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汉语3:兔子妙妙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古诗词中的“回”和“来”为什么能押韵?

宋代词人晏殊有一首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借由景物的描写感叹岁月的流逝,同时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有一次,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组引用这首词,主持人把其中的“回”读成“huái”。有个学生通过网络留言,问道:“我的语文老师念这首词时,“回”这个字读成‘huí',到底哪个对?”

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把这个“回”读成“huái”,是为押韵临时选用了近似中古音的读法,并没有错。在中古,“回”和“台”“来”同属一个韵部,才能互相押韵。再如,唐代诗人贺知章那首很有名的《回乡偶书》,也是把“回”和“来”押在一起: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事实上,现在音带ei、ui韵母的许多字,如“灰”“梅”“瑰”“雷”“堆”“摧”“杯”等,在唐宋时期,都可以和现在音带韵母ai的许多字押在一起。例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的“梅”,就是和“开”“来”押韵的。补充说明一下,诗中的“凌寒”是指冒着风寒,“暗香”是指花香。

古今语音变化多,但是怎么变,都有规律。了解语音变化的规律,我们读起古诗词来才会更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