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核心素养系列:这些人人都该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每个人对心理学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如同每个人都对真人秀节目、政治家、艺术品和社交名媛有自己的观点一样。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十分了解他人,甚至能够预测他人的行为。例如,我们经常会说某个人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推断某个人“绝不会那样做”或“不会乐意像傻子一样被对待”。即使他人的行为表现和预测的不一致,我们也仍然坚信对方会有那样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表现得像外行的科学家,有时甚至是非常糟糕的科学家:根据证据做出有关他人行为的预测或假设。

举个例子,萨拉是聚会的核心人物,所以我们预测她私底下也常会请大家喝饮料。然而,如果对萨拉行为的预测不成立,我们往往也不会觉得是提出的假设有问题,理由是:“我们的预测怎么可能出错呢?”所以,一定是预测对象的问题。我们或许会这样想:虽然萨拉通常是聚会的核心人物,但今天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她才不愿意在唱歌的时候帮大家带饮料了。但事实上,萨拉组织联谊、表现得外向,可能只是因为她很孤独并且自我怀疑,只是因为她想要通过喝酒和聚会这种并不寻常的方式来应对伤痛。当然,心理学家努力理解的并不仅仅是这些。

怎样界定心理学

我们已经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心理学进行界定了,而目前最简洁的定义是:心理学是对人类与非人类动物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Psychology(心理学)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单词psukhe(意为“呼吸、灵魂”)以及logos(意为“诺言、理性”)。心理学研究的主题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生理,如心率;神经,如脑不同区域的活动机制;明显的、可直接观察的行为,如使用电脑键盘对某个刺激或他人做出的反应;以及可以间接观察的行为,如记忆过程、推理、人格、情绪。

在心理学的定义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性,因为心理学家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行为进行研究。他们提出可以被检验的有关行为规律的各种假设,然后设计可以验证这些假设的实验。如果实验结果支持假设,那很好,因为这意味着该假设可能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那么假设便需要修改。而且,即使你不喜欢某个实验结果,也不可以忽视在严格的规范操作下得到的实验证据。

在科学等级分层中,心理学处于一个十分有趣的位置。迪安·西蒙顿(Dean Simonton)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他统计了这些学科导论性文章中提及的理论和定律的数量、期刊文章中图表的数量、年轻研究者的影响力、学科的理解难度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如“演讲不流利”,也就是人们在演讲中使用“嗯”和“啊”的次数,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有关缺乏结构性和实证性的学科的演讲中。在考虑了以上所有因素之后,该研究得出了结论:心理学在科学等级分层中处于顶层位置,位于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社会学则处于最底层。

现在,我们把这种科学的方法应用到某个潜在的重要问题上。你可以想象一下,你要检验这样一个假设:服用大麻会使驾驶员变得注意力不集中或易出现交通事故。要验证这个假设,心理学家或许会做这样一项实验:随机招募处于一定年龄范围、驾驶经验丰富的男女被试,然后对他们进行分组实验。将被试分为几个组:服用不同剂量的大麻组、不服用大麻组以及服用安慰剂组。服用安慰剂是指被试主观认为自己服用的是大麻,但其实并不是。接下来,在一段时间内,研究者通过开车模拟器评估被试驾驶时各方面的表现,比如对时速的控制、注意力、是否可以进行漂移、刹车能力等。

正如这个例子所展示的,心理学家理解人们行为的方式不同于外行的理解方式,他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更加复杂、更加系统。当然,公平地说,外行人没有花费数百万资金建立的大学实验室的支持,也没有大量的被试、大型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支持,更没有时间进行这样复杂的实验。

这种客观的研究方法意味着,许多科学研究的发现可能与人们的直觉经验相反,甚至可能与“常识”相矛盾。诗人塞缪尔·泰勒·科尔里奇(Samuel Taylor Coleridge)曾说过:“探究‘常识’的真谛,这便是芸芸众生眼中的智慧。”然而,根据常识回答心理学问题,往往会得到错误的答案。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汉斯·艾森克(Hans J. Eysenck),曾经在他1957年出版的《心理学中的理性与荒谬》(Sense and Nonsense in Psychology)一书中进行过这样的总结:

