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汇率变动与出口贸易:一般性分析
有关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研究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汇率水平的变化(货币升值或者贬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二是汇率波动程度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总体来看,这些研究中关于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总结如下:①汇率水平变化的价格效应。汇率变化首先反映在商品的相对价格上,通过改变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而对出口贸易产生影响(IMF,1984;姜波克,2001;Fang等,2006;OECD,2011)。②汇率变动意味着风险增大,进而会导致企业出口成本的增加,风险厌恶型的企业会减少出口(Clark,1973;Hooper和Kohlhagen,1978;Cushman,1983;Giovannini,1988)。此类研究多基于完全竞争、风险厌恶等严格的假设条件,汇率变动的净贸易效应取决于出口企业的相对风险厌恶水平,本书将其概括为风险效应。③汇率变动预期会减少未来收益,企业则尝试通过增加产出及出口的方式来弥补由于预期汇率变动引致的利润损失;汇率变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获利机会。可见,汇率变动会对贸易产生正向影响(Franke,1991;Sercu和Uppal,2003),本书将其概括为预期收入效应。④汇率变动会对一国资源配置(Belke和Setzer,2003)和政府政策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出口贸易,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汇率更是被视为金融冲击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传送带(Irwin,2011),本书将其概括为资源配置效应。⑤汇率变动不仅作用在企业的出口收益上,还会促进企业改变其出口决策,如是否拓展出口市场、是否增加出口商品种类等(Chatterjee等,2013;Colacelli等,2010),本书将其定义为扩展效应。
2.1.1 价格效应
历史证明,汇率变动必然会冲击到一国的对外贸易。重商主义流派最早提出货币贬值有利于本国获取贸易利益。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重商主义的论断加以改进,提出货币贬值对贸易的改善需基于诸多条件。李嘉图的观点随后被马歇尔、勒纳等学者吸收并拓展。一国汇率水平的变化(货币升值或贬值)通过改变该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的相对价格,进一步影响出口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是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最直接的影响,也是传统分析所强调的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赵勇,雷达,2013)。国际收支弹性理论认为,贸易额的变化取决于汇率引起的单位价格的变化和商品单价引起的贸易数量的变化这两个因素。本部分将简单梳理汇率水平变化影响出口贸易的相关研究,并从长短期效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已有大量文献对汇率变化和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Fang等(2006)就8个亚洲经济体的汇率贬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发现贬值促进了大多数国家的出口贸易,但是对出口增长率的贡献较小,并且在各个国家存在差异性。Bernard和Jensen(2004)分析了美国1987—1992年制造业出口激增的原因,认为汇率的变化对出口贸易的增加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Freund和Pierola(2008)运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幅的实际汇率贬值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汇率贬值,可以促进企业进入新的市场以及生产新产品,这能解释发展中国家25%的出口增长率。Haddad和Pancaro(2010)为实际汇率和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进一步的依据,发现两者之间的正相关性仅存在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尤其是人均收入低于25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汇率贬值50%将带来未来五年内年均出口占GDP比重1.8%的上升;同时,他们发现汇率贬值的长期出口贸易效应对所有国家而言均不显著。
IMF(1984)从汇率风险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早期的理论研究思路保持一致,主要探讨波动的长短期效应对贸易、预期利润以及贸易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产生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汇率的变化并不改变相对价格,如果市场不存在扭曲,汇率变化的长期贸易效应并不存在,因而对目前汇率波动长期贸易效应的研究多是基于市场失灵的框架展开。姜波克(2001)认为,货币贬值对出口的促进是短期的,但长期而言会被货币供应—预警机制、劳动生产率—经济结构机制抵消。Freund和Pierola(2010)认为,在一国货币贬值的时候,如果允许该国出口商进入国外市场,就会克服原有的市场无效,这种长期效应在发展中国家更加明显。对于汇率变化的长短期贸易效应,经济理论给出了两个重要的说明:一是汇率变化可被看作减少失灵并刺激增长的次优机制(Rodrik,2008);二是汇率变动对贸易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取决于其他国家的行为(Henry,2008)。
