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年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60周年,也是洪秀全诞生197周年,我们在洪秀全故里花都举行学术研讨会,隆重纪念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厘清太平天国运动的真实历史场景,客观评价运动的历史贡献和深远意义,探讨其历史经验和教训,以传承和弘扬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源。因此,这是太平天国史学界的又一次盛会。
去年10月,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在苏州举行理事会,计划在2011年举行三次纪念起义160周年的活动。一是1月组团与桂平合办纪念报告会,参访广西太平天国遗址遗迹,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座谈,撰写调研报告,提交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政领导。二是8月在南京召开学术研讨会,已经顺利举办,达成预期目标。三是12月在花都举行学术研讨会,并参访洪秀全故居故里,这是今年纪念活动的收官之作。深切感谢本次活动东道主花都区委区政府和洪秀全纪念馆的领导与同志们的精心策划、周密准备和盛情款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和生活环境,我们谨向东道主表示敬意和感佩。深切感谢与会的各位专家聚首花都,共襄盛举,积极提交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热烈研讨交流,为开好本次盛会竭尽心力。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社会”,旨在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视角考察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这就需要具有大历史的宏观学术视野观察太平天国运动复杂多元的后续影响。其实,不同的历史观对太平天国历史作用的评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革命史观认为,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丰碑,开启了近代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先河,为孙中山、毛泽东领导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场景。
2.现代化史观认为,太平天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缺乏现代性的建树,长期战争破坏了江南地区的城乡经济和社会,致使人口锐减,虽然不能归诸太平天国起义者,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腐朽权贵,使汉族地方精英群体进入政坛,催生了洋务运动及后续的现代化变革,同时,太平天国冲击和改变了清朝的权力结构,导致外重内轻,满汉权力逆转,军绅权力扩张,中央集权体制逐渐消解,分裂割据局面不断强化,所以,辛亥革命倾覆了清王朝,却导致民主共和国昙花一现,军阀割据混战成为常态,国家统一和现代化进程也因此遭受挫折。看来,后太平天国时期的政治结构演变对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必须具体分析,不宜妄加论断。
3.有人标榜民生史观,声称战乱、灾害、瘟疫、匪患交相祸害,造成民众大批伤亡,离乡背井,在乡民众则承受战争负荷,在敌对双方交战中,生存状态更形恶化,民生陷入绝境。有些史家据此立论,将民生绝境归诸太平天国,结论是太平天国祸及民生,因此得出“告别革命”的命题。
因此,“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社会”是极具争议的学术议题,学界见仁见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和论述,在现阶段也难以取得共识。三种史观的视角和论据缺乏交集,必然形成不同角度的见解,学界需要理性、包容和整合,只要不是刻意抹黑太平天国,不同史观引出的各种观点都应有阐发和论述的空间,不宜也不可能得出一元化的结论。毕竟人文学科不同于自然科学,难以用模型和数据衡量与界定,只能是百家争鸣,各说各话,我们则应尊重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努力消化,继续探求。
目前,太平天国研究历经几代学者的持续努力和世代传承,已经取得丰硕和优秀的成果,无论在文献资料发掘和编纂、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各类著述的出版面世、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为我们后续研究构筑了难以超越的学术高度。因此,如何学习和继承前辈学者的科学学风,消化和吸纳丰富的学术营养,并在前人的高起点上有所前进和创新,实现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在太平天国史研究因多种缘由处在低谷时段,我们更应付出艰巨努力,持续推进太平天国史研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推动太平天国史研究走出低谷,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近几年来,学界对如何深化太平天国史研究,举行过多次研讨,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议,但是,在实践层面,并未达到预期的绩效,往往是言论多于行动,设想多于实行。我们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对此应承担主要责任,为此,我们应该进行深刻反省和检讨,对未来的研究路径作出新的思考和规划,确定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学术目标,并集中力量,努力攻关,务求达成这一目标。我觉得,太史研究的文献资料基本齐备,主要史实考订和重建大体完成,前辈专家撰写的各类太史著作,包括通史、纪传体历史、专史等,已经达到陈述史学的高峰,如果要在文献资料发掘、史实考订、史事陈述上继续取得重大进展和创新,实属艰难。因此,若要有所创新、突破和跨越,比较合理的选择路径是,在太平天国史的分析框架和解释体系上进行新的思考与建构:突破陈述史学的分析框架,构建以历史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研究的结构史分析框架,同时,结合革命史、现代化史和民生史观等评价体系,建构兼顾文本、实践和绩效的综合性实证性解释体系,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努力撰写一部太平天国史新著。可能这部新著在史学功力、学术造诣和反响上不及前辈学者的创造,但是,如果能够在研究路径、理论方法、分析框架和解释体系等主要学术领域都作出新的探索与尝试,就不失为一项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工作,至少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学术范式和案例。
本人曾经在太平天国战争史研究领域做过长期努力和探索,对其研究路径、分析框架和解释体系都有过新的建构,近几年来,通过太平天国结构史的研究,洪秀全思想结构及其演变、太平天国政治制度、太平天国运动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尝试,对太平天国研究学术史进行了认真梳理、反思和归纳,故而提出对研究路径作出新的选择。应该说,这一思考不是一时的感性想象,而是经过多年学习和研究实践作出的理性选择,属于个人的浅见,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教。
如何实现新的研究目标?
1.集合有志于此项研究工作的学术同道,组成精干的研究团队,适当分工,承担各自领域的研究工作。
2.针对太平天国史涉及的各个学科领域,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太平天国史实,进行思考和探索,得出新的学术心得和构想。
3.举办多次小型的专题研究交流会,初步建构各领域的研究路径、分析框架和解释系统。
4.汇集和整合各领域的建构成果,确立太平天国史的分析框架和解释体系,编写撰述提纲,进行深入交流研讨,落实撰稿任务。至此,可以进入撰稿阶段。
可见,成功的关键在人,在具有新目标新思维新动力的学者加盟参与,尤其是中青年学术精英更具灵气与活力。太平天国结构史成功推出的经验表明,精干求实、有志有为的学术团队是推动学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可以达成学术成果和人才双丰收的绩效。
当然,这只是个人对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点思考,在座各位专家都有自己的学术规划,如果形成合力,就能汇聚成宏大的研究声势,取得多方面的学术成果,共同推动太平天国史研究走向新的繁荣。
预祝本次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致辞者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