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非遗的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施秉—苗族刻道

施秉:境内有巴施山和秉水,取山水之名得“施秉”。

刻道,黔省施秉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苗族“刻道”即“刻木”,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施秉县杨柳塘镇飞云大峡谷的一个山坡洼地里。“刻道”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惟一保留的刻木记事符号。它是迄今为止苗族最早的记事实物和该支系最古老的文字工具。

刻道(Kiedet)系苗语称谓,即“刻木”或“歌棒”。主要流传于施秉县境内的苗族村寨(俗称高坡苗),是当地苗族歌手最喜爱的传统酒歌之一。这根古老、神秘的歌棒,一般以圆型和方型为主,三面刻有符号,每面均为几格,计二十七格,每格以横、竖、叉等符号,组成苗族“刻歌”歌的各段的主要内容。

那么,苗家人为什么在制作歌棒必须选择以枫木树为材料呢?因为苗家人自古以来,特别崇拜枫木树,认为枫木是自己的图腾。相传远古的时候,蝴蝶妈妈在枫木树上生下了十二个蛋,孵化了十二年,后来孵出也人、姜央、鬼神等神化人物,便把蝴蝶妈妈(姜央)看成是苗族的始祖,故对寨上的枫木树由衷的崇敬,因此,在苗家人建造木制结构新屋时,每家每户的中柱或穿坊,必须有棵枫木在建新房时使用,这就是苗家人选材时以枫木树为主的缘故吧。

苗族俗无文字,交质用竹木刻数等,名为“刻木”,婚嫁是“姑之女定为舅媳,倘无子,必献于舅,谓之外甥钱,否则,终身不得嫁或招少年往来”(清乾隆《镇远府志》,刻木示信,犹存古风。(《黔省志略》),从苗族刻道符号的整体内容来看,反映的是苗族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之后所出现的舅权制度,系统地反映了古代苗族婚姻的起源。

苗族刻道的主要内容是“刻木歌”,是苗族十二路酒歌中最精华的一路酒歌,全歌以五言体辗转问答的方式在酒席上五盘对唱,为此,苗族老人就用刻木记事的方式,把舅权制度索取聘礼的符号刻在这根5寸至一尺的木棒上,作为苗族古老的婚姻文化的实物依据和凭证。

刻道是苗族“开亲歌”的重要组织部分。是苗族十二路酒歌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流传最广,为苗族同胞喜闻乐唱的一路酒歌。刻道歌由于地域不同,歌词内容和符号各不相同,据我们近几近对黄平、施秉两县民间歌师演唱的内容来看,目前,共有不同的版本27种。内容包括“生亲”、“开亲”和“众多亲”三个部份。“生亲”讲的是“亲”是如何来到人间的。“开亲”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具体叙述各种动物、天上诸神、猿和人类开亲的过程。“众多亲”讲述了人类开亲的全过程。

刻道,在苗族民间演唱中,通常是以传统的民间酒歌调式来演唱的,在演唱过程中,歌师凭着对其符号记忆,有的从正面唱到侧面,最后唱到斜面,有的从斜面唱到侧面再唱到正面,所以,在施秉民间有“官家识字九千九,没有哪个能把刻道认得透”之说。歌词以歌花和歌唱以问答式的轮回对唱,一问一答,答中有问,问中有答,诗歌为五言体,塑造了一个敢于追求幸福,追求自由婚姻苗族少女扁金的故事,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众中至今唯一的一种古老的刻木记事符号。这种奇特的符号,是迄今苗族最早的记事实物和刻支系是古老的文字工具。

刻道是一部苗族原始社会时期婚姻制度发展史,编年史和一部具有民族生活气息的婚姻史诗,是苗族十二路酒歌最精华最具有历史价值的一路传统尼歌,曾被一些民族学家和民俗学家称为“苗族酒歌的盛品”,甚至被一些社会学家及历类学会誉为“苗族婚姻最古老的活化石。”在苗族婚姻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刻道是苗族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演变而形成的,它吸引了其他民族优秀的民歌精华,独自形成了苗族民歌的特点和风格。诗歌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和性格的刻画,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刻道是一部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苗族婚姻史诗,更是一部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苗族古籍,对研究苗族的起源和迁徙,图腾崇拜,数学知识,语言学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

总之,苗族刻道忠实地反映和记录古代苗族社会“姑亲舅霸”的历史轨迹,是一部记载苗族古代社会的一部婚姻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