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延安岁月
一、入读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经过长途跋涉,跨越三个省,六位年轻人终于从安徽来到中国革命的红色之都延安。看见这片贫瘠而神秘的黄土地,大家都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欢呼着,跳跃着。有人脱下帽子,抛向天空,喊着:延安,我们来了!
延安,位于陕西北部,东临黄河,西连子午岭,南依铜川、渭南、咸阳,北接榆林,是陕北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自古为塞上重镇、中原屏障,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这里也曾有过极光辉的一页,留下了轩辕黄帝、大禹、蒙恬、李广、范仲淹、李自成、张献忠、花木兰等的足迹与动人传说。19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又赋予了延安新的生命。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最早在这里发出了全民抗日的正确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果断结束十年内战,开创团结抗战的新局面;在窑洞建立了中央党校、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大)等多所举世无双的大学,为民族解放培养了大批干部。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体现着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无不闪烁着共产党人智慧的光芒。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调动千千万万的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去参加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门
正是共产党人的正确主张,赢得了民心,威望日益提高,使这块贫瘠的土地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从此,延安成了民主、正义的化身,成了光明之城、真理之城、英雄之城和希望之城。许多知名文化人、知识分子毅然投笔从戎,冲破国民党的各种封锁奔向延安,希望在此发挥作用,为民族解放出一份力。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与任务,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应运而生。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众多学校中的一所,她的办学宗旨是为民族解放战争培养干部。当党中央审时度势,向全国各地发布抗大的招生广告,号召凡有志献身民族解放事业,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强健,无不良嗜好、暗疾的热血青年投考抗大时,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如潮水般涌来。他们当中有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平津地区、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大中学生;有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郑律成、贺绿汀、欧阳山尊、莫耶、史若虚、汪洋、张平、颜一烟等;有国民党军队将领的子弟,包括国民党元老黄兴之子黄鼐、冯玉祥之侄冯文华、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之弟傅作良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青年64人;还有来自香港、澳门的爱国青年。
这是抗大的黄金时代。凯丰作词、吕骥谱曲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常回荡在延安上空: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
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
象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这首诞生于抗战时期的优秀歌曲,正是延安与抗大的真实写照。
1938年4月16日,抗大第四期正式开学,崇仁等六人赶上了这一期,成为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新学员。第四期共录取学员5562位,与第一期1065位学员、第二期1362位学员、第三期1272位学员相比,第四期真是人丁兴旺。这5000多人共编为8个大队43个队。其中训练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统治区(以下简称国统区)、沦陷区地下党派来的干部907人,编为7个队,崇仁就属于这一类。男知识青年4001人,编为31个队;女知识青年654人,编为5个队。全校知识青年学员共有4655人,占在校学员总数的83%。单是知识青年的人数就比前三期学员的总和还多。这极大地改变了军校学员的结构,对领导人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要求就读抗大的人数激增,原来的校舍根本容纳不下,所以抗大决定分散教学,将第一大队安排驻瓦窑堡,第二、第三、第四、第八4个大队驻延安附近,第五大队驻甘肃合水县庆阳镇,第六大队驻洛川县,第七大队驻蟠龙镇。
虽然条件艰苦,是分散教学,但是,抗大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向正规化办学方向努力,办出了高质量、高水平。
抗大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实行教育委员会领导下的首长负责制。1938年4月,抗大的领导人是——教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兼),校长林彪,副校长罗瑞卿,政治部主任张际春,教育长许光达,秘书长欧阳毅,校务部部长周文龙。
抗大的学制分为预科与正科,预科一般是两个月,正科是六个月。