不论一个人是否不辞辛苦地学习心理学,人们似乎一直存在着一个普遍观念,那就是任何人都有能力探讨心理学问题。虽然每个人的想法都有同等的价值,但专业心理学家的观点却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被排除在大众观念之外,因为心理学家所揭示的事实会彻底颠覆人们以前的猜测,让门外汉辛苦建造的美妙的梦想城堡毁于一旦。

我们以说谎为例来说明。警方使用的标准测谎手册和全球欺骗研究团队(Global Deception Research Team)于2006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均显示,“闪躲的目光”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有罪或说谎的最佳线索。此外,将手放在嘴巴或眼睛上、用手拨弄头发等也是判断一个人说谎的线索。然而,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却显示,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说谎行为的因素并非以上这些,具体是什么我会在第9章说明。

或许你已经知道我接下来要说些什么了,但在那之前,请先看一看以下的表述。你认为哪些表述是正确的,哪些表述是错误的?

◎ 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会产生人格分裂。

◎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顺从。

◎ 在做决定时,群体比个体更倾向于保守。

◎ 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危险的暴乱。

◎ 一个人的动机越强,就越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

◎ 用轻度电流直接接触脑,会导致疼痛并破坏脑的神经组织。

◎ 常常威胁别人要自杀的人很少有自杀行为。

◎ 人类只利用了脑的10%。

◎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用母乳喂养婴儿是最好的。

◎ 月圆之夜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和谋杀事件。

◎ 在亲密关系中,“异性相吸”一般来说是正确的。

◎ 心理学和精神分析是一样的。

如果你认为以上所有表述都是错误的,那就太棒了!大多数研究表明,以上表述都不正确,尤其是第一条和最后一条,很容易就能看出与事实不符。如果你认为以上大部分表述是正确的,那你就犯了根据常识轻易做出推断的错误。不过别担心,因为很多人和你一样!一项关于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当被问到一些有关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时,即使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回答的正确率也只有50%,因为他们认为那都是一些常识性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学专业学生的答案正确率更低,工程学专业学生的回答则更不靠谱。总而言之,这个小测验告诉我们,根据常识并不能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准确的预测。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如今,几乎没有人称自己是心理学家了,因为心理学研究的问题的广度意味着,心理学专家几乎都是专攻某一特定的领域,并因某一专长而被人熟知。例如,他们研究的可能是记忆、脑的工作原理、感觉或人与人之间是如何互动的。相应地,他们分别被称为认知心理学家、神经心理学家、生物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表1-1描述了心理学学科的不同分支,也就是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对心理学进行的划分。

表1-1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心理学家会开展实验,会就健康、教育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为地方和国家政府部门工作建言献策,会为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进行诊断和治疗,会参与针对儿童和成年人的人格和智力的评估,也会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们可能会在大学、制造业、商业、医院、广告业和研究所等各个领域工作——所有需要理解行为的地方,都是他们开展工作或研究的舞台。

心理学家通常拥有一个心理学或相关学科的本科学位以及一个如理科硕士之类的研究生学位,有人还拥有更高的博士学位。心理学家不同于精神病医生,因为精神病医生持有的是医学学位,专攻心理疾病(或称为心理障碍),并且可以开处方。精神病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非常相似,只不过前者具有医学学位并且可以开处方,后者则具有临床心理学的博士学位。

心理治疗师可以是心理学家,但心理学家不一定是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的工作是从特定的理论或思想的角度来理解、治疗人们精神上的痛苦。心理治疗通常被称为“谈话疗法”,因为心理治疗师主要是用谈话的方式与来访者讨论其心理问题,当然,其中也包含一些更加系统的涉及改变来访者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治疗方式,而不仅仅是倾听来访者的宣泄。不过,这种治疗方法很少能够使病人痊愈。

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例,它已经成功地被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抑郁症。这一疗法的基本方法是,让患者用不同的角度思考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负面的想法,并为患者制订明确的计划去改变他们的行为表现。甚至有证据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失业的人找到工作,因为它不但强调如何做,还强调如何去思考。心理治疗有上百种方式,我们会在最后一章详细讲述一些运用最广泛的疗法。

