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万用表和电压、电流、电阻
电路可视化必不可少的测量工具是万用表。本节将介绍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方法,以及常见的与电压、电流和电阻相关的电子元件。
表3.1描述了上述测量工具和电子元件。
表3.1 电压、电流、电阻元件一览表
1. 测量交流电压(V~)
将万用表的黑色表笔插入com孔,红色表笔插入VΩ孔。万用表的V~区域,包括2V、20V、200V、750V四个档位。这些档位指的是最大测量范围。在不清楚测量对象的大致范围时,一般采取的策略是“先大后小”,意思是先选择大档位(如果显示为1,表示超出测量范围),再往小逐级搬动档位,直到显示正确的测量数值。测量其他类型时,同样也采取这种“先大后小”的方法。
如图3.2所示,将正中间的档位旋钮,切换到V~区域中的750档。这时,将黑色表笔和红色表笔分别插入电源插板的两个插口上,此时显示220,表示电压为220V,并且此时的红色表笔所测试的孔为正极;如果显示为—220,表示此时电压为220V,红色表笔所测试的孔为负极。一般的市电是220V±10%,如果有一些变动,属于正常情况。通常在家用电器设计时,设计的电压波动范围为220V±10%,也就是198~242V。
图3.2 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
2. 测量直流电压
(1)电源的电气符号。
电源的电气符号如图3.3所示,其中长线一端表示正极,短线一端表示负极,简称“长正短负”。正负极也有单独的符号,如表3.2所示。
图3.3 电源符号
表3.2 电源的电气符号
直流电的获得途径如图3.4所示,包括使用电源适配器、使用锂电池和使用干电池三种方式,电容是一种特殊的存储电能的方式。
图3.4 直流电获取
(2)电源适配器。
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V-区域,共有5个档位,从小到大分别是200mV、2V、20V、200V、1000V。常见的直流电源是电源适配器,图3.5为12V电源适配器,图3.6为5V电源适配器,图3.7为3V电源适配器。
图3.5 12V电源适配器
图3.6 5V电源适配器
图3.7 3V电源适配器
在一般情况下,这类电源适配器背面都有标注,常见的电源适配器输入电压为100~240V,输出电压有3V、5V、12V等。其中电压为100~240V,这类电器全球通用。
图3.8演示了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源的方法。测量直流电源适配器时,将万用表档位切换到20V档位,然后将万用表的红色表笔接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接口的内孔,黑色表笔接到该适配器接口的外面。此时,就可以观察到数据显示了。如果显示的数据与所测适配器背面的标注相同,说明这款适配器工作正常;如果显示的数据为0,表示该适配器已损坏。
图3.8 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源
(3)锂电池。
两支单支3.7V的18650电池串联在一起,组成了7.4V的锂电池组;同样,如果使用两支单支4.2V的18650电池串联在一起,就可以组成8.4V的锂电池组。由电池串联组成的锂电池组的外形如图3.9所示。
图3.9 7.4V/8.4V锂电池
使用三支单支3.7V的18650锂电池串联在一起,就组成了11.1V的锂电池组;如果使用三支单支4.2V的18650锂电池串联在一起,就组成了12.6V的锂电池组。通常统称为12V锂电池组,外形如图3.10所示。
图3.10 12V锂电池
(4)干电池。
常见的干电池包括9V的方型电池、1.5V干电池和电容,如图3.11所示。
图3.11 干电池
干电池,又称碱性电池,按大小分为0号、2号、5号、7号、9号和9V电池,如图3.12所示。
图3.12 干电池型号对比图
(5)9V电池。
9V干电池如图3.13所示,9V干电池通常为碱性电池,也就是一次性电池,用完后不能充电。由于这种电池使用地方较少,因此,很少有厂家做成可充电的9V锂电池。9V电池输出电压就是9V,常用于无线话筒、万用表、各种仪表等,常见用途如图3.14所示。
近年来,随着Arduino的应用越来越多,9V干电池又被广泛地应用到Arduino作品中,配上专用连接线,用于驱动Arduino主板,如图3.15所示。
(6)电容。
电容,在电路中符号是C,单位为F(法拉),电容的电路符号如图3.16所示。常见的电容分无极性电容、有极性电容和可变电容三种。
图3.13 9V碱性电池
图3.14 9V电池的常见用途
图3.15 9V电池给Arduino主板供电
图3.16 电容符号
电容,顾名思义是存储电的容器,我们也可把它理解成为一种特殊电池。在电路中,我们希望一直获得一个非常稳定的直流电源,但由于各种原因,稳定的直流电源总会受到影响。就好像河流中如果没有水库,一下雨,河流马上就要涨水,天晴一段时间又会干涸一样。如果在河流中修建水库,天晴时,靠之前存储的水,给下游供应稳定的水流;如果天降大雨,水库将这些雨水全部存储起来,还是按照之前的流量,稳定地给下游供水。这样,不论天晴还是下雨,下游总能获得一个稳定的水流,这是水库的作用,电容在电路中也起到水库的作用。常见的用法是在小马达两端连接了一个0.1uF的旁路电容,以用于稳定马达两端的电流涌动,如图3.17所示。