抗大的课程设置也很有特色。预科大致设8门课,分别是:①抗日民众运动。②战略学。③游击战争。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⑤八路军战术。⑥政治常识。⑦政治工作。⑧社会科学。正科大致设9门课,分别是:①政治经济学。②社会科学。③中国革命史。④战略。⑤战术。⑥射击学。⑦地形学。⑧围城学。⑨技术兵种。上述课程在各期会根据当时的形势而有所变化、有所更新。至于抗大的教材,在政治理论方面,将马列著作、毛泽东论著和中共中央文件列为教材之一。通过学习马列和毛的经典著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所有学员懂得用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看待事物,不是为个人利益,而是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战,为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不畏艰险,甚于勇于牺牲。同时,通过学习中央文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便自觉贯彻执行。抗大学员思想认识统一,步调一致,为后来的延安整风,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均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其他如游击战争、战略战术方面的教材,有的向苏联购买,许多则是由有实战经验的领导干部自编而成。
抗大的教员更是出类拔萃的一群。因为专职教员太少,只能聘请一大批兼职教员,他们中,有一大批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各中央局或各根据地的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张闻天、王稼祥、陈云等。他们率先垂范,不管工作多忙,都将为抗大上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还有在各根据地坚持斗争的,如彭德怀、陈毅、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彭雪枫、彭真、聂荣臻、邓子恢、粟裕等重要将领,他们中有的人上过黄埔军校;有的人曾到过德国、法国勤工俭学,或到过苏联学习军事,并且经历过如北伐、土地革命战争等考验,既懂军事理论,更有实战经验。这些领导人出任教员,不仅有较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与修养,还有较高的领导水平和实战经验作支撑,加上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联系群众,所以深受学员欢迎。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正是极大丰富与发展的阶段,他的经典著作通过他本人的讲授,让抗大学员深受教育与启发。与此同时,还有一批从大后方来到延安的著名学者,如艾思奇、任白戈、徐懋庸等,他们在当年已是理论界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人士。抗大聘请他们为专职或兼职教员,由他们来教授理论课,内容充实,富有条理,他们的理论素养与专业水准让抗大学员受益匪浅。
抗大还有自己的教育方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亲自为抗大制定出三句话、二十七个字的教育方针,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时,又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并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作为校训;还要求学员“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一面学习,一面生产”。这一切都保证了抗大能够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军政大学。抗大从1936年创办,至1945年结束,历时十年,而且为适应抗战形势而越办越大,从延安办到抗日前线,除总校外,在全国各根据地办了12所分校。抗大总共培养了干部达十万之众。这批干部成为了抗日的强大力量,为抗战胜利作出卓越贡献,也为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抗大当年不仅名扬全国,而且名扬天下,在中国教育史上谱写出光辉的一页。为此,毛泽东曾称抗大是“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的学校”。能够进到这样一所革命大学学习,是令人多么自豪与骄傲的事情。
崇仁与几位伙伴来到延安的抗大总校报到。走近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门,竖写在大门两侧的八个大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便映入眼帘,两位哨兵威风凛凛地持枪站岗,一看就让人感到这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他被编在了第五大队七队四班学习。第五大队的大队长为何长工,副大队长为王建安,政治处主任为袁子钦。
为了迎接新的生活,崇仁为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大地。他期盼在延安这块充满希望的大地上,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要像大地一样,吸收阳光雨露、日月精华,茁壮成长。
名气很大的抗大其实物质生活是十分艰苦的,这里不要说整齐划一的教学楼,就连简陋的课室也没有,食堂就更不用说了,住的是窑洞。由于第四期学员太多,连窑洞都不够,只能自己动手挖新窑洞,修道路,平操场。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白天大家露天上课,出操,还要爬山,进行体能训练。中午与傍晚露天吃小米饭就白菜,晚上读书,只有煤油灯作照明。然而,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难不倒抗大的学员,相反,恰恰培养出他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传统。学员都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
大地也与其他学员一样,认真学习,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里,他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学习了毛泽东多篇著作与讲话,接受了党中央对抗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也接触了游击战的战略战术等课目。一切都是那样新鲜,那么科学,那么管用。以前他遇到的许多现实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答案,而更多的是他前所未闻的知识。这时,学校开展了“斯达汉诺夫运动”,这是由第一大队政治委员胡耀邦倡导开展的革命竞赛运动,是参照苏联经验,结合抗大的实际而发动的。因为这一期学员许多来自城市,是学生出身,有的人是随大流来到延安的,部分人一下子未能适应军事化管理的抗大生活,或早上起不来,或该出操时仍拖拖拉拉,散散漫漫。通过开展“斯达汉诺夫运动”,调动教职学员的革命积极性,振奋革命精神。也是对知识青年进行改造,让他们改正一些缺点,适应抗日的需要,锻炼成长,成为抗战的重要力量。大地积极投身其中,更加刻苦用功,认真听课,开动脑筋参与讨论,有问题就虚心向老师与学员请教。在抗大所接受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让他终生难忘,也终生受用。他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与抗大的学习教育密不可分。
