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危局,戴安澜率第200师作先锋
1942年2月16日,在保山原地待命的第5军接到来自重庆最高统帅部的急电,文曰:“据英代表要求,仰光情况紧急,请速派第5军入缅。”“所有野炮、战防炮均应随同出发,装甲兵团先作出发准备。”
杜聿明立刻发兵,通知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中路的先头部队出发。
中国远征军出国前的动员大会
整装待发的第200师很快就抵达惠通桥,跨过铁索桥到了怒江对岸,经松山、龙陵、畹町,部队逶迤前进,十来天就跨出国门进入缅境。这里有较好的公路,部队往西南方向前进,经新维到腊戍。腊戍有铁路通往仰光,一路上不是很顺畅,由于车辆不足和管理不善、计划不周,加之日军以及缅奸破坏等,时走时停。尽管如此,经过十几天长途跋涉的官兵已疲惫不堪,有交通工具代步总比步行好,这样可以减消官兵不少怨气和舒缓他们着急的心情。
火车载着第200师官兵经细包、梅谋(又称梅苗或眉谬)、曼德勒(瓦城)、密特拉、瓢背、羊米典、开当岗、平满纳(又称彬文那)、叶达西,到达终点同古(东吁)。首先到达的是第200师附骑兵团及工兵团的一部,此时为1942年3月8日。这天,缅甸重要港口城市仰光失陷。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是黄埔骄子和民族精英,他的成长历程和爱国心路充满着传奇色彩。
戴安澜,号海鸥,安徽无为县仁泉乡风和村人,1904年生。幼年时,家境清贫,其父戴礼明以养鸭为生,借岁末年头,随戏班献唱,略得报酬,补贴家用。其父教子有方,平日常以戏中人物之忠奸善恶,谆谆相教,这样戴安澜幼小的心灵中便有是非正邪之观念和价值之取向。
1918年,戴安澜在读私塾的基础上又拜在桐城著名人士周绍峰门下深造。周绍峰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气节教育,诲人不倦,使戴安澜深受教益,在品格方面更上一层楼。周绍峰常对人夸赞:“此子禀赋优异,后必有成。”
1923年,戴安澜考入陶行知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更受陶行知所传播的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思想更加成熟。
1939年戴安澜在全州
1924年年初,在广东任粤军团长的叔祖父戴端甫来信告知黄埔军校招生事,戴安澜很高兴,马上收拾行装南下广州赴考。他因身体瘦弱而没有通过复试,但从戎决心不改,便到广东革命军中去当兵。在连队里,他刻苦锻炼身体,身体逐渐健壮起来。1924年年底,他终于如愿以偿,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在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1926年1月,戴安澜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排长。次年春,又调入黄埔军校入伍生第2团任区队长。
1928年,戴安澜调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任连长,后历任中央军校少校区队长,教导第2师迫击炮连连长、营长、中校团附,第4师补充团团长,第25师第145团团长等职。
1933年2月,戴安澜随部参加古北口战役。是役,戴安澜所率的第145团与第146团奉命分占古北口南天门西侧高地。3月12日拂晓,日军以主力向第145团正面攻击,日机数十架轮番轰炸,敌重炮集中射击,竟日不断,同时以大部分兵力向我右翼延伸包围。由于第一线阵地失守,第25师陷于孤立,全线处于被动态势。激战至午后3时,战斗力消耗极大。当时右翼之敌有增无减,我方通信联络中断,虽众寡悬殊,但全体官兵仍奋勇杀敌。为了缩短战线,取得更好的战机,戴安澜指挥部队转换阵地,至古北口西南2500米的南天门一带高地。经过昼夜激战,击退敌人多次进犯,使进犯之敌遭受重大伤亡,友军原将军楼右翼阵地失而复得。
强将手下无弱兵。在这次战斗中,戴安澜派出的一个军士哨所,因远离主力,在变换阵地时,仍令其坚守岗位继续战斗,该哨所先后毙伤日军百余名。敌人恼羞成怒,用飞机大炮联合轰击,哨所勇士在顽强拼杀中全部阵亡。日军占领哨所后,发现只有七名战士尸体,深为敬畏,便将这七位勇士遗体掩埋,并树“支那七勇士”墓碑一块。
“七七事变”之后,戴安澜已升任第25师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平汉线上的漕河战役和漳河争夺战。1938年参加鲁南会战,率部火攻陶敦,智取朱庄,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5月,奉命转战艾山,打退敌数十次进攻。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们奋斗的日子,勇敢就是生存,怯退就是毁灭,绝不容徘徊犹豫,敌人绝不会恩惠!祖国的存亡操之于我们自己,敌人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们不要问敌人的力量如何,先要问自己的志气如何。……兴亡是我们应负的责任!我们只有决心前进,以扬威于世界,列祖列宗之灵,当含笑九泉。”
戴安澜很注重对部下进行爱国精神教育和技能训练。他回顾历次作战失利的经验教训,认定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的努力,旺盛的士气来自官兵的爱国热情。他特意录下文天祥的名诗《过零丁洋》和岳飞的名词《满江红》,印发给各级官兵熟读强记,还经常给部下讲述法国小说家都德洋溢着浓郁爱国情怀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以精忠报国的精神来激励官兵的爱国热忱。为了提高官兵的军事技能,他拟出条陈12项,呈送师长核准后,集合全体官兵逐条讲解。后又撰写教育提纲一份,作为全旅教育的蓝本,还经常到各营、连,亲自教练官兵利用地形地物的能力和射击、刺杀等军事技能。
1938年5月,戴安澜升任第89师副师长。8月,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阻敌于瑞昌、阳新间。
1939年1月,戴安澜升任第5军第200师师长。12月,率部参加桂南会战。该师奉命进行昆仑关正面争夺战,他亲赴战壕指挥,身负重伤,仍不下火线。在友军的配合下,激战数日,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等4000余人,取得昆仑关大捷。
昆仑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了该役的战斗经过,盛赞戴安澜有宋朝大将狄青的风度,连日本东京的广播机构也认为此次战役为开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壮烈,承认戴安澜作战勇敢。
1942年3月,戴安澜奉命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中路的先锋,孤军深入岌岌可危的缅甸,开至同古(东吁),占领阵地,阻止日军从仰光沿公路向曼德勒推进。出征前,他自写自谱战歌《战场行》以激励官兵,歌词曰:
弟兄们!向前走。弟兄们!向前走。五千年历史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头,落在我们的肩头。日本强盗要灭亡我们的国家,奴役我们的民族。我们不愿做亡国奴,我们不愿做亡国奴,只有誓死奋斗,只有誓死奋斗,只有誓死奋斗。……
第200师官兵就是高唱着这首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出国门踏上征程的。
他又以诸葛亮出征的故事自勉,气壮山河地赋诗两首: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策马奔车赴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诗言志,这两首诗充分表达了戴安澜为国杀敌、扬我国威的决心。最后,他为国战死于异国他乡,这也是求仁得仁啊!
