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况
下底村是千年古邑,潮阳的著名村庄,地处榕江南岸,已有700多年的建村史。下底河道蜿蜒交错,古榕参天,绿荫环绕。穿行于村中,或丝弦绕耳,或鸟语花香。村中的古建筑风韵浓郁:灰墙林立,红瓦鳞次,气势恢宏。文武遗韵,环绕古寨。
下底村东、西、北三面被农田环绕,有河穿村而过,大小池塘散布村中,明清时期的老建筑主要集中在寨内及其北部。村内超过70%的建筑是传统建筑,包括两座“驷马拖车”(黄武贤提督府、黄金福总兵府)和多座祠堂、佛教居士林、书斋旧址等。这些建筑承载着下底村的宗族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和先贤的爱国精神。“文武遗韵环绕古寨”概括了下底的文化特质。“文”指下底村的书斋教育文化,“武”指下底村两武将的精神。
下底村在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的区位图
下底古榕 黄佳佳/摄
居士林古树与古树娘娘庙 黄佳佳/摄
下底村民俗为典型的潮汕民俗,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跟下底寨门相关的婚娶习俗、端午龙舟掠尾赛、夜间的祭祖活动等。民间艺术也丰富多样,潮州音乐、剪纸、猜灯谜等仍在以各种形式薪火相传。下底村也因此于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最具潮汕特色村落”。
第一节 地理环境
潮汕平原位于粤东沿海地区,是广东第二大平原,水网密布,自然环境优越,三大母亲河——韩江、榕江、练江穿流而过。下底村地处榕江中游南岸,水资源丰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6′~116°27′,北纬23°28′~23°29′,东西宽约1.6千米,南北长约1.9千米。
下底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末年下底一世祖黄经德开创厦林黄氏家族之时,当时下底为潮阳县辖地,受辖于潮州。经过几番变迁,今下底村为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管辖的一个行政村,南距关埠镇中心约5千米,东距汕头市区约50千米,西距潮阳高铁站约17千米,北距揭阳潮汕机场约24千米。
明隆庆《潮阳县志·潮阳县境内图叙》中曾如此描述古时的潮阳县:
县地地气卑湿,海气上蒸,四季长春,三冬无雪。一岁之中,暑热过半。一日之间,气候不齐。有时怒涛夜号,断虹先现,则飓风大作,其小者俗称水荡。或久旱欲雨,久雨欲晴,则江海之滨,常有火柱见。
下底村处于沿海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多阴雨,气温偏低;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如《投荒杂录》所记载:“岭南诸郡皆有飓风”;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寒露风较多。
下底村村域面积约3.27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约0.6平方公里。土层深厚肥沃,以榕江冲积平原的冲积土、沉积土、坡积土壤为主。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香蕉。下底村小溪绕村居,溪水流通榕江,又有逾10棵百年以上的参天榕树,初夏,火红凤凰花点缀于溪畔桥头,沿溪一派生机。
在当今现代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下底村民意识到,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文化建设与生态平衡为代价,故很注重保护古建筑等文化遗产,重视村庄的绿化,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历史沿革、环境景观、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来看,下底村都不失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之一。
第二节 人口分布
下底村村民主要为黄氏宗亲,由下底六世祖黄应进的第三子黄无为和第四子黄博叟的后代组成。三房的后代主要分布在下底村北部,四房的后代主要分布在下底村南部。与下底村有宗亲关系的村庄包括堂后村、埔上村、洋心村、溪头村、新荣村、揭阳渔湖镇塘埔村、澄海浮陇村、达濠葛洲村、桑田东门(今河溪镇)、普宁南径镇磨石坑村、金灶镇灶市村等。
2017年,下底村村委会和汕头大学兴潮社、下底文化青年协会联合以“下底村村民传统观念”为主题展开调查。该调查通过网上发放问卷以及走访村民填写问卷,广泛在各年龄段下底村村民中收集数据,共获有效问卷545份,并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如下现象:
下底村人口逾8600人,其中21~30岁的村民约占22%,在下底村各年龄段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与41~70岁的村民相比,该年龄段的村民对村史的了解较少,但有更强的渴望去了解村史,这意味着下底村需要开展针对年轻人的村史科普工作,通过年轻一代把下底文化传承下去。
全村有1763户,其中5~6人的家庭共719户,占总户数比例最高,约41%。过去,在下底村村民中也普遍存在“一定要生男孩子来传宗接代”的观念,而今这种观念渐渐淡化。“关于下底村村民传统观念的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村民不大认同“重男轻女”的观念(也有一些村民表示如果生男孩会更满意),但部分年龄段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如相比61~70岁的村民,11~40岁的村民对“一定要生男孩传宗接代”的观念相对淡薄。在调查中我们也多次听到“搭埠姿娘平样”的说法,可以看出下底村村民中“重男轻女”观念的衰落。
下底村常居人口约5128人,村民们通常去往汕头市区、揭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求学或谋生。“关于下底村村民传统观念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下底村民认为只要有发展前途,就算远离家乡也是可以理解的。对这种观念的认同度与年龄成反比,如11~30岁的村民与71~80岁的村民对此观念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11~30岁的村民比71~80岁的村民更加认同“为了发展前途远离家乡去打拼”的做法。
而下底村各年龄段的村民均认同“如果在外打拼,养老要回家乡”的观点。另外,在有关下底村的微信公众号推文的留言记录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为下底自豪”“很想回家”等言论,从中可以看出不少在外村民对家乡下底村强烈的归属感和思念之情。
下底村人口年龄段分布及男女人数柱形图(截至2017年1月)
第三节 经济状况
下底村历来以农为本,粮食产量自给有余,下底村所在的直浦素有“潮阳粮仓”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下底村的家庭手工作坊,如豆制品制作、粿类制作等约有10家,同时有越来越多村民开始办起小型缝衣厂、玩具厂、耳机厂等,建筑业的兴起也吸纳了村中不少剩余劳动力。据下底村村委会2017年的统计,全村年收入3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为7010元,全村有低保户220人,五保户29人,两者约占全村人口的2.8%。下底村村委会、老年人协会、净心精舍、佛教居士林等组织每年都有相应的扶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