由此可见,短期的汇率变化对一国贸易水平的影响有正负之分。对此,较难给出准确的原因或解释。一些文献指出,汇率波动的短期贸易效应取决于某些特定的条件,如出口商品的计价货币形式等(Staiger和Sykes,201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汇率变化的短期效应并不遵循某一特定的模式。OECD(2011)在考察美国、欧盟和中国这三大经济体的汇率变化对其贸易影响的研究中指出,汇率变化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短期效应显著大于制造业产品,对此的解释为:一是农产品贸易的同质性更高;二是价格传导机制在农产品和制成品之间存在差异。OECD在后续研究中将研究对象锁定为两个开放经济体(中国和新西兰),结果表明这些国家的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更为明显。
2.1.2 风险效应
目前若干模型在分析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时是建立在贸易商是风险厌恶的前提下的,汇率变动对风险厌恶型企业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确定性增大和沉没成本增加等方面。不确定性是直接作用于企业出口行为的路径之一,Clark(1973)描述完全竞争条件下一个不使用进口投入且只出口的企业行为,由于文中模型具有企业规模较小、只有外币收入、没有外汇套期保值等诸多严格的假定,汇率波动直接作用于企业从出口贸易中获得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出口行为仅取决于汇率水平。Baron(1976)放松了Clark(1973)的假定条件,着重从定价货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出口商采取外国货币定价的形式,汇率变动意味着价格风险,因而出口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出口商采用本币定价,汇率变动则意味着数量风险,进口商面临的产品价格不确定会导致进口需求量的不确定,也就是说,出口商的出口量具有不确定性。Hooper和Kohlhagen(1978)同样基于风险厌恶的前提,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析汇率波动对贸易价格、贸易水平的影响。随后,有较多学者就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进行研究(Cushman,1983;Giovannini,1988;Bini-Smaghi,1991;等等)。他们的研究和Clark(1973)的研究一样,均建立在非常严格的假设条件之下,其主要结论就是汇率波动能够降低企业的出口收益,从而减少贸易动机。在局部均衡的框架下进行分析是这些文章的一个共同特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1984)从汇率风险的角度分析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早期的理论研究思路保持一致,主要探讨波动的长短期效应对贸易、预期利润以及贸易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产生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汇率的变动并不改变相对价格,如果市场不存在扭曲,汇率波动的长期贸易效应并不存在,因而目前对汇率波动长期贸易效应的研究多是在市场失灵的框架下展开。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的贸易崩溃吸引了诸多学者进行相关研究。Novy和Taylor(2013)从不确定性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在面临经济冲击时的波动,他们基于开放条件下的理论推导,采用美国月度进口数据和工业生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不确定性和贸易之间的强相关性。Oskooee和Bolhassani(2014)研究了美国和加拿大的汇率不确定性和贸易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汇率波动对贸易流的短期效应强于长期效应。Jantarakolica和Chalermsook(2012)以即期和远期汇率方差来衡量汇率风险,指出汇率变动对泰国的纺织服装业出口造成负向影响,同时文章将次贷危机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中,进一步得出次贷危机中由汇率变动导致的出口大幅下滑对泰国经济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Roberts和Tybout(1995)指出,汇率等市场变量的临时变化通过改变企业行为决策而导致市场结构和出口的永久改变。为解释面临汇率变动时出口企业的行为决策,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沉没成本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沉没成本对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决定具有重要影响(Campa,1993;Roberts和Tybout,1997;Gullstrand,2011)。Campa(2004)指出,沉没成本影响出口市场参与主要是通过既有出口企业调整贸易量(集约边际)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改变现有出口企业数量的方式(扩展边际)。Sinani和Hobdari(2000)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爱沙尼亚的企业数据分析了沉没成本对企业参与出口市场的影响,认为在面临汇率变动时,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为了避免再次进入的沉没成本,仍然会选择保持出口的状态。非出口企业进入出口市场面临沉没成本,汇率波动同样会增加出口的沉没成本,这可被看作一种对无形资产的投资。事实上,投资成本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也就是说,当市场条件变得更糟时,有一部分成本(沉没)是不可挽回的。因投资的不可逆性而产生的沉没成本以及调整成本会导致价格波动和投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indyck,1991),因此沉没成本的增加会导致出口的下降。Moller(2011)的研究发现,汇率变动的不确定程度不同时,出口商受沉没成本的影响有差异。
