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岭南文化名家·梁素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两汉”话楚粤

在晋京汇报演出后的座谈会上,田汉同志指出:由于武汉地处南北中心,是水陆交通枢纽,各方面接触多,交流面广,各剧种互相吸收、影响,再加上艺人的不断改革,武汉汉剧较20年代有了很大变化,跟缺乏交流的广东汉剧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建议广东汉剧团回武汉“娘家”去“演一演”,“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讨”。在田汉同志的建议之下,广东汉剧团在回归途中,在武汉市公演40天,盛况热烈。演员们一边演出,一边与当地名伶交流技艺,提高自身表演艺术。

武汉汉剧院打出“欢迎广东汉剧回娘家”的标语,热烈欢迎广东汉剧团来武汉交流演出。两个剧团互相观摩,切磋技艺。武汉汉剧院为广东汉剧院安排了专场演出,有老一辈名家,也有年轻一代各行当的新秀,演出了《疯僧扫松》《上天梯》《采菊花》《打瓜园》等剧目。梁素珍跟武汉汉剧院学习了传统剧目《宇宙锋》。

两个剧种虽都称为“汉剧”,也都同属于皮黄声腔,但在语言、唱腔、音乐、伴奏乐器上有所区别,自成一格。湖北汉剧用湖北话演唱,伴奏乐器是京锣、京胡;广东汉剧用中州音韵普通话演唱,伴奏乐器有:头弦、扬琴、琵琶、二胡、大苏锣、高胡、筝、箫,另有特色武场乐器:吊辣子(用于开台戏,开打之前,以激昂的场面渲染气氛)。广东汉剧的乐件比湖北汉剧丰富,表演较古朴,唱腔缠绵。广东汉剧扎根于广东本土几百年,音乐上吸纳了中原音乐、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广东汉调。广东汉剧与汉调不可分割,汉乐丰富了汉剧,反过来汉剧的排调又丰富了汉乐。因为汉乐的加入,广东汉剧有情绪音乐的渲染,而湖北汉剧只用锣鼓点。广东汉剧的大苏锣用于文场音乐中,深沉、古朴。

1957年,晋京演出前夕,田汉到广东汉剧团(汕头)座谈,与会人员有黄一清、黄桂珠、黄粦传、梁素珍,谈到广东汉剧与湖北汉剧的区别,因为广东汉剧偏于粤东山区,与外界较少交流,因此广东汉剧从唱腔到表演、语言都较为古朴,保留了更多原生态的形式。而湖北汉剧则已经走得更远一些。田汉提议让武汉汉剧院院长陈伯华来看看广东汉剧。广东汉剧团晋京汇报演出结束,临别田汉赋诗送别:“年来汉戏流纤巧,古调应弹向楚都。”(1957年6月1日《人民日报》)田汉的意思即:“湖北汉剧老生红净等唱腔调门高,使用假嗓,争论颇多。青衣多走小腔,不甚注意报字,每脱离人物感情。此意曾与吴天保、陈伯华同志等谈过。汉剧团将到武汉演出,我以为应向广东汉剧学习。”

没有交流就没有鉴别,两剧院通过加强艺术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了自身的表演艺术。

60年代初,武汉汉剧院派人来广东汉剧院学习伴奏乐器演奏。广东汉剧院请湖北汉剧院的老师来教基本功。广东汉剧以文戏见长,武戏较弱,因此请了武汉汉剧院的武生老师教武戏。武汉汉剧院李桂英为广东汉剧院培养了新一代的武旦:曹城珍、赖笑莲,武生:余耿新、杨洪旋等。请陈惠龙(在广东汉剧院坚持到退休)、闽亦斌(从50年代坚持到“文革”结束)教全团的基本功。老生闽亦斌教授梁素珍《打渔杀家》中的做功戏。同时也聘请上海京剧团周菊芳(男旦、武旦,一直到退休)教基本功,带剧团演员练功,一天毯子功、一天靶子功,定期考核。早上练功,吃完饭后排戏,教授武功戏。余耿新、曹城珍、赖笑莲、杨洪旋表演的《拦马》《闹龙宫》《闹地府》《打店》《三岔口》,表演的武戏非常精彩,重新恢复了广东汉剧的武戏。80年代初,去新加坡演出,要求演大棚戏,演出《齐王求将》,黄桂珠老师演的《齐王求将》因为没有武旦,所以没有武打的场面,是以文代武。梁素珍正因为60年代打下了一定的武戏基本功基础,所以80年代演出《齐王求将》武戏的时候才能够胜任。

1963年,武汉汉剧院院长陈伯华来广东开会,省委书记特意安排其来广东汉剧院交流,她没有一点名角的架子,非常真诚。陈伯华与广东汉剧院合作演出《柜中缘》(陈饰演小花旦,表演惟妙惟肖),与湖北来的汉剧老师凃顺贵合演《梅龙镇》。两个剧种合作演出一出戏,是一个少有的场景,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梁素珍虚心学习,抓住每一瞬间。艺术交流在于艺术间相互的启迪,借鉴及艺术思维的开拓。梁素珍虚心向陈伯华大师学习了旦角的基本身段,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陈伯华的表演给人艺术的享受,名不虚传,有她独到之处,一个名家的表演能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境界,确实是实至名归。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学了多少,下了多少功夫,在舞台上一出手就看得出来。梁素珍悟道:要想在艺术上不断超越自己,就要勤学苦练,才能厚积薄发。

两个剧种的交流,让梁素珍明白了剧种个性的重要性,中国戏曲百花园丰富多彩,各属一方,守住了剧种的特色,才保住了剧种的立身之本。后来,梁素珍担任剧院院长,更有一种明确的认识,剧种特色模糊或淡化,就会失去剧种的价值与魅力。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剧代表性传承人之后,更明白责任重大,传承好剧种的特色,才能保存剧种存在的价值。梁素珍经常告诉她的徒弟:不是教你保守,一成不变,而是不要变得面目全非,音乐、唱腔、表演风格一定要守住,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