(s)内发出的脉冲数,也称时钟频率,单位为赫兹(Hz)。如Pentium 4的主频在1GHz以上。CPU的主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在一个时钟周期里能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即其运算速度越快。
(4)运算速度
运算速度指计算机每秒能执行的指令数。一般用百万次每秒(MIPS)来描述。
(5)存取周期
存储器完成一次信息读/写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存取时间,其连续进行读/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称为存取周期。存取周期是反映存储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存取周期越短,则计算机的存取速度越快。
(6)兼容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兼容性是指协调性,包括对硬件的兼容和对软件的兼容,其决定了计算机是否能很好地协调运作。可靠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转的能力。可维护性是指计算机的维修效率。
此外,还有一些评价计算机性能的综合指标,例如系统的价格性能比,系统外设配置的完整性、安全性、可用性等。综合评价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指标是性能价格比,其中性能是包括硬件、软件的综合性能,价格是指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价格。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通常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如图1-3所示。硬件是指实际的物理设备,包括计算机的主机和外部设备。软件是指实现算法的程序和相关文档,包括计算机本身运行所需的系统软件和用户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应用软件。其中硬件的性能决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软件决定计算机可以进行的工作。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只有两者得到了充分结合才能发挥计算机的最大功能。可以说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只有将硬件和软件结合成统一的整体,才能称其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图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程序存储与程序控制,如图1-4所示。到目前为止,尽管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四代变革,但其基本工作原理仍然没有改变。根据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的概念,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实际上有两种信息在流动。一种是数据流,其包括原始数据和指令,它们在程序运行前已经被预先送至主存,而且都是以二进制形式编码的。在运行程序时数据被送往运算器参与运算,指令被送往控制器。另一种是控制信号,它是由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内容发出的,指挥计算机各部件执行指令规定的各种操作或运算,并对执行流程进行控制。这里的指令必须能被该计算机直接理解和执行。
图1-4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程序控制”原理的基本内容如下。
(1)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指令与数据都存放在存储器中,使计算机在工作时控制器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分析指令的功能,进而发出各种控制信号。程序中的指令通常是按一定顺序存放的,计算机工作时,只要知道程序中第一条指令放在什么地方,就能依次取出每一条指令。通过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的步骤重复执行操作,直到完成程序中的全部指令操作为止。
(3)计算机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的程序控制理论是由美籍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现代计算机基本仍采用此原理设计制造,因而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3.计算机硬件系统
从外部结构看,一台台式计算机所包括的硬件主要有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如图1-5所示。
选购主要部件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主板
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如图1-6所示。
图1-5 台式计算机
主板对计算机的性能影响是很大的。曾经有人将主板比喻成建筑物的地基,其质量决定了建筑物是否坚固耐用;也有人形象地将主板比作高架桥,其好坏关系着交通的畅通力与流速。
图1-6 主板