也有学者从进口商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对风险厌恶型的进口商而言,汇率变化意味着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的增加,因而这些进口商会选择本国商品来替代进口,由于汇率变动涉及贸易双方,一方进口减少自然意味着另一方出口的减少(Akhtar和Hilton,1984)。
2.1.3 预期收入效应
早期的理论研究多支持汇率对出口产生负向影响的假设,然而事实并非绝对如此。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汇率与出口呈正相关关系(Franke,1991;Doyle,2001;Bredin等,2003),汇率变动除了会给出口商带来风险,也有可能给他们带来收益。预期收入效应是指汇率变动可以从化解潜在风险和带来利润机会两方面增加企业出口:汇率变动代表汇率风险的增加,企业由汇率风险增加预期到自身的出口收入会有所降低,这会促使企业当期选择更大的出口规模来弥补预期的利润损失;另外,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出口行为如同一个卖出期权,如果汇率水平有利于出口企业,就会选择将产品销售到国外市场,反之则不销售,相应地,出口企业的利润可看作期权利润,在汇率水平有利时卖出期权可增加利润。
Franke(1991)指出,汇率变动可以增加出口企业的预期收益,从而可能促进企业出口。De Grauwe(1988)的研究指出,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方面的影响,对于风险厌恶的贸易商而言,为弥补大的汇率波动造成的单位出口收益的下降,这样的企业往往会选择更多的出口,也就是说,收入效应相对替代效应来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导致汇率波动与贸易变化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Kumar(1992)指出,汇率波动对总的贸易水平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但汇率的波动会对产业内贸易产生正向影响。Kumar对此的解释是汇率风险可以被看作对相对本国的部门而言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部门的一种“征税”形式,如果比较优势减弱,贸易经济体的专业化程度将减弱,产业内贸易将会增加。Baum等(2004)、Baum和Caglayan(2010)的研究均显示,在某些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Coe(1994)的研究指出,汇率风险会造成潜在的价格差异,因而会增加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机会。Franke(1991)提到,在汇率变动性增大时,企业会选择快速地进入和缓慢地退出,总体来看,出口企业的数量是增加的。随着金融交易的日益发展,汇率风险的对冲交易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发达国家,频繁的汇率变动滋生了多种期权交易,这使得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负向作用减弱,甚至汇率变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国际贸易。Sercu和Uppal(2003)基于随机游走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行分析,指出当金融市场存在对冲交易时,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取决于汇率变动的来源,当汇率变动由要素禀赋的变化引起时,可增加预期的贸易流。不过Arize等(2000)指出,借助对冲交易来消除汇率风险的做法有限制条件。例如,Coe(1994)提到,对工业化国家而言,短期的汇率风险可以通过远期汇率市场对冲;但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远期汇率市场可能并不存在。
2.1.4 资源配置效应
从长期来看,汇率变动会实现一国资源的重新配置,起到促进生产结构升级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汇率变化对一国不同行业的利润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利润率的差异为资源配置指明了调整方向。本书以升值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汇率升值会对生产出口产品的行业出口产生不利影响,降低该行业出口企业的本币利润;汇率升值将降低生产进口替代品的行业进口产品的本币价格,相较而言,进口替代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就会较高,因而进口替代产品行业的利润会受损。其次,汇率升值会降低贸易产品的本币价格,以贸易产品为原材料、中间产品的生产行业的生产成本因此降低,该类行业的利润随之增加;对内向型企业而言,由于它们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很少,因而汇率升值对其利润影响相对较小。综上分析,一国货币升值后,投资资本会随利润而发生转移,劳动力也随之转移,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发生改变,进一步地,出口的比较优势会发生改变,最终又会影响出口。Broll和Eckwert(1999)的研究表明,拥有较大国内市场的出口企业可以将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汇率变动可以增加其国际贸易的预期收益。
