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名人在广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刘少奇

真知灼见明眼人

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刘少奇先后两次到广东,参与筹备召开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领导省港大罢工,促进省港工人阶级的大团结、大联合,为广东和全国的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广东的建设事业,多次来粤视察,调查研究,指导工作。

1925年1月,刘少奇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主任。3月,刘少奇作为汉冶萍总工会代表,来到国民革命大本营广州,参与筹备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

刘少奇直接领导第二次“劳大”秘书处工作,起草或主持起草大会的主要文件,了解大会动态,及时布置工作。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内,刘少奇主持起草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等30多个大会文件,为“劳大”的胜利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0年在全国文代会上刘少奇主席接见广东省代表潮剧演员

4月29日,刘少奇在第二次“劳大”第一次预备会议上提出,全体代表5月1日参加群众示威游行活动,晚上同广东全省农民代表大会代表开工农联欢大会;以大会名义致电赤色职工国际;通电全国各工会团体等,得到与会者的热烈赞同。

1925年5月1日至7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汉冶萍总工会、全国铁路总工会、广州工人代表会四大团体联合发起的第二次“劳大”在国民革命中心——广州正式开幕。全国各地到会代表281人,代表有组织的工人54万。这是一次组织全国工人阶级向帝国主义、军阀和资本家宣战的动员大会。大会总结了三年来工人运动的经验、策略和教训,提出新形势下工人运动的方针和策略。刘少奇会上作关于《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决议案》的报告,这个议案被大会一致通过。

大会通过了由刘少奇主持起草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等文件和决议,宣布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全总”)。全总代表166个工会,拥有有组织的工人54万人。

在第二次“劳大”上,工人出身的香港海员大罢工领导人林伟民任委员长,刘少奇由于领导安源工会、汉冶萍总工会和筹备“劳大”成绩卓著,表现了不凡的领导才干,被推选为全总副委员长,此时他还不到27岁。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劳大”,揭开了全国第二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序幕。大会决定全总设在广州,在上海设办事处。会后不久,刘少奇前往上海组织全总上海办事处,并参与领导上海五卅运动。1925年冬,刘少奇因积劳成疾,回家乡湖南养病,被湖南军阀赵恒锡逮捕。

1926年1月16日,经党的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的营救,刘少奇在湖南幸脱囹圄。

2月19日,刚刚从湖南出狱不久的刘少奇抵粤,他的使命是主持全总工作,任全总代理委员长(委员长林伟民已卧病数月)。在广州期间,他和邓中夏、苏兆征等担负起领导省港大罢工的重任。

此时,轰轰烈烈的省港大罢工已坚持9个多月,国民革命的浪潮奔腾怒吼,席卷南中国。20万罢工工人在省港罢工委员会的领导下,成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重要力量,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然而港英当局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1926年2月22日,即刘少奇刚到广州的第三天,广东海关掌管税务的英国官员贝尔,以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扣留未经查验的货船为借口,擅自下令封锁海关,停止装卸货物,妄图阻断广州及华南对外贸易通道,以期达到扰乱中国内地经济秩序和败坏省港罢工声誉的目的。刘少奇、邓中夏、苏兆征等经过研究,决定迅速采取行动,发动广州各界群众投入反对封闭海关的斗争。25日,全总和省港罢工委员会联合广州各商会,发出《工商联合对粤海关税务司贝尔宣言》,揭露帝国主义“以小故封关”, “妄图断绝我生命”。26日,在刘少奇等的领导下,广州工农商学各界10余万人举行示威游行,声讨和抗议英帝国主义无理封关的行径。港英当局在中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宣布重开海关。

在省港大罢工期间,省港工人运动迅速发展,但各工会之间存在着组织涣散、派系林立、各自为政、行动不统一的现象,未能形成集中统一的力量。为增加省港工人阶级的团结和战斗力,刘少奇多次约请各工会领导人开茶话会、谈心会或报告会,循循善诱,耐心地向他们阐述统一工会组织的意义。在刘少奇等的耐心帮助、具体指导下,省港工会迅速地行动起来。

省港工会统一运动首先从香港工会开始。香港工会统一运动首先从香港运输业、金属业开始。

3月19日,香港运输业工会联合会在广州举行成立典礼。刘少奇亲临大会,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

香港机器工人在省港大罢工期间回到广州后,分别成立香港机工联合会和华侨机器十科工会。经过刘少奇、邓中夏、苏兆征等反复劝导和帮助,两工会同意联合起来,成立香港金属业总工会。

