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急证急攻

【题解】

病有缓急,缓病缓治,急病急治,一切根据脉证的变化而定。对于一些慢性病,我们可以同一个方子连续用七天;如果疾病变化较快,两三天就要复诊换方,这种情况也很常见;有些疾病,变化特别快,甚至一天就要换好几次方,本篇所叙者便是。本篇内容其实是由一则医案改编而成的,虽然如医案的这种情况很少,但作为一种极端情形,这则医案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急病急治,取效迅速,这也是中医的一大特点。后世由于中医医疗资源的匮乏,人们基本上失去了一天换好几次方子的机会,甚至两三天复诊一次都有困难,往往开一次方就是十几剂,这就无法对付急症了。中医在人们的印象中,也逐渐沦为只治慢性病的慢郎中。

温疫,发热一二日,舌上白苔如积粉,早服达原饮一剂,午前舌变黄色,随现胸膈满痛,大渴烦躁,此伏邪即溃,邪毒传胃也。前方加大黄下之,烦渴少减,热去六七。午后复加烦躁发热,通舌变黑生刺,鼻如烟煤。此邪毒最重,复瘀到胃,急投大承气汤。傍晚大下,至夜半热退,次早鼻黑、苔刺如失。此一日之间,而有三变,数日之法,一日行之。因其毒甚,传变亦速,用药不得不紧。设此证不服药,或投缓剂羁迟,二三日必死。设不死,服药亦无及矣。尝见温疫二三日即毙者,乃其类也。

【注释】

①热去六七:发热退去六七成。

②鼻如烟煤:鼻孔发黑,像烟煤一样。大热之证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③紧:尽快。

④及:达到效果。

【译文】

温疫,发热一两天,舌苔白厚,像堆起来的粉一样。早上服达原饮一剂,午前舌苔就变成了黄色,随之出现胸膈胀闷,口大渴,烦躁,这是因为伏邪要溃散,邪毒传到了胃腑。于是在前方的基础上加大黄,把它泻出去,服药后,心烦口渴稍减,发热去掉了六七成。午后,又更加烦躁、发热,而且整个舌头都发黑了,生出芒刺,鼻孔也发黑,像烟煤一样。这是因为邪毒继续溃散,传到胃里,使胃火更旺,于是急忙用大承气汤。傍晚,大便泻下,到了半夜,热退了。第二天早上,鼻子上的黑色、舌苔上的芒刺都消失了。这是一天之间,病有三变,本该用几天的方法,一天就用完了。因为邪毒太厉害了,传变也迅速,用药不得不尽快。假设这个病不服药,或者用药太缓,贻误病机,两三天病人就死了。即使不死,服药也没有效果。曾见过患温疫两三天就死了的,都是这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