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1979:上海书画社的木版书
茅子良
中国是发明印刷术的文明古国。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文字和图画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现在的木版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刻版印刷术”。以木刻雕版技艺印刷装订的书,简称“木版书”,亦称“雕版书”,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73年到1979年在上海书画社“复活”了。
上海书画社与朵云轩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朵云轩的名号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动,也有着相应的改变。1900年7月11日(农历六月十五日),“朵云轩笺扇庄”在上海创办。早先设立在今河南路九江路、汉口路一带,制售传统的各种诗笺信纸、账本簿册和各式雅扇,并从事书画篆刻的中介业务,由此呈现出一种文化的气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10月改名“朵云轩静记”,因为老板叫朱静庵,报纸广告则多用“朵云轩”三个字。“静记”于1956年公私合营,1958年4月与其他几家笺扇店归并于荣宝斋(上海)。应该说,朵云轩历史到此中断了,所幸相关人员后来有不少重操旧业。
历史的巧合出现在1956年9月,上海市出版局领导下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建立木版水印室,开始复制中国画,于1958年3月在衡山路237号新建的三层楼,对外挂牌“朵云轩”;1960年11月19日,与同样从原来单位脱离出来的荣宝斋合并,重建朵云轩。重建的标志性特征有两点:一是成立编辑出版部,以木版水印为主,系统复制出版历代国画精品;二是产销结合,营业部设在中华第一街南京东路422号,并有字画收购、产品邮购等业务,向海内外销售,成为书画商店。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朵云轩于8月改名“上海东方红书画社”。1972年美国尼克松访华前,因为内外交流的需要,1月1日易名“上海书画社”。1978年1月1日改名“上海书画出版社”,同时恢复朵云轩名号。到2009年9月8日,朵云轩、书画社改制,分开各自发展。
上海书画社的木版书同木版水印书画艺术品一样,都是传统的手工制作的出版物,仅有一点不同,木版书是1973年至1979年生产的特殊产品。
要说明的是,在这之前的1970年10月,张春桥“指示”,上海成立一个出版社,叫“上海人民出版社”(即人们习称的“大社”),市出版局及各出版社撤销,并成立工军宣队团部,各出版社成立连部,全按军事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