香港运输业工会联合会和香港金属业总工会的成立,构成香港工会统一运动的两大支柱,带动了香港各行业工会的迅速联合,为成立香港总工会创造了条件。在香港各派工会逐步按行业实现统一的基础上,4月4日,刘少奇主持召开香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着手建立香港总工会。15日,香港各工会代表在广州召开香港总工会成立大会。到会代表600多人,代表香港140多个工会组织。刘少奇作《全国职工运动的报告》。23日,刘少奇出席全总、广东省农民协会等6个团体召开的欢迎香港总工会代表大会代表的集会,代表全总将写有“革命前线大炮台”的旗帜亲手授予香港总工会。香港总工会的成立,是省港工运史上一件大事,使全港分散的工会形成了统一的领导机关,使省港大罢工的组织领导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与此同时,根据全总和刘少奇等的指示,广州工会也逐步按系统、行业实现统一。4月1日至7日,广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参加大会的工人团体138个,出席代表1752人。刘少奇参加大会并致辞。会后不久,广州各派工会成立了全市统一的工人代表会,有210多个工会组织参加,代表近20万工人。在广州工人代表大会的带动下,广东全省的工会统一运动日益发展。

省港工会的统一,壮大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和声势,充分显示了有觉悟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刘少奇为统一省港工会所作的贡献,在省港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为总结第二次“劳大”以来工人运动的经验,确定今后的奋斗方针,全总决定于1926年五一节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劳大”。刘少奇和他的战友们废寝忘食,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5月1日,第三次“劳大”在广州开幕。到会代表502人,他们代表全国699个工会团体,124万有组织的工人,并有英、苏、法、德、日等国工会代表参加。刘少奇担任大会秘书长,并代表全总作《一年来中国职工运动的发展》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数十件决议案。大会还向广州国民政府提交了北伐请愿书,号召全国工人积极投身和支持北伐战争。在“劳大”期间,广州连续举行工与农、工农学、工农商学各种联欢盛会,全市如同过节一般,到处人山人海,红旗飘扬。大会接到的来自各省各界的拥护函电多达六七百份,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及各社会团体都表达了对大会的热烈祝贺,以及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希望与信任。

第三次“劳大”闭幕后,刘少奇担任全总常委兼秘书长。在他的主持下,全总设立了教育宣传委员会。1926年6月,全总在广州创办了劳动学院,招收的学员是省港各工会的职员和工友。

解放后,刘少奇曾于1954年、1957年、1958年、1961年多次到广东视察,指导广东工作。其中,1957年他到广东调研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众“闹事”事件时,提出许多真知灼见,给广东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1957年2月18日,一趟专列从北京悄悄开出,向南方疾驰而去。乘坐专列的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和他带领的南下调查组。刘少奇沿着京广线,一路南下,先后到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五省调查研究。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对1956年下半年以来某些地区出现的工人、学生和复员军人在就业、升学、安置等方面出现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困难,发生少数人“闹事”的问题进行调研。

3月29日,刘少奇乘坐的专列抵达广州站。刘少奇不顾旅途的疲劳,一下车就开始投入紧张的调研工作。直到4月11日,刘少奇才离开广州。在这短短的半个月内,刘少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群众“闹事”事件的性质、原因,并提出了许多富有改革精神的思想和主张。

在群众“闹事”事件的性质判断上,他认为群众闹事,属人民内部矛盾。他一再强调,人民内部矛盾最基本的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分配问题上”。他分析说:大家都想多分房子,都希望升学,想多得些工钱,其实,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分配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人民内部矛盾。我们是实行按劳取酬的,但真正实行起来又是很难的。他风趣地说:“你们说你们一个月的劳动值多少钱,毛主席一个月的劳动又值多少钱,我的劳动又值多少钱?我们的劳动是很难计算的”。刘少奇认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问题上”, “上层建筑犯主观主义错误、犯官僚主义错误、犯宗派主义错误就不能适合经济基础,就不能为经济基础服务,而损害这个经济基础”。

刘少奇强调,在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人民内部矛盾已“突出起来”,党的中心工作不再是阶级斗争。他对广东省委负责同志说:“以前主要是搞阶级斗争,现在已经基本上结束(当然尾巴还要扫),今后党和政府干什么呢?就是要管理经济(当然阶级斗争还有一点,还要由公安人员去管这方面的工作),政府就日益成为管理经济的机构,当然也还要有政治思想工作的保证”。他语重心长地要求广东省委的同志要熟悉经济工作。

政府如何管理经济呢?刘少奇在广东调研时,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

在计划方面,刘少奇提出经济计划要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他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组织得不好会阻碍生产,搞得好会促进生产”。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只能计划那几类,而不是几十万种,如只强调计划性,就会挤掉灵活多样,变得简单、呆板。他提出要做到计划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一是要学习和利用自由市场灵活、多样的特点;二是在国家计划之外,各地区、各部门要有各自的计划。