6月,学校又开展了迎接“七七”抗战一周年“创造抗战突击队员”的革命竞赛运动。要求各大队、队、区队、班与个人之间开展挑战与应战,提出了三突击的口号,即“向学习突击、向工作突击、向生活突击”。“为争取成为突击队员、突击模范班、突击模范队而斗争!”这些革命竞赛活动,使广大学员形成了你追我赶比学习、比工作的良好局面。大地也在这些活动中深受教育,奋勇争先。他的勤奋努力得到认可,在队里被推举担任了主任课代表、劝募委主席。
抗大第四期的学员是幸运的,因为是首次人数突破5500人,尤其是知识青年人数居多,以及海外华侨、港澳生的到来,让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他们格外关怀。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3月至年底,毛泽东本人就为抗大办学、学员分配去向等问题开会、发电报,以及为学员上课、题词,出席开学及毕业典礼以及有关总结表彰会等将近20次之多。由于是分散教学,毛泽东于3、4月内,先后出席了第四期的第五大队、第一大队、第二大队、第三大队等的开学典礼。最早的是3月19日出席第五大队开学典礼,毛泽东指出:在抗大要学习打仗,也要学习政治,更着重于军事。政治是管着军事的,二者又要统一地配合起来。在抗大要学到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和灵活的战略战术。
然而,这时崇仁等还在赶赴延安的路上。虽然这次没有直接聆听毛泽东的讲话,但进校后听了传达和学习,使他更明确了进抗大学习的目的与方向。后来也有多次机会直接聆听毛泽东的教诲。
此后,4月2日和4月4日,毛泽东又分别对第一大队、第二大队的学员发表谈话。他说抗日军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开展,就是政治方面识大局、顾大体,因此在军事方面要讲点战略问题、兵团以上的问题。二要积极,就是要有政治热情和政治积极性,有了这种积极性就可以战胜工作中的困难。三要有朝气,就是要有蓬蓬勃勃向上发展之气。
4月9日,毛泽东出席了抗大第四期第三大队的开学典礼,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讲话虽然不长,但将抗大的教学方针贯穿其中。第一,他让学员们在抗大要学到抗日救国这个宗旨,为实现这个宗旨,首先是学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是学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再次是学灵活的战略战术。第二,他希望学员们学做干部,去组织发动广大人民打败敌人。第三,他首先肯定了学员不怕艰苦来到延安,但希望学员们要再下一个更大的决心,不怕任何艰苦向前迈进,打持久战,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建设新中国永不退缩,勇往直前!不是为了自己,为自己的家,而是为了全国百万同胞的家,牺牲一切,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自己的生命。毛泽东的这个重要讲话,各大队也作了传达学习。此外,5月毛泽东又到第一大队讲国共合作和开除张国焘党籍的问题。8月,对提前毕业的第一、二大队毕业生讲毕业后做什么。第一,当学生,要学习一辈子。第二,当教员,团结、组织全国人民,向他们学习,又教育他们。第三,当指挥官,下决心到敌人后方去进行游击战争。
除毛泽东外,校长林彪、副校长罗瑞卿也曾亲自为学员授课。这些领导人的谆谆教导,有的振聋发聩,使人警醒;有的如霏霏春雨,滋润着学员们的心田,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大地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思想认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他暗下决心,按抗大的教育方针去做,学好本领,毕业后到抗日战场上,消灭日本侵略者,完成民族解放的光荣任务。学校有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组织,该组织于1936年2月在北平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抗日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大地也积极要求加入,成为其中一员。他热心参加学习理论、唱抗战歌曲等活动,在活动中结识了更多学员,对抗战有更深的认识,也让生活更加充实。
他在抗大认识了北伐著名烈士曹渊的儿子曹云屏,从此像大哥哥一样,与这位安徽老乡多有来往,促膝谈心,关心他的工作与生活,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与物质生活相比较,抗大的精神生活和课外活动却是十分丰富的。除了学习先进理论外,学员们在课余同样生龙活虎,他们或打康乐球;或组织篮球、排球比赛;或唱歌、跳舞;或排练节目,举行文艺演出。大地善吹长笛,他与战友们组成了乐队,除了参加文艺演出外,课余也常常进行练习与演奏,自娱自乐。夏天清凉山下的延河还是天然的游泳场,课后,游泳也是许多学员不错的选择,大地也是其中一员。
时光如流水,不知不觉,大地在抗大已经学习了五个月时间。1938年8月,由于工作需要,这一期的第一、二、六大队的学员提前毕业。学校因此作了一些调整,大地被重新编入一大队一队二班学习。于是,他便从庆阳搬到了瓦窑堡。
瓦窑堡,位于陕西延安北面的安定县(今改为子长县,以纪念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谢子长)。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党中央确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11月,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胜利会师。12月,为了解决领导抗日的政治路线,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加抗日,迎接抗日高潮的到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等,最为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并相应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极为重要,因为在瓦窑堡召开,故称为瓦窑堡会议。今天,瓦窑堡会议旧址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所老房子正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
