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留校工作
刚刚闭幕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抗战的形势,明确提出:当前的紧急任务,是广泛发展敌后的游击战争,建立和巩固更多的抗日根据地,大量设立各级培养干部的学校,大批培养和提拔有胆有识能作能为的党员干部和非党员干部,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毛泽东接着在抗大的干部会上发表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有组织有系统地把抗大分散到各地去办的讲话,并就此征求了晋东南八路军总部领导人的意见。抗大根据上述精神制定方案,获中央批准后开始实施。抗大改变建制的新方案包括马上在晋东南和晋察冀各成立一所分校。“越抗越大”的抗大,急需补充一批教学人员和机关干部,这些人部分是从每一期的学员中物色、挑选,经短期培训后参加到教学和教辅工作中去。大地是班里表现突出的一个,他学习认真努力,工作积极主动,对自己要求严格,与学员们的关系也处理得很好。与进校前相比,进步快,也在校加入了党组织。所以,当学校准备从这一期学员中选拔一些人留在抗大工作时,大地毫无悬念地被选上了。组织很快找他谈话,征求他的意见,以便把这件事定下来。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服从组织的安排,只要组织需要,我无条件地接受。
林西在延安
1939年1月,大地由一名新四军战士、抗大学员转变为抗大训练部的一名政治助理员。他回到延安抗大总校,经短期培训,就上岗了。这时,抗大的训练部部长是王智涛。训练部下设三个科和一室一馆,其中有军事教育科,科长是刘清明。政治教育科,科长是张如心。技术科,科长是惠子明。编译科,科长是张成功。研究室,主任是贾白水。图书馆,主任是马义。
大地担任的政治助理员,是训练部政治教育科下属的教辅人员。大地过去对文学、历史课都很感兴趣,阅读了不少书籍,文史知识丰富。在抗大学习时,对政治理论也下了很多功夫,这次让他担任政治助理员,也算是用他所长。
在抗大学习,政治教育是与军事教育并重的学科。大地的工作包括协助政治课教员管理学员,发放教材,参与组织学习讨论,协助教员辅导学员,组织考试等。从学员转变到教辅人员,他不敢怠慢,对第五期的政治科教材再认真地学习了一遍,力争有学员需要请教时,能够做到应付自如。
大地将要服务的学员,属抗大总校第五期。对这一期的招生,党中央和抗大的领导都很重视。为抗日培养大批干部,抗大把招录条件放得很宽。1938年8月9日,毛泽东、林彪、罗瑞卿就电告各战略区,指出:抗大第五期需招大批学生,凡热心愿来此就学之青年学生及工人分子,年龄、性别、信仰、学历都不加限制,一律欢迎,随到随收,来者不拒。由于党中央及至全党全军的高度重视,使抗大第五期的招生在抗战极困难的情况下,仍招收到学员4962名。这批学员分布极广,分别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西康、青海等地。还有华侨95名和来自朝鲜的学生26名。这支来自五湖四海的庞大队伍被编为5个大队,41个学员队。
1939年1月28日,抗大总校第五期正式开学了。这时,校址仍设在延安。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出席了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了抗大是学军事政治的学校,我们有特点,我们学的东西,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还有艰苦的工作作风。抗战一定要胜利,这是政治方向。不怕任何艰苦困难,要坚持着,不要半途而废,不要学张国焘,也不要学汪精卫。毛泽东鼓舞斗志的讲话,使广大党员深受教育。
大地从学员到教辅人员,这种身份的转变,要求他不再是只关注学习,而是要提高工作能力与水平,包括组织发动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写作能力、协调能力等。为适应新的工作,大地注意虚心学习,仔细观察,取长补短。在留校工作的一年时间里,他经历了几大项的工作,都能够完成好任务。
最早是学习抗大政治训令。1939年2月20日,为了保证第五期教学任务的完成,抗大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签发了抗大政治训令。政治训令共七个条款,包括要求政治工作要提高全体教职学员与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在建设学校党的基本任务之外还应特别注意深入传达党的六中全会决议,使全体人员了解形势与任务,增强信心,以利教育计划的全部完成;要与困难作斗争,开展节约运动、生产运动,干部与党员要成为模范;加紧干部中的工作,第五期教育计划与一切工作任务的完成干部起着决定作用;巩固过去的成绩,改善工作制度;严密党的组织,加强党的教育;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
作为队里的政治助理员,大地参加了政治训令的学习。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热烈讨论,相互启发,加深认识与理解,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政治训令也如一面镜子,让教职员和干部时时对照检查工作。大地所能做的是时时保持工作热情,努力工作,深入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生产运动、节约运动,与学员和教职工搞好关系,交朋友。
抗大政治训令的发布,对完成第五期的教育计划的确起到了促进作用。
