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上古之时,在修道方面有造诣的人,已进入识玄的境界,思想意识和大道相通。这样,他们就有了不为常人所理解的言行,故曰“深不可识”。
这里的“士”,指懂得“道”的人,并不是指普通读书人,而是指学问、品德都要融会贯通,才能称为“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即达到身心和谐,出世入世,内外兼通的程度。细致深邃而通达,一般人不能认识。“道”是恍惚不可捉摸的存在,而有“道”的人则与俗人不同,不为利欲所制约,因此静定幽深,难以一眼看到底。
到了如此精妙不可言说的境界,便可以冥然通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对待万物皆能恰到好处,正如古人所说:“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面对再恶劣的状况,也不会陷入困境走上绝路。
“玄通”二字,进一步来说,即是修道有成,到了某一阶段,万物皆可以随心所欲,把握在心中。修道有成的人“宇宙在手,万化由心”,意思在此。“通”,处处通达之意,相当于佛家所讲“圆融无碍”。也就是《易经·系传》所说:“变动不拘,周流六虚。”自由驰骋于天地之间,变幻莫测。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得道有成的人,一般人是看不透的,也没办法确定,因为他已圆满和谐,无所不通。凡是圆满的事物,站在哪一个角度来看,都是令人肯定的。正因为深不可识,所以只能勉强描述一些他的外在形象。
然后老子用比喻的方式,列举了如下几条准则,说明一个得道之人应有的本分,也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修为标准。
“豫焉若冬涉川。”豫,犹豫,引申为谨慎小心,有所预备。意思是说,善于修道的人,做事不草率,始终谨慎小心,即使进入较高境界,也不表现出半点自满,而是始终小心谨慎,就像冬天踩冰过河一样,以防陷入危机之中。“凡事都从忙里错,谁人知向静中修。”学道的人,为人处事都从容豫逸,表面看来似乎没有作为,实际上却考虑周详,早已做了恰到好处的决定。
“若冬涉川”,就如冬天过河一样。冬天河水结冰,人马经过要特别小心,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忧,所以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犹兮,若畏四邻。”善于修道的人,与人相处无门第之分,无荣辱贵贱之分,对人友爱谦诚有加。以礼相待主动示好,以沟通情感,体现的是谦下之德。思虑周详,慎谋能断。对于自己和外界,四面八方都要观察清楚。
“俨兮,其若客。”俨,俨然的意思,表明容貌庄重。修道有成的人,态度是严肃的,表情是庄重的。遵循大道,不妄作妄为。待人处世都很恭敬,爱人如己,敬重他人。对人有礼有节,随时随地绝不马虎,不做违背道德的事。这和《中庸》中的“慎独”,有类同之处。
“涣兮,其若冰释。”涣,涣然。有道的人,排除各种恩怨和物质欲望对内心的干扰,焕然若冰雪初融,润泽万物而又和煦温暖。就像孔子那样,“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看上去很严肃,接近了相处时,倒觉得很温暖。
“敦兮,其若朴。”敦,诚实、忠厚。大道是至诚不移的,有道的人,始终以大道来充实内心,使忠厚之德不断升华。因此,必然是至诚不欺、忠厚朴实的。
“旷兮,其若谷。”旷,广阔、空旷。有道的人,境界广阔,能跳出自我的拘囿,放眼于长远的利益。虚怀若谷,豁达空灵。
“混兮,其若浊。”混、浊,愚昧的意思。有道的人彻悟大道,胸怀开阔,不会执着于个人名利得失,而是以忘我的精神,为天下之人谋利益。尽管从表面来看,会让人觉得很傻,但其实是更高一层的智慧。
以上七句,是老子对“善为道者”所作的描述。修道有成的人,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只好拿山川河谷、朴玉释冰等自然意象来形容类似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