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可能出错的,终将会出错

你是否也曾遭遇过这样的情况——

掐好时间出门上班,结果一路上状况不断:先是公交迟到,后是道路塞车;匆匆忙忙赶到公司,结果又遇到电梯维修;紧赶慢赶,最终还是迟到了。

登台演讲,认认真真讲了三十多分钟,感觉没有人在听你讲些什么;一不小心犯了个错误,却感觉有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你。

因为害怕突然下雨,一连几天随身带伞;今天换了个包,把伞忘在了家里,结果偏偏就突然下雨了。

新购买了股票,却总是害怕下跌,可越是害怕,股价越是走低;终于忍痛“割肉”,却发现自己刚刚脱手,股价就涨了起来。

……

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叹一句:“我真是太倒霉了!”不过,你也不必太过沮丧。尽管这样的经历的确挺不走运,但原因并不在于你是一个“倒霉蛋”,而是缘于你遭遇了大名鼎鼎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由爱德华·墨菲提出。其与“帕金森定律”“彼德原理”一起,并称为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与此同时,墨菲定律也是最为大众所耳熟能详的定律之一,大到社会运行、企业管理,小至个人职场、日常生活,它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适用。而关于墨菲定律的著作更是不计其数,不同的人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墨菲定律背后的真相。有人说它是迷信,是无稽之谈;也有人认为它是世界上最有用、最科学的定律。

那么,究竟什么是墨菲定律呢?爱德华·墨菲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从本质上讲,他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性,那么即使这种可能性小到0.0001%,它也总会发生。简单来讲就是“可能出错的,终将会出错”。

脱口而出的经典定律

1949年的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晴空万里,军官们正在进行一项代号为MX981的高速火箭滑车试验项目。试验的最终目的是为飞行员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安全系统,设计出更具安全性的未来飞机。

在此期间,航空领域正经历一项巨大的变革。航空动力从螺旋桨向喷气发动机过渡,飞机的飞行速度和高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这也对飞行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军方试图测试出人体在瞬间减速时承受冲击的能力极限,以最大限度保证坠机事故发生后机上人员承受的重力加速度在极限范围之内,从而保障高速状态下的飞行员被平安弹射落地。长久以来,在军用机生产遵循的标准中,这一项指标的极限数字为18个g,但二战期间的一些真实的坠机事例证明,这一数字并不准确;而随着飞机性能的提升,这一极限数字的可靠性更将大打折扣。因此,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实验,便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实验的顺利开展,项目组制作了一台绰号“哇呀”的火箭滑车,通过启动不同数量的助推器以及调节制动器的压力,模拟坠机时飞行员可能受到的冲击。军方主管约翰·斯塔普上尉自告奋勇,成为被安装在滑车之上的实验对象。实验从1945年开始到1949年,这一极限数字已经基本框定在35个g左右。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验的精准度,斯塔普上尉特别邀请了正在莱特航空研究中心进行另一个类似项目的空军上尉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带上他的专用电子测量仪,精准测量滑车骤然停止时人体所承受的确切重力单位。

没错,“墨菲定律”中的“墨菲”确有其人。作为一名空军上尉工程师,爱德华·墨菲的职业生涯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他擅长机电工程,长期在莱特航空研究中心负责技术工作,曾参与研究了SR-71侦察机、XB-70“女武神”轰炸机、X-15火箭飞机等军机,并参与研制了“阿波罗”载人航天飞船和“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生命保障系统。关于MX981实验项目,爱德华·墨菲并非直接的参与者,但是由于他的电子测量仪被意外牵连进了这一测验,因而更加意外地出产了“墨菲定律”这样一个“副产品”。