与学习政治训令的同时,学校还进行了工作大检查。其实这项工作早在大地毕业前就已经开始,但一直延续到第五期学员进校学习。这是党中央直接部署的一项工作,在各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机关、学校和群众团体开展,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使干部的思想和各项工作更好地适应抗战新阶段形势的要求。毛泽东在1938年12月12日曾为抗大校刊《检查工作特刊》题词:检查越深入,越彻底,越能够发挥学校成绩,克服缺点。为了提高所有参加者的积极性、活跃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中共书记处还发出通知,提出奖励规定。抗大也在1939年1月13日成立了有校领导参加的抗大检查工作委员会,并且确定了这项工作大检查的方针和办法。方针是: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做到认真、切实、深入地检查工作;发扬民主,全面估计优缺点,有功者奖,有缺点、错误的指出来,但不记账。检查的方法是由下而上,先个人自我检查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而检查学校的各项工作,直至校首长的领导工作。
这是大地参加革命以后遇到的第一次要自我批评、自我革命的工作。他认真按照学校要求,对自己到抗大后近一年时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作了认真梳理,全面评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然后,也对学校的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在剖析自己时,既谈到在抗大与党组织的帮助下,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的提高,军事知识的增加外,也谈到自己虽然在班里、队里文化水平不算高,但由于学习认真刻苦,所以都能取得较好成绩。在担任政治助理员不久,也学着写了一些中国革命问题的提纲。由此,滋生了不少自负情绪,认为自己不比一些大学生差。通过学习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敢于从思想上,从严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这十分难能可贵,也使他能够从此轻装前进,并获得同志们的好评。
这时,抗大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即开展生产自救运动。1938年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统治集团逐步加紧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上陕甘宁边区在这一年又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这更加重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财政经济困难。同时这两年中,成千上万的各届人士奔赴延安,他们的衣、食、住、行也都成为问题。为此,党中央适时发出号召:开展生产自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1938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对抗大的干部发表了著名79讲演。他说:现在财政经济这样困难,我们是等着饿死呢?还是把抗大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我们不仅要把抗大办下去,办得更好,而且还要发展、扩大!手拿锄头是可以开荒的,这个叫自力更生。
为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抗大于1939年2月9日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大会,副校长罗瑞卿作动员,要求把生产运动列入教育计划,统一安排时间,做到不劳动者不得食。还做出计划,要求全校教职学员开荒2万亩,生产粮食6600石;生产衣服5000套;每人生产鞋袜绑腿若干双、件;全校全年肉菜自己解决。
此后,首先打造开荒工具——锄头、镐头、铁锄等。各根据地大力支持,运来钢铁,教员学生齐动手,打造工具。4月,全体教职学员便向四周的荒山进军了。
大地虽然出生于农村,但自小上学,后来当布店学徒、店员,充其量只干过一些力气活,对于农活是不熟悉的。这一次,一双看书、打算盘、写文章的手握起锄头,开荒种地,很快双手就起了水泡,教员学员中的知识分子大都如此。但是,为完成任务,谁都不甘示弱,咬咬牙就坚持下来了。经过一段时间开荒种地,抗大计划的开荒目标竟基本完成,秋后打下的粮食达到了100多万斤,基本上解决了留在延安的抗大三分校教职学员当年的口粮。
1939年6月1日,是抗大成立三周年的纪念日,抗大在延安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纪念活动。当天下午,在延安南门外的体育场举行庆祝大会,气氛隆重而热烈。教职工在左边山腰上用青草就地裁剪成“抗大万岁”四个大字引人注目,右边山顶则用松枝扎成“抗大三周年纪念”的大幅标语高高耸立。会场上飘扬着党中央、八路军总部以及各部队、各单位的五光十色旗帜,尽显节日的喜庆。在延安的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陈云、王稼祥、张闻天、邓发、李富春等出席了大会并发表讲话,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高自立、抗大校友代表胡耀邦也在会上致祝词。大会进行了隆重的阅兵式,抗大学员队伍意气风发地在军乐声中接受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检阅。当领导人讲话以后,抗大全体同志在教育长许光达率领下,举行了庄严的宣誓。