在工业方面,刘少奇提出应该向“地下工厂”(私人开设的小厂)学习。当广东省委向他汇报广州市出现“地下工厂”时,刘少奇插话说,“地下工厂”值得研究,“我们要研究它们的经验,研究它们为什么能赚钱,研究它们的经营方式,要灵活。不要像苏联那样,搞得太死板”; “地下工厂很灵活,钻得很厉害,哪里需要它就搞,这对我们很有好处。我们是不去钻的,我们应看着它钻,我们也跟着钻。前面乌龟扒开路,后面乌龟跟着扒,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我们跟着来,这很好”。

刘少奇工作照

在农业方面,刘少奇提出要切实做好包工、包产工作。4月4日,广东省委向他汇报农业工作,他了解到广东一些农业社包产无法包下去时,指出:包产包不下去,是因为定产的指标问题:农业社要定产高,队在定产低。他认为应定两个指标,包产的指标应定得稍低些,争取超产的指标可定得高些,“总之让生产队有点油水”。他对广东一些地方实行包工到户的做法表示赞赏,“固定地段专人负责,一部分田间管理工作包工到户,可使农民灵活掌握时间,加强责任心”。

在商业方面,刘少奇提出“不能把自由市场搞掉”。刘少奇在听取广东省委汇报自由市场问题时说:“自由市场对我们有利,可以暴露我们缺点,补充国营商业不足,方便人民……这虽然不很痛快,但有好处”, “看来自由市场搞大一点好”。他要求国营商业应当放下架子,向私商小贩学习,采取一些灵活的办法。例如下乡采购、晚间营业等等,搞好对市民的蔬菜供应,国营商业能让群众方便地买到又便宜又新鲜的蔬菜,才能显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当广东省委向刘少奇汇报许多国营商业竞争不过私商时,刘少奇严肃地说:“现私商有钱赚,发横财……这表现社会主义失败,私商胜利。我们搞它不赢,表现无能(虽然我们国家有机器、有军事、有资金),没有小商贩进步,有落后性”,接着,他风趣地说:“私人可以做的生意,为什么陶铸、朱光不能做,省、市政府不能做呢?”他强调:“我们的成本、劳动生产率、利润率都显得落后,不要迷信社会主义一定比资本主义进步。做的结果,我们很多不如资本主义,这样社会主义就要灭亡。”

怎样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众“闹事”事件?刘少奇认为不能草率处理,简单压服,要诚心诚意同群众商量、讨论,解决他们的问题,绝对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办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春,广东发生了多起工人、农民、学生、退伍军人“闹事”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震动全国的“化县麻风村事件”。是年3月,化县(今化州市)兰山乡群众强行阻止在该地兴建麻风村,刘少奇对该县出动警察对付群众的做法提出严厉批评,认为是严重混淆敌我界限,把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他严厉指出:“必须搞清楚,我们现在还有几百万的军队和一些警察,这些是对付谁的……如果对付人民内部的矛盾,对付人民,也可以说,这几百万军队和警察等于没有用”, “如果拿军队和警察去对付人民,那我们就会从根本上犯错误,因为它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刘少奇反复强调,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办法,必须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这是我们过去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现在把这个方针扩大了,扩大到用在所有人民中间,全国6亿人口内部所发生的问题,都用这个方针来解决。”

刘少奇在广东调研时,还了解到一些群众反映比较大的问题,如中小学生升学难、企业工人要求盖家属宿舍、临时工要求转正等问题。

在谈到中小学生升学难问题时,刘少奇提出,全国约有4000万适龄儿童、400万高小毕业生、80万初中毕业生、8万高中毕业生要升学,而国家财力有限,无法办更多的学校,满足他们升学的愿望。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刘少奇提出,只有提倡民办学校,才能解决这个矛盾。他把办学分成三类:一是国家办学,他认为这是“正规军”,要办得正规一些;二是合作办学、集体办学,城乡均可办,他称之为“教育合作社”;三是私人办学。刘少奇主张教育不应由国家全包下来,提倡“发动大家办学,普遍地搞”。

针对临时工要求国家将他们转为固定工的“闹事”事件,刘少奇在广东作报告时说:“如果所有的工人、教职员、干部等等,都是这样要求,行不行?我看,是不行的。”他主张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一是临时工,一是固定工。所谓临时工,“也就是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可以出卖,它有市场,我需要工人,可以雇请你来,签订个合同……合同期满,不解雇也要回去。这也可以叫劳动力自由市场,国家要就雇请,不要就解雇……大家都照合同办事”。

在谈到住房制度暴露的问题时,刘少奇认为,由于职工宿舍房租太低,导致宿舍盖得越多,成本贴得越多,国家投资不但收不回,而且每年连维护管理费都不够,怎么办?刘少奇提出收高房租的设想。为解决住房困难,缓解住房紧张局面,刘少奇主张工人积钱建房,房子归个人所有,也“可以出租、出顶,或出卖”。

(彭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