墨菲的电子测量仪被成功运达试验现场。技术人员将仪器安装完毕,一切准备就绪。在新一轮试验开始之后,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一向精准、专业的测量仪产生的测试读数,竟然是零!这意味着本次昂贵又危险的试验,完全白费功夫。关于测量仪失灵的具体原因,已经在时光的冲刷下模糊不清了。有些观点认为,是接线错误导致的读数失灵;也有观点认为应变片在转换器上的安装角度出现了问题。但总而言之,仪器在全体工作人员有条不紊的操作下,出现了十分低级的安装错误。或许是由于意识到了仪器在设计上本身是存在疏漏的,“我没有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又或许单纯是为了数落一下粗心大意的安装人员,“如果有什么方法能让事情出错,他就会这么做”;总之,爱德华·墨菲讲出了那句“金句”:“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这次测试结束之后,墨菲很快返回了莱特航空研究中心,但他那句脱口而出的金句,却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流传开来。为了不重蹈覆辙,整个团队在此后的试验中都格外谨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错误。也正因如此,在一次介绍MX981项目进展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记者问约翰·斯塔普上尉“为什么在如此危险的试验当中,没有发生过严重的伤亡事故”时,斯塔普上尉回答说:“那要归功于我们所有人都谙熟‘墨菲定律’,在试验之前就会考虑到所有出错的可能性,并做好预防措施。”借助媒体的力量,墨菲定律不胫而走,并迅速成为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一半是警示,一半是玩笑

爱德华·墨菲一定不曾料到,他的一句随口之言不仅迅速家喻户晓、风靡全球,产生广泛的共鸣,而且极具生命力,在被人们讨论了长达半个多世纪之后,依旧经久不息。如果要选出近代以来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的定律,毋庸置疑,墨菲定律一定会榜上有名。

墨菲定律为什么能够流行?让我们看看MX981项目成员是怎样说的。乔治·尼科尔斯认为,墨菲的“脱口而出”之所以能够最终演变成为整个团队的座右铭,离不开其为整个团队带来的警示作用。“如果一件事能发生,它就会发生……所以必须事先检查一遍然后自问,如果这一部分出了问题,整个系统还能正常运行吗?这个系统还能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吗?问题具体出在哪里了呢?”不难看出,墨菲定律以戏谑的口吻,向所有人强调了一个严肃而必要的道理:“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

这一道理并不复杂,但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特别是在乐观主义盛行的20世纪中叶。墨菲定律诞生的时代,正是科技高度爆发、经济飞速增长的20世纪中叶。人类解放了核能,飞上了太空。新科技发展速度之快、成果规模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种盲目的乐观主义情绪当中。人们相信,借助技术的力量,人类不仅可以改造自然,甚至完全可以征服自然。墨菲定律的出现,无疑为当时的人们敲响了警钟: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人始终会出错。“错误”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人们狂妄自大也好,心存侥幸也罢,墨菲定律总能奏效。

也正因如此,墨菲定律被全球很多国家的空军和航空公司纳入必须严格遵循的法则,并为高精尖研发、安全管理等领域所推崇。墨菲定律所确立的设置冗余度的必要性,正是可靠工程的核心。所谓“警钟长鸣”,墨菲定律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停地提醒人们:技术不是万能的,人总会出错。即使最不可能出现的错误,也有出现的可能性;即使最细小的错误,也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造成最大程度的损失。而就像谙熟墨菲定律帮助MX981项目组安全度过危险的高速火箭滑车试验一样,在犯错成本极高的航空航天、科研生产领域,人们希望墨菲定律能够时时警示自己,以最谨慎的态度从最细微之处挖掘出错的可能性,将隐患扼杀于萌芽中。

“可能出错的,终将会出错”,这句“乐观主义时代中的悲观定律”为沉浸在盲目乐观情绪中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不过,爱德华·墨菲并非唯一发出如此感慨的人,甚至在他之前,已有许多人表述过类似的观点。早在1887年,英国土木工程师阿尔弗雷德·霍尔特就在一次学会演讲中提出:“人们发现,在海上,能出错的事情早晚会出错。”无独有偶,1908年,英国舞台魔术师内维尔·马斯克林在《魔术马戏团》一书中写道:“人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就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会出错的事情总会出错。”1928年,魔术师亚当·赫尔·舍克更是在《斯芬克斯》一书中重申了这一观点:“在魔术表演中会出错的地方十有八九会出错,这已经成了既定事实。”由此可见,墨菲定律的流行并非单纯缘于其内涵的警示意义。无论是其戏剧性的诞生过程,还是浅显风趣地表述方式,都有效地冲淡了警示作用的沉重感,使其以一种玩笑的形式,完美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严格意义上讲,墨菲定律并不是一个科学定律,因为它诞生于一次脱口而出,没有严整的表述形式,也没有严谨的论证分析,而只是符合大多数人经验认知的一般性规律。但这也同时意味着,理解墨菲定律的门槛极低,可发挥的空间极大,进而能够催生出各式各样具有黑色幽默色彩的变体,使其成为普通大众在遭遇倒霉事时的一句调侃,一声自嘲。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几乎每个人隔三岔五都会遭遇一两件倒霉事,都可以讲出一句“墨菲定律,我中招了”。