21世纪以来,汇率错位的作用得到关注,学术界和政界关于汇率变动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的讨论开始转向汇率错位对出口贸易增长产生的长短期影响。汇率错位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干预(包括资本管制和外汇市场干预等)。政策干预会影响实际汇率水平,继而影响出口贸易。二是为实现国内经济目标而制定的宏观政策的副作用或者国际金融市场的扭曲(Eichengreen,2007)。汇率错位影响国际贸易主要通过价格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两条渠道(Auboin和Ruta,2013)。价格效应是指汇率变动会对出口产品的价格产生直接影响,这一影响跟出口商品的定价方式直接相关。资源配置效应是指汇率错位会改变企业的投资决策,从而导致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之间资源的重新配置。黎艳(2008)指出,汇率变动可以引起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移动,从而导致一国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变化,同时汇率变动会使资本的收益率随之改变,这进一步促使资本在国家之间进行流动,最终对一国生产要素的数量和结构产生影响。汇率变动通过以上两条路径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出口贸易流。
2.1.5 扩展边际效应
Hummels和Klunow(2005)指出,出口产品数量的增加、出口市场的扩大以及每个市场每种产品出口额的增加构成一国出口增长的三个方面。杨汝岱和朱诗娥(2013)在新新贸易理论异质性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扩展边际和密集边际为企业出口边际的两个方面。出口扩展边际涉及企业出口商品种类数及出口市场两个维度;集约边际则是每个出口市场的出口额。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如果一个国家只是单纯地追求集约边际层面出口的增长,将会造成以过低的出口商品价格换取出口收益的情况,这会对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造成不利影响,因而既要顾及一国出口集约边际增长,也应兼顾其扩展边际的增长。Eaton等(2004)发现,法国出口总量的变化主要来自企业扩展边际的增长。钱学峰(2013)指出,中国出口的稳定增长和贸易利益的有效改善有赖于出口扩展边际。目前来看,较多学者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企业扩展边际的影响。例如,Baldwin和Gu(2009)基于加拿大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当美国进口产品关税减少时,加拿大的大企业和出口企业不会减少产品种类,而小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则会减少产品种类。
已有诸多研究证明,一国仅有少量企业从事出口贸易(Eaton等,2000),且规模较大的出口企业往往出口到多个国家或者出口多种商品(Arkolakis和Muendler,2010;Iacobone和Javorcik,2010;Eckel等,2011),汇率变动或将对企业关于出口市场及出口商品种类的决策产生影响。赵勇和雷达(2013)所建立的理论模型把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分解为对已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的出口额变化及通过引起临界生产率变动所导致的贸易关系的变化两个方面。相应地,实证部分主要分析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通过影响出口价格而影响出口额)以及资产平衡表效应(通过影响外币资产价值而影响新贸易关系的建立),结果发现,出口扩展边际的存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及外资企业的存在等因素导致了“汇率不相关之谜”的出现。Berthou和Fontagne(2013)基于法国微观层面的数据,研究以欧元的诞生为契机的贸易成本的下降对出口边际(包括出口商品种类数、平均出口额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欧元的产生意味着欧元区内国家间汇率变动减弱,从而促进企业做出扩大出口产品范围的决策。1997—2006年,巴西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汇率波动。Chatterjee等(2013)基于巴西海关数据,对这一期间巴西生产多种产品的出口企业在面对汇率变动时调整出口价格、商品范围等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货币贬值时,企业倾向于提高生产者价格、扩大出口商品范围。Colacelli等(2010)基于1981—1997年136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双边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约有70%是通过影响出口的扩展边际造成的。这与Chaney(2008)得出的结论一致。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研究汇率制度对出口的二元边际的作用。Bergin和Lin(2008)指出,货币联盟采取直接盯住的汇率制度时,对贸易流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集约边际上,不存在汇率波动的情况下,汇率制度对贸易流量的作用将体现在扩展边际上。
综上所述,已有考察汇率变动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研究中,基于出口扩展边际视角的研究还比较匮乏,而扩展边际是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书实证研究中将充分考虑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扩展边际的影响,从而保证研究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