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卢鸿

鸿,字浩然,隐居崧山。博学,善八分书,工诗,兼画山水树石。开元初,玄宗备礼征再三,不至。诏曰:“鸿有泰一之道,中庸之德,钩深诣微,确乎自高。诏书屡下,每辄辞托,使朕虚心引领,于今有年。虽得素履幽人之介,而失考父滋恭之谊。礼有大伦,君臣之义,不可废也。有司其赍束帛之具,重宣兹旨,想其翻然易节,副朕意焉。”鸿遂至东都,谒见不拜。宰相问状,答曰:“礼者,忠信所薄,臣敢以忠信见。”帝召升内殿,置酒。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诏许还山。将行,赐隐居服,官营草堂。鸿到山中,广精舍,从学者五百人。及卒,诏赐万钱营葬。后皮日休为《七爱诗》,谓“傲大君者必有真隐,卢征君是也”。工诗,今传甚多。

【注释】

①鸿:卢鸿,亦有作卢鸿一者,待考。浩:《四库》本作“颢”。

②八分书:隶书之一种,又称“分隶”“八分”“分书”。历代书法家有不同解释,或以其二分似隶八分似篆,故称八分;或以似汉隶之波磔左右分开,如八字分背,故称八分。要之,多以为汉隶的别称。

③泰一之道:老子之“道”的别名,有至高、唯一之意,“泰一”即“太一”。

④中庸之德:语出《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以“中庸”为最高美德,《礼记·中庸》发挥孔子的思想,以“中庸”为美德处世原则,使自己的言行保持中正,不偏向极端,追求中和。

⑤钩深诣微:探索深奥的意义,抵达微妙的境界。

⑥引领:伸长脖子远望,形容迫切地盼望。

⑦素履:原义指白鞋,比喻质朴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世态度。幽人:指隐士。介:骨气。

⑧考父:指正考父,孔子第七代祖先,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皆为上卿,但每一受命,益增其恭,以谦恭著称。

⑨“礼有大伦”以下几句:指君臣之义是人伦大纲,不可废弃。《论语·微子》:“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絜其身,而乱大伦。’”

⑩有司: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赍(jī):携带。束帛: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共十端,每端丈八尺,皆两端合卷,总为五匹,用为聘问、馈赠之礼。

⑪副:符合,顺从。

⑫问状:审问罪状。

⑬“礼者”两句:语出《老子》第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意谓礼节使忠实诚信变少,是引起混乱的首恶。卢鸿这样回答,其实是在跟唐玄宗抗争,唐玄宗诏书中以“礼有大伦”的君臣之义来压卢鸿,卢鸿为了活命,当然不能不来见唐玄宗一面,这是一种妥协,但这并不意味着卢鸿屈服,他见面不行跪拜之礼,后来又不接受官职,都是不改隐士风度的地方。

⑭内殿:帝王召见大臣和处理政事的宫殿。

⑮谏议大夫:唐代设左右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

⑯精舍:既指道士修炼居住之处,也指卢鸿讲道之地。

⑰皮日休: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住鹿门山,因自号鹿门子。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诗文与陆龟蒙齐名,并称“皮陆”。传见本书卷八。《七爱诗》:见《皮氏文薮》卷十,后文引言出自《七爱诗序》。

⑱征君:即征士,旧时对曾受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之称。

【译文】

卢鸿,字浩然,隐居在嵩山。学识渊博,善写八分书,擅长诗歌创作,还会画山水树石。开元初年,唐玄宗礼节周备地再三征召他,都不来。下诏说:“卢鸿有太一之道,中庸之德,探索深奥的义理,抵达精微的境界,确实是让自身高妙。诏书多次下达,每次都推辞推托,使我谦逊地盼望着,到如今已有很多年。你虽然有隐士清白自守的骨气,却丢掉了正考父那样越来越谦恭的忠义。礼仪上有基本的伦理道德,君臣之间的道义,是不能废弃的。请有关部门带好聘问的礼物,重新宣布这个旨意,想必卢鸿会迅速改变原来的操守,遵从我的旨意啊。”卢鸿于是到东都洛阳,进谒朝见唐玄宗但不跪拜。宰相来兴师问罪,卢鸿回答说:“礼节使忠实诚信减少变薄,我岂敢不以比礼节更重要的忠实诚信来朝见呢?”唐玄宗招他登上内殿,备好酒食招待。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卢鸿坚决推辞。又下诏准许他回嵩山。将要离开时,赐给他隐居的服饰,并让当地官府给他营建草堂。卢鸿回到嵩山山中,扩建修炼居住的地方,跟从他学习的多达五百人。等他去世,朝廷又下诏赐予万钱营办葬事。后来皮日休写《七爱诗》,说“能傲然面对一国之君的人必有真正隐居的志向,卢征士就是真正的隐士啊”。擅长写诗,流传到今天的诗篇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