戴安澜的麾下聚集着不少黄埔精英,主要有:
副师长高吉人,字善庭,陕西省靖边县人,1902年生。少年时入横山高小,1920年至1924年在榆林中学读书,是同为黄埔四期的中共名将刘志丹的学长。1925年冬,至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后编入第四期步兵第1团第9连。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第1军服役,1937年装甲兵团成军时任补充营营长。桂南保卫战时,任第5军第200师第598团团长,在昆仑关之战表现出色,战后晋升为第200师少将副师长。
第598团团长兼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字重生,广东省文昌下水村(今海南省文昌下水村)人,1906年生。其叔父为黄埔二期郑介民。受郑介民的影响,郑庭笈于1926年夏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编入步兵第2学生大队第8中队第30区队。毕业后转入该校位于广州天字码头附近的高等教育班步兵队学习,其间适逢广州起义发生,城中兵荒马乱,郑庭笈虽置身于红白之外,但一日数惊,最终还是有惊无险。他还冒险到惠东路长塘街第42号通知其身为共产党员的族叔父郑兰先要注意安全。
之后,郑庭笈到国民党中央军任职。1933年冬“福建事变”时,担任李默庵第10师第58团团副,随第10师到福建镇压第19路军。
郑庭笈
1937年10月,郑庭笈率部在山西参加忻口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日军遭到沉重打击,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中国军队阵亡团营以下官兵万余人,负伤官兵2万余人,郑庭笈也身负重伤。他从此离开了服役多年的第10师。1939年,郑庭笈任荣誉第1师第3团团长。荣誉第1师的门槛非常高,官兵必须是立有战功、伤愈归队才可加入。该师1938年成立于湖南浏阳,师长郑洞国(黄埔一期)、副师长胡家骥(黄埔五期)、参谋长舒适存。
荣誉第1师隶属第5军,参加了昆仑关战役。郑庭笈在此役中有两处突出的战绩载入史册:
一是在九塘战斗中击毙日军第12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1939年12月24日下午4时许,郑庭笈率第3团运动至九塘两侧高地时,正遇日军第21联队主力强行向昆仑关增援。郑庭笈用望远镜观察九塘敌阵地,发现九塘公路边的大草坪上有日军军官集合讲话。机不可失,擒贼先擒王。郑庭笈立即命令第1营在高地上占领阵地,迫击炮连、重机关枪连集中火力向敌猛击。日军未料到中国军队已悄悄摸到附近,猝不及防,在猛烈炮火轰击下,中村正雄被击毙。
二是夺取界首高地。界首,是昆仑关东北的险要高地,山势巍峨陡峭,其东西侧可居高临下俯瞰昆仑关,军事价值极高。若要夺取昆仑关并在那里站住脚,一定要夺取并控制界首。
战前,杜聿明打电话给郑洞国询问荣誉第1师有没有办法攻克界首高地。郑洞国向杜聿明表示有办法,即令郑庭笈率第3团承担这个艰巨任务。郑庭笈采取强攻失效后进行智取,在第二天上午全歼守敌,占领了界首。1939年12月31日,失去屏障的昆仑关日军被消灭,昆仑关完全克复。
昆仑关战役后,第200师第598团团长高吉人升任第200师副师长。杜聿明对荣誉第1师在战役中的出色表现尤为满意,除了奖励有功将士外,还多次与郑洞国商议,希望能从第2团团长汪波(黄埔三期)和第3团团长郑庭笈这两位骁勇善战的团长中,选一人到第200师去。郑洞国忍痛割爱,让出郑庭笈。这样,郑庭笈转任第200师第598团团长兼步兵指挥官。
第599团团长柳树人,又称刘树人,别号仲华,贵州省安顺人,1906年生。贵州省立第二中学毕业,1926年年初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入第五期步兵第1大队,未及毕业因北伐前方需要,赴南昌北伐军中见习,随军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1934年入南京中华门外辎重兵学校学员总队任中队长。后改任交通兵团中校营长。交通兵团并入装甲兵团后仍任营长,参加淞沪保卫战。
第200师成军后,柳树人任该师第599团中校副团长、上校团长,曾先后参加武汉会战和桂南昆仑关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