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岭论“三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关于发展城市农业的思维与管见

2002年5月

城市农业,是在城市内和城市郊区的土地上,依托城市的市场,利用城市的资源,发展起来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了使“城市农业”更有效地利用因濒临城市而拥有的种种社会资源,提高城市农业的经济效益,应该认识和把握城市优势,探索与城市优势相适应的城市农业特点。只有把握这些优势,突出这些特点,才能搞好城市农业的定位和创新,取得更大的效益和发展。

一、城市农业发展中应把握的客观优势

(一)区位优势

城市农业的最大优势是其所在区位与城市相毗邻。城市作为聚集人口、商品、工业、文化、信息、交通、科技、教育、金融、服务的地域系统,既有聚集功能,也有辐射作用。根据经济学的梯度扩散理论,城市高度发达的经济、科技、文化、信息的冲击波,首先要向离它最近的地方流动和扩散。城市农业的发展区位,既然与城市相衔接,城市农业就一定能够在“近水楼台”的位置上,成为城市经济冲击波首当其冲的受益者。关注城市农业,就首先要关注区位优势,研究和利用区位优势,是城市农业发展的关键。

(二)市场优势

同一般乡村农业相比,城市农业更加邻近市场。城市作为工业与人口最集中的场所,而且是高收入阶层的聚居地,无论是工业原料的消费,还是生活资料的消费,需求都是最大的。需求的旺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城市农业可以面向城市的市场需求,得到更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均收入的增长,市场对农业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改变,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高档化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城市农业,要善于抓住机遇,面对城市人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高档优质农产品,就可以赢得城市农业大发展。

(三)交通优势

交通的便捷,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处在城市周边位置上的城市农业,道路纵横,交通十分方便。这样不仅利于原料运入和农产品的运出,而且能方便地吸收城市人到城郊休闲和购物。另外,由于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多处在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海、陆、空交通的便捷同样为城市农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城市农业不仅可以依仗能通往城市的交通,把产品销到企业、机关、餐厅、超市,而且可以利于处于枢纽位置的海、陆、空运输条件,集散更多的市内外的农产品,销售到国内各大都市或WT0成员国的各国市场。

(四)信息优势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发展城市农业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城市因有较好的通信设施,有更多的信息机构和信息网络,再加上各种传媒采集信息、传播信息,效率极高,覆盖面甚广。因此,城市农业能及时快速地收集到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利于生产上抢占先机、销售上抢占市场。曾做过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为发展日本经济曾提出“收集信息快”“加工生产快”“占领市场快”的振兴经济战略,并对日本70年代的经济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农业因为靠近信息资源,必然利于“三快”的实现,利于城市农业的快速发展。

(五)人才优势

“城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创新,而且只有不断地创新,“城市农业”才能适应发展的形势,才能办出城市农业的特色。创新靠什么?就是靠人才。人才是隐藏在生产要素后的重要动因,是人才把生产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并不断创新,才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农业在城市近郊发展,需要重视和依仗城市拥有的各种人才。城市有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特别是特大城市,人才优势十分突出,在职的、退休的、国内的、国外的、专职的、兼职的、业内的、业外的人才比比皆是,城市农业一旦把这一优势利用起来,城市农业就会大有希望、前途无量。

(六)资金优势

城市农业的投资主体将包括城郊农民、城市有志发展城市农业的企业家及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投资者。投资主体较多,这是城市农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作为城市农业的主要参与者的郊区农民,同一般农村相比,富裕程度较高,资金实力较强,对发展城市农业能给予较大的支持。作为第二个层次的投资主体,城市的企业家和国内外的投资者,对城市农业的发展,更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另外,城市经济实力较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郊城镇化将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推进重点,政府会因此在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方面给予资金的扶植。尤其因为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金融事业比较发达,只要有了好的项目,进行融资和贷款相对方便。所有这些资金方面的有利条件,都值得在城市农业发展中给予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

