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近代中国牛奶消费:对近代上海乳业市场发展及其管理的考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时段

一、市乳、鲜奶和牛奶棚

本书主要以“市乳”为主,兼及部分乳制品,如炼奶和奶粉。所谓“市乳”(city milk)就是牛奶在液态时,直接售予消费者饮用的普通新鲜乳汁。吴信法:《牛乳及其制品》,正中书局1937年版,第133页。其产地和产品市场,均以大都市及周边区域为限,被学者们称为“城市型乳业”,或者“都市型奶业”。张天才:《养乳牛》,商务印书馆1950年版,第17—19页。蔡无忌、何正礼编著:《中国现代畜牧兽医史料集》,上海科技出版社1956年版,第3页。顾佳升:《都市型奶业的产品定位方向》,《乳业科学与技术》2002年第2期,第51—52页。传统畜牧业一直是分散饲养的方式,而城市型乳业却以集中大规模饲养方式为主,消费对象也是城市居民。直至近年,中国乳品消费主要在城市,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分别为16.48千克、6.9千克李媛、刘芳:《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中国畜牧杂志》2019年第4期,第146页。,结合该年度中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8.52%的数据可知,城镇居民消费的奶制品总量约为农村居民的3.3倍。

鲜奶,一般看来是指新鲜乳汁。但从民国以后,鲜奶和生奶有着很大的区别。鲜奶,指“新鲜纯洁乳汁经过完全杀菌,而装瓶分送,直接零售予饮户之液体状态之乳汁而言”。谢家驹:《乳品学》,浙江文化印刷公司1948年版,第31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更接近于上文所说的“市乳”。在今天,它的定义更符合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定义的“奶制品”(milk product)。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CODEX GENERAL STANDARD FOR THE USE OF DAIRY TERMS, http://www.codexalimentarius.org/codex-home/en/2013年3月14日15:54检索。参见张传毅、顾佳升:《翻译英语术语milk和dairy时的“潜意识”困惑》,《中国乳业》2011年第120期,第18—21页。生奶(raw milk),指“饲养管理适当之牝畜,一头或多头,以清洁合理之方法,全部挤出之纯净新鲜乳汁,并含有政府规定之乳脂肪量及无脂固体物”。谢家驹:《乳品学》,浙江文化印刷公司1948年版,第30页。

从事鲜奶生产,即成为乳业经营者,按照经营规模大致上可分为乳农、乳商、乳场、乳厂。其中,乳场在民国时期较为多见,又称“牧场”,一般在文献中翻译为“dairy farm”,在上海还被称为“牛奶棚”,在1906年出版的《沪江商业市景图》中就有描述,公共租界工部局于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上海公共租界发给各项执照章程》和上海市政府卫生局1931年7月颁布的《牛奶棚管理规则》,都从法律上认可了这种称呼。《上海市政府公报》1931年第99期,第57—58页。所以,本书中所涉及的牧场、牛奶棚、牛乳场或牛奶场等,都是指同一类,即英语的“dairy farm”。

二、为什么是近代上海

在中国历史中,上海并不是最早饲养奶牛的城市,但却是最早出现规模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生产瓶装鲜奶的城市。尤其是上海,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成为东南沿海拥有乳牛场最多、消费者人数最多的城市。吴信法:《牛乳及其制品》,正中书局1937年版,第16页;尤志迈:《关于都市牛乳业的意见》,《中国实业》(第1卷第12期)1935年12月,第2276页。

表1-1 1937年3月乳牛头数和乳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统计月报》1937年第28—33期。

表1-1显示1937年国内(不包括港澳台)各城市中除上海外,青岛的乳牛场最多,牛只数量也最多,每月乳产量也最多。然而,根据工部局1937年统计,公共租界内执照牧场28家,乳牛1946头,日产牛乳36042磅,如果以3月有31天计算的话,则当月产量为1117302磅;即使在上海进入战时状态后,产量降至每天19831磅,则每月产量仍在614761磅,超过表1-1中青岛及其他各城市。Licensed Dairies Summary, Annual Report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1937,上海档案馆藏,(以下为行文方便,将简称为上档), U1-1-950。

上海不仅是南方和沿海口岸中牛奶产量和牛只数量最多的城市,也是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管理较为完备的城市。谢家驹:《乳品学》,浙江文化印刷公司1948年版,第28页。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不少牛奶公司的技术较为成熟,有些员工辞职回乡后就自己办起了牛奶场,这对内地的乳品生产技术产生辐射作用。例如福建福康炼乳厂的黄龙裕曾在元元公司做炼乳技术员,回到福建后,在涵江本地与他人合作开设炼乳工业社,很快就在当地建立炼乳厂。林安禄:《回忆涵江“福康”炼乳厂》,选自政协福建省莆田县委员会福建省莆田县工商业联合会编:《莆田文史资料》第8辑(工商专辑),第54—57页。上海乳业的发展和管理在中国城市中具有领先的地位。

本书所指的“近代”,是指上海开埠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牛奶到底何时成为商品,学界未有定论。但一般来说,最迟至1865年左右,徐家汇附近的乡民在水牛哺乳后短暂的泌乳期进行集中挤奶、稀释、过滤蒸煮,并由他们挑担至街市兜售。此后,随着市场的形成,市政当局的管理也逐步介入,至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后,牛奶市场已初具规模,且人民政府沿用了此前市政机构的规章制度。所以,本研究的时段从19世纪晚期开始,并主要集中在民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