从这种意义上讲,墨菲定律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中叶的“丧文化”,半个多世纪前的“毒鸡汤”。在主流媒体的剖析中,“丧文化”被赋予了这样的内涵,即年轻一代通过“自我污名化”的方式,释放对这个世界的温柔抵抗。而在墨菲定律诞生的20世纪中叶,人们已经被高速发展的科技所裹挟,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而与之伴生的是难以化解的焦虑,无力以及日趋空虚、脆弱的内心。特别是在遭遇失败的时候,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一块阻隔焦虑的挡箭牌,以一种以退为进的姿态,抵御可能遭受的伤害。而墨菲定律的出现,恰好能够帮助人们以一种调侃的口吻,进行短暂的自我释放。

人人都可能中招墨菲定律,人人也都乐意以墨菲定律这种相对温和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化解犯错的痛苦。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墨菲定律依旧被人们乐此不疲地说起,依旧活跃在各种各样的书籍、文章中。甚至,多部电影、漫画将墨菲定律作为自己的名字,数个酒吧、客栈打出了墨菲定律的招牌。墨菲定律是如此的魅力四射、广为流传,以至于你甚至不确切了解它的含义,却还是感觉它是如此的熟悉。

墨菲定律衍生体

表述简洁易懂,内涵契合生活,墨菲定律自诞生之日起,就凭借强大的共鸣能力,俘获了大批受众。美国作家阿瑟·布洛赫就是墨菲定律坚定的支持者,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墨菲定律,先后出版过几十本有关墨菲定律的著作,印数达到上百万册,促使墨菲定律在美国及欧洲各国变得家喻户晓。而诸如此类的墨菲定律的研究者、推广者,也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墨菲定律衍生体。其中一些衍生体走得太远,早已将定律原本的含义抛诸脑后,以至于读者会在不同的书籍中,发现截然不同的墨菲定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冠以墨菲定律头衔的衍生体,在客观上推动了定律为更多人所熟知,使其逐渐覆盖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角角落落,跨越半个多世纪,依旧活力不减,历久弥新。

通用墨菲定律

在众多关于墨菲定律的解读中,有四句话最为人们所熟知。这四句解读从四个视角、四个维度对墨菲定律进行了立体的剖析,并基于原句本意,实现了四倍延展,可以称得上是最接近本体的墨菲定律衍生体。

四句解读版的墨菲定律衍生体,如下所示:

一、任何事情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盲目自信、异想天开、冲动行事……许多错误之所以发生,根源在于忽略事情本身的复杂性。从这个角度看,墨菲定律实际是在强调审慎的重要性。审慎行事,不要妄下断言,遇事应当拥有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哪怕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要轻易忽略。周全考虑才能未雨绸缪,进而采取多种保险措施,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灾难和损失。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工作拖到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刻,告诉自己压力越大效率越高;规划制定得环环相扣,告诉自己不会有“万一”发生。然而,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这使得任务的完成相对于预期总会超时。事实上,没有意外才是真正的意外,那些“恰好”的规划看似天衣无缝,实际却是心存侥幸。而抱有侥幸,往往就会弄巧成拙。从这个角度看,墨菲定律主要探讨了设置冗余度的必要性。想让事情变得更加可靠,不妨让计划中少一些“恰好”,富余一些时间和空间,为自己预留出一些缓冲的余地。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任何一件事情,只可能拥有三种结局:变好、变坏、保持不变。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拥有变坏的可能性,如果存在小的隐患未被消除,出现事故的概率将成倍增加。从这个角度看,墨菲定律是在强调“凡事早做准备”的重要性。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持最好的心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担心总会应验。与其说你拥有超能力,不如说负面心理暗示对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我们总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忧心忡忡,而心态失常恰恰是许多问题发生的真正诱因。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反之,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墨菲定律是在探讨一个心理学问题。因此,当一个人压力太大的时候,不妨休息一下。做好“尽人事听天命”的觉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许多问题或许会迎刃而解。阳光的心态可以驱散现实的阴霾,乐观向上或许比你想象中的更有用。

