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对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客户的违约概率上。但显而易见,违约概率只能解决或部分解决客户的信用等级,即客户的相对风险水平问题;不能解决客户的绝对风险衡量,即融资适度性的问题。比如,虽然两个AAA级客户的违约概率是相近的,但不同的资产总量、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风险缓释手段,必将对应不同的授信额度。更麻烦的是,这仅仅是单一客户的授信额度核定,如果面对一个有200家成员企业的大型集团客户呢?
一家系统性重要银行,可能有几百个大型集团客户。集团客户中有国有企业、民营集团、政府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外资企业等;每个集团客户可能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开展业务,可能同时横跨多个行业;子公司中,有的是独资企业,有的是控股企业,有的是参股企业,有的是合伙制企业或者基金;控股企业中,有的不做具体业务,有的做业务但主要是集团内关联交易;成员企业里,有的现在盈利但稳定性一般,有的现在亏损但未来发展前景不错,有的是存量融资客户,有的没有合作记录;等等。如何为这些集团核定授信额度呢?进而,更现实的问题是,如何用一个相对一致的标准和尺度去制定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授信制度和策略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目前也回答不好,却必须认真回答。笔者认为,法人客户授信额度的核定虽然极其重要,但学界和业内的关注和研究均远远不够,这就是本书写作的意义。
同时,授信额度的核定与管理是有一定交叉的两个层面的问题。例如,授信期限与融资期限如何协调,集团客户授信权限、各成员企业授信权限、不同产品的授信权限如何在商业银行海内外分行和子公司间分配,集团客户关联关系如何建立、确认和管理,表外业务(如理财投资)、股权投资等新兴业务与授信的关系是什么,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地方性银行、其他融资提供机构在授信管理上的区别是什么,担保人是否需要纳入授信管理等,主要是授信管理方面的问题。限于笔者精力所限,本书着重研究授信额度的核定,对于上述授信管理相关问题不是本书的主要研究方向。
本书共十二章,其中前九章以单一客户的授信问题为研究对象,后三章在前九章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过渡到集团客户的授信问题。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如下:
第一章确定了贯穿全书的授信核定原则和框架,比较了主流商业银行授信测算公式,评价了授信相关金融和财务理论的缺陷,指出了目前商业银行授信管理中的不足,提出了授信理论值、授信同业占比、授信实际值三个关键概念。
第二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对授信测算的原则进行了再统一,提出客户实际资金需求是核定授信的最佳出发点,客户的风险承担能力是核定授信的最终落脚点,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最终统一于既考虑需求又考虑风险的预留授信法。
第三章论证了授信理论值和授信同业占比在授信实际值核定上的逻辑关系,认为商业银行应将授信理论值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定量,而将授信同业占比作为相对可调整的变量,并从大型优质客户、一般客户两个层面简要探讨了授信理论值的确定。
第四章在考察了一般财务指标体系确定授信理论值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基于可偿债货币资金的授信测算方法,将一定水平的可偿债货币资金这个综合性指标作为考察客户信用风险的主要变量,用随机模拟的方法进行了授信模型的构建和检验。
第五章专题研究了授信同业占比这个核心变量,首先提示了授信同业占比与融资同业占比的一般区别,然后阐述了8个影响授信同业占比的因素,并对如何进行客户信用风险排序提出了6种观点。
第六章在前五章关于授信总量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研究授信结构问题。构建了一个简化的企业成长模型,在营运资金授信和项目授信两分法的假设下,详细研究了分项授信包括流动资金贷款额度的核定问题。基于上述模型,指出并分析了授信测算值与客户融资现状差异巨大的原因,创造性地提出了沉淀建设期贷款、铺底存货占款、周转存货占款、预防性现金占款、闲置融资占用、非常规资金运用6项融资占用为营运资金授信需求最为客观和真实的原因。
第七章通过对监管机构公式的推导,提出了一系列快速、简易、直观估算营运资金授信的方法,为业内人士日常业务操作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第八章通过案例对产销周期和营运周期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和对比,明确了营运周期而不是产销周期决定了公司的营运资金需求。
第九章对衍生交易授信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指出代客交易的信用风险本质上是商业银行的担保风险,并提出了衍生交易授信额度核定的一般方法。
第十章过渡到集团客户授信研究,明确了商业银行如何在“先总后分”“先分再总”两种授信流程上进行选择,并重点分析了“先总后分”模式下需要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
第十一章以案例的形式对集团客户成员企业授信额度的分配进行了阐述。
第十二章再次强调了关联关系、关联交易的确认,以及隐性集团的识别是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关键;提出了产品关联企业的概念,并以产品关联企业为例,提出了授信是流动的而不是固定的这一重要观点。
另外,授信一般被认为是商业银行的专有术语,是商业银行对客户愿意并且能够承担的最高融资水平。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只要信用风险存在,就有授信问题。授信作为衡量经济金融活动的信用标尺和度量,是经济活动各类主体的专业术语,而不仅是银行业的专有术语。大量的经济金融活动虽然没用“授信”这个词,但实际上却按授信的理念开展经济活动,比如,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一个国家自身的赤字水平、一个企业对客户的应收账款、个人之间的民间借贷等,都是授信问题;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PE、VC、衍生业务、互联网金融等金融、类金融机构对客户的债权或者股权投资行为就更不例外了。
本书抛砖引玉,对商业银行法人客户授信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对经济、金融、财务工作者均有所助益。限于笔者理论功底和业务实践上的不足,以及写作时间和精力实在难以保证,不成熟甚至不正确的地方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最后,谨以此书纪念我写作该书期间去世的母亲,母爱最伟大。
笔者于北京
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