主板的性能指标有以下几种。
①主板芯片组的类型:主板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与核心,芯片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坏与级别的高低。CPU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运行中心,而主板芯片组的作用不仅要支持CPU的工作而且要控制协调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主流芯片组主要分支持Intel公司的CPU芯片组和支持AMD公司的CPU芯片组两种。
②主板的CPU插座:主板上的CPU插座主要有Socket 478、LGA 775等,引脚数越多,表示主板所支持的CPU性能越好。
图文:技GA-Z170X-Gaming 3主板
③是否为集成显卡:在一般情况下,对于配置相同的机器来说,集成显卡的性能不如相同档次的独立显卡,但集成显卡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较好。
④其所支持前端总线的最高频率:前端总线是处理器与主板北桥芯片或内存控制集线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其频率高低直接影响CPU访问内存的速度。
⑤其所支持内存的最高容量和频率:其支持的内存容量和频率越高,计算机性能越好。
选购主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CPU的支持:看主板和CPU是否配套。
②对内存、显卡、硬盘的支持:要求兼容性和稳定性好。
③扩展性能与外围接口:考虑计算机的日常使用,主板除了有AGP插槽和DIMM插槽外,还应有PCI、AMR、CNR、ISA等扩展槽。
④主板的用料和制作工艺:就主板电容而言,全固态电容的主板好于半固态电容的主板。
⑤品牌:最好选择知名品牌的主板,目前知名的主板品牌有:华硕(ASUS)、微星(MSI)、技嘉(GIGABYTE)等。
(2)CPU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运算器有算术逻辑部件ALU和寄存器;控制器有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和指令计数器等。CPU的外观如图1-7所示。
CPU的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由它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CPU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主频、缓存、字长和制作工艺等。
①主频:也叫时钟频率,以MHz(兆赫)为单位。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其中“多少兆赫”就是指CPU的主频。主频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快慢,主频越高,微机的运算速度就越快。在启动计算机时,BIOS自检程序会在屏幕上显示出CPU的工作频率。
图1-7 CPU
②缓存: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在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现在CPU的缓存分一级缓存(L1)、二级缓存(L2)和三级缓存(L3)。
③字长: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称为8位的CPU。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字长越长,CPU处理速度越快。
④制作工艺:制造(作)工艺的趋势是向高密集度的方向发展。高密度的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电路设计,意味着同样面积的IC,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总之,制造工艺越精细,CPU越好。
选购CPU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确定CPU的品牌,可以选用Intel或AMD,AMD的性价比较高,而Intel则是稳定性较高。
②CPU和主板配套:CPU的前端总线的频率应不大于主板的前端总线的频率。
③查看CPU的参数:主要看主频、前端总线频率、缓存、工作电压等,如Pentium D 2.8GHz/2MB/800/1.25V,Pentium D指Intel奔腾D系列处理器,2.8GHz指CPU的主频,2MB指二级缓存的大小,800指的是前端总线频率为800MHz,1.25V指的是CPU的工作电压,工作电压越小越好,因为工作电压越低,CPU产生的热量越少。
④CPU风扇转速:风扇转得越快,风力越大,降温效果越好。
(3)内存条
内存(memory)又称主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它是计算机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所需处理的全部信息都是由内存传递给CPU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内存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当计算机需要处理信息时,即把外存的数据调入内存。内存条如图1-8所示。
图1-8 内存条
内存的性能指标有以下几种。
①传输类型:传输类型实际上是指内存的规格,即通常说的DDR2内存和DDR3内存。DDR3内存在传输速率、工作频率和工作电压等方面都优于DDR2内存。
