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吃人流
“这种行事风格,也太像魔道了吧”
陆陵嘴唇抿紧,眉头皱出川字,古坤的一席话如同一盆冷水浇下,浇灭了他们燃起的雄心壮志,情绪也冷静下来了。
比起自己世界的四大魔道门派,永生世界那些仙道名门大派的行事风格,更担当的起“魔道”二字,青云门相比之下简直就是个佛系小青年。
“吃人?”
川云眸光闪烁,又看向了不远处那静静的盘坐石床之上,一袭白衣似雪,风华绝代的身姿,美丽的面容被雾霭笼罩,模糊不清。
遮天世界也不是没有类似的修炼法门,他的一位亲人就是走吃人流这条路的。
山村孤儿,一介凡体,并非天赋异禀,但却靠一己之力走到绝巅。
姑姑曾经讲述过她的过往,失去哥哥后,年幼的她曾被南岭某个妖族小门派收走,本以为终于有门派愿意收留她了,直到有一天,她偶然间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
她被这个妖族门派当做“人药”来培养的,等她被培养成一株大药后,到时候就会有妖族修士吃了她的血肉。
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善意铺成的。
平日里对她呵护倍加的师兄师姐,暗地里想要的竟然是自己的血肉!
失落之下,她愈加的坚定了自己最初的信念。
哥哥临走前不是要自己狠一点吗?既然如此,那自己要做这世上最狠的人!
不久后的某一日,她突然爆发出强悍的神威,横扫了整个门派,除了那些同样被当成“人药”来培养的人族,整个门派几乎被她斩尽杀绝。
之后她更是四处屠戮各处天骄,吞噬他人的本源,成为让无数天骄闻风丧胆,恨不得处之而后快的女魔头。
吞天魔功,这部女帝所创的极道功法,初成时,全天下的人都追杀她,她也走上了一条吞噬他人本源,举世皆敌的证道之路。
川云最初在听女帝讲述她的证道之路时,也是被这种吃人流风格深深的震撼到了。
他是知道每位大帝,都是举世皆敌,十步一杀的打上了帝路。
毕竟万年证道者只有一人,大家必然要争夺资源,你争我抢...所以大战不断爆发,能够最终脱颖而出,必然是当代最强的人,顺理成章证道为帝!
但是女帝杀出一条血路,凡体化魔胎,屠尽天骄一人成帝,已经超越了举世皆敌的范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女帝的证道之路近乎夺天地之造化,溯流而上,逆天而为。
不过女帝从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错,既然自己资质太差,那就抢了别人的资质,夺了别人的造化,来成就自己喽。
“那方世界的修真界,居然如此残酷。”怀朔摇了摇头,琼华派虽曾屠戮幻瞑界,妄图夺取紫晶石,飞升成仙,但也向来以除魔卫道为己任,从没干过“吃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情。原剧情中,玄霄成魔,也是面对命运的不公,才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那方世界真像黑角域呀”萧鼎感叹道,斗气大陆虽然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过即使是中州也要讲究一下吃相的。也就黑角域这种混乱无序之地连吃相都不要了,为了利益,杀戮与混乱是黑角域永恒的旋律。
“这,这……”阅历尚浅的沃顿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种吃人流在玉兰大陆也是不受待见的。原著中,波蒙特为一己之私,杀了玉兰大陆上亿凡人,收集灵魂炼制灵魂金珠,林雷知道后也是怒不可遏,叫上德斯黎、奥利维亚,一块上门讨说法。
“清薇,你们那边就是这样修炼的吗?太残酷了吧。”
姜妍小脸紧皱起,她是一朵温室里成长的花,从小在父辈们呵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从未经历过什么磨难,对于修炼也不怎么放在心上,很难想象这种吃人流的修行之风。
“我,我还没有进入羽化门,对于修真界这些事知之甚少。”
方清薇一时间有些慌乱了,心里忐忑不安,此时的她还是方家二小姐,涉世未深,属于小萌新一个。虽然渴望拜入羽化门,但是对于修真界的各种阴暗面是一无所知。
今天古坤向其他群员描述玄黄大世界的修真界,方清薇也是吓了一大跳,没想到自己世界的修真界远比她想象中的还要残酷。
也不知道大姐是如何在这种修炼环境下,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
“陆陵,你要是想去那边,我可以帮帮你。”
古坤望着群员列表,一脸坏笑着,又上传了群文件。聊天群的群员,基本上都是处于成长阶段,除了姜妍外年龄都不大,大都涉世未深,对于“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认知普遍不高。
“不,不用了”
陆陵看着古坤上传的群文件,额头冒着冷汗,连连婉拒道。这种吃人流的修真界,其残酷程度远超他的想象,他短时间内还难以适应。
他如今也才三级中期,按照古坤上传的群文件中关于永生世界的境界对照,他的境界差不多相当于神通第九重,天地法相境。虽然放到羽化门也是堪比大长老的境界了,但是考虑修炼体系上的差距,实际战斗力撑死也不超过神通第三重。
他这种没背景的水货修士,去了玄黄大世界就是送上门的肥肉,被人摸清后就等被路势力的修士蜂拥而上,啃的连渣都不剩。
战斗力这么水的神通境修士,却有如此丰厚的身家,还没有什么背景,不杀你就对不起自己了。
“得加快道法的改进了”
陆陵面色凝重从地上站起来,双手背负在身后,心中思绪万千,朝着太极洞外大步走去。青云门内部的道法改进已经进行到关键阶段,但是他已经等不起了。
就在群员们对于永生世界的修炼风气,表达着不同看法的时候,古坤在聊天群界面的一段发言,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