人们很容易将精神分析与心理学混淆,实际上,精神分析与现代科学心理学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你在与专业的心理学家谈话,那么千万别把这两个词弄混,否则这段谈话绝对不会让人感到愉快。精神分析是20世纪早期一些医生思想和工作的结晶,代表人物有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卡尔·荣格(Carl Jung)、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和卡伦·霍妮(Karen Horney)。他们通过精神分析去理解并处理患者的情感和行为问题。大多数精神分析理论都在描述“无意识”行为的工作机制,认为正是这些无意识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意识。

很少有心理学家会认真对待精神分析,因为这是一个难以用科学标准衡量的领域,而且有些部分是完全无法验证的。比如说,如果你承认自己的异常行为是由童年时期的一些创伤性事件导致的,那么这种情况符合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如果你不承认自己的异常行为与童年时期的阴影有关,那么这种情况也符合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你压抑了对相关事件的记忆,并造成了精神错乱。在第6章中,我会对弗洛伊德和他同事的研究进行详细的介绍。

心理学起源于哲学

心理学界的人乐于将心理学视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而这也并非没有依据。第一个将自己称为心理学家的人直到1920年才逝世;1878年,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在德国被建立起来;甚至到了20世纪初,一些大学也只会开设叫作“心理哲学”的课程,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心理学”。因此,心理学这门学科可以说是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并不是只有心理学家在思考有关心理学的问题。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8年以前,而且正是这之前取得的成果和影响塑造了该学科之后的发展道路。

像所有的科学一样,心理学也源于哲学。它和泛灵论、二元论、经验论、唯心论和唯物论等哲学流派的思想都有紧密的联系。简而言之,每个哲学流派都对心理学有所贡献。

泛灵论

这是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它的名字来源于拉丁语中的animare一词,意为“活着或赋予灵魂”。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来引导自身从事各种活动,身体的活动是由精神或灵魂控制的,就像月亮围绕着太阳运转一样。泛灵论自有其历史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泛灵论也是非常有趣的,因为它本质上是把内因归因于外部事件,例如把某个人的行为归因于“意志力”。不过,正如科学方法所揭示的那样,推断是一回事,客观地观察和测量行为与活动则是另一回事了。

二元论

这是由法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勒内·笛卡儿(René Descartes)提出的,因此,二元论也称为笛卡儿二元论。这一理论认为现实可以被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实体,即意识(思想)和物质(广袤)。像肉体这样的物质实体不能思考,而意识也不能创造物质。

笛卡儿被称为现代哲学之父,也被一些人称为心理学之父。他是一个敏锐的行为观察者,描述了诸如反射这种不受意识控制的运动。比如人们对火焰的知觉,当面前有一堆火时,并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身体便会反射性地后退。人们并没有刻意地回避火焰,因此,他们的反应是机械式的、不自主的。从本质上来说,回避行为涉及一系列肌肉收缩反应。

不过,笛卡儿认为意识和物质可以相互影响,这被称为交互作用论。他的这一观点与许多思想家的观点相悖。例如,柏拉图认为意识和物质是分离的,意识可以影响物质,物质却不能影响意识,就像木偶师可以控制木偶,木偶却无法控制木偶师一样。又例如,斯宾诺莎(Spinoza)认为意识和物质是同一实体的不同方面,就像线条可以是凸线,也可以是凹线一样。

笛卡儿曾经在法国皇家园林看到做机械运动的雕像,他受到了启发,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思想。他像孩子一样观察雕像的机械运动,发现按动踏板会让园林中的雕像移动,这丰富了他有关世界是如何运行的机械主义观点。笛卡儿的思想影响了后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内省主义和行为主义。

经验论

经验论指的是,真理是通过观察和经验而得到的。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提出了这一理论。当时,许多思想家在争论人的能力和思想到底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洛克认为,思想是通过经验习得的。洛克认为人的意识就像一块白板,各种经验在白板上印上印痕,于是人就有了思想。