大地和大家一样,举起了右手,高声念着誓词:我们是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我们永远忠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誓死驱逐日寇出中国,为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我们要忠实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坚决完成我们的任务,以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成绩,献给民族国家与中国人民。我们是学校忠实工作的工作者和学员,我们要坚决执行学校的校规、纪律,与坚定、勇敢、艰苦、灵敏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我们永远是抗大忠实的儿女,我们爱护我们的学校……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延安的上空,庄严的誓词也永远留在了抗大儿女的心中。
6月1日晚上,抗大举行了大型篝火晚会,教职学员纷纷登台演出,集体舞、秧歌舞、提灯舞,大地与他的小乐队也登台表演了小合奏。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此外,大型抗大展览,3000多幅照片和一些实物、图表,展现抗大办学三年的成就。还有体育运动会,表现出抗大师生的拼搏与力量。庆祝活动持续了4天时间。这4天令人难忘,也是对抗大工作的一次大的总结、大的检阅。
纪念活动结束后不久,挺进华北敌后办学的工作就摆上了日程。大地再次面临着去与留的问题。6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抗大总校和陕北分校迁至晋东南办学的决定。这一决定,是为了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并且吸收和培养更多抗日干部在敌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武装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创造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大根据党中央的决定,马上进行了挺进敌后前的准备工作。其中以学校第五期的第一、第二、第五大队各一部分和总校部分教职员为基础,留在延安的抗大总校旧址,建立抗大第三分81校,任命许光达任校长,陈奇涵任副校长,李逸民任政治部主任。抗大第三分校的任务是负责继续培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的干部和附近省区的革命青年。其余人员以及华北联合大学共5000余人合编为一个纵队,挺进华北敌后,到前线去办学,在华北发展游击战争,在敌后坚持抗战,保卫华北。
学校经过研究,确定了留在延安抗大三分校的教职员和干部的人选,名单公布时,“大地”名列其中。
此生,大地与延安有缘。
7月10日,是挺进华北办学的部队离开延安的日子。这天虽然下着小雨,但是前来欢送的队伍竟有1万余人,包括延安党政机关干部、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女子大学、抗大三分校的师生以及当地群众。大家敲锣打鼓,挥舞彩旗,与这批学友依依惜别。掌声、口号声还有歌声相互交织。《延安颂》《延水谣》《毕业上前线》《到敌人后方去》,这些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一直回荡在延安上空。
这是时候了,同学们,该我们走上前线;我们没有什么挂牵,纵或有点点留恋……我们要去打击侵略者,怕什么千难万险?我们的血沸腾了,不除日寇不回来相见。快跟上来吧!我们手牵手,去同我们的敌人血战。别了!同学们,我们再见在前线!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坚固的抗敌的阵线,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欢送队伍中的大地,也跟着行进的队伍,唱着这些抗战歌曲,目送曾与他朝夕相处的学员离开延安。尽管有些依依不舍,但这是抗战的需要,每个人的心中都十分明白。
抗大第三分校共有学员1758人,其中八路军干部240人,外来知识青年1518人。最初编为两个大队和参谋训练队、东北干部训练队等直属学员队,后来,参谋训练队改称为直属第一队,东北干部训练队改称为直属第二队。
大地继续担任政治助理员。7、8月间,学校为了稳定学员的学习情绪,提出“埋头、读书”的口号,加强培养学员学习理论的兴趣,形成学习理论的浓厚氛围。此时,正是大地发挥作用的好机会,他协助教员,当好教师的助手,帮助解答一些问题,检查督促学员的学习。学员中不少是来自城市的青年学生,与大地也年纪相仿,大家沟通起来十分方便,谈话也很投机。
从9月至年底,学校又提出了“深入教育”的口号,要求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求教员改进教学方法,把理论与实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地便抽空继续编写一些中国革命问题提纲,帮助学员对中国的国情、抗日战争的形势等问题加深认识。
在留抗大工作的一年时间里,大地也抓紧机会,认真读书,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系列重要论述,他不单从组织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也完成了从追求民主进步的青年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这年他还不满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