安全管理中的墨菲定律

或许是由于墨菲定律的诞生与航空安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安全管理是最早应用墨菲定律的领域之一,安全管理中的“墨菲定律”也是最接近墨菲本意的“墨菲定律衍生体”之一。

在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人们常常会拥有一种错觉,认为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发生。不过,大量的事故统计数据验证了60%~90%的安全事故都是不易引起重视的小概率事件,都源自作业人员的侥幸心理。墨菲定律告诫我们:只要存在危险因素,无论可能性多小,都有可能演化为一场严重的事故。差错不可避免,事故迟早发生,这便更加需要安全管理者时刻保持警惕,采取积极的预防手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保持高度重视。

如今,墨菲定律已经成为安全管理领域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强调了安全教育、预案设置等一系列前置性措施的重要意义,有效发挥警示职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投资学里的墨菲定律

在投资学领域,墨菲定律同样十分流行。“股神”巴菲特拥有这样一句名言:“你要买那些傻瓜也能经营好的公司,因为一切公司早晚会落到傻瓜手里。”这句名言的背后,也体现了墨菲定律。

投资学对墨菲定律的本意进行了延伸,其讨论的对象不再局限于问题或者灾难,而是涉及正向的收益。但若单纯探讨“凡有可能,假以时日,定会发生”的概率问题,未免缺乏现实意义。事实上,如果你对投资领域墨菲定律的理解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孤注一掷地将大量本金投入到某一小概率事件中,以期获得巨大的收益,那么很大概率你会收获失败。这种场景有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博彩。在博彩领域,输赢的概率趋于一个固定的值,而重复操作并不能提升收益的概率,所以投资学中的墨菲定律并不能成为你期望通过博彩实现一夜暴富的理论依据。在更大意义上,投资学会从墨菲定律的角度,探讨如何推动一个小概率事件成为大概率事件,实现“以小博大”。

以小博大,用小投资滚大“雪球”,是诸多投资者所青睐的方法。像电影《大空头》中的基金经理迈克尔·布瑞,就透过地产疯涨、信贷问题频繁的现象,看到“泡沫破灭”的可能性,进而利用反向操作做空次级房贷,并在后来爆发的次贷危机中大赚一笔。投资领域的墨菲定律相信,只要选择一个恰当的目标,挖掘一个具有正向期待和正向累积的项目,长久不断地投入下去,只要能够承受其间消耗的时间、金钱成本,便一定会拥有巨大的收获。通俗来讲,投资领域的“墨菲定律”就是在阐述一个聚沙成塔、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经济学中对此有一个更为学术化的表述:报酬递增率。报酬递增率强调投资应由小开始,利润转换为资本,资本越来越多,利润也越来越多,利润再转换为资本。如此,一旦获得了起始的优势,优势就会越来越明显。简单来讲,其精髓在于两个词:“选择”与“坚持”。恰如巴菲特的另一句名言中所说的那样:“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股市里的墨菲定律

轻仓就涨,重仓就跌;一买就跌,一卖就涨;股票购入二选一,没买的却大涨……或许由于这些场景与墨菲定律探讨的理论太过相近,因此墨菲定律时常被应用于关于股市的讨论当中。股市里的“墨菲定律”,一方面以调侃的方式安抚了投资受挫的心态;另一方面,也试图应用墨菲定律的理论,挖掘投资受挫的原因。

股市里的墨菲定律认为,既然在股票的上涨和下跌过程中,人可能会无法准确判断走势,那么出错的买卖点迟早都会发生。那么,想要避免投资受挫,就要在投资前做好周全的准备,清醒认识到任何股票的上涨和下跌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收集利好和利空信息,尽可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同时,做好投资受挫的准备,在受挫之后迅速调整心态,及时止损。更为重要的是,你若想提前知道哪些交易有可能遭受损失,墨菲定律可以告诉你:那些不曾建立保护性止损委托的交易和那些不谨慎而持有过多的交易。学会股市里的墨菲定律,你就能够明白“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至于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爱情中的墨菲定律