②主频: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存取速度,它代表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目前较为主流的内存主频是1600MHz的DDR3内存,以及一些内存频率更高的DDR4内存。
③存储容量:即一根内存条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当前常见的内存容量有512MB、1GB、2GB和4GB等。
④可靠性:内存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来衡量,可以将其理解为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选购内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确定内存的品牌:最好选择名牌厂家的产品。如Kingston(金士顿),其兼容性好、稳定性高;三星、ADATA(威刚)、Apacer(宇瞻)也是不错的品牌。
②内存容量的大小。
③内存的工作频率。
④仔细辨别内存的真伪。
⑤内存做工的精细程度。
(4)硬盘
硬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外存储器,它用来存放大量数据,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如图1-9所示。
图1-9 硬盘
硬盘的性能指标有以下几种。
①容量:一张盘片具有正、反两个存储面,两个存储面的存储容量之和就是硬盘的单碟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②转速:转速指的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表示转每分钟。
图文:硬盘分类
③平均访问时间: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
④传输速率: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的传输速率取决于硬盘的接口,常用的接口有IDE接口和SATA接口,SATA接口的传输速率普遍较高,因此现在的硬盘大多采用SATA接口。
⑤缓存: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一般缓存较大的硬盘在性能上会有更突出的表现。
选购硬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硬盘容量的大小。
②硬盘的接口类型: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的快慢和系统性能的好坏,目前流行的是SATA接口。
③硬盘数据缓存及寻道时间:对于大缓存的硬盘,在存取零碎数据时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因为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如果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外系统的负荷,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硬盘数据的传输速度。
④硬盘的品牌:目前市场上知名的品牌有希捷(SEAGATE)、三星(SAMSUNG)、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日立(HITACHI)等。
(5)显卡
显卡是主机与显示器连接的“桥梁”,是连接显示器和主板的适配卡,作用是控制显示器的显示方式,显卡分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图1-10所示为独立显卡。
图1-10 显卡
显卡的性能指标有以下几种。
①分辨率:显卡的分辨率表示显卡在显示器上所能描绘的像素的最大数量,一般以“横向点数×纵向点数”来表示,分辨率越高,显示器上所显示的图像越清晰,图像和文字可以更小,显示器上可以显示出更多东西。
②色深:像素的颜色数称为色深,该指标用来描述显示卡在某一分辨率下,每一个像素能够显示的颜色数量,一般以多少色或多少“位”色来表示。
③显存容量:显存与系统内存一样,其容量也是越多越好,因为显存越大,可以存储的图像数据就越多,支持的分辨率与颜色数也就越高,做设计或玩游戏时运行起来就更加流畅。现在主流显卡基本具备了4G显存容量,一些中高端显卡则配备了8GB、12GB的显存容量。
④刷新频率:刷新频率是指图像在显示器上更新的速度,也就是图像每秒在屏幕上出现的帧数,其单位为Hz。刷新频率越高,屏幕上图像的闪烁感就越小,图像越稳定,视觉效果也越好。一般刷新频率在75Hz以上时,人眼对影像的闪烁才不易察觉。
⑤核心频率与显存频率:核心频率是指显卡视频处理器(CPU)的时钟频率,显存频率则是指显存的工作频率。显存频率一般比核心频率略低,或者与核心频率相同。显卡的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越高,显卡的性能越好。
选购显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显存的容量和速度。
②显卡芯片:主要有NVIDIA和ATI。
③散热性能。
④显存位宽:目前市场上的显存位宽有64位、128位和256位三种,人们习惯说的64位显卡、128位显卡和256位显卡就是指其相应的显存位宽。显存位宽越高,显卡性能越好,价格也就越高。
⑤显卡的品牌:目前市场上知名的显卡品牌有Colorful(七彩虹)、GALAXY(影驰)、ASUS(华硕)、MSI(微星)。
(6)显示器