(七)文化优势

文化和经济不可分割,相辅相成。文化氛围对当代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很多人的成功,发展较快的地方,都得益于已有的文化背景。城市中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勇于担当风险、富于创新的精神是支持创业、推动创业的重要条件。在城市市郊发展城市农业容易得到城市中创业文化的冲击,城市文化对城市农业可以通过耳濡目染发挥促进作用,不仅可以促进人们扩大视野、拓展思维、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而且可以使人们增强信心,增强勇于挑战的自强性和善于抓机遇的敏感性,这对发展城市农业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八)科技优势

当今处在科技爆炸的时代。只是由于中国二元经济的制约,这种科技的聚集和施惠还主要停留在城市中。作为一般农村虽然也有较多的受益,但利用这些科技成果为农业服务还面临很多难题。城市农业不同,它可以因同高等学院、研究院所距离较近,人员较熟,信息灵通,而能以充分利用城市的科技优势为城市农业的发展更好服务。城市农业有条件充分展示它的科技优势,为中国大农业的技术、品种、管理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城市农业发展中应突出的主要特点

(一)“三高”特点

(1)技术高。当今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就是强者,谁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作为城市农业,面对竞争,就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引进最先进的品种。只有把城市农业定位于“名、优、特”产品的生产上,才能利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的产品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站稳脚跟。

(2)投入高。这些年,一些农村水果烂在地里,蔬菜拿来喂牛的事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是,农民在缺乏投入的情况下,只能你干啥我干啥,大家都来生产大路货。在低投入水平上发展大路货的结果是,必然进入一个“少啦、少啦、多啦多”的恶性循环。因为中国的农民人口比例特别大,所以种养的人远比消费的人多得多。低投入的产品大家都能干得起,所以一旦发展,必然过剩。作为城市农业,最好不要同普通农民去竞争大路货的种养,而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高投入的设施农业,这样才能显示出城市农业的特色,取得高水平的发展。

(3)效益高。现在很多地方农民因产业结构未能得到调整,种一般作物,创造效益极低。人们说,“辛辛苦苦干一年,一亩地赚不了一条烟”,如果把劳力作价计入成本,几乎是无钱可赚。城市农业的发展,为了避开高投入的高风险,就一定要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摆脱小农经济的约束,在经营模式上,一定面向城市中上收入阶层和出口外销,开发高值农业产品。在项目的选择上,一定要走科学化、现代化的路子,发展水培作物、大棚种植以及养殖方面的人工受精、胚胎移植、高密度饲养等高效益的种养新项目。

(二)“三新”特点

(1)思维新。现在的经济发展和财富的取得,在很多情况下是靠思维创新得来的。林雨堂曾经写道,“思维即是财富”,国外也十分重视“Idea”的作用。广东人,把一棵耐阴的乔木,起名为“发财树”而行销全国各地;把一棵仅开一枝小花的兰科植物,起名为“一帆风顺”而发了大财。我们发展城市农业,一定要注意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财富的源泉。除了科技创新、体制创新,还要特别重视思维的创新。比尔·盖茨的成功即来源于他父母对思维的重视和对他思维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要实现创新思维、聚敛财富的目标,就要强化思维意识,重视人的思维素质,做到敢想和会想。

(2)模式新。城市农业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模式、管理模式、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等。实践证明,凡是沿袭传统模式者,就很难大有作为;相反,善于引用借鉴人类创造的新模式,就一定会出奇制胜,取得意想不到的进展。沃尔玛,因看到城郊土地便宜,改变了一般超市的经营模式,创下了大型的仓储市场,一下子发展到1740多个连锁店,营业额达到440亿美元;迪士尼,因受群众来信想看唐老鸭生活状况的启发,创建了迪士尼乐园,就业职工12万人,年营业额达到250亿美元。发展城市农业,要结合实际,引入或创造先进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经营模式,以取得好的效益和进展。

