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活捉圣诞老人》译后记
陈婷婷
不得不说,这是我读过最温馨的一个圣诞故事。
小说很短,只有不到两万字,却精彩得像个小广播剧。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前后的美国南方。初期的南方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后期被北方逆转,山穷水尽,直至最后投降,持续五年的内战才得以结束。住在南方霍利山的斯塔福德一家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度过了他们的圣诞节。
战争虽然残酷,小说却写得温情而动人。即使处于战乱之中,孩子们依然对圣诞抱有希冀和盼望:伊芙琳想要洋娃娃,查理想要制服和小剑,鲍勃和阿栾明知身在战场的父亲无法回家,仍心甘情愿地帮助母亲为弟弟妹妹制作圣诞礼物,并始终期待着父亲的归来。为了和家人团聚过节,斯塔福德上校打仗时不忘给孩子们买玩具,斯塔福德太太只身对抗前来搜捕间谍的北方将军,“小大人”鲍勃更是冒着危险为营救被困的父亲积极奔跑。每个读者看到鲍勃在寒风中奋不顾身向前狂奔的段落,应该都会为之动容——这孩子怎么就有这么一股力量呢。
“圣诞老人”在小说里成了斯塔福德上校的代名词。作为一家之主,他不仅为孩子们带来圣诞礼物,还带来合家团聚的希望。从一开始踏上战场,到乔装成间谍深入敌区,再到越过防线回家,直至最后被俘虏和赦免,这也许是史上最命途多舛的“圣诞老人”了。在小说的最后,战争最终结束,南北实现统一,“圣诞老人”也终于如愿以偿和家人团聚,共享圣诞之乐。A truly happy ending.
和斯塔福德家的孩子们一样,小说作者托马斯·纳尔逊·佩奇小时候也经历了美国内战,那时的他只有八岁。童年的战争记忆,也许为佩奇日后写作本书带来了最鲜活生动的素材和感受。即便如此,我们在书中看到的,不是战争带来的伤痛,而是爱、勇气和希望。在黯淡的日子里,它们发出微光,越发温暖,越发明亮。
翻译此书时,我的心情随着故事起伏,时而紧张,时而激动,时而欣慰。尤其翻到书中某个惊喜桥段时,更是旁若无人地不禁发出“哇!”的赞叹,仿佛自己就身在其中。这个过程,对于如今更多与中文词汇较劲的我来说,是个回归,也是个提醒。感谢翻译时不厌其烦鞭策我的责编,也感谢听我各种絮絮叨叨的朋友,最后感谢自己,仍然走在翻译这条路上。
现在,请打开这本书,一起来霍利山过圣诞节吧。
2013年11月1日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