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的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撕掉对学生的标签

只要一直坚持着做一些努力,收获迟早会到来。

【新手案例】

小言的故事

小言同学是个没长开的小男孩。声音细细软软,人也不大,说话慢吞吞,做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

小言的爸爸开学第一天就给我打电话,说小言的语文在小学里极差,上课特别容易走神,要我多加关心。当时还没开始上课,不知道具体情况。等到上完一个星期课,我意识到小言的问题很大。

几乎每一次请他回答问题,他都很慢地站起来,张了张嘴,眼睛看看我,再看看他的组员,然后就低下了头再也不吭声了。

他的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上了五分钟书本上一个字没写,我提醒他抓紧记笔记,他才恍然大悟似的,开始从课桌里找笔。词语和古诗文的默写几乎次次重默。

小言还是很爱笑的,只是笑得和别人不一样。同样一句话,能引起同学们的笑意,别人是微微笑,他是整个人都摇摆着的笑;或者除了他,其他人都不笑。

小言很懒,作业不做,背书不背,重默不来,上课不听。一口气说出来这么多,突然意识到,这些几乎组成了语文基础性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秋游前的一节语文课,他把红笔里面的墨挤出来,然后加水稀释,在课桌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爱心。

我很生气,我讲了整整一堂课,他听没听,记没记,还画了这样一个爱心,是多幼稚?

我拍下了照片,发给他的家长。他又有点可怜地望着我,好似是我欺负他一样。我心里想:如果我连他的课堂纪律都不能管住,那他怎么学习到新的知识?

为了让他写作业,在中自习的时候,我会让他搬个凳子坐到讲台前。一来可以杜绝他和别人讲话,二来可以专心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有不懂的还可以随时问我。

但就是这样在我眼皮子底下,他仍然动作很慢,一节中自习只写了寥寥几句话。我翻看了他之前的作业,发现其中有一次他写得非常好。他看着我嗫嚅道是他妈妈教他写的,如果妈妈不教的话就不会写。

初中里的阅读赏析作业,对他而言像天大的难事,他的思维像是完全被堵塞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只好让他抄写写得好的同学的赏析,指望他能找到一点点做题的感觉,但是收效甚微。

平时下课我也会尽量去多关注他,有一次喊他来默写,让好几个同学去喊也没看见他的人。很多次点名批评后,他看见我也就比较害怕的感觉。

但是他的玩性实在是太重了,从上课到下课,几乎没有看见他安静看书的时候。如果下课时把时间精力都放在看管他写语文作业,又怕其他老师会有意见,毕竟不能只学语文一门功课。

这次秋游,远远地看见他小小的身影在高高大大的摇摆锤前面,畏惧却又渴望向前尝试,这是不是他学习语文的缩影呢?但愿是。

再继续观察研究他吧,总能找到办法的。

【于洁的建议】

荷塘与南风

告诉你哦,我之所以能够在工作中那么不急不躁、持之以恒,因为我相信“荷塘效应”。

荷塘效应:假设第一天,池塘里有一片荷叶,一天后新长出两片,二天后新长出四片,三天后新长出八片,可能一直到第29天,我们也只看到池塘里依然只有一半的地方长有荷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到第30天荷叶就掩盖整个池塘。

在29天的“临界点”之前,信息可能都处于缓慢的滋长期,难以引起人的注意,而一旦到了最后一天,瞬间爆发,其影响力将让人瞠目结舌。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也是这个道理,行了90里路了,还有10里路往往是成功的关键,但有时候往往在最后关键的一步就放弃了。

表面上看上去,似乎仅仅一天时间,就实现了以前无数天期望的成功。现实中,有很多人就在创造奇迹的前一天放弃了,于是失败在成功的前一天。

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因为知道这个荷塘理论,所以遇到一些难办的事情或者难教的学生,我心里是笃定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的过程会很漫长,而收获的时间不知道哪一天会到来,可我知道,只要一直坚持着做一些努力,收获迟早会到来。

还记得《林中小溪》这篇文章吗?小溪一路开山劈水,发出声响,但“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早晚会到达……”

“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

“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

很多人读这篇文章觉得没啥意思,我读的时候很是感慨。不是每个人都曾经充满坚定的信念去开山劈水的,只要有过这样的经历的人,读到上面这些句子,都会会意一笑。

遇到小言这样的学生,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自己:定定心,从一片荷叶开始,一天一天,等待荷叶满塘的时候。

1.重建规矩

我自己上课有个习惯,上课前语文课代表来我办公室询问需要同学们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然后写在黑板上,这样的话,预备铃响以后我进入班级,绝大部分的同学已经把语文课上需要的东西放在桌子上了。我会提醒学生收拾桌面,除了语文的东西外,其他各科的东西都放入桌肚里。