(3)体制新。体制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着重要作用。发展城市农业要重视体制的创新,推动城市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需在发展的城市农业中,逐步创造条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尽可能使土地向少数农民手中集中,发展规模经营。随着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更需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小农意识,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三性”特点

(1)示范性。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广大农村因文化素质较低、信息比较欠缺,农民吸收新的观念、利用新的技术、接受新的品种,都需要通过示范来带动。城市作为地域经济的火车头,在发展城市农业时,应考虑它对广大农村的示范性。城市农业的发展,应成为新兴农业技术的孵化器、高产优质品种的繁育场、新型高效设施农业的示范区。使城市农业既面向城市供应产品,也面向农村提供技术、品种和服务。

(2)观光性。近年来,随着城市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度假休闲时间的增多,很多城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农家乐”,西红柿、瓜类观赏园,苹果、樱桃采摘园等。还有一些地方建设了休闲农业园区,南园区拿出一批土地租给城市居民认管和收获,南园区统一播种、浇灌和管理,使农业的观光性又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性。发展城市农业,应充分利用城郊的地形地貌、青山绿水和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把农业本身开发为观光场所,而且可以在城郊建成若干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区。

(3)外向性。农产品在产地与发达城市的销售市场间存在着较大的价格差。有些产品,虽然承受了外销的较多运费,仍然比在本地出售获得更大回报。所以,重视城市农业的外向性,有利于扩大市场和提高经营效益。我在日本九州大分县曾三次参观它的“一村一品运动”,由大分州县执事提出的“一村一品”,主要是为外销服务的。他们在调查周边的国内外城市的市场需求后,提出了“空港农业”和“海港农业”的口号,根据市场一村生产一个可以销到省外去的农产品。城市多处在海、陆、空交通的枢纽位置,城市农业的发展,要注意利用这一优势,沿着“空港农业”“路港农业”的路子,发展外销产品的生产。

(四)“三化”特点

(1)园林化。绿色是地球之肺,生态宿主,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环境优美的源头。人类于80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为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世界各地都高度重视生态和城市园林的建设。日本提出城市园林化;钱学森同志也多次提出了山水城市的设想。近年来,全国城市的园林建设和绿化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城市农业的建设,要考虑到城乡一体化的前景,把园林化作为目标,将城市农业同城镇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园林化、山水化,使城郊的山川建设更美好。以绿化和美化的环境赢得国内外投资者青睐,吸引旅游者观光,并为在城郊落户的居民创造舒适的环境。

(2)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涵盖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机械化、设施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经济的综合效益,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农业的发展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坚持农业产业化方向,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发展支柱产业,提高集约程度,加强科学管理,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的开发和实现农业机械化。

(3)园区化。园区经济,从80年代初在欧美兴起之后,由于其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政策灵活性较大、自主性较强,所以给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注入了能量和活力,引起了投资者的青睐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在我国各地,经济园区不仅成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改革开放的实验区,而且成了聚集人才和技术的平台、招商引资的载体。园区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利益聚集在一起,有效地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人才的培养、观念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经济、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城市农业的发展要借鉴园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利用园区的优势,发展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城市农业园区。在园区化的激励下,促进各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城市农业发展应注意的几个结合

(一)城市农业发展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综观世界上大城市周围城市群的形成,都是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和规模之后出现的。这一方面是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汽车大量进入家庭,人们为了避开城市的嘈杂和拥挤,把居住地转移到离城市半小时左右的地域内。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寸土寸金,一些企业的发展扩张受到了土地的制约,而把工厂或仓库向城市周边农村转移。正因为这样,在国外很多大城市周围都崛起一大批小城镇。我国也不会例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城市周围小城镇群的兴起也是不可避免的。在编制城市农业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趋势,把城市农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一是要统筹考虑住宅、超市、仓库、文化设施及道路建设,既积极接纳城市人口向郊区的分流和疏散,又负担好农民特别是城郊各县农民的转移和聚集。二是要瞄准城镇化带来的各种机遇,使城市农业结构的发展适应可能出现的新市场和可能产生的新变化。

