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君一醉一陶然:唐诗里的有趣灵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年一觉

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相会后的第七年,也就是833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相当于机要秘书),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也就是从这时起,杜牧来到扬州并生活了两年。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迄今已超过两千五百年。历史上,扬州曾经是繁华的代名词,这主要归功于隋炀帝杨广。这位素来被评价为昏君、暴君的“帝二代”,且不论他生前做了多少令人不齿的事情,但对扬州的发展和繁荣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关键的措施是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修建了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使之成为贯穿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扬州因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而一跃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并逐渐成为游客纷至、商贾云集的繁华大都市,唐代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隋炀帝杨广曾多次亲临扬州,最后还把自己的性命搭在这里。杨广的广告效应是强大的,隋唐时期,扬州成为无数达官贵人趋之若鹜的乐园,一时间人们“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扬州除了瘦西湖,还有“三把刀”。瘦西湖估计大家都很熟悉,就不浪费笔墨了。说说“三把刀”吧,即厨刀、修脚刀和理发刀。自古以来,“三把刀”在扬州人手中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更是扬州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看来,这“三把刀”体现的是扬州城市性格的双重性,即刚柔并济。

所谓“刚”,这是由刀本身的材质决定的。1645年,史可法率领万余人退守扬州城,与十万清兵展开殊死较量,终因弹尽粮绝,史可法慷慨就义,扬州城惨遭屠戮,十日不封刀,这座江南名城几世繁华的老街古巷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屠宰场,史称“扬州十日”。

所谓“柔”,这是由刀本身的作用决定的。如厨刀,它能切菜,喻示扬州人喜欢吃;修脚刀,暗示扬州人会享受;而理发刀,则意味着扬州人十分注重个人形象。这个既能一饱口福,又能让感官得到充分享受,还能体现个人美好形象的城市,只要条件允许,我想,谁都会心动前往。即使没有条件,也会想方设法到此一游。

杜牧应该是很幸运的,当他走进扬州时,立即被这座散发古老韵味而又充满诗意的城市所吸引。在扬州,除了公务,杜牧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宴游。这差事挺美的,估计没有哪个男人不喜欢干。

杜牧,人称“中晚唐最风流的诗人”。据《唐才子传》记载:“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恣心赏。”意思是说,杜牧风姿绰约,风流倜傥,喜好歌舞,解风情且非常张扬,甚至喜欢人来疯。当时淮河南岸一带的繁华程度不输长安、洛阳等地,美女如云,名妓如鲫,杜牧经常会流连忘返。在这样一个温柔乡里,就连刘禹锡那种豪气冲天之人,也会高歌一曲(开个玩笑),风流诗人杜牧岂不更是如鱼得水。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不知道杜牧在扬州的两年中,具体组织了哪些文娱活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杜牧离开扬州后,便一直对这块热土念念不忘。

835年,杜牧调任监察御史,离开扬州赴长安任职。临别之时,杜牧与一位相好的妓女依依不舍,望着眼前这位给他带来快乐的少女,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杜牧说,我将要离开扬州了,身上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送给你,赠你一首诗吧,也给自己留个念想。诗的题目就叫《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说,亲爱的,你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岁美妙年华,宛如初春二月那朵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我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任凭她卷起珠帘、卖俏粉黛,但没有哪个能比得上我心目中的你。真是撩妹高手,这也太肉麻了。当年元稹也发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誓言,已经让人心动不已。可杜牧这首诗不仅让人心动,简直让人心动得发颤,让人有一种手拉手的温暖和直戳心窝的甜蜜之感。

果然,当杜牧写完第一首诗,他眼前这位美人已哭得梨花带雨,杜牧不觉肝肠寸断,情不自禁又写了一首《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接着告诉女孩,真的很舍不得这里的一切啊!别看在离别的宴席上,我们俩淡然相对,彼此之间好像很陌生似的,其实那只是假象。在现实生活中,越是多情之人,会越假装很无情,有点“欲擒故纵”的意思。案头上那些蜡烛最懂我的心啊,它替我们流泪流到了天明。短短四句话,就把普普通通的离别,写得如此黯然销魂,让我们这些自命清高之人,简直要怀疑人生。

