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家生平
一、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
1882年1月25日,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一个纤弱的女婴呱呱坠地,取名为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后来这个女孩长大成人,在结婚之后冠以夫姓,她就是蜚声世界文坛的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一个重要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的开拓者。在她生活的年代里,西方的文学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学的主要倾向,是寻找一种现代的艺术,这种艺术从一个更新的视角来反映现实,对人性的本质提出更深刻的认识,对人的心灵具有前所未有的洞察力。这是一种竭力摆脱物质世界的压抑,力图反映意识的复杂过程的艺术。人们把这种艺术称为“现代主义”艺术。伍尔夫正是这种“现代主义”艺术的开创者之一。然而,“弗吉尼亚·伍尔夫并非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人物。她当时所说的一切,至少是它否定性、批判性的一面,会得到十多位严肃的小说家和批评家的呼应。”[1]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艾略特[2]、叶芝等严肃的作家,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正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奋斗,终于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文学观念和艺术思潮的变化植根于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
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逝世。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当时大英帝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已逐渐完成,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家庭和阶级结构正在崩溃,整个社会面临着一场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不仅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空前激化,终于导致了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空前的浩劫,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消灭了千百万人的躯体,而且戕害了亿万人的心灵。理性、正义、道德、宗教、国家、家庭、自由、平等、博爱,这些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被大炮和炸弹轰得四分五裂。人们突然丧失了他们所有的精神支柱。
大战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8至1923年各国工人运动的高潮,1929至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英国当然也不例外。1919年,英国的工业产值比1913年降低了10%,出口额减少了30%。恶性的通货膨胀使物价飞涨。1920年,英国的物价上涨到1914年的225%。经济状况的恶化,引起了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急剧的社会变化。垄断资本家于1916年成立了英国工业联合会,加强了对于国家机器的控制和对于劳动人民的剥削。被压迫者自然不甘示弱,1918年,英国参加罢工者达一百一十一万六千人。人民在斗争中也赢得了一些最起码的基本权利:妇女获得了选举权;议院通过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法案……
急剧的变化并不局限于经济、政治方面。在思想、文化领域中,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传统的信念动摇了,被一种怀疑的态度所代替。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被推翻了。对于各种古老的命题,提出了新的答案。但是,这种答案是在一种忐忑不安、犹豫不决的情绪之中提出来的,缺乏维多利亚时期那种肯定无疑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人们已经不能接受维多利亚时期那种家庭生活的传统模式。在维多利亚时期,妇女的理想是当个贤妻良母。她们只要学会一点绘画、跳舞之类的高雅艺术和烹饪、育婴等治家的本领。她们在经济生活上依赖于丈夫,是丈夫俯首帖耳的奴仆和家庭中的点缀品。现在她们却要走出家庭,在工厂、学校或办公室中找到一席之地,不仅要有独立的经济生活,而且要有独立的精神生活。她们受过教育,思想解放,能言善辩,自由地和异性交往,甚至还参加选举活动。在维多利亚时期,男子往往遵循长辈的旨意,到军队、教堂或商业机构中去效劳。但是,从第一次大战中退伍归来的青年,再也不相信爱国主义的神话和自由平等的谎言,他们满腔忿恨地指责那些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无非是一场卑鄙的骗局。这一代青年男女怀疑上帝是否存在、宗教是否必要。他们公开讨论并且体验婚前的两性关系。人工流产和生育控制也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他们不再敬畏王室的权威,自由地议论甚至指责政府的缺点。他们开始不断地怀疑过去被人们所公认的各种社会生活准则,并且认为不确定性乃是一种真正的规范。
这种怀疑一切的态度和相对主义的观念也侵入到学术领域,导致新的学说和思潮流派风起云涌、此伏彼起、多元并存的局面。在心理学领域内,威廉·詹姆斯提出了意识流概念,弗洛伊德、荣格[3]和阿德勒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在哲学领域内,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在物理学领域内,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人类学领域内,有詹姆斯·弗雷泽对于原始社会和图腾文化的研究。虽然这些学说和理论未必能被一般群众所理解,但是,它们对于西方现代社会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些探索者的理论,在不同的程度上互相渗透、支持、印证,而这些学说本身,又激发了人们对于新的思想观念的好奇和敏感。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麦克斯·普朗克对这种局面作了精当的描述: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不平常的世界中,不论我们观察哪一方面,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任何领域内,我们都觉得是处在一个严重的危机中,这种严重的危机,在我们全部的私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上,都印上了许多纷扰和动摇的征候。很久以前,在宗教和艺术领域内,现在则在科学园地内,难以找到一个不被人怀疑的基本原理,同时也难以找到一种无稽之谈是人们所不相信的。[4]
文学艺术显然会受到这股怀疑传统思潮的影响。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中坚人物之一,而现代主义这个术语,也就恰恰反映了现代时期——20世纪上半叶——的特征。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变化多端和不确定性,现代主义文学亦然。为了反映这个时代迅速而剧烈的变化,作家们感到有必要改变他们的文学观念和改造他们的表达方式。他们通过深入的考察,重新界定了诗歌、戏剧、小说的功能,创造出一些异乎寻常而不易理解的作品,例如:托·斯·艾略特的长诗《荒原》,叶芝的《舞蹈的戏剧》,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现代主义文学在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上都是反传统的,由于坚持要创造出崭新的文学形式,所以写出了没有情节的戏剧和小说,没有节奏和韵律的诗歌。
总之,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化的时代,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一个传统观念破灭、基本信仰动摇的时代,一个文化思潮急剧变迁的时代。因此,弗吉尼亚·伍尔夫说:“我们显然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不是牢牢地固定在我们的立足之处;事物在我们的周围变迁;我们自身也在变动。”[5]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可能不受到那种怀疑、变迁、骚乱的影响,特别是像弗吉尼亚这样一位年轻人,因为她从小就在智力活跃、善于探索的人们中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