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宣王中兴的故事
周宣王中兴是西周历史上一件大事,我们要讲他的故事,需要分两个阶段,即前期和后期。跟秦始皇、唐玄宗一样,前期兴盛,后期衰败,而前期的故事是这样的:
西周社会自周穆王之后,开始走下坡路。经历了懿王、孝王、夷王、厉王之后的周宣王继承了王位,他一上台,就面临着周厉王留下的烂摊子,天灾人祸,政治腐败,百姓流亡,南方淮夷部落的反叛,北方猃狁部落的乘机侵扰,形势危急而又严峻。面对这一大堆难题,周宣王和大臣们是如何渡过难关而又实现中兴的呢?
宣王知道,民以食为天,必须继承先王们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发展生产,老百姓有吃有穿,社会才能安定,然而老天不作美,偏偏出现了严重的旱灾:
旱灾来势很凶暴,
山秃河干草木焦。
旱魔来势很凶猛,
遍地都如大火烧。
长期下去怎么办?
忧心如焚受煎熬。
在大旱面前,宣王的心和老百姓的心是一样的,心急火燎的周宣王,为了求雨,在祭坛前诵读了求雨的祷词(见《大雅·云汉》),他为了祈求上天消除特大旱灾,所用的祷词诚恳而又迫切的情态十分动人。
可能是周宣王求雨心切而真诚,感动了上天,周宣王祁雨不久之后,果然下了几场倾盆大雨,缓解了旱情,当年就获得了农业大丰收。《周颂》中的《载芟》《良耜》记述了周宣王为了鼓励民众的生产积极性,还亲自到田间举行籍田仪式,这两首诗记述了当时民众丰收之后的喜悦心情,并说,当时的场地上粮食堆得像小山一样,高高的粮垛像高耸的城墙。正是由于农业的大丰收,才为周宣王的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后一个王朝要发展,必须汲取前一个王朝失败的教训。宣王即位不久,召公就向宣王提出用殷纣王、周厉王作为前车之鉴的问题,得到宣王的赞同。由此宣王提出拨乱反正的具体措施:其一是,重用贤才,广开言路。宣王知道,这么大的国家,光靠自己不行,必须广纳贤才,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当时许多贤臣多集中在宣王身边,如召公、仲山甫、尹吉甫、南仲等等,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才,他们在宣王中兴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周宣王接受了周厉王“弭谤”的教训,他要求臣下在处理政务时要广开言路,下情上达。他要求臣下多向他提出建议,供他施政时参考。《小雅·鹿鸣》是一首周宣王宴请大臣和宾客的诗歌,其中有“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的诗句,他的意思是,诸位如果是真正爱护我的话,请把做人做事的大道理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在当时,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能够有这样广纳善言的胸襟,是了不起的,这句话使人们自然联想起唐太宗那句“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名言。
周宣王知道,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有良好的政风,必须从自已做起,《帝王世纪》说他“整身修行”,说的就是他严于律己,要为官员们做好榜样的事情。宣王告诫官员们在征收赋税的时候,不得中饱私囊,鱼肉百姓,要求官员们不能沉湎于酒,他所发布的禁令大多是针对周厉王时的苛政和官纪腐败而发的。
由于周宣王的励精图治,使国内的各种矛盾有所缓和,一些诸侯也纷纷前来朝见周宣王,周王朝的威望也得到提高。宣王在努力整顿国政的同时,为了国家的安全,从公元前827年起,开始对南方和北方一些侵扰的少数部落,进行自卫反击战。他命令方叔攻打荆蛮,召公讨伐淮夷的反叛,都取得胜利。周宣王还亲自兴师命将征讨徐方,从此以后,南方的淮夷诸多部落基本上降服,江汉徐淮一带正式纳入西周王朝的版图,并为西周王室增添了贡赋的来源。