或许难以想象,在情感专家们的眼中,墨菲定律同样适用于爱情话题。

你或许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自己喜欢的女孩或男孩面前,会惧怕犯错,而越是惧怕,犯错的概率往往越大。更有一些人,在感情和婚姻关系中付出太多,甚至抱有“只要我对他足够好,他就一定会对我好;只要我时刻关注他,他就一定会关注我”的心理,只看到对方却看不到自己。而用尽全力付出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到相应的回馈,反而更容易受到伤害。

什么是爱情墨菲定律?简单来讲,就是在一段情感关系中,即使你能够为对方付出全部,对方也有可能不会给予相应的回馈。事实上,用无底线的付出来换取稳定关系,自始至终只存在于想象当中。现实生活中,在一段情感关系中抱有过重的得失心,不仅会导致自己对对方怀有更强的需求感,也会导致自我表现力下降。同时,抛弃底线的付出会让对方产生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错觉,你却会为因此受到的忽视而感到委屈、受伤。于是,用情感专家们的话说,爱情墨菲定律就是“你越是在意对方,对方越不在意你”。

将墨菲定律放入情感关系的场景,我们可以依稀看到其中“告别侥幸心理”“怕什么来什么”“小概率事件也会发生”的影子,但其真正想表达的观点,与墨菲定律本意已经具有相当的距离。爱情墨菲定律旨在告诉大家:你与任何人的关系,归根到底都取决于你与自己的关系。在感情和婚姻中,你需要做的不是取悦他人,而是放弃把一切托付给对方的侥幸心理,及时觉察和面对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口才学上的墨菲定律

你能猜到什么是“口才墨菲学”吗?口才墨菲学认为,当你指责别人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自己也应受到同样的指责;越是经常说“我才没有那么傻”的人,越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傻瓜。简单来讲,口才墨菲学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语言常常用来掩饰我们真正的需求。”许多“脱口而出”都是为了掩饰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与此同时,语言又是一把利器,力量巨大且容易伤人。于是,管住自己的嘴巴,以理性支配语言,便变得格外重要。

除此之外,墨菲定律还拥有许许多多其他有趣的衍生体。例如,别试图教猫唱歌,因为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起;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总之,你即使不知道墨菲定律,也一定在生活中遇到过它的衍生体。

墨菲定律两极观

让我们回归墨菲定律的本体:“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对此,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拥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并由此形成悲欢两极化的阐释。

“悲观”墨菲定律

在悲观主义者眼中,墨菲定律阐释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错误的发生是必然的、不可逆的,因此,事情永远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只会从糟糕向更糟糕演变。相应地,所有的预防都是无用的,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甚至,他们找出了“最令人绝望的物理定律”——“熵增定律”,来论证他们的理解。所谓熵增定律,简单来讲就是阐释“无序,或许正是宇宙的秩序”的定律。在物理学中,“熵”是一个系统混乱、无序程度的度量单位。熵的值越大,系统越无序;熵的值越小,系统越有序。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熵的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因此,一切事物都会从有序趋向无序,恰如山脉会被侵蚀,人类会逐渐老化。宇宙的平衡态是无序的,而建立集中的、秩序的人类活动反而是“非平衡态”的。由此,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墨菲定律会存在。

从这种角度看,墨菲定律是一种极度悲观且充满宿命论色彩的定律,它将人类在无常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暴露无遗。不过,先不要悲伤绝望,我们不妨冷静思考一下,墨菲定律真的是一种宿命论吗?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来看一个实验。猫从半空中跳下,永远会用脚着地,这是一个常识。将一片涂有黄油的面包片抛到半空,如果墨菲定律告诉我们错误的发生是必然的、不可逆的,那么涂有黄油的一面必然且不可逆转地率先着地。综上所述,如果将面包没有涂上黄油的一面粘在猫的背部,让猫从半空中跳下,那么猫将无法用脚着地,因为面包片涂有黄油的一面会必然且不可逆转地率先着地;但同样地,涂有黄油一面的面包也无法落地,因为猫永远用脚着地;于是,这只背着黄油面包的猫会成为一个“永动机”,永远转动下去。这个实验听起来是不是很荒谬?而事实上,“黄油猫悖论”实验的诞生,就是为了嘲讽那些曲解墨菲定律的人。