842年,已经快到不惑之年的杜牧被外放到黄州任刺史。是的,就是那个让后人苏轼一辈子刻骨铭心的地方。北宋的苏轼,于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一生豁达的他,在这个穷乡僻壤,时时会觉得自己是个“幽人”,像缥缈的孤鸿。从小锦衣玉食的杜牧在此地做官,尤其感到苦闷无趣。一日,杜牧百无聊赖,不由得想起自己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于是提笔写了一首诗,以此来排遣自己无聊的时光。诗题干脆就叫《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史称杜牧“性疏野放荡”。当年在扬州,他纵情声色,如今人过不惑,幡然醒悟,觉得像是大梦一场,到头来只落得个青楼负心郎的名声。

杜牧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跟他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杜牧是个“官三代”,他的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杜牧从小就有治国安邦的抱负,不仅书读得好,而且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关心国事,研究各种现实问题和历史经验。他的咏史诗堪称唐诗中的一绝,随便举一个例子,如《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二十三岁那年,还写过一篇著名的《阿房宫赋》。这篇赋体文,中学时我就背过,虽然已过去三十五年,至今我还能记住最后那段振聋发聩的警世之言:“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要知道,杜牧写这篇文章时,还只是个在家勤学苦读的学生。三年后,当他二十六岁时,才高中进士。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人年纪轻轻,就能够写出这样一篇思维缜密、文字优美、笔力千钧的雄文?过去的书院或者私塾,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我没有系统研究过,不敢妄下评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经过几千年的大浪淘沙,能够流传且仍会继续流传的作品,不论出自多大年龄人之手,都会让人肃然起敬。

遗憾的是,杜牧生不逢时:他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中晚唐时期,当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重,看到边患的频繁发生,极大地消耗了唐的元气,一点点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肌体,他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对当时千疮百孔的唐王朝表示了深深的忧虑。然而,作为有志之士,杜牧却备受打压而报国无门。怎么办?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去享受生活,向快乐进发。

写到这里,我脑海里突然蹦出了三个字:“差一口。”这是在同学群里非常流行且颇受欢迎的口头禅,“始作俑者”现在成都生活,外号“酒神”。我还为这三个字写了一首诗,诗题就叫《差一口之歌》。据说,“酒神”同学对这首诗很满意,现抄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别问我为何那么渴,

人的一生也就吃与喝。

吃是为了肉体,

喝是为了灵魂,

今天的吃喝是为了告别昨。

啊,差一口,差一口,

我的心已飞向天府之国。


因为郁郁不得志,在扬州期间,我想杜牧也一定会“差一口”,以此来麻痹自己那颗受伤的心。不仅如此,他还会“好一口”,常出没于青楼娼家,整出一段段风流韵事。但无论是“差一口”,还是“好一口”,都必须有同道之人相和,否则将索然无味。“独酌无相亲”,多没意思呀。“红杏枝头春意闹”,那才叫有趣人生。杜牧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当然不愁没有追随者,时任淮南节度使判官韩绰就是其中一个。杜牧当时任掌书记,与韩绰经常一起宴游,两人“臭味相投”,交情很深。后来杜牧回长安担任监察御史,郁郁不得志,想起还在扬州的好友韩绰,便写了一首诗表达对韩绰的思念之情,诗题是《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说,扬州那短短的两年,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仿佛看到了隐隐约约的青山,看到了源远绵长的河水,看到了即使秋天已经结束,依然草木葱茏的江南。我怀念那里的一轮明月,怀念那里的每个佳人,尤其是在二十四桥上吹箫的那些玉人,是否还在为我的离去而暗自神伤?在杜牧留恋的眼神之中,扬州成了他的精神家园。

1176年,有一位二十出头,名叫姜夔的年轻人来到扬州,目睹了这座曾经繁华、眼下萧条的都市,想起了杜牧当年在此地浪漫而惬意的生活,抚今追昔,不由得感慨万千,乃自创词牌扬州慢,填了一首清雅、空灵的词。这首词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牧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展示了很高的艺术技巧,也足见杜牧在姜夔心目中沉甸甸的分量。大家不妨再温习一遍: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尽管杜牧给扬州留下了许多让后人津津乐道的人文遗产,但现在的扬州市并没有选取杜牧的诗句,代表城市宣传形象。大家可以猜一猜,那朵城市形象之花,会落到哪一位幸运儿的头上?这个幸运儿名叫徐凝,估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此人。徐凝也是唐代人,没有什么知名度,曾写过一首《忆扬州》诗,全诗如下: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至于是哪两句,估计大家都能猜到,就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扬州不用杜牧(的诗),另一个城市却把他当成了宝贝。这个城市,因为有了一处村、一条河、一座山,而成了当今无数游客追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