后来,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他提出了一个哲学观点,即思想可以简化为可观察的物质,也就是实证主义。此外,他还发展了联想主义(1),即一个刺激和想法会激发人产生与其他刺激或想法相关的联想。相互对应的事件如果频繁出现,就会成为习惯。例如,如果你知道按动开关灯就会亮,那你便习得了这个习惯。

唯物论

唯物论指的是只有理解了物质世界,才能理解现实,当然,意识也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这一理论由苏格兰哲学家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提出,与笛卡儿的二元论形成对比,因为从字面上看,它将意识看作物质的。

现代心理学的5个流派

结构主义与威廉·冯特

历史的转折点发生在德国的一个小镇上,心理学开始从哲学的束缚中脱离出来,而促成这件事的,就是第一个把自己称为心理学家的人——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写了第一本心理学教科书。在德国良好的学术氛围的带动下,实验心理学得到了发展,例如,生理学的实验研究在德国逐渐发展成熟起来。

冯特致力于将他的实验室用于研究心理过程,并发展出一个名为结构主义的学派,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心理学学派。结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心理由想法和思想等意识元素组成,它们就像化学元素,可以按照类似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方式进行编排。经过训练的实验观察者可以描述自己的体验,特别是视觉和听觉的感受,这就是他所说的内省。除此之外,冯特和他的学生还参与了反应时(2)的研究。

尽管结构主义在当时很有影响力,但它在20世纪初期就走向了衰落。

作为结构主义最激烈的批判者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认为,内省法的本质是主观和非科学性的。此后,他逐步建立起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即行为主义,我稍后再对其进行具体讲述。

机能主义与威廉·詹姆斯

在行为主义发展起来之前,另一个心理学学派也在美国诞生了,那就是机能主义。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机能主义的创始人,也是美国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和同事詹姆斯·安吉尔(James Angell)的研究重点在于学习和感知等过程是如何产生的,而非心理过程的结构。也正是因此,这个学派才被称为机能主义。它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而非精神事件。

机能主义受到达尔文物种起源和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认为行为就像身体发展一样,是不断进化的。达尔文的兄弟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也对心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建立了心理测量学这门学科,对人格和能力进行评估,并于1884年在伦敦大学建立了人体测量实验室,智力测验由此诞生。此外,高尔顿还以其广博的知识创造了“相关(系数)”(correlation)这个术语,绘制了英国第一张气象图,发明了指纹图谱,更是第一位描述高气压的人。

高尔顿是首批研究心理变量的遗传影响的学者之一。他认为杰出的父亲能繁衍出杰出的儿子,杰出的儿子将来又能繁衍出杰出的后代。当然,“杰出”也可能是由环境决定的。而且,在实验中,高尔顿并没有以平庸的男性作为对照组,而对照组是任何优秀的研究都应该设置的。不过,即便如此,高尔顿提出的心理特质可以遗传这一观点也是具有创新性的。

心理动力学理论与弗洛伊德

当冯特在莱比锡发表开展心理实验的声明时,维也纳的一位医生正在尝试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行为,并在知觉心理方面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这个人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最初的研究植根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后来,他根据对病人的观察而非实验建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论,即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无意识对行为的影响。与冯特的研究方法一样,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也具有结构性特征,他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具体内容,我会在第6章进行深入讲解。

行为主义与约翰·华生

20世纪,另一个影响深远的学派也在美国迅速崛起,那就是行为主义,它主要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这一学派被认为是对内省法的强烈批判。行为主义者认为精神事件是无法被观察的,因此不能对其进行研究。他们甚至进一步强调,研究精神领域根本没有意义,因为我们不能以合理的方式研究它。

苏联著名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Ivan Pavlov)对行为主义学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人将他称为行为主义的鼻祖。他证明了在不依赖精神生活或内省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仍然有可能被条件化。巴甫洛夫发现,饥饿的狗会在之前两个不相关的刺激之间建立联系。一开始,当提供食物时,狗会分泌唾液;而当摇响铃铛时,狗不会分泌唾液。然而,如果将铃声和食物配对呈现的次数足够多,之后即便单独出现铃声,狗也会分泌唾液,因为它已经在铃声和提供食物之间建立了联系。通过经验的累积,有机体会对之前不会使其产生反应的刺激做出反应。