显示器是属于计算机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可以分为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如图1-11所示)、液晶显示器(LCD)(见图1-12)、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显示器应配备相应的显示卡。显示器有显示程序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功能。
图1-11 CRT显示器
图1-12 LCD显示器
目前,一般购置计算机时都选择液晶显示器,其性能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可视面积:液晶显示器所标示的尺寸就是实际可以使用的屏幕范围。例如,一个15.1英寸[1]的液晶显示器约等于17英寸CRT屏幕的可视范围。
②可视角度: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左右对称,而上下则不一定对称。大多数从屏幕射出的光具备垂直方向,而从一个非常斜的角度观看一个全白的画面,我们可能会看到黑色或是色彩失真。
③点距:人们常说液晶显示器的点距是多大,如14英寸LCD显示器的可视面积为285.7mm×214.3mm,它的最大分辨率为1024×768,那么点距就等于:可视宽度/水平像素(或者可视高度/垂直像素),即285.7mm/1024≈0.279mm。
④色彩度: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色彩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组成的。高端液晶使用所谓的FRC(Frame Rate Control)技术,以仿真的方式来表现全彩的画面,也就是每个基本色(R、G、B)能达到8位,即256种颜色,那么每个独立的像素有高达256×256×256=16777216种色彩。
⑤亮度和对比度:液晶显示器的亮度越高,其显示的色彩就越鲜艳。对比度是最大亮度值(全白)除以最小亮度值(全黑)的比值,CRT显示器的对比值通常高达500∶1,所以在CRT显示器上呈现真正全黑的画面是很容易的。但这对LCD显示器来说就不是很容易了,由冷阴极射线管所构成的背光源很难去做快速的开关动作,因此背光源始终处于点亮的状态。为了要得到全黑画面,液晶模块必须完全把由背光源而来的光完全阻挡,但在物理特性上,这些组件并无法完全达到这样的要求,总是会有漏光发生。一般来说,人眼可以接受的对比值约为250∶1。
⑥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此值当然是越小越好。如果响应时间太长,就有可能使液晶显示器在显示动态图像时有尾影拖曳的感觉。一般的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在20~30ms。
选购显示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和亮度。
②灯管的排列。
③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和视频接口。
④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和可视角度。
⑤品牌:目前比较知名的显示器品牌有三星、LG、AOC、飞利浦等。
(7)光驱
光驱是计算机用来读写光碟内容的设备,在安装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据保存等情况经常用到光驱。目前,光驱可分为CD-ROM驱动器、DVD光驱(DVD-ROM)、康宝(COMBO)和刻录机等,如图1-13所示。
光驱的性能指标有以下几种。
①数据传输率:指光驱在1s内所能读取的数据量,一般用kbit/s(千字节/秒)表示。该数据量越大,则光驱的数据传输率就越高。双速、四速、八速光驱的数据传输率分别为300kbit/s、600kbit/s和1.2Mbit/s。
图1-13 光驱
②平均访问时间:又称平均寻道时间,是指CD-ROM光驱的激光头在从原来位置移动到一个新指定的目标(光盘的数据扇区)位置并开始读取该扇区上的数据这个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
③CPU占用时间:指CD-ROM光驱在维持一定的转速和数据传输速率时所占用CPU的时间。
(8)音箱
音箱指将音频信号变换为声音的一种设备。通俗地讲,其工作过程就是指音箱主机箱体或低音炮箱体内自带功率放大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由音箱本身回放出声音,如图1-14所示。
音箱的性能指标有以下几种。
①功率。
②信噪比:是指功放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和残留噪声电压之比。
③频率范围。
目前市场上知名的音箱品牌有漫步者(EDIFIER)、麦博(Microlab)、三星(SAMSUNG)等。
(9)机箱
机箱是计算机主机的“房子”,它起到容纳和保护CPU等计算机内部配件的重要作用,从外观上其分立式和卧式两种。机箱一般包括外壳、用于固定软硬盘驱动器的支架、面板上必要的开关、指示灯和显示数码管等,机箱内还配套有电源,如图1-15所示。
图1-14 音箱
图1-15 机箱
在选购机箱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制作材料。
②制作工艺。
③使用的方便度。
④机箱的散热能力。
⑤机箱的品牌。
(10)键盘和鼠标
键盘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包括数字键、字母键、功能键、控制键等,如图1-16所示。
图1-16 键盘和鼠标
鼠标的全称是显示系统纵横位置指示器,因形似老鼠而得名“鼠标”,英文名为“mouse”。使用鼠标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以代替键盘的烦琐指令。
鼠标按键数分类可以分为传统双键鼠、三键鼠和新型的多键鼠标;按内部构造分类可以分为机械式、光机式和光电式三大类;按接口分类可以分为COM、PS/2、USB三类。