如果墨菲定律是为了告诉我们,错误的发生是必然的、不可逆的,那么完全可以找出一万条理由驳倒这一定律。西尔弗曼悖论就以简单而有趣的方式驳斥了这一观点:如果这套逻辑是成立的,那么套用定律本身可以发现,墨菲定律只要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事实上,这些对墨菲定律的悲观阐释,忽略了定律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其背后隐藏着一些前提:前提一,错误发生的概率必须是大于零的,即虽然为小概率事件,但依旧具有发生的可能性;前提二,实验样本必须足够大,或者说需要长时间重复实验。在传播的过程当中,这两条前提显然被忽略了,墨菲定律对小概率事件在大基数面前发生的可能性的思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则被悲观色彩过度渲染的“倒霉定律”。

“乐观”墨菲定律

让我们再次回到墨菲定律诞生的场景。谈到“金句”的诞生,我们很容易为实验失误的偶然性及定律发生的戏剧性所吸引,却很难注意到定律诞生的背后有两个隐藏的关键点:精密仪器、航空试验。精密仪器,意味着操作复杂且犯错的成本很高,一个细小的失误便很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航空试验,意味着会经历多次重复操作,犯错的概率也大大提升。因此,不考虑具体的条件而去谈论墨菲定律的发生,实际意义并不大,只会使我们妄自感叹错误总会发生。

不过,在悲观主义者对墨菲定律进行带有宿命论色彩的消极阐释的同时,乐观主义者们也演绎出了独具特色的积极的墨菲定律。例如,在电影《星际穿越》中,男主角库珀的女儿名叫“墨菲”,只是这里的墨菲定律被演绎出了“我们越是坚持一件事,这件事只要有可能,就一定会梦想成真”的含义。而在影片中,墨菲定律也总能将事情引向好的方向:库珀开车前往NASA基地时,掀开副驾驶座上的衣物,期待女儿的身影会从衣物底下钻出,虽然这一幕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女儿却惊喜般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如果可能的错误终会发生,那么可能的成功也一定会发生。于是,乐观主义者们创造了全新的墨菲定律,将原定律中所有指向“错误”的说法全面转向,逆转出“逆墨菲”的“麦克斯韦尔定律”。麦克斯韦尔定律认为:“任何事情都看似很难,实质不难;任何事情都比你预期的更令人满意;任何事情都能办好,而且是在最佳的时刻办好。”除了能够注入信心之外,麦克斯韦尔定律更大的价值在于强调对事物认知、研究的重要性,突出努力的价值。

比麦克斯韦尔定律向乐观主义方向走得更远的是“莎莉定律”。莎莉定律认为:“当你把事情往坏处想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好的结果。”例如,工作日睡过了头,感觉自己一定要迟到了,结果匆匆忙忙赶到公司,竟然没有迟到。莎莉定律似乎在证明,凡事往坏处想,可以最大程度激发潜力,反而能够使人获得成功。但其中更多的例证不是依靠努力改变结果的,反而是好运气发挥的作用,这也使得莎莉定律更像是一种玄学,具备较少的参考价值。

墨菲定律真的是一条乐观主义定律吗?在我们浏览了乐观主义者对于墨菲定律的阐释之后,可以发现,每一条阐释与墨菲定律本体都存在一定距离,更多的是对原本含义的引申,甚至是整体逆转。

或许,墨菲定律本身仅仅是一种对客观现象的阐释,并不涉及悲观或者乐观。它固然强调了不利状况出现的必然性,但其用意绝不在于让我们心怀悲观、坐以待毙。它固然可以引申出许多乐观的想法,但其诞生的本意绝不是为了帮助人们树立信心。更多时候,墨菲定律就像疼痛感一样,以警示的方式保护我们,又以玩笑的方式抚慰我们。

对于墨菲定律,我更喜欢《漫步华尔街》一书中的阐释:“记住一条墨菲定律:凡事可能出岔子,就必定会出岔子。另外,也别忘了奥图尔对这条定律所做的注解:墨菲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不好的事情的确会发生在好人身上。生活是一个有风险的命题。”因此,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的预防手段与充足的备选方案永远都不会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