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系的形成及其源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言

近年来,有关客家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受到众多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几成显学。各种大小型研讨会次第召开,专门性的杂志和研究书籍也不断出版,成果不少。“客家学”的兴起,是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界的一件喜事。

研究“客家学”,自然是以“客家”为界定的。我们必须先弄清何为“客家”、客家的源流是什么,才能对客家的历史文化诸般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客家的源流问题似乎没有什么疑问,绝大多数的“客家学”研究者都信奉罗香林教授于三四十年代的研究成果,认为“客家人是汉族里头一个系统分明的、富有忠义思想和民族意识的民系;客家先民是因受到了中国边疆少数民族侵扰的影响,才逐渐从中原辗转迁徙到南方来的;而且自认为是中原最纯正的正统汉人的后裔”陈运栋:《台湾的客家人》,台湾台原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台湾学者陈运栋在《客家人》一书中指出:

罗香林先生为名史学家……他于民国二十二年(A. D.一九三三)出版《客家研究导论》。于民国三十九年(A. D.一九五〇),在香港崇正总会三十周年纪念特刊上,发表《客家源流考》。这两本书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作品,为此后的客家问题研究者指出了一条正确的路线。陈运栋:《客家人》,台湾联亚出版社1981年3月第5版,第3~4页。

罗香林教授的研究,比较强调客家的血统的追寻,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即社会上存在着某些“客家非汉族论”以及“客家为汉族与苗、瑶、壮、畲等族的混血种说”的偏见,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社会意义。这种研究方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时至今日,许多研究者仍然过分强调客家历史源流与文化的特殊性,有些论者把客家问题孤立起来,“把它与汉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割裂开来,有的甚至对立起来,于是越谈越玄,越走越远”。有些论者则称“客家是中国最优秀民族”, “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一族都强”。吴泽:《建立客家学刍议》,载《客家学研究》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这种过分强调客家历史与文化特殊性的研究倾向,是值得重新探讨的。

十年来,我断断续续地在福建、广东、江西一些城乡做社会调查,翻阅了不少客家与非客家汉民的族谱,从而逐渐使我对“客家是中原最纯正的正统汉人的后裔”的传统观点产生了怀疑,同时也引起我对客家源流重新探讨的兴趣。日积月累,居然搜集了不少资料,整理起来,便成了这本小册子。

在这本小册子里,我对客家源流的看法,概括起来说,就是客家民系是由南方各民系融合形成的,客家血统与闽、粤、赣等省的其他非客家汉民血统并无差别,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一千多年来大融合的结果。这种观点,当然与罗香林前辈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我的研究,完全是建立在罗香林教授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本书吸收了罗香林教授的不少合理观点,并非刻意标新立异。

为了论证我这观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摆出大量的史实记载,用坚实的资料支持论点。同时,本书所引用的族谱,有许多借阅于民间私家,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笔者尽可能地在书中加以引证保存。因此,本书或有堆砌资料之感,敬希同好们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