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理论是在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思想,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社会公平理论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源泉。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理论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它建立在科学的、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实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阶级、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等观点,都为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社会公平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章在理清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理论思想渊源的基础上,确证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的理论基础,并论证马克思恩格斯如何从这些理论出发构建自己的社会公平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理论的思想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理论是在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思想,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理论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深厚的思想条件。
(一)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理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马克思恩格斯不但吸收和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社会公平思想的精华,而且在此基础上超越了他们。
康德认为,真正的公平是善良意志,是自由意志,是无条件的绝对命令。他把理性和现实对立起来,用理想来批判现实,运用到公平问题上,他认为,善良意志和绝对命令的社会公平理想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只存在于彼岸世界,因而真正的社会公平理想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受康德的影响,马克思重视自由,把自由作为其思考问题的哲学基础。但是,马克思把康德的社会公平理想植根于深厚的现实土壤,从现实的物质基础出发探究社会公平理想,寻找实现社会公平理想的途径,这是对康德的一大超越。另外,康德对人的关注也深深影响了马克思。康德把人作为目的,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国家的目的就是要保障人的自由、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关系,从而使整个社会处于有序和谐的状态,人们能以自己合适的方式追求合法的利益。在康德的影响下,马克思对人类的幸福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重视人类的地位和尊严,这也为他确立公平正义的目标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源泉。
黑格尔奉行唯心主义公平观,他认为,理性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世界发展的决定力量。正义是理性和绝对精神的化身,正义是宪法的依据,是一切的依据。只要按照正义建立起理性的王国,就能把人从君权和神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获得真正的解放。马克思发现了这一思想的局限性,黑格尔的理性思想无法合理解释现实社会的一些社会问题。马克思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批判了黑格尔的法哲学,认为黑格尔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不能仅仅从理性、自我意识去理解法的关系,而应该深入到这一关系所依托的物质生活,深入到市民社会中的经济关系,来解读一系列社会问题。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包含着天才思想火花的文章中,马克思在继承费尔巴哈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他的超越。费尔巴哈高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类本质,这一类本质是人的理性、意志和爱。而且,他把人看做具体的、感性存在的人,把人看做处于社会交往中的人,而不是纯粹抽象的人。马克思汲取费尔巴哈把人看做社会的人的思想,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把人作为社会的存在,作为现实物质生产过程的社会的人,抛弃黑格尔的抽象的人,进而探究社会公平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对社会公平的研究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逐渐走出了唯心主义的迷雾。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研究社会公平。他们认为,社会公平不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各种简单情况的判断,而是和现实的经济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把公平放到经济学领域中加以研究,就会引起工人阶级思想上的混乱。恩格斯在《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中对公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在道德上是公平的甚至在法律上是公平的,而从社会上来看很可能是不公平的。社会的公平或不公平,只能用一种科学来断定,那就是研究生产和交换的物质事实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恩格斯比较了伦理学意义上的公平和法学意义上的公平以及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认为在伦理学和法学意义上的公平并不能决定社会的公平,社会的公平只能由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来判定。也就是说,只有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最本源意义上的公平。
基于这一观念,马克思深入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劳动等范畴的分析,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承受压迫和剥削的经济根源,从而真正找到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的根源,从经济关系出发分析社会公平标准的变化,这就使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理论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
马克思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它的超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论述和研究,深化了对人类经济活动的理解和认识,马克思肯定了这一划分的重要意义,但也指出了这一划分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深入探索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内在关系。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这一划分的基础上,深入到人类经济活动内部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这为研究社会不公的根源奠定了基础。
另外,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研究无疑影响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研究。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研究只是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问题,并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最终目的。马克思则在汲取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重视研究社会生产这一思想营养的基础上,深入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去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不公进行深刻的批判。
(三)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公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们认为私有制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的重要原因。“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的绝大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贫困灾难的担子。”因此,消除社会不公,就需要对所有制进行规定,使所有制为整个社会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为此,他们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理想社会。他们设想了未来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社会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虽然空想社会主义的这一主张并没有找到废除私有制,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根本途径,但是这些思想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以及探索社会公平的实现途径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如何分配社会劳动成果进行了设计,其中包含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的思想萌芽。例如,圣西门就主张在未来社会制度下,每个人都要劳动,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个人收入的分配应该实行“按能力分配,按劳动计酬”的分配原则,使每个劳动者都能够获得应得的劳动收入。欧文认为,按劳分配只是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社会产品还不充分条件下的一种暂时性的分配原则,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当生产力的足够发达能够充分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求时,就可以实行按需分配。在高度赞扬空想社会主义的这一系列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汲取了这些思想的合理成分,这些思想成果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公平分配原则思想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历史的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思想还带有很多空想的成分,没有找到消除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是不成熟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看到这一局限性,认识到要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规律的视角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才能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找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不公的深刻根源,从而进一步提出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公平正义社会的主张,这就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