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经济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理论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续性与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密切相连。经济发展应包含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两部分。数量的增长是有限度的,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才是可以持续的。第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永续性。必须努力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的生命支持体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第三,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就是谋求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维持新的平衡。第四,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1)

可持续发展思想符合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和要求,是科学的、符合人类和自然界发展规律的新发展观。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应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寻求区域经济发展与其环境之间的最适合关系,以实现区域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保持和谐、高效、优化、有序的发展。它的实质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要充分考虑到区域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承受能力,在确保区域社会经济获得稳定增长、发展的同时,谋求区域人口增长得到有效的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发展。可以说,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2)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它包括人类社会本身以及与人类社会有关的各种基本要素、关系和行为。根据其基本特点,可以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概括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五个子系统。

1. 人口系统

人口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主体。加强科技教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资源系统

资源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物质基础。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3. 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可持续发展与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别。

4. 经济系统

经济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核心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才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

5. 社会系统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系统的质量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子系统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合理的政治体制、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因素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识别标志(3)

1. 区域人口数量

区域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应达到并保持基本的平衡。

2. 区域人均综合财富保持稳定并逐步增加

据世界银行报告,综合财富包括自然财富(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生产财富(工矿设施、基础建设、固定资产等)、人力财富(教育水准、科技能力、管理水平等)、社会财富(如社会有序、社会保障、组织能力等)。

3. 区域科技进步

区域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应当抵消或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

4. 区域资源要素

主要指标包括区域内的森林采伐率与营造率之间保持基本平衡、草原牧养量与载畜能力保持基本一致、地下水抽取量与补给量保持稳定的动态平衡、耗竭性资源开采量与探明储量间动态平衡。

5. 区域环境演化

主要指区域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调,识别指标有人为的温室气体的产生率与环境中的固定率在长时期内保持平衡,避免全球变暖现象加剧;环境污染源的物质排放量与环境自净能力基本平衡。

6. 区域社会管理

一是要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找均衡点与结合点;二是要在环境与发展之间寻求某种积极的均衡,并设计定量监控指标。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总体而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总量目标、经济增长目标、经济结构目标、经济效益目标;二是社会发展目标,包括基础设施发展目标、人口发展目标、科技教育发展目标、生活质量目标等;三是资源环境发展目标,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等。每一目标都可以通过一系列具体指标来度量,不同研究与评价角度下,可以选择不同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A可以由经济发展指标B1、社会发展指标B2、资源环境与生态发展指标B3等3个二级层次构成,进一步可分解为经济总量及水平指标C1、经济结构指标C2、经济增长指标C3、经济效益指标C4、人口发展指标C5、基础设施指标C6、生活质量指标C7、科技教育指标C8、社会秩序、民主与法制建设指标C9、资源利用指标C10、资源占有指标C11、环境污染与治理指标C12、环境发展指标C13共13个三级层次,最终落实为由X1、X2,……,X113等113个四级具体指标构成(见图2-1,图2-2,图2-3所示)。(4)

(一)经济发展指标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见图2-1:

图2-1 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层次结构和具体指标

(二)社会发展指标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见图2-2:

图2-2 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层次结构和具体指标

(三)资源环境与生态发展指标

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指标体系中的资源环境与生态发展指标体系见图2-3所示:

图2-3 衡量资源环境与生态发展的指标层次结构和具体指标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并不唯一,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时,可以进行相应调整。

由于不同区域自然地理位置、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独特性,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也会有所不同。表2-4为青海省牧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5)

表2-4 青海省牧区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