“书翻到第几页,笔拿在手里,我们开始。”这是我每节课都会说的话。这是一个长期的听课习惯的训练过程。

你可以站在小言边上,用眼神来示意、检查。而不是等上课五六分钟了发现他没有跟上节奏后表示很生气。

2.撕掉标签

他的父亲因为小学里的情况,已经给小言贴了语文很差的标签,所以小言也就破罐子破摔了。而他的母亲则索性用代劳的方式来助长了小言的懒惰。小言失去了自己的思维,认定自己学不好语文了,所以作业不做,背书不背,重默不来,上课不听。

那我们就撕掉这张标签,同学喊他他不来,那就山不转水转,课间老师自己去找他来,哪怕就是来重默一个词语一句古诗文也好,就是不要让他觉得只要我课间躲开了老师就拿我没办法了。或者在语文课下课后直接就带到办公室去补作业或者重默。

和这样的学生打交道其实就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必须反复抓、抓反复。一旦老师放松了或者失望了懈怠了,感觉收效甚微而无心无力再坚持下去了,那么结果就是对这个学生彻底放弃了。

老师要明确告诉小言:你是能够学好语文的,我是不会放弃你的。作业是必须要做的,没做肯定要来补的。你有一点点进步,我是会表扬你的。别人可以比你好,但是你不可以一无是处。

最近网络上有一盆被骂死的植物很夺人眼球,暂且不管植物被人一直骂会不会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一个人一直对你说你笨死了、你学不好语文的,那是真的你很有可能就很沮丧、学不好的。

所以,和家长通电话或者家访是很有必要的,请家长不要再给小言贴标签,更不要用直接报答案让小言听写的方式来帮助他完成作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言的懒洋洋、慢吞吞,也是他对那张标签的一种抵触情绪的表达:好,你说我学不好了,那么我就不好好学了。

3.改变方式

既然一味批评没有效果,那么就换一种方式。喊小言到办公室来帮帮忙,搬搬本子,发发作业,哪怕是帮老师把语文书拿到讲台上去,拷拷课件,都可以。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赏识的,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愿意学好这门功课也是常有的事。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狂风大作,意图吹去行人的大衣,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南风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同一目标,方法不一样,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这样的学生,一直被老师严厉批评指责,就会躲着老师,嘴里不说,但是行动上会有抵触,“我就是不做,看你能拿我怎样”,三棍子打不出个闷屁,神仙老子也没办法。这是他无声的抵触行动,也是他对老师的底线的试探。

老师要让这样的学生明确地看到老师的态度:我不来骂你,但是我会坚持我的底线,我不会放任你。

温柔的坚持,类似于水的流动,水滴石穿,细水长流。

4.他山之石

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手脚之慢,让人恨得牙痒痒;上课走神,喊他起来回答问题完全云里雾里。也实在拿他没有办法,毕竟上课不可能只盯着他一个人,更何况若盯着他一个人心里就越看越气恼,严重影响上课情绪。

偶然有一次他的朋友放学后要做值日生,却被广播里喊去开会,便请他帮忙做一下值日生,哪知他课堂作业还没有完成,老师走进教室喊他快点写,朋友无可奈何只好再去请其他同学帮忙,临走丢了一句话:“你每次都这样,想让你帮个忙就这么难吗?”他脸色尴尬,被我看在眼里。

我支走了另一个帮忙的同学,对他说:“我等你,你赶紧写课堂作业交掉,不能因此而失去朋友。你做完了就和我一起帮你的朋友做值日生,等你朋友开会回来他看到是你在帮忙会很高兴的。”

他用了很长时间,包括其他同学指点,终于完成了课堂作业,我就在一边耐心地等他。等他完成后长舒一口气冲到我身边说:“老师,我好了,可以扫地了。”我就站起身来和他一起做值日生。

那天临走的时候,我对他说:“其实,我也很想让你帮帮我忙,做点小事情的,可我总是不敢来占用你的时间。什么时候你能完成作业了,有时间了,来帮帮我,多好。”

他略有改变,可还是慢得不行,终于有一天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我问他:“你作业都搞好了?”

“是的!”他很大声地说。

“好!去黑板上写把语文资料放在桌子上,按照123的次序排列,准备装订!”

他一溜烟跑去了教室。

这样的次数,真的难得一次,大量的时候他总是被组长被老师催着讨要作业又拿不出完成的作业,成绩也还是很差。

那就继续等待吧,坚定地相信那个荷塘效应,一片,两片,三四片,总有一天荷叶会铺满荷塘的。

也许在你这个老师任教他的三年里,也许是在他漫长的人生里。

南风徐徐吹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