来到瓦窑堡,进入一大队,大地遇到了一位他终生都尊敬和爱戴的领导人——胡耀邦。胡耀邦时任第一大队政治委员,这位年长大地不足三个月的领导人年少时就投身革命,14岁就加入共青团,不足18岁就加入共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时才20岁。他毕业于抗大二期,因工作学习成绩突出而留在了抗大担任大队的领导人。他才思敏捷,精力充沛;热爱学习,善于钻研;对工作勇于创新,敢想敢干;对学员诚恳和蔼,热情奔放。前面提到他提出开展的“斯达汉诺夫运动”,就因符合当年的实际情况而得到副校长罗瑞卿的重视,向全校推广开去的。在这位年轻的“老”革命领导下进行学习,大地感到很幸运。他非常佩服胡政委,把他视为良师益友,有问题虚心请教,课余听他讲讲长征的故事,平时认真完成各科的学习任务。大地的勤奋、虚心、积极向上,也给胡耀邦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经过半年的学习,大地在政治上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决心靠拢党组织,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为此,不怕吃苦流血,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他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交给班的党支部。党组织及时研究了大地的入党问题,根据他在抗大的表现,也调查他到抗大前的情况及家庭情况,认为他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家庭也没什么问题,基本符合党员条件。经叶世政、彭昌两位党员介绍,党组织正式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预备期为三个月。
加入了党组织,他感到自己如同获得了一次新的生命。从此他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模范执行党的纪律,处处以身作则,更加朝气蓬勃地投入学习与工作中去。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期间,广州、武汉先后失守。抗日战争正如毛泽东所预言,进入到更艰苦的相持阶段。全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研究并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全会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基本上克服了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会后推动了党的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在党的历史上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会议期间,抗大紧紧抓住各地大批负责人聚集延安的宝贵时机,邀请他们为抗大的教职学员上课。这些领导人也非常支持抗大的工作,应邀到抗大作报告的领导人有: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彭真、秦邦宪、萧克、程子华、潘汉年等。他们的报告,使抗大教职学员对各根据地的情况,对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有了直接与深入的了解,对提高教职学员的政治思想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
11月底,为做好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毛泽东专门致信抗大的政治部主任张际春,要求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文件发给即将毕业的第四期学员进行学习讨论。这是他们毕业前临时增加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因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让他们深刻领会六中全会精神,毕业后带到各地去生根开花。对这次学习,大家都十分认真,研读文件,开展讨论。各班还成立了专门的六中全会检查委员会,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大地被选为该委员会的委员。通过认真学习讨论,抗大的学员对六中全会的精神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紧跟党中央对抗战形势的判断,明确了现阶段的任务,这对他们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很有帮助。
12月,是抗大第四期学员毕业的日子。毛泽东先后两次对这一期的学员发表讲话,可见他对学员们寄以厚望。12月1日,毛泽东出席了抗大第四期第三、第四大队举行的毕业典礼大会并发表了讲话。他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教导学员要永远坚持革命,决不中途妥协,坚持长期斗争、长期学习,不怕艰苦,为建立一个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斗争。这一天,毛泽东还为这一期学员的毕业证书题词:“努力奋斗,再接再厉,光明就在前面。”
毛泽东的谆谆教导,滋润着学员们的心田。他们在抗大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做一个政治上坚定的革命者。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不怕困难,努力奋斗,为建立一个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斗争,成为了每一个学员的心声。
12月9日,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抗大制定了新建制的具体方案并且开始实施。其中规定:驻瓦窑堡大队的7个队于1939年1月10日前全部毕业。与此同时,女生大队交100人给中央组织部培养妇女干部,动员200人学习医务和无线电,招考100人以培养高级干部,动员100人到晋察冀,50人到冀南、冀中参加地方党政群工作,其他刚来的住校继续训练。
马上就要毕业,各奔东西,几个月的学习工作生活,学员们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大家依依不舍。大地是新四军派来的,原本准备回到安徽,回到新四军去。他也盼望回到新四军,那时,在抗大学到的军事知识将可以派上用场。到前线去,消灭日本侵略者,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沦陷区的人民解救出来,这些都令他十分向往。
然而,让大地意想不到的是,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抗大改变建制新方案的实施,也改变了大地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