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医生不外传的营养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食物越细碎越补气血

营养专家认为,在饮食过程中应该注意把食物弄得细碎一些,这样食物的补气血的功能就更大了。

为什么食物越细碎越补气血呢?我们都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通过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协调合作完成的。日常所吃的食物中,除了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都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被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后,才能通过消化道内的黏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从而使得各个脏器发挥正常的功能,保证身体健康。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

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不断地向消化道的下方推进,这种方式称为“机械性消化”;另外一种是消化腺会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的各种酶的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充分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种消化方式称之为“化学性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同时进行,互相配合。

两种消化的目的都是将食物磨碎,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再顺利通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而大分子的物质只能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西医的营养学里有一种叫“要素饮食”的方法,就是将各种营养食物打成粉状,进入消化道后,即使在人体没有消化液的情况下,也能直接吸收,这种方法是在不能吃饭的重症病人配营养液时常用的。由此看来,消化、吸收的关键与食物的形态有很大关系,液体的、糊状的食物因为分子结构小可以直接通过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来滋养人体。

所以说,只有胃肠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才能转化为血液,从而源源不断地供给全身的每一个器官;而当胃肠的功能开始减弱或者胃肠有疾病的人,我们就需要给他们的胃肠里输送液态或糊状的营养物质,这样才能很快地消化和吸收,使这些营养物质直接生成血液,反过来又滋养胃肠,帮助虚弱的肠胃恢复正常功能。

就拿刚出生3~4个月的婴儿来说,因消化腺发育不完全,消化酶分泌少,特别是淀粉酶很少,不能吃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红薯、土豆、芋头等含淀粉较多且分子较大的食物。过去很多新手妈妈没有奶水或母乳不足时,往往选择给孩子喂米汤、面汤等,这些宝宝往往都吃的既营养又健康,缘何如此呢?这是因为孩子出生时喝米汤、面汤等液体的食物,能够很快被消化和吸收并生成血液。4个月后,给孩子增添的稀饭、面条、各种肉泥、鱼泥、菜泥等细碎食物,同样在进入消化道后被顺利地吸收化生成血液。

有些父母因为图省事,孩子才几个月,就大人吃什么,孩子也跟着吃什么。孩子牙齿都没长全,胃肠又虚弱,哪能将食物消化、磨碎,只能是通过粪便排出来。这样做是极不负责任的。

所以,很多孩子的喂养问题都发生在婴儿10个月后开始增添固体食物的时候,以前不爱生病的孩子容易生病了,以前胖胖的、气色很好的孩子变得消瘦了、气色也黯淡了,这就说明孩子的胃肠还没发育到能消化固体食物的程度,这时候孩子必须回到吃剁碎的食物那个过程中去。因此,这里告诫父母,所有先天不足、常生病、长得不好的孩子,在2岁前最好都不要吃固体食物。

大一些的孩子,生病后胃口不好,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建议家长给孩子吃一些有营养的、糊状的、稀烂的、切碎的食物,能帮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

同样的方法也适合大人。所以,在照顾气虚体质的人,如大病初愈、久病体弱的成年人或老年人时,需要给他们的胃肠补充细碎的食物,这样才能加快他们气血的生成和身体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