约翰·华生将这个现象运用在人类身上,并在他1919年出版的行为主义专著《行为主义心理学》(Psycholog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Behaviourist)中进行了更加具体的论证。华生是一位极具魅力的心理学家,他彻底否定了内省法,并认为心理学完全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应该用客观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华生的研究对象都是可观察的行为——人和动物对刺激的反应。他的研究方法和观点逐渐被主流心理学采纳,因此,行为主义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而存在。关于华生的实验,我会在第4章详细地讲述。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行为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这期间,斯金纳(B. F. Skinner)做出了最有意义或许也是最重要的贡献。作为一个行为主义学家,斯金纳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行为如何被强化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行为的学习模型。在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有关学习的研究中,他发现通过给予鸽子特定强化物的方式来训练,可以改变它们的行为方式。在实验中,只有当鸽子做出了某种特定的行为,比如按压一次或四次杠杆,它们才能获得食物。而通过训练,鸽子们学会了通过按压相应次数的杠杆来获得食物。这一原理被称为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作用,因为有机体学会了“操纵”环境。人类和动物都是遵照规则做出行为的机器,都是空洞的有机体,与心智或精神的运作毫无关联。关于操作性条件作用,我会在第4章进行详细的讨论。

认知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认知革命的10年。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学派,强调人类和其他有机体如何对通过感觉器官传入脑的信息进行加工,电脑被视为研究脑或心理如何运行的理想模型。另一项发源于19世纪的革命,即生物革命,同样对心理学产生了影响。例如,研究人员观察到,不管电脉冲传递的信息是有关人们看到的还是听到的事情,脑中的神经元都是通过电脉冲进行信息交流的。

关于脑如何处理语言这样的具有鲜明人类特色的行为,19世纪中叶,有两份研究报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

法国外科医生皮埃尔·保罗·布洛卡(Pierre Paul Broca)描述了一个被称为“坦”的病人的情况。这位病人的真名叫莱沃尔涅,他说话时只能发出“Tan”的音。他曾经得过中风,无法流利地说话。在解剖坦的脑时,布洛卡发现,他的脑前部左侧有一个很小的、鸡蛋形的缺口。布洛卡认为,这个缺口所覆盖的脑区就是产生言语的中心区域。现在,这个区域被称为“布洛卡区”,而像坦这样的病人所表现出的言语障碍则被称为“布洛卡失语症”。

卡尔·威尔尼克(Carl Wernicke)发现了另外一组患者,他们表现出坦完全相反的症状:能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的含义。他们脑的受损区域和坦受损的区域很接近,现在被称为“威尔尼克区”,他们表现出的言语障碍被称为“威尔尼克失语症”。威尔尼克推断,这正是脑对发出言语的声音进行加工,并使听到的言语形成连贯、有意义的词或句子的区域。

现在看来,这些结论略显粗糙,因为如果一个人丧失说话的能力,那么他脑损伤的区域要比坦损伤区域的面积更大。但总的来说,这些结论还是成立的。这些病人代表了心理学史上最初真实且最知名的个案研究。当然,你在本书中还会看到许多其他的个案,比如菲尼亚斯·盖奇(Phineas Gage),在脑受损后,他的人格和社会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又比如H. M.,他因为一起脑手术而导致无法形成新的记忆。

在心理学的认知和生物变革中,还有两项很重要的里程碑式的工作。第一项是在1870年,古斯塔夫·弗里奇(Gustav Fritsch)和爱德华·希齐格(Eduard Hitzig)这两位科学家第一次用实验证明,某种功能或行为可以在脑中进行定位,也就是说,脑的某个区域负责某个特定的功能或行为。他们发现,用电流刺激狗的脑的不同部位,会使狗身体的不同部位做出反应。这与上面描述的个案研究完全不同,因为个案研究不是实验性的,而只是提供了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例如,按照推断,脑的损伤会导致言语障碍;弗里奇和希齐格的工作则是首次通过实验的方式观察到刺激脑部所带来的反应。