从周懿王时代起,处于北方的猃狁部落不断侵扰,构成了西周王朝的直接威胁,抗击猃狁成了周宣王即位之后的大问题。公元前827年,宣王组织力量对猃狁部落进行讨伐,《诗经》中的《出车》《六月》和《采芑》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讨伐猃狁的战争。《六月》是一首歌颂尹吉甫讨伐猃狁经过的诗,记述了处于北方的猃狁不仅整旅占据了焦获(今陕西泾阳县),还把铁蹄践踏到了朔方和泾水的北边,周军用十辆大型的战车作为开路先锋冲进敌阵,后面紧随的训练有素的车队和战马,与敌军进行鏖战,猃狁溃不成军,只好退到了大原(今甘肃省固原县)。宣王自继位之后的十几年间,一改周王朝衰败的形势,历史上称之为“宣王中兴”,然而时间并不长,被评论家评为“昙花一现”。
由于几次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周宣王的头脑,骄傲自大起来,从而走上了厉王的老路。继位初期,他积极举行籍田礼,以身作则,带动了全国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后期却懒得推行了,即所谓“不籍千亩”,大臣虢文公好心规劝,他都当耳边风;由于过度的战争,消耗了国力财力,他要“料民”,即统计人口,以加重民众的赋税负担,大臣仲山甫苦口婆心地跟他讲明利害,他置之不理,照样执行,以至于让老百姓人心惶惶,逃离家园。他干涉鲁国王位的继承,废长立少,导致鲁国大乱,影响了诸侯的向心力。他乱杀无辜,他的一个小妾叫女鸠,要和大臣杜伯通奸,遭到拒绝,宣王听信女鸠的话,就把杜伯囚禁起来,杜伯的朋友左儒规劝宣王九次,不但不听,反而把两个人都杀死了,其暴虐程度不亚于周厉王。在国库亏空的情况之下,他还继续出兵打仗,其结果可想而知:
宣王三十三年,王师攻伐大原之戎,失败而归。
宣王三十八年,王师和晋穆侯一起攻打条戎,王师溃逃。
宣王三十九年,王师讨伐姜戎,千亩之战,王师败逃。
宣王四十一年,王师跟申戎打仗,失败得更惨。
周宣王在位四十九年之后死去,他的儿子幽王继位,更加昏庸无道,导致西周的灭亡。宣王的故事告诉人们,昏暗的政治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那是天方夜谭。周宣王一生为何从中兴之主滑落为一个暴君?这期间的历史教训值得人们深思。
百叶窗
何谓“毛诗”
“毛诗”属于《诗经》中的古文学派,其传本经文原是采用先秦的古文字书写,因为最早的传授者是毛公(毛公有毛亨和毛苌之分)而得名。《毛诗》在汉代,开始是不能列于学官,只能在献王刘德的中山国内传授,到了汉平帝时期,才准许列入学官,并设立博士,东汉以后,《毛诗》盛行于世。《毛诗》系统的重要著作有东汉郑玄《毛诗笺》,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及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等,由于《三家诗》先后失传,我们今天读的就是《毛诗》。
另《大雅·常武》简介:反映周宣王中兴时的战争诗歌有《出车》《六月》《采芑》和《常武》等,其中以反映周宣王亲自带兵征讨徐方的《常武》最为出色。全诗共六章,第一二章写出征前的准备,第三章写王师不以残暴手段去攻打,而以威力去征服,突出王师是仁义之师,第四章写出征讨徐方时的军威,动如雷霆,静似猛虎,王师所到之处,无坚不摧,第五章:
王师气势世无双,
快捷行军像鸟翔。
好比江汉奔腾涌,
好比青山难撼动。
好比洪流难阻挡,
连绵不断声势壮。
神机妙算敌难料,
最后平定是徐方。
这一章采用了博喻的手法,写出了王师势如破竹的气势,真切传神。最后一章歌颂了周宣王平叛之功,诗中充满了爱国豪情,在《诗经》中属于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