(二)城市农业要与大力发展奶牛产业相结合

城市农业既包括种植业又包括畜牧业。这里我特意提出奶牛业的发展,是因为牛奶的供需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巨大市场。根据我的经验,国外对各种食品、饮料和农产品的人均需求量,凡明显大于我国的,都会在中国产生一个大发展,孕育出一批大产业。当初饲料业和啤酒业的发展,虽然有很多人强调中国国情不同,人们生活习惯不同,不赞成在我国进行大发展,但事实是,随着中国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行业都不可阻挡地、迅速地发展起来了。现在轮到牛奶了,美国人均牛奶285千克,世界人均牛奶106千克,而我国现在人均牛奶还不到10千克。随着人均收入增长,牛奶的需求在迅速飙升。城郊发展奶牛业向城市供应鲜奶,市场优势很多,也利于劳力的安排和城郊农民的致富。因此,城市农业应与发展奶牛产业相结合,把发展牛奶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之一。

(三)城市农业要与发展龙头企业相结合

发展种植业要有种植业的加工厂,发展畜牧业要有畜牧屠宰场,这样农产品才有市场和出路,才能赢得效益和发展。我们参观过一些大型屠宰场和食品厂,这些厂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例如河南漯河的“双汇”火腿肠,四川绵阳的“光友”方便粉,吉林德慧的“正大”鸡肉加工等,对当地农民发展种养业和走致富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食品加工业同国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各种农产品的加工都有很大潜力。包括日常吃的大宗蔬菜,进行清洁加工和包装都需要有龙头企业来担当。因此,发展城市农业,一定要把龙头企业作为头等大事把它抓紧抓好,让更多的企业在城郊崛起,为城市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四)城市农业要与物流的发展相结合

物流业在我国正在蓬勃发展。基于城市多处在物流节点(也叫结节点)的重要位置上,一方面有极好的物流条件,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待在此地集散的货物资源,因此物流业今后还会有更大发展。城市农业的发展,要利用城市的商贸优势和物流业大发展的机遇,要把城郊变成多种农牧产品的集散市场,变成农牧产品贮存、配送、加工、转运和信息的中心。在为本市供应的同时,要同路港、空港和水运码头相衔接,建设农牧产品贮备仓、营业仓、中转仓、流通仓,争取把周边集聚起来的农产品转运到其他大中城市或国外。

(五)城市农业要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

城市农业有着提供人们观光、休闲的功能。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近年来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均增长速度远高于经济的增长。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兰切斯科·弗兰贾利在2000年芬兰旅游研讨会上说,2020年世界出国旅游人数将从1999年的6.68亿人,增长到16亿人。世界旅游收入将增长3倍。去年,弗兰贾利又到中国发表演讲,认为中国在21世纪将取代法国,成为世界上接待游客最多的国家。我国实行假日经济以来,旅游业更加火爆,正在鼓起腾飞的风帆。为此,城市农业的发展,一定要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构筑农业的观光特色,并创造城市人休闲参与的机会,让城市人承管果蔬与禽畜的种养和开展采摘活动,使城市农业为市民休闲、观光及家庭教育做出贡献。

(六)城市农业发展要与网络经济相结合

互联网的问世,使信息突破了国界,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断定,企业应用网络的能力和信息化程度,将决定企业的生存,决定国家和地区的贫富水平。城市农业发展中,一定要重视与网络经济相结合。企业要立站、建网,配备终端。要网罗人才,提高外语水平,加强应用网络的培训,提高使用网络发布和收集信息的速度。通过互联网发展订单农业,搞好网上销售,促进国际交流,推进产品的转口,力争占领国际市场。

(原载《城郊经济》《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