第二项里程碑式的工作是弗朗茨·约瑟夫·高尔(Franz Joseph Gall)和施普尔茨海姆(Spurzheim)在19世纪进行的研究(当然,现在已没有人把这个研究当真了)。他们推论,脑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着特定的功能。比如说,人们在思考道德或数学问题时,对应的脑区就会过度活跃,而这种过度活跃会导致头盖骨上出现一个凹进。这种研究被称为解剖人格学或颅相学。这个理论显然很滑稽,于是迅速遭到了反驳。一位颅相学的强烈批评者把一个严重低能者的脑呈现给高尔和施普尔茨海姆,然而,这个人脑的凹进却表明他应该是一个数学天才。尽管并不可靠,但这种观点是现代功能定位说的萌芽,认为不同的脑区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直到现在,心理学家仍然在研究脑损伤的病人,因为他们所提供的有关脑功能受损的宝贵数据是无法通过任何其他方式获得的。当然,现代心理学也要借助脑成像技术的巨大力量。脑成像技术以某种特定的生理过程为基础,比如血流量和氧气消耗,让研究者可以测量并捕捉到脑的结构和活动。最知名的脑成像技术有磁共振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几乎所有的行为研究都要用到这些技术,包括对面部感知、说话、阅读、嗅闻、品尝、推断他人的动机、体验某种情感、做出道德判断等的研究。下一章,我会更具体地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心理学领域的3种研究方法

正如前面所讲的,心理学家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行为,因为这是获得知识最好的途径。具体而言,他们主要通过3种常规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第一,自然观察法,达尔文在比格尔船上航行时,或者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在观察孩子们的游戏以及认知功能发展时所用的就是这种方法。第二,相关研究法,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测量变量之间建立关系,如在人格与智力或美丽的外表与智力之间建立关系。第三,实验研究法,该方法不同于前面两种方法,它不只是简单的测量,还需要人为制造某些事件的发生。通常,实验者在进行实验时需要遵循以下5个步骤:

1. 确定一个研究问题并进行因果关系推断;

2. 设计一个实验;

3. 进行实验;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假设是否可以得到支持;

5. 交流实验结果。

在阅读后面的内容之前,不妨先来熟悉一下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术语吧。下面列出了一些最常用的术语。

假设:针对一项研究所做的陈述或对实验结果的预期,通常是指推断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理论:能够解释某种现象的陈述,假设源于理论。

定量研究:研究可以量化的行为或事件的各种实验,比如实验中产生的智力测验分数、反应时、心率和激素水平等。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不同,它研究的是被试行为的含义和情境,例如他们的演讲或写作能力。定性研究的重点在于个人经验、反应和感觉。

控制组:实验中能够用来做比较的组别,它不受实验条件本身的影响。

实验组:实验中直接受到实验条件影响的组别,如服用某种药物或者在确定的条件下完成任务的组别。

被试:心理学实验或心理测验中接受实验或测试的对象。

独立/被试间设计:实验中每组的实验条件都不相同,如一组服用药物A,另一组服用药物B,每组不会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物。

重复测量/被试内设计:每组都接受实验中的所有条件,例如,想要观察被试认出正确词语的速度是否快于认出假词或非词的速度,就要求所有被试都参与对这三类词语的判断。

变量:具有可变价值的事物,也就是心理学家在实验中操纵的事物,如光亮程度、词汇类型、焦虑水平、智力分数,甚至是性别。

自变量:实验中可以被直接操纵的因素。例如,心理学家通过让被试回忆悲伤或快乐的事情来操纵他们的心境,因此心境对创造力的影响就可以测量了。而在这里,心境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被测量的变量。在上面那个例子中,创造力就是因变量。

效度:一项研究是否测量了该研究应该测量的事物。“聪明的汉斯”和巴纳姆效应便是两个著名的缺乏研究效度的例子。具体内容见后文。

信度:一项研究中测量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例如,对成人身高的测量是相当可靠的,因为它不会一周变化一次,但对学术能力的测量则没有那么可靠了。

你可以在最奇怪的地方、从最奇怪的事情中学到心理学,比如一匹叫汉斯的马。在心理学领域,“聪明的汉斯”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这个案例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汉斯很勇猛,而是为了强调要质疑你看到的或听到的任何事情。