在一般情况下,键盘和鼠标的市场价格都比较便宜,由于键盘和鼠标的使用率较高,容易损坏,建议选择价格适中的产品。
五、任务实施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步骤如下。
STEP 1 在主板上安装CPU。
①找到主板上安装CPU的插座,稍微向外、向上拉开CPU插座上的拉杆,拉到与插座垂直的位置,如图1-17所示。
②仔细观察,可看到在靠近阻力杆的插槽一角与其他三角不同,上面缺少针孔。取出CPU,仔细观察CPU的底部会发现在其中一角上也没有针脚,这与主板CPU插槽缺少针孔的部分是相对应的,只要让两个没有针孔的位置对齐就可以正常安装CPU了。
③看清楚针脚的位置以后就可以把CPU安装在插槽上了。安装时用拇指和食指小心夹住CPU,然后缓慢下放到CPU插槽中,在安装过程中要保证CPU始终与主板垂直,不要产生任何角度和错位,而且在安装过程中如果觉得阻力较大的话,就要拿出CPU重新安装。当CPU顺利的安插在CPU插槽中后(如图1-18所示),使用食指下拉插槽边的阻力杆至底部卡住。至此,CPU的安装就大功告成了。
图1-17 拉开插座拉杆
图1-18 安装上CPU
STEP 2 安装散热器。
在安装之前应先确保CPU插槽附近的4个风扇支架没有松动的部分。然后将风扇两侧的压力调节杆搬起,小心地将风扇垂直轻放在4个风扇支架上,并用两手扶中间支点轻压风扇的四周,使其与支架慢慢扣合,在听到四周边角扣具发出扣合的声音后就可以松手了。最后将风扇两侧的双向压力调节杆向下压至底部扣紧风扇,保证散热片与CPU紧密接触。在安装完风扇后,千万要记得将风扇的供电接口安装回去。
STEP 3 安装内存条。
①安装内存前先要将内存插槽两端的白色卡子向两边扳动,将其打开,然后再插入内存条,内存条的一个凹槽必须直线对准内存插槽上的一个凸点(隔断)。
②向下按入内存,在按的时候需要稍稍用力,如图1-19所示。
图1-19 安装内存条
STEP 4 将主板安装到机箱中。
①在安装主板之前,先装机箱提供的主板垫脚螺母安放到机箱主板托架的对应位置(有些机箱在购买时就已经安装好了)。
②将I/O挡板安装到机箱的背部,然后双手平托住主板,将主板放入机箱中,如图1-20所示。
③拧紧螺钉,固定主板。注意,螺钉不能一次性拧紧,以避免扭曲主板。
STEP 5 安装电源。
先将电源放到机箱上的电源位,并将电源上的螺钉固定孔与机箱上的固定孔对正。然后先拧上1颗螺钉(固定住电源即可),然后将剩下3颗螺钉孔对正位置,再拧上剩下的螺钉即可,如图1-21所示。
图1-20 将主板放入机箱中
图1-21 电源的安装
STEP 6 安装光盘驱动器。
从机箱的面板上取下一个五英寸槽口的塑料挡板,为了便于散热,应尽量把光驱安装在最上面的位置。先把机箱面板的挡板去掉,然后把光驱从前面放进去,安装光驱后再固定光驱螺钉。
STEP 7 安装硬盘。
①在机箱内找到硬盘驱动器舱。将硬盘插入驱动器舱内,并使硬盘侧面的螺钉孔与驱动器舱上的螺钉孔对齐。
②用螺钉将硬盘固定在驱动器舱中。在安装的时候,要尽量把螺钉拧紧,把它固定得稳一点,因为硬盘经常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这样可以减少噪声以及防止震动。
STEP 8 安装显卡。
将显卡插入插槽中后,用螺钉固定显卡,如图1-22所示。在固定显卡时,要注意显卡挡板下端不要顶在主板上,否则无法插到位。插好显卡后,在固定挡板螺钉时要松紧适度,注意不要影响显卡插脚与PCI/PCE-E槽的接触,更要避免引起主板变形。安装声卡、网卡或内置调制解调器与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22 显卡的安装
STEP 9 连接相关数据线。
①找到插头上标有AUDIO的前置音频跳线。在主板上找到AUDIO插槽并插入,这个插槽通常在显卡插槽附近。
②找到报警器跳线SPEAKER,然后在主板上找到SPEAKER1插槽并将线插入。这个插槽在不同品牌主板上的位置可能是不一样的。
③找到标有USB字样的USB跳线,将其插入USB跳线插槽中。
④找到主板跳线插座,其一般位于主板右下角,共有9个针脚,其中最右边的针脚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将硬盘灯跳线H.D.D.LED、重启键跳线RESET SW、电源信号灯跳线POWER LED、电源开关跳线POWER SW分别插入对应的接口。
⑤连接电源线:主板上一般提供24PIN的供电接口或20 PIN的供电接口,以连接硬盘和光驱上的电源线。
⑥连接数据接口:硬盘一般采用SATA接口或IDE接口,光驱采用IDE接口,现在的大多主板上都有多个SATA接口和一个IDE接口。
STEP 10 连接电源线。
为整个主板供电的电源线的插头共有24个针脚,将带有卡子的一侧对准电源插座凸出来的一侧插进去。
STEP 11 整理内部连线和合上机箱盖。
机箱内部的空间并不宽敞,加之设备的发热量都比较大,如果机箱内的线路比较混乱,会影响空气流动与散热,同时容易发生连线松脱、接触不良或信号紊乱的现象。装机箱盖时,要仔细检查各部分的连接情况,确保无误后,把主机的机箱盖盖上,拧好螺钉,主机安装就完成了。
STEP 12 连接外设。
主机安装完成后,把相关的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音箱等同主机连接起来,如图1-23所示。至此,所有的计算机设备都已经安装好,接通电源,按下机箱正面的开机按钮启动计算机,可以听到CPU风扇和主机电源风扇转动的声音,还有硬盘启动时发出的声音。这时显示器上开始出现开机画面,并且进行自检。
图1-23 连接外设
牛刀小试
打开“计算机应用基础(上册)\项目素材\项目1\素材文件”目录下的“组装电脑配置清单”文档,按照下列要求补充完成。
要求:
(1)预算为人民币4000元左右(误差在150元内);
(2)写出每个配件的型号、品牌、参考价格(以太平洋电脑网价格为准)和至少三个关键参数;
(3)所选配件的接口、参数是否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