图3.17 旁路电容
3. 测量电流
(1)导体。导体(Conductor)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
导体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称为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做定向运动,形成明显的电流。
金属是第一导体,常见金属中,按照金属的电阻率(Ω·m)从小到大排列为银、铜、金、铝、钨、铁、铂、锰铜。可以看出,其中银的导电性能最好,但比较贵,且质地柔软易断;铜是导体的最优材料,导电性能很好,价格适中,质地能满足需要,且不会生锈;金属于贵金属,用作普通导体,价格太昂贵,常用于制作手饰;铝易断和氧化,也不理想;钨就是白炽灯光中的发光体,吹一口气就断了,不能用作导体;铁很容易生锈,早期被使用过,现在一般都不用了;铂和锰铜很少,所以也很少用。综合起来,使用最多的导体就是铜。
(2)二极管。常见的二极管如图3.18所示。
图3.18 常见的二极管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以用单向水阀来形象地描述。当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时,单向阀导通;交换单向阀方向,此时的正极电流试图流向负极时,由于单向阀关闭了,所以电流不能流向负极。
图3.19是一个二极管正向导通的电路原理图。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单向导通性,当开关按下时,电流从电源的2号端口(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开关、电阻、发光二极管,再回到电源负极,此时发光二极管亮起。
图3.20是一个二极管反向截止的电路原理图。当按下开关时,电流从电源的2号端口(正极)出发,到左侧的发光二极管时,由于该发光二极管方向不对,电流不能被导通到发光二极管的另一侧,因此,此电路中发光二极管不会亮起。
(3)发光二极管。常见的发光二极管如图3.21所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当电流流过时会发光;发光二极管的引脚分为长脚和短脚,长脚连接正极,短脚连接负极。只有在正确连接时,发光二极管才会亮起。
发光二极管耗电量很小,亮度很高,且寿命很长,所以,现代很多照明灯具都采用了这种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体。
图3.19 电路导通
图3.20 电路不通
图3.21 常见的发光二极管
4. 测量电阻
万用表的欧姆档有7个档位,分别是200Ω、2kΩ、20kΩ、200kΩ、2MΩ、20MΩ、200MΩ。图3.22演示了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将万用表切换到200MΩ档,将万用表的黑色表笔贴在电阻一端,将红色表笔贴在电阻的另一端,观察万用表的显示,如果显示为1,表示超出范围,逐步调小档位,再观察显示,直到准确测量出该电阻的值。
图3.22 万用表测量电阻(仅作为演示测量方法,显示的值不准确)
常见的电阻分为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两大类。图3.23是一些常见的固定电阻器。也就是说,固定电阻器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可根据使用环境和电阻值范围,来选择不同的电阻。
图3.23 固定电阻器
碳膜电阻如图3.24所示。
图3.24 碳膜电阻
金属膜电阻如图3.25所示。
图3.25 金属膜电阻
线绕电阻如图3.26所示。
图3.26 线绕电阻
熔断电阻如图3.27所示。
图3.27 熔断电阻
水泥电阻如图3.28所示。
图3.28 水泥电阻
排阻如图3.29所示。
图3.29 排阻
贴片电阻如图3.30所示。
图3.30 贴片电阻
可变电阻器的分类如图3.31所示,这些电阻器的电阻值是可变化的,将这类电阻值可以变化的电阻称为电位器。根据机械控制方式,又细分为旋转电位器、直滑式电位器和微调电位器。还有三种是敏感电阻器,其包括:电阻值随着环境光线变化的光敏电阻、随着环境温度变化的热敏电阻、随着承受的压力变化的压敏电阻。
图3.31 可变电阻器
旋转电位器(可变电阻器)如图3.32所示。
图3.32 旋转电位器
直滑式电位器(可变电阻器)如图3.33所示。
图3.33 直滑式电位器
微调电位器(可变电阻器)如图3.34所示。
图3.34 微调电位器
光敏电阻(敏感电阻器)如图3.35所示。
图3.35 光敏电阻
热敏电阻(敏感电阻器)如图3.36所示。
图3.36 热敏电阻
压敏电阻(敏感电阻器)如图3.37所示。
图3.37 压敏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