汉斯是一匹可以表演读心术的能力非凡的马。当人们向它的主人提出问题,比如“2+3等于几”,它就会摇晃着走到观众面前,用蹄子敲打出正确答案。整个德国都对这匹神奇的马着迷了。1904年,为了研究这匹聪明、会读心术的马,研究者们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最后,他们得出结论:这匹马并不能根据周围人的外部提示做出反应。如果可以,那它简直能赶上魔术大师达伦·布朗(Derren Brown)了。

然而,委员会中有一个心理学家对此非常怀疑,并要求一个研究生进行深入的调查。该研究生建议在马的上方放一个闪光灯,这样它就无法获得任何外部的视觉线索了。果然,当这样做时,汉斯非凡的能力全都消失了。事实上,汉斯擅长的是理解他人的肢体语言,甚至是微妙的身体提示。

“聪明的汉斯”的例子是一堂有关如何质疑的课。它告诉我们,要去质疑那些看似显而易见或非同一般的现象,并亲自去证实、排除可能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下面,我们通过参观马戏团的例子,特别是巴纳姆效应,来继续探讨这个话题。看一看下面的陈述并指出哪句话能最好地概括你。对选择的数量没有要求,你可以尽可能多地选择你喜欢的。

◎ 你是一个习惯于自我批评的人。

◎ 你非常需要他人喜欢和称赞你,但你又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而自豪,并且不接受他人没有充分证据的评论。

◎ 你有大量未被挖掘出的能力,并且还未将它们转化成你的优势。

◎ 虽然存在一些性格上的弱点,但你通常能弥补它们。

◎ 你喜欢改变和变化,当受到约束和限制时,你会觉得不满意。

你是否觉得以上大多数陈述都在描述你?也许你的回答是“是”,因为这些陈述其实能适用于任何一个人。这就是巴纳姆效应,以伟大的马戏团表演者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Phineas Taylor Barnum)的名字命名。巴纳姆认为“每分钟都会有傻瓜降生”,他的这种娱乐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点乐趣。巴纳姆效应被占星师和算命的人无情地滥用了,他们的预测如此模糊和普遍,以至于可以适用于所有人。例如,如果说有什么事情会让所有水瓶座的人都憎恨,那也未免太过一概而论了。

心理学家在多种场景下验证了这个效应的强度,结果显示它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即使是对那些被人们认为比较聪明的大学生和人力资源主管来说,巴纳姆效应也能让他们在个性测试中找到共鸣。在一项实验中,伦敦大学学院的阿德里安·弗恩海姆(Adrian Furnham)要求被试提供一缕头发进行“毛发分析”。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得到基于样本的有关健康状况的反馈。事实上,所有被试得到的都是伪造、乏味的结论,比如“你的饮食虽然已经足够,但如果再增加一些蔬菜、水果,你一定会从中获益”“你可能比同龄、同性别的人毛发更多”“你偶尔会特别想吃某些食物”。然而,大多数被试都认为自己得到的结论非常准确。

在下一章,你会看到心理学家是如何运用这章所描述的技术和研究方法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行为的,从脑的活动到社会发展,甚至是心理健康。

要点总结

1.心理学:对人类与非人类动物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2.现代心理学的5个流派:

• 结构主义:第一个心理学学派,认为心理是由想法和思想等意识元素组成的,并且可以按照化学元素周期表那样的方式进行编排,代表人物是威廉·冯特;

• 机能主义: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精神事件,代表人物是威廉·詹姆斯;

• 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根据对病人的观察而建立的人格理论,强调无意识对行为的影响,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 行为主义: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精神事件是无法被观察的,是对内省主义的强烈批判,代表人物是约翰·华生和斯金纳;

•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和其他有机体如何对通过感觉器官传入脑的信息进行加工。

3.心理学领域的3种研究方法:

• 自然观察法:例如皮亚杰在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和认知功能发展时所做的那样;

• 相关研究法: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

• 实验研究法:不仅要测量,还要人为制造事件发生,并遵循5个步骤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