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实至名归受表彰
第一篇 马镇坤传略
林超 马勇
2012年4月23日,广州阳光格外灿烂温馨。这一天,是马镇坤荣获广东省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的日子。他是原羊城晚报社的社长。
广东省委礼堂,坐落在花香鸟语、风光绮丽的东湖畔。
这天下午,名为“时代之眼”的颁奖典礼,就在这里举行。与马镇坤一起获得这一殊荣的,还有老一辈报人杨奇等十多人。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小莉,应邀与王鹏、杜伟一起担任典礼主持人。
会场内肃穆而热烈,典礼仪式按预定流程进行。当进入宣读颁奖词时,更是高潮迭起,全场掌声不断。
颁奖典礼分成四个篇章:筚路蓝缕、激浊扬清、卓尔不凡和推陈出新。马镇坤在“推陈出新”篇章接受颁奖。颁奖词说:
马镇坤足迹遍及广东三大报,身份亦儒亦商亦记者。他是传媒机制创新的先驱,开创以广告为龙头的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经营体系,首倡报社采编经营“三驾马车”管理体系。他是《羊城晚报》跨越发展的领路人,是新闻传媒人开拓创新的职业标杆。
一
获奖,对一个在党的新闻战线上奋战了三十多年的老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并给予崇高的荣誉,马镇坤心里自然很欣慰。
他的家人喜悦之情也同样溢于言表,尤其他的夫人文大姐。数十年来,马镇坤工作一直很忙,她担负起家头细务,照料家人,无怨无悔地默默支持他的工作。虽然她也是另一家报社的编辑,也经常加班加点,无日无夜。
获奖当晚,当马镇坤回到家时,惊喜地发现:家中灯火通明,布置得像过节一般。一家人欢聚在客厅里,正热切地等待他的归来。一进门,两个可爱的小孙女,各捧着一束美丽的鲜花,高高兴兴地迎上去,献给她们敬爱的爷爷。这两个小女孩心里无比自豪。
这一夜,马镇坤家中电话铃声不断,亲戚朋友和同事纷纷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远隔重洋的侄女文珊娜,在美国旧金山从事传媒工作,当她从广东卫视的新闻节目中看到这一消息时,第一时间拨来越洋电话,向他道贺。随后她又发来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
在之后的许多日子里,向马镇坤道贺的电话仍然接二连三。报社有的同事还登门前来祝贺,表示他们对这位老社长的敬意。
二
在此之前,马镇坤也曾多次受到表彰——
1996年1月19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发文,对《羊城晚报》连续15年日发行量超百万份,高居全国报纸第三位,认为“绝非易事”而特予表彰。
同年11月27日,时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幼军,在羊城晚报社干部大会上,代表省委宣布报社领导班子换届,马镇坤因年龄关系退居二线,由曹淳亮接任社长职务。对马镇坤在社长任内努力团结全社干部职工,开拓进取,不断提高《羊城晚报》的办报质量和经营管理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1997年3月25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发文表彰奖励马镇坤。由副部长邹启宇在全社干部大会上宣读。文件称:马镇坤同志1965年开始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先后在广州日报社、南方日报社和羊城晚报社工作30多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发展广东新闻事业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他在1994年3月至1996年11月担任羊城晚报社社长期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坚持民主集中制,团结社委会一班人,开拓了羊城晚报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并且初步探索出一条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这一新领导体制的路子。鉴于他所做出的成绩以及他对党的新闻事业做出的贡献,决定予以表彰并给予三万元奖励。
广东本地报纸对此都做了报道。中国报业协会信息会刊更以“广东省委宣传部首次决定表彰奖励报社主要领导人”为题,详细做了介绍。
一个事业成功者,人们都有兴趣听听他光辉成就背后的故事,更想探知其成功的内在因素。
马镇坤这一代新闻工作者,与筚路蓝缕开辟蒿莱的老一辈不同。他们的成长历程,年轻时经受过十年浩劫的冲击,成熟期处于改革开放大潮的风口浪尖,既是改革开放道路的宣传者和捍卫者,又是面对新闻事业改革风险、敢吃“螃蟹”的先锋战士。可以说,是时代需要造就了他们。马镇坤把自己融入到这个时代之中,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伟大时代的大舞台上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对每个有志者来说都是均等的。然而,从来只有少数人成为时代的骄子。那是因为,时代总是选择具有强大素质的优秀者,而不是偶然的侥幸。
古今中外的哲人都讲过同类的话。我国古智者在《淮南子》书中说,成大器者,“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意思是说,成大事的人必须具备小心谨慎、志向远大、智虑周全、行为正直、多才多艺、精力专注等优秀素质。马镇坤正是具备了这些优秀素质,所以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在马镇坤身上,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他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自己曾说:“我这个人从来处事低调,与人为善,淡泊名利,崇尚实干,所以各方面的关系都处得很好。”
三
才高不自夸,居功不自傲,为人处世宽人严己。这样的人,周围的人自然愿意接近他,愿意与他交朋友,愿意与他共事。这便是马镇坤善于凝聚人气的人格魅力。
他在领导羊城晚报社期间,年轻人视之为忠厚长者爱戴他,同事信任而尊重他,朋友推心置腹敬重他。惟其如此,他才能把全报社上下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朝着既定目标,一同开拓进取,一同创造奇迹和辉煌。
人们或许还记得这个情景:在1997年3月25日的表彰会上,马镇坤听了表彰他的决定之后,站起来向同志们深深鞠了一躬,说出一番情真意切的话。
他说,作为社长,他个人纵然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把一个报社搞好。办报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群策群力的工作,既要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又要有一支精干的员工队伍,才能把报纸办好,把经营管理搞上去……如果没有大家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奋发进取,要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报纸日均发行量一直保持在110万份以上,在全国报纸发行中由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一年上升一位;广告营业额在全国报业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这是不可能的。
形成合力,凝聚人心,是政治思想方面的复杂工程。“合力”的反面是“内耗”。“合力”,使单位事业成功兴旺;“内耗”,则一切鸡飞蛋打。马镇坤在《消除内耗,形成合力》(《羊城晚报》1994年10月20日)一文中,有过精到论述。
报社绝非真空地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报社内同样存在。比如竞争激烈。竞争使人好学上进,勇于开拓。竞争也会带来某些不良现象。为了胜出,互相掣肘,互相拆台,甚至拉帮结派,搞庸俗的“窝里斗”,造成内耗。领导的责任,就是要在报社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在全社干部职工中,提倡积极参与竞争,也要精诚合作;有进取心,但不追名逐利;有自信心,还要见贤思齐;既严于律己又宽厚待人的良好风气。马镇坤与社委一班人做到了,所以报社才有“人心齐,泰山移”的生动局面。
马镇坤向来重视人才,不搞帮派关系。在一次相关会议上,他公开表明:“你只要是办报优秀人才,就是与我不相熟,见面不打招呼,我同样会重用你。”在他任期内,办很多事都是成立专门小组,由他们去办。比如分房子,他事先声明:“你不要往我家里跑,跑也没用。”他都交给房管小组去办,按员工的分数,排着队去挑。他不会插手,按制度办事。所以那时报社内风清气正,队伍战斗力很强。
马镇坤今天获得的崇高荣誉,是他用血和汗垒起的,是他用智慧与成就铸造的,实至名归。人们说:他造就了《羊城晚报》的新辉煌,同时也完成了自己人生征途上的第三次跨越。
马镇坤开创的路子与卓越的实践,在报界中树立了榜样。获益当前,启蒙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